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幸福就業觀指導研究

2014-04-17 11:18付盛松
繼續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關鍵詞:就業觀職業指導幸福感

付盛松 李 昊

(1.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思政部,廣東 廣州 510520;2.華南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一、綜述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才競爭既給高校,特別是高職院校帶來巨大的壓力、挑戰,也帶來了對職業指導水平提升的機遇。從理論到實踐以及更深層次——人的內心需求,都促使職業指導工作人員去研究和理論的提升,再從理論到實踐,指導大學生就業,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F在人才市場供需不平衡,造成了大學生就業更大的壓力,因而也帶來大學生只講究就業,具體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就不再作為自己的重要選項[1]。這種就業形勢使就業市場或工作崗位不穩定,人才過分流動,使勞資雙方都帶來一定損失。如何減輕大學生壓力,適應市場需求,幸福就業的觀念就成為不得不面對的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影響大學生幸福就業觀形成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社會因素、政府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等,形成一個因素鏈,其中個人因素起著決定性作用[2]。

在國內,對于大學生幸福就業觀的教育和指導明顯不足,在中國知網搜索關鍵詞“幸福就業觀”為0,主題“幸福就業觀”一詞,截至2013年9月為116篇,主要涉獵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也不太多,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大學生幸福觀和就業觀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筆者結合自己工作的實踐和調查,進一步探索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為培養大學生幸福就業觀的指導進行深入的探究。

二、幸福就業觀教育指導的理論基礎

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運用生產資料從事合法的社會活動,并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經濟活動[3]。幸福就業是一種高度,又是一個基礎。幸福就業觀是指合法勞動者對未來就業或從事的職業的一種能夠使自己內心幸福和快樂的觀念。我們可以看出幸福就業觀更關注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內心感受,更符合人性的發展和需要。而就業只強調合法條件下的經濟活動,不涉及人性及人的內在需求,就成為時代的經濟人。幸福就業觀教育的理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格拉斯和馬斯洛的需要理論[4]

一個人的生存除了自己本身生存上的需要、生命的需要,還有生活的需要。高質量的生存、生命和生活的需要是幸福生就業觀的必要條件。大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也是人在各個方面需要發展的過程,格拉斯把人的需求分為生存、愛與歸屬、權力、自由、享樂,而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層次化,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等五個方面??梢钥闯鰞晌幻说挠^點有一些區別,應該說馬斯洛的層次需要理論在人的需要方面思想性更深,更能深入人的內心需求,反映出自我價值發展的需要。

(二)弗洛伊德人格結構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5]

大學生要成為職場的從業者,首先要做好自己,如何做人的問題。按照“快樂原則”,自己要按照本能和欲望,趨樂避苦,提高自己人格完善發展。除了本我的驅使,大學生要提高自己的自我水平,實現理性和常識性的結合,按照“現實原則”行事,在本我的基礎上,做到真正的自我,做自己的主人,管理自己。不斷超越自己是人發展的目標。個體發展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把道德規范、社會要求內化到人格中去,表現為良心和自我理想實現的發展。幸福就業觀的形成過程是大學生自身在“本我、自我和超我”方面的發展過程,是保障幸福的基礎,當然,這三個方面的平衡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完善。

(三)阿德勒的人性觀[6]

阿德勒認為人格是不能分割的,強調人格的統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歷史上有眾多的思想家對人性給予詮釋,無論哪種解釋,都是為了人的未來發展。人在本質上都是具有社會性的,社會力量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激發,推動人的未來發展,提高人的自我信念。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不確定性使他們充滿壓力,充滿不自信,這就需要解決自我信念的建立。自我信念發展也給大學生帶來更多理性,更愿意提升自己的完整性,這也是提高大學生幸福就業觀的重要基礎。

(四)羅杰斯的自我概念[7]

人的發展和幸福感的形成也就是自我概念形成、發展的過程。自我概念的缺失是年輕人內心最容易浮躁的,因為自我概念并不等于自我意識,它是自我知覺和自我評價的統一體。大學生更關注的是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太關注自己自我概念的形成,這些問題恰恰反映出他們內心的不自信和不確認。隨著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內心的知覺就會越來越豐富,同時也會帶來更多的困惑,所以需要加強自我概念的確立和完善來推動內心幸福感的提高。另外,沃爾普、米勒等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人的發展過程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積累的過程,幸福就業觀的教育和指導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人在環境中往往是被動的,但是,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行動調動全身積極通道,適應和改變周圍的環境,提高人未來職場的幸福感。

