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什比:大學生態學說的倡導者

2014-03-19 03:19范玲俐
教育與職業·綜合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阿什人文大學

范玲俐

1904年,埃里克.阿什比出生于倫敦。他早年就讀于倫敦經濟學院和英國皇家科學學院。1929年,獲得哈克尼斯獎學金,到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1931年到1938年間,在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擔任講師。1938年,前往澳大利亞,擔任悉尼大學植物系主任,后成為澳大利亞駐莫斯科的科學專員。1946年,阿什比回國后擔任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院長。這一時期的阿什比因推動科學發展被英國女王授予勛爵爵位。隨后,阿什比又擔任英國大學撥款委員會負責人長達8年之久。1967到1969年期間,他出任劍橋大學副校長。按照英國大學的傳統,大學校長一職只是個榮譽職位,副校長才是真正的校長。能夠成為劍橋大學的領導者,表明他在英國教育界享有極高的威望。

他對現代大學提出諸多頗具見地的理論,在《大學的社區》《技術與學術》《任何個人致力任何學習》等一系列著作中,提出了“大學生態系統論”“科技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大學移植觀”等諸多關于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觀點,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提出大學生態系統論

阿什比的眾多教育思想和觀點中,最具獨特和創新性的莫過于“大學生態系統論”。在生物學研究的啟發下,他對各發達國家進行了教育的生態學研究,運用生態學告訴人們“大學是怎樣發展來的”和“大學應當如何發展”這兩個重要的教育命題。

在生態學視角下,阿什比提出了“任何類型的大學都是遺傳和環境的產物”的觀點。他認為,大學作為一個有機體,內部有其發展的內部傳承,這便是“遺傳”,外部有政治、經濟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便是“環境”?!斑z傳”主要是指本國的社會背景,同樣的“環境”結合不同的社會背景,便形成了各自國家大學的類型。例如19世紀的英國大學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陶冶,當德國自然學科課程傳到英國時,英國大學從未接受過。但是德國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傳到美國的大學時,被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便是不同的社會背景造成不同大學類型的原因。

另外,阿什比提出所有的大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兩種路徑,即“拋棄傳統”和“自我調節”。當“遺傳”遇到新的“環境”時,大學系統便會出現失衡。這時大學系統必須作出一些回應,回應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拋棄傳統,迎合新事物,另一種是自我調節,來適應新環境。而縱觀各國大學的改革,大部分都是放在適應社會需求上,對于大學的“遺傳”比較忽視,以致出現了很多以犧牲文化傳統為代價的高校改革的失敗案例。

阿什比是第一個將教育生態學研究帶進高等教育領域的教育學家,引領了獨特的高等教育研究道路。迄今為止,尚未有人像他這樣完成了如此成功的高等教育生態學研究。他運用生態術語對大學的發展過程作了動態的描述,使原本呆板的教育研究變得生動形象。他所創造的新穎的教育研究方法,對國際高等教育研究的發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倡導科學與人文融合

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人類對科學技術的崇拜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只要掌握了科學技術,就可以駕馭世間萬物。但是到了20世紀中葉,科學技術所帶來的弊端逐漸顯露:資源的枯竭、環境的惡化、人際關系的淡漠等。反射到教育領域,原本以培養完美人格為最終目標的教育,在這一時期卻成為服務于技術發展的工具,教育的內容、方法、組織等各方面都處于功利主義思想的籠罩下。

在這種大背景下,阿什比提出了自己的“科技人文主義”教育思想。所謂科技人文主義,簡單來說,就是要以人文精神引領科技發展。反映到教育上,就是要融合人文精神于科學教育,以此來緩解科技發展對人性造成的扭曲,賦予科技教育人格化內容。

阿什比認為,科學教育需要的是專業化,而文化需要共同核心。能夠將二者協調的方法就是“在科學教育中增設人文科學,并且要著重闡明科技的成就在倫理道德上和社會生活上所產生的后果”。阿什比曾以制作炸彈和建造房子舉例,如果教育中只告訴學生制作炸彈和建造房子的方法,卻不告訴他們在制造炸彈和建造房子之間如何選擇,那科學教育自身就不能保證人類一定會將科學技術用于造福人類的目的上來。

他指出,教育的宗旨就在于培養出能洞察學科間知識相互聯系的人,培養出文理兼通的“完人”。他再三強調,每個人都會從事開發自然界的活動,所以必須要掌握科學技術知識;同時,每個人都會有社會交往,都會與他人打交道,若要將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處理好,就必須通曉人文知識。對于“科技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在課程上的具體實施,阿什比采用“核心輻射”式的課程設置,即以學生主修專業為中心向外輻射,開設與專業相關的人文社科課程。他曾舉例說,如果讓一個學物理的學生去聽西方文化遺產的課,他可能會很不耐煩。但是如果讓他聽物理學在歷史上對社會的貢獻,或者物理學與倫理學的關系之類的課程,那他可能就會興趣盎然。為此,阿什比設計了一個包括倫理學、法學、政治理論、工業心理學等課程在內的人文課程體系。

實踐表明,科技人文主義教育思想尋找到了一個解決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兩者間矛盾的方法和思路。同時,這一思想時刻提醒人們,科技時代下加強科學教育毋庸置疑,但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人文思想在教育中的作用。這成為日后世界各國大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如1984年美國人文學科促進會發表的《挽救我們的精神遺產——高等教育人文學科報告書》、1987年英國政府發布的《高等教育——應付新的挑戰》白皮書以及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出臺的《學會關心:21世紀的教育》的會議報告,無一不在傳達著加強人文教育的信息。

引領現代大學改革

20世紀,世界上有不少國家為了提升本國教育質量,效法歐美,移植美國、英國、德國等先進國家的教育方法和制度。但是盲目地引進非但沒達到教育革新的目的,還出現了各種“水土不服”的問題。

針對此種情況,阿什比從生態學視角入手,對英國、印度和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移植情況進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大學移植觀”。不僅為出現水土不服的大學找到了問題的根本所在,同時引發了諸多大學多方面的改革。

在這一思想體系中,阿什比主要從3個方面闡述了他的“大學移植觀”。首先,他認為大學的移植是開拓和適應的動態平衡過程,大學的成長如同生物的進化一樣,要善于拓展和調整生態位,積極地適應和改造環境。其次,他提出新大學與原型之間具有共生互動性,大學的移植并非是盲目接納,新大學在不斷適應的過程中,會與移植原型相互促進。第三,阿什比提出了大學移植過程中的借鑒與自我生長。他認為,從生態學的角度看,大學的移植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而大學要完成進化,除了按照自身邏輯生長之外,要不斷積累和借鑒成功經驗、吸取教訓,如此才能順利生長。

阿什比曾經指出,“在具體的政策制定和執行的過程中,不同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的規劃都在自身特殊的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不同的特色,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生長?!?/p>

今天看來,“大學移植觀”對于推動高校改革創新無疑仍具有巨大作用。尤其是對于大學如何做到國際化和本土化的有機結合、實現特色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實際指導意義。而他借鑒生態學研究方法,對高等教育領域進行詳細分析后創立的現代教育理論,對推動大學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中最有影響的思想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阿什人文大學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阿什河哈爾濱段水質評價
至善
我的橡皮會說話
人文社科
美女心理戰制服了強奸犯
寫人文的寫作方法
中國最美的十所大學
門檻最高的大學(前1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