?

“雙師模式”在地學教學中的嘗試—以海浪知識教學為例

2014-02-05 13:18郭莉莉
中國地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沖浪海浪雙師

胡 松,郭莉莉

上海海洋大學 海洋科學學院,上海 201306

“雙師模式”在地學教學中的嘗試—以海浪知識教學為例

胡 松,郭莉莉

上海海洋大學 海洋科學學院,上海 201306

“雙師模式”是教學方法改革中的一個嘗試。本文論述了一個以海浪知識課堂為例的雙師授課案例,展示雙師教學的環節和要點,總結歸納了雙師教學的4個特點。本案例對于我國地學教學方法改革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

海洋科學;雙師模式;教學方法

海洋科學是地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專門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海洋科學作為一門開放、多樣和復雜的科學體系,許多內容理論性較強,有時難免抽象。傳統的“單口相聲”式教學模式極易造成學生不能及時吸收相關知識,學生在課堂內外也較少主動思考問題,因此學生往往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缺失主動思考意識和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為了增強學生對海洋科學課程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并積極思考的習慣,我們提出一個“教師+教師”、“教師+助教”,或者“教師+學生”的雙師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參與,通過互相對話的形式,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我們將一次教學改革實踐過程錄制成微課教程,并在全國高校微課比賽中獲得上海市二等獎。本文利用這個微課案例介紹“雙師模式”在海洋科學教學中的嘗試,作為教學方法改革積累的經驗介紹和參加首次高校微課比賽的反思。

一、“雙師模式”的建立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時代,各類知識在網絡上隨時可以查詢獲取,不經加工的知識“拷貝”對于新一代學生而言并不受歡迎,信息化時代也給新一代教師帶來了極大挑戰。因此,在新情況下,特別是信息獲取難度普遍降低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習慣在新式教育中被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地位。

“雙師模式”即采用雙人主持模式,通常由主講教師和輔講教師同臺授課, 如雙人相聲般地進行授課,其中輔講教師角色也可以由學生或者助教擔任。從心理學角度而言, 雙人對話模式或多人模式更容易被聽眾接受,很多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多采用雙人主持或多人主持模式,比賽解說也往往采用雙人模式。事實上,在古代這種教育形式也很常見,例如中國的《孟子》,國外柏拉圖對話錄等經典巨著均大量采用師生的一問一答進行知識傳授。問題導向可以活躍上課氛圍,雙師模式教學在信息化時代有可能會成為受到廣泛歡迎的一種授課模式。常見的方法如下[1-3]:

(1)授課教師先選擇一個課堂知識主題,與助教溝通確定相關的授課大綱;

(2)主講教師通知學生預習知識內容,要求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班長或學習委員負責收集班級學生提出的問題;

(3)教師根據收集到的問題設計教案,回答問題,同時覆蓋主要知識點;

(4)正式授課時,助教在主講教師的帶動下不斷提出問題,主講教師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逐一將知識點進行講解。

二、“雙師模式”案例—以海浪知識教學為例

海浪是海洋科學導論中的一個知識點。常見的海浪有幾種,一種是風浪,由當地風場產生,且一直處在風的作用下的海面波動狀態;另一種稱為涌浪,是指海面上其他海區傳來或者風場衰落之后海面上遺留下來的波動[2];還一種是近岸浪。在本案例中,我們首先收集了學生們對于海浪感興趣的話題和問題,經過挑選,凝練出若干知識點,組織班級學生和教師進行教案的巧妙設計,將知識點融入到對話中,形成了以下課堂教學案例。以下示例中胡為主講教師,郭為輔講教師。

胡: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微課課堂,我是主講教師胡。這是我們班小郭同學。

郭:大家好!很高興來到胡老師的課堂。

胡:小郭,上堂課我們講述了海洋環流,這堂課我們討論一下海洋中的波浪,我請你課前收集一下同學們感興趣的討論問題,你收集了多少?

郭:我已經把問題收集好了。老師上次說要講海浪,很多同學首先想到的是電影里面那些漂亮的沖浪鏡頭。

胡:對啊,那些海浪特別漂亮?,F在全世界都流行沖浪運動,但其實沖浪最初并不是西方人發明的。

郭:哦?是嗎?那是誰發明的?

胡:最早有記錄沖浪傳統的是夏威夷群島居住的土著人,我們稱之為波利尼西亞人。沖浪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一項古老文化,傳說也是他們政治階層的表現。他們的酋長是部落中沖浪技術最好的駕浪者,并且擁有使用最好的樹木所制造沖浪板。統治階級擁有最好的海灘,民眾不被允許進入他們的沙灘。但民眾可以經由優異的沖浪技術而晉升得到這些特權。后來西方人來到了夏威夷群島,才將這項運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郭:是不是夏威夷特別適合沖浪?