三、培養幸福就業觀的實踐方法

(一)強化教育功能和提高獲得技術性學習能力

通過強化教育的形式,轉變和構建學生在幸福就業觀方面的理念,提高其認識水平。通過學習和指導,可以進一步促進在幸福就業觀方面的一些技術的掌握,改變大學生面對幸福就業觀無所事事的狀態,提升了他們應對的水平和能力。因此,這兩個方面是先決條件,沒有這兩個方面的加強,大學生就失去了有力的工具。

(二)國家政策、行業發展的引導

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供給市場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發展的需求市場的無縫對接,是學校、政府和社會面臨的問題,也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師一直關注的現實問題。需要清楚國家的相關政策和行業發展方向,這不僅需要政府的關注,更需要學校給予學生指導,避免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兩張皮。

(三)幸福就業觀模擬訓練

為了使學生真正建立幸福就業觀,除了理論學習和技術學習,模擬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把理論的內容案例化,進行模擬訓練,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轉化。模擬訓練就需要進行科學的策劃,策劃方案可以以典型個案為基礎,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訓練、分析、總結,最后通過觀察、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檢查模擬訓練的效果,調整訓練的技術。模擬訓練不是單純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大學生的內心調動起來,展望和感受訓練中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

(四)社會環境適應性訓練

對于“90后”的大學生來說,適應社會環境的確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特征,“90后”見識廣,創新性強,但是不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存在缺失,如現在的大學生個性強,受不了批評,團隊意識比較差,適應社會的能力不強。因此,通過對大學生某些方面的缺失進行有針對性的適應性訓練,提高整體素質、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經過訓練以后,用一定的標準或實地實習進行檢驗,觀察研究適應性訓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四、培養幸福就業觀的目的

大學生就業前的職業指導是必要的,每個指導師都有自己方法,利用這些方法,不斷提高自己職業指導的質量。幸福就業觀的教育與指導關系著大學生的成長,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這可能與家庭、學校的教育有關。

(一)認知方面

幸福就業觀的教育與指導不是替代性的就業指導,它只是就業指導的一個方面。但是,幸福就業觀的教育和指導可以提高對就業的認知,更加深入人的內心需要,提高就業和未來職業的質量,對創建穩定的職場環境和和諧社會有重要的意義。認知水平的提升也是大學生發展的需要,從一個低認知水平向高認知水平發展,做一個理性的職場人。

(二)就業技能方面

幸福就業觀教育與指導方面教給學生的就業技能不是外在的實用技能,而是提升大學生就業時的自信心,內在的一種氣質和職業素養。幸福就業觀教育指導涉及就業技能主要包括認知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際交往技能、人性觀操作技能、發散思維技能等,這些技能不僅可以展現大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而且可以促進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在這個方面,大學生認同感比較強,培訓前后有顯著性差異,顯示出幸福就業觀教育和指導的作用和大學生對此的認同感。

(三)團隊精神方面

團隊精神不僅僅是外化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共鳴。團隊精神的培養應該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個體團隊精神的培養;二是團隊整體精神的培訓;三是個人與團隊之間關系的處理?,F代職業精神中團隊精神占據重要位置,“90后”的大學生在家庭結構中比較簡單,個人意識比較強,缺少團隊精神,更缺少團隊的幸福感。在調查和案例分析發現,在團隊精神方面,大學生認同感方面偏低,在實踐中團隊精神的表現更弱。

(四)適應能力方面

從進入學前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主要經歷的是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提升適應能力是大學生從學生生活邁向社會生活必需的能力。幸福就業觀的形成包括就業適應能力的發展,大學生需要適應不同的環境,不同行業的職業要求差異也較大。通過指導大學生兼職或實習,撰寫相應的工作總結報告,然后以案例的形式進行分析、比較、指導,來促進大學生適應能力方面的發展,以此推進大學生幸福就業觀的完善。

(五)創新能力方面

創新是時代的精神,也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時代的特質。作為個人,除了本我和自我,還要有超我的精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靈感、創新實踐等方面是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內容,幸福就業觀需要不斷培養創新理念。大學生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比較認同,都認為創新能力對于自己未來發展有重要作用,對自身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比較關心,因此,在這方面積極性比較高。

