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說、品、寫”高中語文要有語文味

2014-03-22 10:55賈斌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語文課語言語文

賈斌

“語文味”這一理念,由廣東深圳教研室程少堂副教授首次提出。他認為, “所謂的語文味,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一種共生互學(互享)的師生關系中,主要是通過情感激發和語言品味等手段,讓人體驗到的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p>

從程先生提出語文味一詞,到語文味概念的成熟定義;從一線教師接受這一概念,到語文味進入課堂教學系統,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對語文學科理解的不斷深入,體現的是教師對語文學科教學的高層次追求。

語文學科,既不同于數理化史地生等一般認知學科,也不同于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門類,語文的媒體是語言?!罢Z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p>

我認為,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著一些教育教學誤區:

1、冷落教材,偏離文本去追求內容知識的拓展,語文課成了文學課;2、割裂三維目標,孤立地、機械地進行單一方面的教學,語文課成了德育課、語文知識課;3、為了創設情境而情境,一味注重使用多媒體,把課堂弄的花里胡哨,語文課成了表演課;4、更有甚者,教學目標不明確,中心不突中,內容泛化,語文課成了雜燴課,拼盤課。

我認為,無論把語文課上成上述的哪一種課,都與語文課的本真味道——“語文味”背道而馳。語文就是語文,語文課還得上出“語文味”才行。

我所理解的“語文味”,是語文學科要達到的一種學術境界。它應該是,語文人想通過課堂教學,努力追求的教學境界,也是語文教師學科專業發展的境界。

我所理解的“語文味”教學理念,是這樣的。

一、“說”出語文味

激情澎湃、才華四溢的教學語言,讓語文課的語文味道十足。

臧克家先生在談他的教學經驗時說,他的教學語言都是以詩的幾乎是瘋狂的熱情向學生們灌注,尤其是在講詩的時候,他們的熱情像被點燃了的火,大家在燃燒,感情像一股暖流。這樣的教學語言自然就成為一種藝術美的享受,使學生在美學氛圍中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如果教師教學用語能夠做到娓娓動人、聲情并茂、親切感人、簡潔清晰、邏輯性強、深刻有力,那么,學生就能夠享受到如臨其境、如見其狀、如聞其聲、如嗅其味的巨大美感。當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達到了滋養學生的心靈的效果時,語文課也便有了語文味。 不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必須是詩人才能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契訶夫曾說過,再好的劇本,從平庸的演員口中念出,也會變得干癟無味,毫無創造;而優秀演員哪怕是你給他一個菜譜,他也能念得催人淚下。二者的區別是素質的區別。同理,要提高語文教育的質量,要使語文課有“語文味”,最重要的是必須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個讀書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當語文教師成為駕馭語言的高手了,就能自覺錘煉教學語言,授課的時候,語言就能做到意近旨遠,深入淺出,點石成金。這樣的教學語言,才能產生美,才能具有美的震撼力,才能引發學生產生心靈共鳴。

二、“讀”出語文味

如果有人問我什么樣的語文課才是一堂好課,我可能一下子回答不好。但是我敢說,一堂好語文課一定少不了瑯瑯的讀書聲。

語文教學,尤其是文學作品教學,應讓學生多誦讀,多品味,多感悟,讓語文課堂充滿“瑯瑯的讀書聲”,帶領學生挖掘課文語言的內涵,品味語言的韻味,走進了作者內心世界。

無論是什么課型的語文課,如果沒有一點讀的環節,沒有一次誦讀的過程,我敢說這節課不夠成功。它沒讓我們傾聽到學生那嘹亮而清脆的聲音,也沒讓我們欣賞到學生們的那種青春靚麗斗志昂揚的精神風采,更沒讓我們感受到中國漢語言的特有的美感。語文課堂上缺了誦讀,總讓人覺得語文學科的味道不夠十足。

誦讀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學習方法。當學生沉于文中,文境、心境、讀書聲渾然一體之時,學生會覺得越讀越有味,達到“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境界。

三、“品”出語文味

“語文味”是咀嚼出來的。

咀嚼什么?就是咬文嚼字,就是咀嚼好詞好句。字詞就是制作“語文美食”的好原料,“語文味”正是從對具體詞句的分析與鑒賞中散發出來的。

高超的教學藝術,更表現在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品味語言,思考這樣的思想感情為什么用這樣的語言文字,而不用那樣的語言文字來表達。

在學習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時,我設計了一個設計環節:學生先齊讀文本第二段,然后把本段中“一百年后的今天”刪掉,對比其達效果,讓學生體會哪一種表達好,為什么。

讓學生朗讀、比較。經過討論,學生們認為:課文的對話表現了水生嫂深明大義、顧大體、識大局,而改后的水生嫂卻是覺悟低的形象。

因為有了品詞析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鑒賞,課堂才不會顯得浮華、淺薄,學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味道來。在課堂中品詞析句應該像竹石一樣“咬定青山不放松”,定能“品”出語文味。

四、“寫”出語文味

常言道: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不評點、不批注、不摘抄,只能是泛泛的讀書,難有深刻的獨特的領悟。

語文課上的“寫”,可采用的形式非常多,但應該注意的是,無論哪種形式的“寫”最好落實到紙面上或板面上,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才好。

不寫不足以著眼學生實際,不寫不足以展示學生才情,語文課要非寫不可,只有讓學生實實在在地 “寫”,才可以把語言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才能將內心真實的情感流瀉于筆端,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突顯語文課的“語文味兒”。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創設情境,激發想象讓學生寫出語文味。

學習《雷雨》時,我們可以向學生發問: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愛是真的還是假的?而《套中人》就可以探討一下如果別里科夫沒死去,他的愛情結局將會怎樣……

教師要善于發現這些有價值的“想象點”,巧妙啟發,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創作的激情,讓他們在語文課上“寫”出濃濃的語文味!

總之,充滿語文味的課堂將到處洋溢著人性的光輝,充滿著智慧的交融、個性的張揚,散發著語文的獨特的芳香,流淌著師生間真情的表白,涌動著靈性的互動,課堂也將成為師生生命共同成長的沃土。

猜你喜歡
語文課語言語文
語文課文
最快樂的一堂語文課
我有我語言
語言的將來
我的語文書
Action?。樱穑澹幔耄蟆。蹋铮酰洌澹颉。裕瑁幔睢。祝铮颍洌蟆∧銓χw語言了解多少
語文課代表的病假條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有趣的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