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2014-03-22 10:55王雪梅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禮儀文明傳統

王雪梅

摘要:中國有著完備的禮儀體系,禮儀文明淵源流長,深入人心。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許多優良的道德規范,在人際交往中所形成的禮節儀式及生活準則,有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在當今社會,雖然人際交往的方式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而呈現出多種形式,但傳統禮儀的精髓仍然符合現代人的交往方式。傳統禮儀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對中華民族良好的精神素質及其修養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傳統禮儀;現代禮儀;禮儀之邦;尊敬長者;尊賢用賢;儀式適宜;禮貌待人;儀容有整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于世。中國有著完備的禮儀體系,禮儀文明淵源流長,深入人心。禮儀文明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古人有言:“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故稱華”。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評價,究其原因是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許多優良的道德規范。在人際交往中所形成的禮節儀式及生活準則,有著一種獨特的文化內涵。禮儀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財富,對中華民族良好的精神素質及其修養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中國的文明曾在幾千年間影響著東方世界,中國因被稱為“禮儀之邦”而備受世界矚目。

一、尊敬長者。

在中國古代,禮儀最初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各方面的需要,從宗教制度、貴賤等級關系中衍生出來的。因而帶有那個時代的特點和局限性,但它仍具有現代價值。我國自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人的政治倫理關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緣關系為紐帶,所以在家庭里面尊從祖上,在社會上尊敬長輩,不僅僅是因為老人閱歷豐富社會經驗積累的多,更多的是他們是創造社會文明的先軀。孟子說:“養老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弊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僅只是停留在思想觀念和說教上,也并不僅止于普通老百姓的的生活中,而是從君主、氏族到整個的官紳階層都形成了一套敬老的規矩和養老 “禮治”?!抖Y記》記載:“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惫湃藢τ谕L者說話時的語音、語調、語速也做了明確的要求,如《養蒙便》說:“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痹馗刹靠追鄙恍㈨樃改刚卟唤?,不愛父母兄弟者不交?!俺;丶铱纯础边@句話的廣為宣傳,也體現了中國社會對親情的重視,任何行態的社會,都需要尊敬老人,應盡量考慮到為老人帶來溫馨,為老人創造方便條件。

二、尊賢用賢。

由于中國古代社會推崇禮治和仁政,敬賢已成為一種歷史要求。士者國之寶,儒為席上珍。古時有唐太宗任用平民魏征,有著名典故“三顧茅廬”家喻戶曉。尊賢用賢,從古至今被視為國家安危的決定因素,平時不敬賢,到了緊急關頭賢才不會憂國憂天下之民,更不會采取任何措施有所行動?,F代社會面臨著全球化,既有機遇又有挑戰,國與國之間競爭激烈,歸根結底是人才間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為國家的發展創造奇跡。得賢得人民者得天下?,F代社會人際交往呈現其多樣性和復雜性,一些有能力的人因為不能適應新型的人際交往方式而未能被任用,而一些只懂阿諛奉承的小人反而在得到重用,如果長此以往讓有識之士未能發揮其才干,對國家長遠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好在新一代中國領導層已經意識到諸多不良社會現象對國家未來發展的不良影響,并下決心要加以解決。今天,我們提倡發揚古代的尊賢用賢,就必須賦予其現代新人才觀的內容,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論平民與貴賤,更要賦予其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發揮賢人之才,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三、儀式適宜。

我們說中華民族素來注重通過合適的形式來表達內心豐富的情感。如: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在端午節那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中秋全家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是與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的神話聯系在一起的。蘇東坡的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表達了中秋佳節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春節時,無論遠在何方都要回家和親人一起守歲、吃年夜飯、燃放爆竹辭舊迎新;元宵節吃湯圓,寓意團團圓圓。一些傳統節日已被我國政府申為文化遺產,成為保護對象,并在外國有擴散與我們同歡樂。但是,每年春節老百姓歡度佳節時,由于大量燃放煙花爆竹而導致空氣質量變差,甚至于引發火災導致人員傷亡。中秋、端午傳統節日過度包裝傳統食品,或借機被要求請客送禮等現象讓普通老百姓非常反感。我們說在這過程中應把握好“度”,遵循適當得當原則,不要把節日過于經濟利益化,把文化的內涵拋之九霄云外。讓我們在歡慶佳節的同時,不要忘了傳統節日的美好寓意。

在傳統儀式中,“婚喪嫁娶”歷來為老百姓重視,但把美好的婚禮儀式當成變相炫富甚至是斂財的渠道的人,實在讓人唾棄。怎樣讓婚禮既能留下美好回憶又能不鋪張浪費,既遵循傳統儀式的莊重又體現現代人的節儉,是年輕人在舉辦婚禮時需要認真考慮的事。社會上有那么一些人,老人在世時不懂關心照顧,老人去世時卻想通過大操大辦來彌補自己的愧疚?,F代人在遵循傳統儀式的同時,更應深刻領悟傳統禮儀“百善孝為先”中“孝”的精神內涵。

四、禮貌待人。

任何一個文明社會、任何一個文明民族,人們總是十分注重文明禮貌。自古以來與人為善、笑臉相迎、禮尚往來、言辭有禮都是我們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

1 、與人為善

與人相處,善字當先,真誠必不可少,出自內心的誠于中而形于外。待客要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服務行業更是要做到五聲即:問候聲,招呼聲,道歉聲,感謝聲,道別聲。杜絕四語:蔑視語,煩躁語,否定語,斗氣語。在與人相處時注意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尊重對方的立場、習俗、信仰、忌諱。所謂:“不責人之所不及,不強人之所不能,不苦人之所不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待人以禮,言語謹慎,好言難得,惡語勿施,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縟節。