五、幸福就業觀給大學生帶來的影響

(一)可以提高大學生“三觀”教育的質量

進行幸福就業觀的教育和指導除了對大學生就業方面有針對性地加以影響,對于提高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三觀”教育也有正面的推動作用,體現出積極的正能量。大學生的“三觀”教育一般在思政課和人文的課程中體現出來,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推進,就業指導越來越被重視,幸福觀教育會更豐富地融入“三觀”教育的內容中去。通過幸福就業觀教育和指導,“三觀”教育的內在質量會有進一步的提高,能夠更準確把握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實質,避免三者之間的失衡。幸福就業觀教育和“三觀”教育既有不同之處,又有共融之處,兩者統一于大學生素質整體性的發展。

(二)可以提高大學生就業的質量

大學生就業是全社會關注的事情,過去就業的質量無外乎幾個方面,如就業率、就業工作環境、就業工資待遇、就業穩定性、就業專業對口程度等,幸福就業觀的教育和指導則是從深層的哲學觀、人性觀和幸福觀等方面進行培訓,對大學生就業的質量會有內在的影響?,F代性的就業概念基本上是站在人類生存原始的一種需求,也是一種經濟手段,更多關注是勞動的獲得性收益,表現為外在的,而不是內心的收益。幸福就業觀從大學生心靈深處指導對就業發展的需求,滿足人基本的心理需求,實現外在需求和內在需求的統一。

(三)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

一般把職業素質分為身體心理素質、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文化審美素質、技能專業素質、社會適應性素質和學習創新性素質等方面,但是缺少內心職業幸福感,這是在職業指導過程中經常被忽視的。雖然在就業指導過程中也關注大學生心理需求,但是關注的角度在于大學生對職業的心理需求,這不足以滿足人本身對就業的需求,重要的是對將要從事的職業的幸福感。因此,把幸福就業觀和幸福職業觀納入到職業素質的范疇之中,充實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內涵。

(四)可以提高大學生工作幸福感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推動下,大學生對未來的工作具有一種對職業的恐懼感。剛步入職場的大學生,對從事的職業缺少自信,缺少職業幸福感。工作幸福感來自于大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職業認同感的起點是職業認知,職業歸屬感的起點是職業情感。職業認知需要職業教育與指導,職業情感的產生來源于家庭傳統和社會認可度。因此,通過幸福就業觀教育和指導提高大學生工作幸福感既需要專業的職業指導,又需要家庭對大學生職業的關注,只有兩者完美結合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進一步促進了大學生愛的質量和愛的藝術[8]。

大學生幸福就業觀是職業教育與指導的一個方面,更加反映出要實現高質量的職業指導就需要拓展職業指導的領域,更加深入大學生的內心。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需要拓展,豐富職業指導的內容,促進大學生的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的完美結合,進一步保證職業指導的質量,實現大學生人生的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正如羅素說的那樣:“目標的持續性是獲得長久幸福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大多數人主要是通過工作來實現這個目標的?!保?]提高職業指導的質量有助于人才資源利用的效率,促進社會的穩定,實現高等職業教育與人才市場需求的對接,有利于教育投入與社會產出的優化,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與“中國夢”的實現。

[1]姜曉紅,騰躍民 .大學生不良就業觀的成因及正確就業觀的引導[J].現代教育管理,2010(4):127.

[2]段玉鑾 .大學生的就業觀與就業觀教育[J].社會科學論壇,2005(5).

[3]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等 .創新職業指導——新理念[M].北京:中國社會勞動保障出版社,2005:13.

[4][6][7]陶勑恒 .心理咨詢與輔導(一)[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43,33,35.

[5][奧]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心理哲學[M].楊韶剛,等,譯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7.

[8][美]艾·弗洛姆 .愛的藝術[M].李健鳴,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4.

[9][英]羅素 .幸福之路[M].劉 勃,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2013:173.

猜你喜歡
就業觀職業指導幸福感
疫情后,青年農民工就業觀變了
奉獻、互助和封禁已轉變我們的“幸福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當代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研究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讓群眾獲得更多幸福感
試論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職業指導
試論如何提升職業指導效果和效率
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就業觀教育的融合
淺談高校職業指導工作
幸福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