胡:你說的對。沖浪以浪為動力,最好要在有涌浪的海邊進行。夏威夷群島常年有適合于沖浪運動的涌浪,特別是冬天和春天都有從北太平洋涌來的海浪,因此夏威夷群島一直是世界沖浪運動中心。

郭:胡老師,什么是涌浪?

胡: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個知識點。海洋中常見的海浪有風浪和涌浪。咱們來看一下課件的定義:風浪是指當地風產生,且一直處在風的作用下的海面波動狀態;涌浪是指海面上由其他海區傳來的,或者當地風力平息后遺留下來的波動。

郭:怪不得有時候大家經常說“無風不起浪”,有時候大家又說“無風三尺浪”。那風浪和哪些因素有關呢?

胡: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常言說“風大浪高”,但是這只是部分正確。舉個例子,我們學校附近的滴水湖,刮再大的風也不會產生巨浪,因為它受到了水域的限制,另外,即使在遼闊的海洋中,短暫的風也不會產生滔天巨浪??梢?,風浪的成長和大小與風力、風所作用的水域大小、風所作用的時間長短都有密切關系。

郭:這是不是就是課件上提到的風時、風區。

胡:對。咱們來看看風時、風區的定義。風時是指狀態相同的風持續作用在海面上的時間。風區是指狀態相同的風作用海域的范圍。習慣上把從風區的上沿,沿風吹方向到某一點的距離稱為風區。我們來看看波浪大小、風時和風區之間的關系(詳述略)。

郭:那么,是不是風時和風區足夠長或者足夠大,風浪的尺寸會無限增長呢?

胡:答案是否定的,波浪在成長過程中達到一定大小后,由于內摩擦消耗的能量比它從風中獲取的能量還大,所以,當攝取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達到平衡時,波浪尺寸便不再增大了。此時的風浪稱為充分成長狀態。

郭:如果產生了很大的浪,即使風停止了,這些能量也會在海洋中傳播。對吧?

胡:對。當海面上的風力迅速減小、平息或者風向改變后,海面上遺留下來的波動會傳播,有的會傳播到其他海區。此時的波動就是之前介紹的涌浪。涌浪在傳播過程中,波高降低,波長變長,波速變快。因為波高變小,在深海有時候難以看到,但是當它傳到淺水或者近岸時,波高增大,形成猛烈的波浪。

郭:那么夏威夷適合沖浪的多半是涌浪傳播來的了?

胡:對,夏威夷的海浪很多是從遙遠的海區長途傳播而來,在近岸破波帶破碎,形成了天然的沖浪場。咱們來看看這張示意圖(講解示意圖略)。

郭:夏威夷真的很適合沖浪,各個方向都可能有低氣壓風暴傳來的涌浪。但是這些涌浪破碎在什么地方呢?

胡:對,涌浪傳到近岸區域會發生破碎,不同的底形,破碎的距離和激烈程度不同。在討論波浪破碎之前,我們先來了解波陡這個概念。波陡是指波高和波長的比例,在相同波長情況下,波浪越高,波陡越大。

郭:很陡的波是不是很容易坍塌破碎?

胡:對。涌浪傳到淺水后,波長會變短,波高會增大,波陡迅速增大,當波陡達到一定程度后,波浪便破碎了。底形如果平坦地變淺,則波浪破碎較為平緩,如果底部存在底形突變的礁石,則波浪很容易形成tube wave,特別適合沖浪。夏威夷群島近岸就存在很多這種礁石。

郭:今天討論了這么多風浪和涌浪,是不是所有海浪能量都是來自風?

胡:風浪和涌浪是常見的波浪。但海洋中還存在各種時間和空間尺度的不同波動。例如海嘯就是一種帶來極大災害的波動。歷史上特大海嘯災難數不勝數,最近發生的一次在日本。

郭:看來海浪不僅會給人們帶來沖浪的快樂,還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災難。

胡:對。我們非常需要學習海洋知識,一方面開發海洋資源,一方面防災減災。海嘯是一種特殊的長波,它的波速滿足重力加速度和水深乘積的平方根,大洋普遍深4000米左右,而重力加速度量值接近等于10,這樣估算出來的速度為每秒200米,比普通的飛機還快,因此在地震發生后幾分鐘,海嘯就達到了日本,半天就能穿越了整個太平洋。

郭:看來我回去要找些資料多了解了解海嘯的預警。

胡:好了,今天的微課就討論這么多內容。我們回顧一下一些重要知識點:(1)夏威夷為什么適合沖浪運動;(2)風浪、涌浪的概念; (3)風時、風區的概念;(4)波浪傳至近海的變化;(5)深海長波例如海嘯的波速。事實上這些知識點涉及很多數學問題,我們接下來會詳細講述這些數學問題。同時,希望同學們回去復習,提出新的問題。

郭:謝謝老師!

