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教師的課堂評價用語

2014-03-22 10:55昂圣霞
教育學 2014年4期

昂圣霞

摘要:語言是一門藝術,教師的課堂評價用語對于學生的成長尤其重要,而這恰恰是許多老師容易忽視的問題,本文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課堂評價用語 鼓勵表揚;故弄玄虛;胡亂攤派;諷刺挖苦

執教數載,我發現在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及其他老師的公開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因為教師的課堂評價用語不妥而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會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明顯等現象。我歸納了以下幾點,并針對各種現象分析出錯的原因從而采取正確的矯正策略。

一.一味表揚不是教育好孩子的萬能妙藥

教育走到了今天,鼓勵教育已經成了學校教育的主流,更是教師評價學生的常用語。傳統教學中,不太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發揮固然是錯誤的,但如果為了激勵學生而經常一味地使用帶有夸張性質的表場語,甚至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了明顯的差錯時,教師對之仍然是無原則地鼓勵和表揚,那肯定是曲解了新課程中關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內涵。

在課堂上,當一個學生盡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難的時候,教師就應當表揚;當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錯了的時候,教師應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然后再鼓勵他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堅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在充分肯定學生取得成績的同時,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有待努力的方向。這樣適時適度的激勵表揚,學生學得專注,也學得開心。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去鼓勵,抓好契機,善于做“及時雨”。

如:“你剛才講了很多,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你的觀點是什么?……”這樣的評價既點出了學生的答非所問,又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也是學生不斷嘗試錯誤的過程。學生需要真誠的贊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評。一味的表揚將會使學生對自己沒有清醒地和全面的認識,會讓他造成自我感覺太好、自信過頭,形成自負的個性,當一遇到挫折時卻往往會出現一蹶不振、自暴自棄的局面,這反而不利于他們進一步的成長。

物極必反,凡事過了頭就未必好了。一味的表揚,正如一味的懲罰一樣,并不可取。

二.不是所有的諷刺和挖苦都能對學生起到“激將”作用

我曾經聽過一位高中語文老師的公開課,教學《項脊軒志》,課堂上,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學生沒回答出來,老師也沒叫她坐下,后來問另外一個問題,這個一直站著的學生卻回答出來了,按理說應該表揚,可是這位老師卻說到:“沒想到你還能回答出這個問題,坐下吧”。這位學生的臉紅了,極不高興地坐了下來。我聽著也極別扭。后來,他自己在課堂上廢話太多,沒完成教學任務,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說到:“這是慢班,一堂課只能講這么多?!边@種諷刺挖苦誰能受得了?難道“這個問題你回答得真好,說明你很善于思考,請坐?!边@樣的話就那么難以出口,非要傷人不可?

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思維“短路”的現象,其實很正常,關鍵看老師如何引導。因為面對這種現象學生自身已經非常尷尬了,誰不希望自己表現得好一些,為老師增光,也為自己添彩呢?所以,很有可能是這位學生太緊張或者本身基礎較差又碰巧被老師“點”到的緣故;也可能問題本身就設計得不夠嚴密。

這種情況下,學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信任、鼓勵和指導,而不是調侃、挖苦或冷遇。

如:“如果你暫時沒有需要補充的話,那么,請你談談別的同學推薦的詞語中,你認為哪些最有價值?”這樣善解人意的“話題轉移”,給學生一個“臺階”,還學生一個自尊。

三.故弄玄虛不一定都能維護教師的高大形象

有的老師在課堂經常賣弄自己的學識,經常問學生,“老師怎么樣,不錯吧?”,還有不少教師在范讀課文后,不是迅速帶領學生進入問題情境,而是喜歡不無自豪地問學生:“老師讀得怎么樣?”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于疏忽或忙中出亂出現破綻被學生指出來時,為了掩飾尷尬而耍了個“噱頭”:“這是老師故意考考大家的!你還真以為我不懂嗎?”

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是老師想在學生面前維護自己的“高大形象”或捍衛自己的“師道尊嚴”。雖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但如果出現“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現象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一定要擺正心態,勇于承認不足,以參與者、協作者、促進者的身份融入學生中,才能夠真正嬴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

老師的朗讀更多地是為了帶領學生共同走進文本,熟悉故事情節,熟悉人物形象,不管老師讀得怎么樣,都不可自我炫耀,更不能故弄玄虛,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氛圍才最重要。

老師有不懂的問題、講錯的現象并不奇怪,但只要我們尊重事實、尊重學生,抱著虛心好學的態度共同來面對遇到的問題,反而能和學生的心貼得更近?!斑@個問題還真把老師考住了!誰來幫幫我?”“??!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師了!”這樣的話更能體現老師的真誠。

四.胡亂攤派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有的老師在課堂上習慣提問題,又急于讓學生回答問題,不管學生有沒有思考,能不能回答出,迫于時間關系,怕完不成教學任務,于是就胡亂攤派:“你是班長,你應該能回答出來,你說”,“感覺你在非常自信地看著我,請你回答”,這無形中給班長以及那個“自信”的同學增添了壓力,怕回答不出來自己面子過不去。

問題提出后學生的反響不激烈,舉手不踴躍,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夠;二是題目本身難度偏大,大家無法及時作答。這種情況下采用胡亂攤派的方式來回答問題,效果肯定不好,往往更多地是“出洋相”、“鬧笑話”。每當聽課時看到那些同學被叫起來后抓耳撓腮、站立不安、語無倫次的樣子,而其他同學卻在那充當“看客”的身份,然后放肆地哄笑,我的心里實在不是滋味。

碰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針對學生思考中遇到的困惑、結合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再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不要困于“預設”,不要急于求成。

如:“連我們的班長也感到比較棘手,看來問題的難度確實不小。沒關系,講講你在思考過程中遇到的困惑也行?!奔皶r“救場”,讓班長走出窘境,還他尊嚴。然后,再給大家一點時間,共同來討論解決,切不可胡亂攤派。

課堂不僅是智慧的閃現,更是語言的藝術,作為教師的我們,不僅要精心設計美好的導入語和自然流暢的過渡語,更要特別注重鮮活的課堂評價用語,讓課堂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它的語言魅力和人文魅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