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內涵調查

2014-03-19 03:19潘曉艷林惠莉錢益軍
教育與職業·綜合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排序對象職業院校

潘曉艷 林惠莉 錢益軍

當前,盡管大多數高等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意識到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也采取了很多途徑和手段進行培養,但實際效果不太理想。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建設現狀,筆者以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師生、校企合作企事業單位領導及企業一線班組長及學生家長作為調查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83份,有效回收率98.3%。調查結果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過程存在著對學生職業素質內涵認識不到位,職業素質的內涵素質點確定缺乏科學性等問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建設亟待加強。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內涵發展現狀

筆者選取的1000名調查對象覆蓋了6類人群,其中包括:65名企事業領導、120名企業一線班組長、130名學生家長、35名高職院校領導、110名高職院校教師、540名高職生。調查內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心健康素質四大方面。在統計調查數據時,根據被調查對象與學生職業素質關聯程度,將調查對象在數據統計分析中比重分成兩類,一類主要是學校領導、專業教師以及企事業單位領導和一線班組長,所占比重為1.5;另一類是學生和家長,所占比重設為1。同時針對參與調查主體,筆者對問卷中素質點排序及重要性選擇理解不一致的問題,對數據進行正規化處理,將認為不重要因素從素質點的數據排序中剔除,標注為0,即該調查者認為此項不重要,不參與排序;將所有排序項目按自然數順序重新排列。調查的數據采用標準 AHP 層次分析法,通過調查問卷的數據建立素質點的判斷數據標準,最終得到各素質點的綜合比重。

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研究分析,筆者發現6類調查對象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內涵認識存在一定差異,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工作仍然存在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校企文化銜接不夠緊密等問題。

對學生職業素質內涵認識存在一定差異。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發現,6類被調查對象在問卷所列的50項學生職業素質內容時,均按照自身的理解進行了選擇和排序,所選的素質內容多少不一,排序也各異。在各類調查對象所選排列在前10項職業素質中,只有健康狀況、誠實守信、學習能力3項是完全一致的,一致性只有30%。另外,不同調查對象所選的排序為前3名的素質內容被認為是最關鍵的素質要求,但對比后只有“健康狀況”這個素質點是所有調查對象一致選擇的。由此可見,不同類型的調查對象,尤其是企事業單位領導、企業班組長與學校領導、學校教師、在校學生之間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內涵理解和認知還有一定差距。

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理解較為片面。在對不同類型調查對象的問卷統計中發現,有35%的企事業單位領導,67%的企業班線長,29%的學生家長,37%的在校學生認為世界觀、價值觀、理想、信仰、政治立場等素質要求,不應納入到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中。但高職學生作為在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上述素質要求的培養是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基礎。作為企事業單位領導、企業班組長、家長和學生,他們在考慮職業素質內涵時,更多是從自身的認知和感受角度出發,沒有考慮到職業素質的系統性和關聯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的界定缺乏科學依據。目前,職業素質內涵具體包括什么,不同調查對象對職業素質內涵理解和認知不同。此次問卷調查中,筆者充分考慮到不同類型調查對象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認知現狀,將目前與職業素質相關的50余個職業素質點納入到問卷調查范圍內。通過統計發現,在6類調查對象中所選的職業素質點有多有少,排序有前有后,素質點選擇一致性只有67%。如果只是通過簡單的統計計算,顯然無法科學地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進行全面描述和界定,更無法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提供可靠依據。

提升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建議

目前,國內的高等職業院校已經在注重學生高技能的培養同時,采取很多措施加強了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但由于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界定不明確、職業素質的內涵素質點確定缺乏科學性、培養模式陳舊等問題,實際取得的效果不盡如人意,距離用人單位和企業都對學生職業素質要求還有一定差距。為此,結合此次調查中發現的問題,筆者對于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建設提出如下對策。

正確理解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內涵。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直接影響我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隊伍的建設,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影響著所在家庭的安定和幸福。高職院校在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專業特點,定位學生職業素質內涵時,應注重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吸納更多與高職教育有關的主體參與,聽取不同聲音,吸納不同意見,充分考慮參與主體的代表性和覆蓋面。另外,由于用人單位和企業將直接面對高職畢業生,對學生職業素質狀況的反應和評價更為直接和實際,因此在對意見進行梳理和分析時,應更加注重他們意見和看法,在最大限度上確保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確定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同時,在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描述和界定上,在廣泛征求不同群體的普遍意見的同時,還應考慮專業的特點和當前經濟社會對職業素質要求,以保證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更加全面,不出現明顯的疏漏。

提高職業院校對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視程度。高職院校領是落實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推動者,他們重視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工作的程度,直接關系到此項工作的效果。學校領導應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旗幟鮮明地強化和帶領全體教職工在課程體建設、教學組織實施、學生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落實和推進,使學校形成注重濃厚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氛圍,為學校加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創造良好條件。

積極轉變教師職業素養教育理念。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有賴于職業院校教師言傳身教。職業院校教師應自覺加強對有關高等職業教育理論的學習,加強學生職業素質內涵的認識,提高對高職院校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提升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能力和水平,在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職業技能的培訓的同時,主動將職業素質內涵融入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采取多種形式強化學生對職業素質的認知。

促進學生職業素養教育與行業文化的有效對接。行業、企業文化是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一種源泉,將行業、企業文化引入校園,與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進行對接,可使得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具真實性和針對性,使得學生在學習和實際過程中感觸更深,理解更透徹,掌握更牢固,進一步縮小學校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的差距。

努力創新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模式。實踐證明,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要取得良好效果,工作難度很大。因此,高職院校應深入進行調研分析,了解職業崗位群的職業素質要求,認真制定培養目標。通過將職業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機結合,將職業素質內涵逐條分解細化,落實到學生能夠參與各類活動中。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專業教學活動,通過實習實訓、項目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參與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學習和感悟職業素質內涵,并在自己學習生活中進行實踐,內化成自覺行為。

猜你喜歡
排序對象職業院校
職業院校財務會計網絡化建設
曬曬全國優秀縣委書記擬推薦對象
恐怖排序
節日排序
攻略對象的心思好難猜
圖說車事
新時期職業院校檔案管理的思考
個性簽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