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2014-03-12 13:30徐德湖宋滿華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4年7期
關鍵詞:記承天寺夜游夜游月色

◎徐德湖 宋滿華

徐德湖,語文教師,現居江蘇昆山;宋滿華,語文教師,現居江蘇靖江。責任編校:舒 坦

【教學目標】

1.概括段意,感受記敘、描寫、抒情相結合的結構特點。2.研讀課文,領悟作者的感慨、感悟和情懷,獲得面對挫折的哲理啟示。3.美讀課文,讀出作者的情感及變化,體會意脈的流轉自如,內化文情。

【教學重點】

1.領悟作者的感慨、感悟和情懷,獲得面對挫折的哲理啟示。2.讀出作者的情感及變化,體會意脈的流轉自如,內化文情。

【教學難點】

1.領悟月景描寫之妙,感受千古名句的魅力。2.領悟作者的感悟、感慨和情懷。

【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2.結合注解,了解文意。

【教學過程】

一.溫故:導入課文

1.學生背誦蘇軾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然后說出蘊含哲理的句子。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學生講解。明確:人有悲歡離合,就像月亮有陰晴圓缺一樣不可避免,這樣的事,自古以來難以周全。

3.師:作者在思念親人的痛苦離愁之中,仰望中秋月,頓悟人生理。千百年來,這一名句不知撫慰了多少寂寞的情懷、傷痛的靈魂!

PPT:蘇軾,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由于他反對北宋宰相王安石“新法”,被調離出京。元豐二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說他寫詩諷刺“新法”,而被捕入獄。這就是當年有名的“烏臺詩案”。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有職而無權。

師:就在黃州,他寫下了《記承天寺夜游》,這是一篇賞月感懷之作,全文僅84個字,卻堪稱古代散文的神品。那么,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次夜游?有何動人之處?我們又能從中獲得怎樣的啟迪?

二.誦讀:感受意脈

(一)自由誦讀

PPT:

1.看清字形,讀準字音;注意容易讀錯或寫錯的字。

2.讀出節奏,并用“/”標出句中停頓。

3.用“夜游之 ”(填一個字),分別概括每段大意,并指出運用的表達方式。

4.背誦課文,背出節奏

(二)課堂交流

情況預設:1.說出容易讀錯或寫錯的字:

懷民亦未寢(qǐn)藻(zǎo)荇(xìng)交橫(héng)竹柏(bǎi)

2.學生個別朗讀,要求讀出節奏;師生共同評價、明確,師生齊讀。

3.概括段落大意,指出表達方式:

第一段:夜游之因 記敘

第二段:夜游之景 描寫

第三段:夜游之感 抒情

4.自由背誦,集體背誦,背出節奏。

三.研讀:領悟文意

(一)自主研讀

PPT:

1.“月色入戶”應該是常見現象,作者為何就“欣然起行”?

2.如果把原文改為“庭下月光明亮,竹柏之影可見”,那么作者運用的巧妙筆法、描繪的美妙景象、蘊含的真切情感等,就會全部丟失。請先想象作者描寫的景象,再通過比較發現原文的某種巧妙筆法,并說出妙在何處。

3.果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嗎?作者這樣說對抒發其感慨有何作用?

4.試由作者的感慨推想:“閑人”與世人可能會有些什么不同?

5.從本文看蘇軾與貶謫中游小石潭的柳宗元,有著怎樣不同的情懷?

(二)課堂交流

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并結合研讀解詞譯句。

1.析夜游之因:“月色入戶”應該是常見現象,作者為何就“欣然起行”?

預設:主要由于作者的孤獨寂寞。從課文看,“元豐六年”,暗示謫居黃州已經四年,時間之長?!笆率铡?,比月半早三天,月色入戶當為入夜不久,“解衣欲睡”,可見閑無聊賴?!澳顭o與樂者”,身邊連一個相與散步的人都沒有,足見門庭冷落,孤獨寂寞。因而可能覺得月色入戶,如訪而至,分外親切,而頓生賞月之情。

教師引導(一):但不是還有張懷民嗎?張懷民也是貶到黃州的“閑人”,確實是蘇軾的好友,能從文中感受到他的親密友好嗎?

預設:“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遂”,于是,就,顯得毫無猶豫,想到的就是張懷民?!皯衙瘛?,直呼其名,親切?!皯衙褚辔磳嫛?,“亦未”,也沒有,和自己一樣,其中蘊含欣喜之情;“寢”,睡,臥,不僅沒有睡,連“臥”都沒有,如同心有靈犀?!跋嗯c”,相互一起;下文的“如我兩人者”,都顯得親密。

教師引導(二):然而,我們又能否從有關張懷民的文字中感受到作者的孤獨寂寞呢?