胡:謝謝你提了這么多有趣的好問題!再見。

三、“雙師模式”的思考

在目前的教學中,由于各種條件限制,只能在部分課堂講授時進行“雙師模式”的嘗試,全面開展還存在著一定難度。根據多數學生反饋,這種互動豐富的上課模式感覺很新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但是也有少數學生覺得這種方式增加了課前預習的負荷。

經過多年教學探索,筆者認為如今的教學模式急需改革,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法培養真正優秀人才,科學需要思考,需要探索,需要主動地汲取知識。 “雙師模式”能很好地提高學生自主思考、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也能有效地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課堂氛圍輕松融洽,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實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經思考歸納,“雙師模式”主要有以下4個特點。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

傳統授課方式容易形成獨角戲式的單向知識灌輸,客觀上限制了學生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上采用單一的教學課件進行“照本宣讀”式的授課,會讓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對于學業上的問題也很少會選擇主動向講師提出,學生大多選擇“老師講,學生記”的學習方式。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們對于知識的吸收效果也不甚理想,對于復雜深奧的內容也不感興趣。但“雙師教學”就打破了這個沉悶的格局,使課堂生動有趣起來,大家開始主動預習課本,積極提問,期待課堂上有趣的互動。學生和教師以對話形式,在不斷的提問和回答中,用簡潔易懂的話語和多媒體為大家答疑解惑,傳輸知識。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真正投入到海洋的學習探索中。在收集海浪問題、設計海浪教案、課堂海浪講授三個環節,學生均有機會參與,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有條件的課堂可以讓班級每位學生分別負責一個教學知識點的“雙師模式”,讓所有學生有機會承擔一次“輔講教師”角色,參與到教學中。

2.有利于促進師生交流

在教學中,如果只有“教師”這個角色在黑板前授課,缺少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這種方式無疑是失敗的。這種情況下,教師既不了解學生們的知識接受情況,學生也會對課堂失去興趣,以應付考試的態度對待該課程。更有甚者,可能會出現教師一套PPT能講十幾年,上完課帶著公文包就走,完全不了解學生想要學習哪些新知識,課后學生也從不主動與教師交流?!半p師模式”的本質就是提供機會讓師生交流互動,學生的角色轉變為“雙師模式”中的輔講教師角色,從而實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改革。課前的收集問題能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疑問點在何處,方便授業解惑;課上的互動提問則增加了師生的實際互動合作。

3.能有效提高教師自身水平

雙師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難度,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1)教師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了解不同時代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點,整理學生關心的問題和知識點。在根據學生問題設計教案的時候,需要學習新知識,了解學科動態,做到與時俱進。

(2)要求教師對學科整個知識體系了然于胸,對于課程的主要知識點經熟練掌握。同時,還需具備對課堂注意力的掌控能力,主講和輔講之間的對話既要通俗易懂,又要具備科學的嚴謹性。

(3)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課程的順利進行需要學生的配合,在課前需要和扮演“輔講教師”的學生進行溝通和演練,在課堂之外需與學生增加交流,這些互動要求提高教師的交流水平。

(4)由于沒有知識體系框架的束縛,會經常遇到學生提出有創意的問題,這些“白紙”上充滿想象力的問題有些時候是挑戰也是智力財富。每一次課程都是新的學習過程,教師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再次學習,對自身業務水平進行提高,實現“教學相長”。

4.有助于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方式

在“雙師模式”中,我們還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現代化教學中常用的多媒體設備。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雙師模式”可以通過對話讓許多知識點變成有趣的案例,附加各種動畫和演示,教學過程可以變成適合錄制的微課。學生參與微課建設,利用網絡演示把書本上的文字實體化,讓大家能聽到、看到并理解那些隱晦難懂的理論。這些微課可以放到學校的網絡平臺上,供學生復習使用,布置后續作業,督促學生對公式、原理的進一步主動思考和文獻查詢。在對一個個微課案例的充分理解基礎上,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把握就能更進一步。

[1] 楊建華.大學物理雙師教學模式的探討[J].紡織高?;A科學學報,2003,16(3):265-268.

[2] 盛陽榮.基于典型案例的高職院?!半p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9,(6):92-93.

[3] 湯舜.試論高?!半p師教學形式”的采用—理論依據、優點舉例及操作原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4):72-73.

[4] 馮士筰,李鳳歧,李少菁.海洋科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Title:Practice of “Co-teaching” for Geoscience Education An Example Class of Ocean Wave

Authr(s):HU Song, GUO Li-li

marine sciences; co-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G640

A

1006-9372(2014)03-0020-04

2014-05-14。

胡 松,男,副教授,主要從事物理海洋學與海洋生態系統動力學的教學工作。

猜你喜歡
沖浪海浪雙師
丫丫和小海浪
海浪
沖浪少年
建筑室內設計專業雙師培養授課實踐探討
樊應舉
林秀娟 茶業“雙師”
MAKING WAVES
小學科學“雙師課堂”中雙師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與實踐
跟蹤導練(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