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倫貝爾市多措并舉幫扶三少民族貧困人口致富

2014-05-30 10:48
中國集體經濟·中 2014年9期
關鍵詞:民族自治農牧業總數

呼倫貝爾市是內蒙古境內鄂倫春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的主要聚居地,鄂倫春旗、莫旗已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鄂溫克旗列為自治區貧困縣,“三少”自治旗還被確定為自治區集中連片特困區域、作為全區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加快三少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對維護邊疆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貧困現狀

呼倫貝爾市三少民族自治旗有貧困人口5.96萬人,占市貧困人口總數的45.32%,占三少民族自治旗農牧業人口數的18.23%,三少民族自治旗有貧困嘎查村108個,占市貧困嘎查村總數的38.57%,占三少民族自治旗嘎查村總數的31.21%。鄂倫春旗有貧困人口2.57萬人,占市貧困人口總數的19.54%,占旗農牧業人口數的41.57%,有貧困嘎查村37個,占市貧困嘎查村總數的13.21%,占旗嘎查村總數的45.12%。莫旗有貧困人口3.18萬人,占市貧困人口總數的24.18%,占旗農牧業人口數的12.86%,有貧困嘎查村56個,占市貧困嘎查村總數的20%,占旗嘎查村總數的25.45%。鄂溫克旗有貧困人口0.21萬人,占市貧困人口總數的1.57%,占該旗農牧業人口數的11.81%,有貧困嘎查村15個,占市貧困嘎查村總數的5.36%,占旗嘎查村數的34.09%。

二、致貧原因

1、產業發育遲緩,生產方式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莫旗的達斡爾族生產方式原以狩獵為主,后定居并轉為經營畜牧業和農業,鄂倫春旗主要生產活動是狩獵,解放后,逐步實現了定居,生產逐步轉向多種經營,是現今世界上少有的狩獵民族。鄂溫克族原以狩獵和捕魚為生,后來,出現了馴鹿業,現居住在鄂溫克旗境內的鄂溫克族從事畜牧業生產。貧困地區的種植業、養植業均屬粗放型,產業結構單一,產品結構單一,所有制結構單一,資源開發層次低。

2、農牧業生產發展受自然生態環境的制約,基礎設施差,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低。這些地帶草原退化,土壤侵蝕,生態環境惡劣,主要因素是隨著農牧區人口的不斷增加等種種原因致使自然資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森林資源在逐漸減少,天然草場部分被開墾和退化,幾年來,由于植被破壞致使涵養水層能力降低,干旱和洪澇災害頻繁交替發生。

3、自我發展能力薄弱,科技水平低與資金、人才缺乏并存。貧困戶具有共同特點:就是大多數人仍從事著傳統的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他們在經歷著民族生產方式變革時期,這一時期內,他們仍靠吃資源飯生活。然而,在自給自足的社會經濟條件下,自然資源條件決定著生產發展,有什么資源就生產和消費什么產品,但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自然資源優勢能否轉化為經濟優勢,更重要的是取決于生產技術和市場條件,有豐富的資源,而沒有加工產品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與銷售市場,自然資源優勢就無法轉化為經濟優勢。而貧困地區缺乏的恰是先進的科學技術與之配套的設施。

4、教育、科技、文化落后發展不平衡。由于貧困地區的貧困戶大多數居住在地域偏遠、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經濟信息落后的地方,致使貧困戶文化程度普遍低。教育、科技、文化落后發展不平衡,加大了貧困面。

5、高寒地區人均消費支出高。三少民族自治旗均處于我國高寒地區,且交通不便,無論是生活日用消費品還是生產資料,其價格遠高于交通便利的區域,同樣的人均收入,實際生活中卻不等值。

三、重點舉措

(一)加強了對三少民族自治旗扶貧攻堅的領導力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旗扶貧領導小組組長均由分管旗長兼任,同時各級領導包扶貧困村、貧困戶,及時解決扶貧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對本旗扶貧優惠政策的制定、項目計劃的確定、資金籌措問題全部提到黨、政議會日程,并把扶貧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作為黨政領導政績考核的一項內容,黨政一把手負總責,形成“三級聯動”的扶貧網絡,是扶貧工作的重要保證,促進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進程。