預設:“念無與樂者”,也說明像張懷民這樣的朋友畢竟太少?!八臁?,還可見沒有其它選擇,可“與樂者”可能僅有張懷民;“尋”,很有意味,能不能找著并沒有把握,可能平時往來也不太多;“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少”也從側面表達了像張懷民這樣的友人實在難得。

2.品夜游之景:

(1)理解句意,想象作者描寫的景象。

預設:寧靜的夜晚,月光瀉滿庭院,澄澈透明,竹柏疏影搖曳,亦真亦幻。

(2)交流原文的某種巧妙筆法,并說出妙處。

預設:①比喻,原文“積水空明”,“空明”,清澈透明,以清澈透明的積水比喻月光,使皎潔的月光有了令人想象的形象性。②襯托,原文以“藻荇”的影子襯“水”的清澈透明,再以“水”的清澈透明襯月色的皎潔,兩層襯托,更加突出了月色澄澈。③動靜,原文“積水空明”,為靜景;“藻荇交橫”,“交橫”,斜橫交錯,給人以動態的聯想,蘊含著竹柏的搖曳之美。④照應,原文“積水”的“積”,緊扣“庭下”,照應上文“步于中庭”,暗示了由中庭看庭下的立體感,更激發人想象月色瀉滿庭院的澄明景象。⑤懸念,原文比喻連用,似乎院中果真積滿了清澈透明的水,而造成懸念,最后以“蓋”,原來是,點出所謂“藻荇”,乃竹柏之影,給人恍然大悟之感,也暗示了作者的錯覺頓醒,飽含著驚喜之情;這就為下文抒發感慨,做好了鋪墊。

3.悟夜游之感:

(1)果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作者這樣說對抒發其感慨有何作用?

預設:并非每夜都有明月,每處都有竹柏。作者這樣說,強調了美的事物,隨時、隨處都有,具有普遍性,這就反襯世上能從容流連光景的“閑人”太少,因而作者發出了深深的感慨。

(2)作者與貶謫中游小石潭的柳宗元,有著怎樣不同的情懷?

預設:柳宗元賞景中感到的是“凄神寒骨,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內心充滿著難以排遣的抑郁、凄涼,而作者頓悟的是,美的事物,隨時、隨處都有,具有普遍性,而“閑人”恰可從容流連其中,享受美好的生活情趣。這樣也就含蓄表達了不因貶官而失意、悲傷的豁達樂觀、隨緣自適的情懷。

四.美讀:內化文情

(一)自主美讀

PPT:

1.品讀全文,深入品味關鍵詞句中蘊含的情感,并用短線連接詞語的形式,表示出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

2.試通過適當的語氣、語調和重音等,讀出作者蘊含在文中的情感,并體現出作者的情感變化。

(二)課堂交流

1.品味關鍵詞句中蘊含的情感,并讀出情感,學生互評,教師引導。

預設:

(1)“夜,解衣欲睡”,蘊含了寂寞、孤獨之情。誦讀語調平緩,略有低沉。

(2)“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欣然”,高興。誦讀聲調上揚,讀出輕快、欣喜之情。

(3)“懷民亦未寢”,“亦未”,蘊含欣喜之情,因為懷民似乎與自己心有靈犀。誦讀時也要顯得輕松明快,“亦”語氣適度下沉、延長,“未”,由下沉而適度上揚。

(4)“蓋竹柏影也”,“蓋”,“原來是”,蘊含了恍然大悟的驚喜之情。誦讀語氣深長,顯出驚嘆之情。

“也”,表判斷,兼有欣喜、興奮意味。誦讀語氣延長,先沉而后揚,顯出興奮之感。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蘊含感慨之情,誦讀時突出兩個“何”字的反問語氣,強化肯定的語意;“但”,“者耳”加重音,適當延長語氣;“者”,語氣下沉,“耳”,由下沉而適度上揚,讀出強烈而肯定的感慨語氣。

2.作者情感變化與美讀體現:

預設:

(1)作者的情感變化:寂寞——欣喜——驚喜——感慨。

(2)美讀體現:把握住每段的關鍵詞句,第一段交代時間句宜平緩,“解衣欲睡”、“念無與樂者”,宜低緩,“欣然起行”、“懷民亦未寢”包含的欣喜之情,宜輕快;第二段一、二句讀出寧靜、沉浸之感,最后一句讀出驚喜、興奮之情,讀出高潮;第三段主要讀出感慨的意味深長。

3.美讀展示,集體背誦。

師:課文攝取一個短暫生活片段,敘事、寫景、抒情巧妙結合,情感變化自然;敘述暗示夜游的背景,交代賞景的緣由,賞景觸發了抒情,抒情蘊含了賞景的所感所悟。

五.拓展:提升感悟

1.課內拓展

師:如何面對挫折、失意,甚至不幸,同學們定會從文中有所感悟。假如現在讓你勸慰因貶官永州而抑郁凄涼的柳宗元,你會怎么說?

預設:柳宗元先生,您好!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宦海浮沉乃為官者常態;而生活總還有許多的美好,等著我們用豁達的心靈去感受。況且,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定會疲憊不堪,而不幸錯過許多美好的生活。所以,請您還是看開一些,樂觀一些。

2.課外延伸

師:建議課外閱讀蘇轍的《黃州快哉亭記》,并通過網絡等途徑查閱相關資料,試著與本文比較思想情懷的異同。

猜你喜歡
記承天寺夜游夜游月色
夜游蠟像館
最好的月色我也曾看過
夜游清名橋古運河
夜游青島去哪里
夜游桃花江
塞北月色美
《記承天寺夜游》拓展閱讀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
愛在昆曲里,化成一片舊時月色
獨行皎潔月色里,尋你前世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