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器官移植引發的倫理問題研究

2014-03-27 09:04謝言許
科技經濟市場 2014年1期
關鍵詞:倫理問題供體受體

摘 要:作為20世紀醫學領域最為重要的科學進展和技術成就之一,器官移植的應用已經愈來愈廣泛,而器官移植的發展也引發了大量的倫理甚至法律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器官移植;供體;受體;倫理問題

0 引言

器官移植技術挽救病人的生命。對于供移植用的器官嚴重供不應求,人們提出了種種解決方法,對這些解決辦法必須進行倫理學的分析和批判論證,以便人們有更清楚的判斷,有關部門做出更合適的決策。

1 器官移植的歷史和現狀

1.1 何謂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指的是通過手術的方式摘除一個身體中有活力的器官,并把它置于自身或者通常是另一個個體體內的某一部位,去替代那些因為損傷、病變而失去功能、也無妨醫治的臟器,以達到拯救生命的一種現代治療方法。其中,捐出器官的一方稱為供體,接受器官的一方稱為受體。在今天,廣義的器官移植已經擴展到了細胞核組織,此外器官移植也不限于人體器官,包括了異種器官。

1.2 器官移植的歷史概況

現代器官移植是在動物實驗、特別是血管吻合成功的基礎上,從腎移植技術開始發展起來的。最早的腎移植發生于1936年,前蘇聯的醫生沃羅諾夫把一個尸體的腎移植到了一位汞中毒的病人體內。20世紀前半世紀,人們進行了臨床實驗;既進行同種移植實驗,也進行異種移植實驗。但大都沒有成功。臨床腎移植首次成功的案例是1954年美國波士頓的默里首次成功進行腎移植,這是人體器官移植劃時代的標志。

1.3 器官移植的現狀

使器官移植得到扎實而長足進步的關鍵因素是:克服組織配型的障礙,突破“腦死亡”概念,以及研制出新的免疫抑制劑。要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和存活率,主要解決免疫排斥問題。近些年來器官移植效果的提高,既是由于抗免疫技術的改進,也由于控制感染及其他并發癥能力的提高。

2 器官移植的倫理問題

2.1 與供體相關的倫理問題

(1)觀念和死亡標準的障礙

最為常見的供體是普通死者。以普通死者的器官作為供體,這在我國必須以死者生前的意愿(又稱預囑)或遺囑為依據,并取得死者親屬或監護人的同意。由于傳統觀念,自愿死后捐獻器官的人寥寥無幾。尤其是,由于我國仍然沿用心跳、呼吸停止的死亡標準,因此即便人們同意死后捐獻器官,由于死后缺血時間過長,大多數器官也已不適合于器官移植。

(2)供體多樣性導致問題多樣性

對供者的傷害,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傷害。身體傷害主要涉及安全性問題。普通活體供體的器官移植會排出傳染病、遺傳病等疾病,并盡力保障供者的安全,努力將傷害減低到最小程度,但這不表明移植一定安全。而從心理上看,供者往往承受著內部和外部的壓力:內部壓力來自于道義和心理緊張;外部壓力可能來自家庭、醫務人員和社會輿論。

我們再看一個另類供體來源動物。把動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移植給人被稱為異種移植。異種移植最激烈的爭論是其安全性。因為異種移植可能會把動物身上的疾病傳遞給人類,甚至誘發變種新的病毒,而病毒擴散涉及全人類。

2.2 與受體相關的倫理問題

(1)心理負擔

不同的報道表明,器官移植盡管給患者帶來了福祉,同樣也帶來了大量的心理負擔。一些接受尸體臟器移植的人在手術后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此外,接受活體器官移植的病人往往還會產生心理不安,包括對供體者的內疚感和擔心手術失敗,甚至擔心手術成功后長期應用免于抑制劑給家庭帶來的經濟負擔。

(2)自我認同感的缺失

如果一個人接受了尸體或活體的多個器官、性腺器官(如睪丸、卵巢等)以及異種器官,那么他的自我認同感可能會遭到破壞。在腦移植中這個問題顯然更為嚴峻。前蘇聯20世紀50年代始、美國20世界60年代始都開展了大腦移植的實驗研究,而一旦用于人類,這一移植就會面臨類似于“王子”和“鞋匠”互換大腦所引發的問題,到底誰是“王子”,誰又是“鞋匠”。

(3)異種移植的危害

在動物和人的異種移植中,強烈的免疫排斥、動物病毒或人類病毒與動物病毒的重組都給接受者或者他們的后代帶來了危險,或者說潛在危險。同時也涉及另一個傳統倫理問題,如果移植的是將其器官全部替換,那么人的涵義該如何定義,做完移植的到底又算不算是人呢。

(4)社會歧視

在接受尸體(特別是死囚)的組織、器官,尤其外露的臉、肢體的案例中,牽扯了可能引發受體自身的心理變化之外,還有可能不被家人、他人接受,甚至遭到社會歧視。不難想象,換臉術也不容易被家人、他人所接受。所有這些可能的傷害帶來了一個問題:他們事后的器官移植成為在道德上無法接受的技術呢?

3 器官移植的倫理原則和管理建議

3.1 器官移植倫理原則

(1)安全有效原則:應努力防止對供體和受體可能造成的傷害,救治器官功能衰竭病人。

(2)知情同意原則:必須獲得供體的知情同意或捐獻是其知情選擇的結果。供體必須是自愿捐獻,不受外力干擾。

(3)保密原則:供體和受體之間應互相保密,做器官移植的醫生也不應知道供體身份。

(4)公正原則:應盡力考慮更需要移植器官的病人得到移植,避免僅考慮有無經濟能力和職務高低。

(5)非商業化原則:基于考慮商業化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禁止將人類的器官作為商品買賣。

3.2 器官移植的管理建議

(1)應盡快確認腦死亡概念,制定診斷腦死亡的標準。

(2)從事器官移植的主要來自尸體,應采取措施保證尸體器官質量。

(3)禁止利用未成年人器官。

(4)鼓勵公民死后捐獻器官。每張駕駛證附器官捐獻卡,表明持證人是否愿意捐獻。

(5)鼓勵建立發展促進器官捐獻的民間組織。

(6)確定潛在供體死亡的一生不應直接參與其器官摘取或以后的移植工作,也不應負責照看這類器官的可能受體。

(7)人體及其任何一個部分都不得作為商品交易的對象,不能買賣,不能刊登征求或提供可供移植器官的廣告。違者追究刑事責任。

(8)建立全國器官移植網絡中心,使供體和受體之間的信息更暢通。

(9)制定《器官移植法》,為器官移植提供法律依據。

參考文獻:

[1] 翟曉梅,邱仁宗.生命倫理學導論[M].清華大學出版2005.8.

[2] 李永生.醫學倫理學[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2.10.

作者簡歷:謝言許(1986-),男,遼寧大連人,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倫理問題供體受體
現代生物技術發展帶來的倫理問題
Toll樣受體在胎膜早破新生兒宮內感染中的臨床意義
不同氫供體對碳納米管負載鈀催化劑催化溴苯脫溴加氫反應的影響
2,2’,4,4’-四溴聯苯醚對視黃醛受體和雌激素受體的影響
高齡供體的肝移植受者生存分析
終末熱灌注對心臟移植術中豬供體心臟的保護作用
一些含三氮雜茂偶氮染料O,N供體的Zr(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抗微生物活性
Toll樣受體:免疫治療的新進展
β受體阻斷藥的共同特性有哪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