(二)重點選擇好扶貧開發項目,形成貧困地區生產經濟新格局。扶貧開發項目選擇要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重點選擇模式化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項目。首先要把扶貧項目選擇與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基地建設結合起來,農區全面實行規?;曫B和舍飼半舍飼,牧區積極推行短期育肥和半牧半飼。加強畜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實行優質優價。二是堅持市場導向作用,立足資源優勢,選準主攻方向,培育主導產業,采取引導龍頭企業與貧困戶簽訂購銷合同等方式,促進農牧民的專業化生產。建立具有本地區特定的原料生產基地,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加強本地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進一步搞活流通,逐步形成規?;?、專業化的生產格局。三是本著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洜I的原則,按照由專業戶、專業村向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步驟,形成農業為養而種,牧業為種而養,工業為種養而加的格局。四是在主攻種養業,改善基本生產條件,著力解決貧困人口溫飽的大前提下,規劃建設生產基地,為脫貧致富打下緊實的基礎。

(三)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強化綜合服務。在三少民族貧困地區有計劃的推廣科技含量高的農牧業項目,各級政府部門幫助貧困農牧民選擇適用技術,采取政策、技術、資金三配套的辦法,實行工薪和績效掛鉤,組織農牧林水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包項目、包技術、包培訓、建示范點,加大了科技推廣力度。

(四)推行開發式扶貧,引導貧困戶自主脫貧

針對貧困村及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采取深入基層、進村入戶等辦法,多種形式深入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積極改變貧困地區及貧困農戶的落后思想觀念,提高他們的致富技能。同時,高度重視貧困地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切實轉變貧困戶的“等、靠、要”落后思想觀念,引導貧困戶樹立自立自強、自主脫貧的主體意識。通過建立扶貧競爭機制,把扶貧資金與自主創業、勞動力轉移掛鉤,引導貧困村和貧困戶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致富”,激發扶貧對象主動脫貧致富的熱情。

(五)加強扶貧管理,提高扶貧開發工作透明度

以行政村為單位對經調查核實的貧困戶名單都在各村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防止非貧困戶、人情戶列入貧困戶。實行扶貧開發工作數字化管理,對扶貧對象實行數據庫動態管理,做到戶有卡(幫扶記錄卡)、村有冊(花名冊)、鄉(鎮)有簿、旗有數據庫,實行電腦動態管理。在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穩定有序推進的同時,全面接受社會監督,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透明度和實效性。

(六)加大扶貧項目資金整合和管理力度

保證資金的正確投入方向,與其他部門投入到貧困地區的項目和資金加大整合力度,發揮資金效益最大化。在資金使用上,建立扶貧資金使用公示制度,完善報帳制,確保扶貧資金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做到扶貧資金專戶專帳管理、封閉運行、??顚S?。

(七)進一步加大社會扶貧力度。

幾年幫扶實踐證明,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扶持貧困人口,是加快脫貧的有效途徑,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體現。我市堅持開展“單位包村、干部包戶、行業包項目”制度和以“富幫窮”為主要內容的結對子扶貧活動,各幫扶單位要明確任務,落實扶貧攻堅工作責任制,確保年度有工作計劃,幫扶有項目,有組織落實,有檢查驗收。充分發揮共青團、工會、婦聯等群眾團體、民族黨派、企事業單位、部隊及社會各界在扶貧攻堅中的作用。

猜你喜歡
民族自治農牧業總數
“無人機放?!弊屴r牧業走在時尚前端
內蒙古農牧業生產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我國“三品一標”產品總數超12萬個
發展型自治
哈哈王國來了個小怪物
“一半”與“總數”
論湘西地區刑事和解制度的適用
民族自治地區關工委工作諏議
銳意創新 扎實推進農牧業經濟發展
以科技創新轉變生產方式 發展現代農牧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