2、禮尚往來

《禮記》說:“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無時不刻都要與他人打交道。而禮尚往來是人們交往的一種重要方式,禮品既是社交的紐帶也是人品的延續。送禮能促進人際交往,加深友誼,聯絡感情,饋贈這種形式也是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之一。隨著商品時代的崛起,人們追逐名利的加深,形成了送禮糾結,形式五花八門,別具匠心,把它的本意扭曲淡化甚至錯誤化了。我們古人講究送禮注重情意,禮品是情意的載體而不是商品,情意是無價的。所以古人又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正是強調了禮品的情誼性,淡化了功利性。禮尚往來還因隨時避俗、因時因地、因事因人而異。<<禮記》說“禮從宜,使從俗,貴在適宜,恰如其分?!碧^貴重會使其想“重禮之下必有所求”。在饋贈中應把握好輕重原則,時機適宜原則,體現禮物效用性原則,注意投好避忌的原則。

3 言辭有禮

語言是人們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的一面鏡子。古人所謂:“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相見道好,偏勞道謝,托事道請,失禮道歉化干戈為玉帛。言辭有禮,除了應遵守相應的禮貌禮節習慣外,善于使用敬語既是禮貌的基本要求,也是美好心靈的體現。簡單的五句十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學會這些最基本的禮貌用語就能體現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與人交談時,用語講究禮貌禮節,能適應對方普遍存在的渴望尊重的需求,能增進雙方的了解和感情,為交流合作、和諧相處創造融洽的氣氛,更為成功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儀容有整。

“一個人的儀表、儀態是其修養、文明程度的表現,包括容貌、姿態、個人衛生和服飾。人們著裝要清潔整齊,儀容大方?!肮诒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坐如鐘、行如風、站如松。站姿,體態美的起點;坐姿,高雅儀態的的表現;走姿,動態美的展示;表情,內心世界的窗口;肢體語言,舉手投足皆瀟灑。細節決定成敗,結果說明一切。而談到服飾,我們國人更是對其了如指掌,中華服飾是與中華禮儀一樣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如獨具民族特色的漢服,漢服文化,博大精深,體系完備,悠久美麗,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大瑰寶。漢服明顯別于其他民族服飾,給人一種簡單、純樸、灑脫飄逸的感覺,線條柔美,樸素平易,便于勞作。至今在一些重要場合或紀念活動、民俗節日、祭祀仍能看到漢服的身影。儀容有整特別強調“得當適當原則”,一個人的美是其形體美、服飾美、容貌美和姿態美的綜合體現,是內在美和外在美的統一,是動態美和靜態美的結合,也是自然美和社會美的綜合。那些盲目追求時髦,或是將西方服飾禮儀生搬硬套到中國人身上的做法,只會不倫不類,引人恥笑。我們的一些明星在西方國家走紅毯時,穿著體現中國傳統美元素的禮服時,往往能獲得西方人由衷的欣賞和贊美。關于儀容,周恩來總理也早已教導我們“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p>

六、不學禮,無以立。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過:“不學禮,無以立”。他把“禮”作為治國安邦的基礎。著名思想家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從古至今,我國一直在繼承和發揚“溫·良·恭·儉·讓”之五德并謙遜客讓,以禮律己,以德待人。古人有云:“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而后知榮辱”。中國人也一直以勤勞節儉著稱。古時《三字經》中就有:“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其次“三綱五常,不容紊亂?!倍Y儀是一種文化,是文化就有縱向的傳承和橫向的借鑒和融合。隨著世界全球化步伐的不斷加快,經濟、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進中國,使我國不斷受到西方禮儀的沖擊,我們在與西方禮儀融合時要合理有效的取其精華,去除糟粕。不可否認,當今國際通行的禮儀是西方禮儀,出現這種現象的深層原因在于西方人價值觀的統一,在于西方人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和深刻覺悟。對照我們與西方社會的禮儀狀況,我們與西方的差距是明顯的。所以,我們不僅僅要借鑒它的形式,更應當借鑒其內在靈魂,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和優越感,才能確立我們的感染力。但我們更要關注到傳統禮儀之美,民族的復興,不僅僅是實力的復興,更是一種文化的復興。振興民族,復興文化,虔于創新,勇于創新。同時將傳統禮儀之美作為一種財富發揚光大

時至今日,現代禮儀與古代禮儀的宗旨沒有太大差別,由于古代禮儀文化的糟粕所產生的不可低估的消極作用,我們忽視了傳統文明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在舍棄那些為剝削階級服務的禮儀規范時,應著重選取對今天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某一段時間內,社會、學校對禮儀養成教育不夠重視,許多不文明行為亦有增無減。一般說來,社會上講文明、講禮貌得越多,這個社會便越和諧、安定。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教養有導,禮貌待人,對事有節,生活中會多一些有序與文明。如把上述所舉的例子加以改造、傳承、創新,這對于我們修養良好的個人素質,協調和諧的人際關系,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現代價值。禮儀,是全民的意識、全民的需要、全民的行為,它是一種精神文明。在今天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們應立足與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華,使傳統文明禮儀古為今用,再加以創新,重編一套現代文明禮儀服務于現在和未來。

中國是古老的禮儀之邦,傳統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參考文獻:

[1] 服務接待禮儀.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 大學生社交禮儀.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年5月

[3] 于丹《論語》心得.中華書籍.2006年11月

猜你喜歡
禮儀文明傳統
漫說文明
文明過春節
對不文明說“不”
筷子禮儀
少年力斗傳統
禮儀篇(下)
文明歌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