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節,三十而立的沉重

2014-05-30 10:48粟道中
中國西部·教育刊 2014年9期
關鍵詞:教師節師德老師

粟道中

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曠神達,說:“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如果說把“教師節”比作一個人的話,今年恰恰是它的而立之年。有一種觀點認為,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是指人在這個年齡時有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具有自覺性、獨立性、階段性、過程性、內在和外在統一性等特征。那么,教師節三十而立了嗎?

師德、禁令教師節淪為“教師劫”

今年9月10日,是我國重設教師節以來的第30個年頭。由于本刊毫不免俗地、應景地關注了“教師節”這個陳舊而又敏感的話題,于是記者在這天即將結束的晚上11點,對教師節的新聞進行了相關網絡搜索。

“百度”發現,以“教師節”為關鍵詞的新聞共有89.2萬篇,當日為32300篇;以“感謝老師”為關鍵詞的新聞有86萬篇,當日為808篇;以“憶恩師”為關鍵詞的新聞有8030篇,當日為3篇;以“教師師德”為關鍵詞的新聞有47萬篇,當日有541篇……

在這些新聞中,除了最多的程序性報道各地教育局、學校慶祝教師節的活動和個別優秀教師事跡外,眾多媒體不約而同地關注了一個永恒的話題——師德。在這些有關“師德”的報道中,排在“百度”搜索焦點排行榜前列的皆是諸如《強化師德建設,×××》《發現教師師德問題,將××》《師德不合格教師將××》《×地教師師德與晉升評優掛鉤》等,各種針對教師師德的“禁令”“方案”“辦法”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充實于各大新聞網站。

誠然,網絡上的新聞并不能準確地反映媒體及大眾對教師節及教師的真實關注度,但“8030”“3”和“470000”“541”這兩組數字卻深深地刺痛了記者的心。

在這個本是尊師重教的日子,本是老師們得到贊美的節日,這個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群體收到的節日禮物卻是“質疑”和“鞭撻”,似乎要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要給那些“可能的疑犯與罪犯”以警示,也似乎在表明立場似的給那些質疑教師師德的、憤怒的蕓蕓眾生一個“交代”;在這個本該是充滿社會大眾對教師“感恩”的日子里,除了教育系統舉辦著聊以自慰的慶?;顒油?,鮮見某個社會團體、企業、個人發出對教師表示感謝的聲音,偶爾出現也是某商家為促銷商品而做出的噱頭。

如此特殊的禮物,難怪記者在數十個教師QQ群里談論“教師節”話題時,得到的回應不見“欣喜”和“感動”,而是“自嘲”與“感慨”。更有悲觀的老師對“教師”這一職業充滿了憂傷,他給了我一段汪峰演唱的《貧瘠之歌》中的歌詞表達自己的感想:

“燃燒的河流推倒了祈禱者的燈塔/告誡的引擎怒吼著圣潔的墓志銘/遲早我們會失去方向/遲早我們會停止理想/沒有力量/沒有希望/像一個無家可歸的人/遲早我們會變得麻木/遲早我們會不再憤怒/沒有感覺/沒有尊嚴/像一個無可救藥的人/將這首貧瘠之歌千遍吟唱”

“教師怎么了?”在教師節這個“三十而立”之年,“師德”一詞何以讓而立之年的教師節變得如此沉重,成為老師心中的“教師劫”?對此疑問,記者專門采訪了幾個教育界的專家、學者,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在交流中笑而不語。不過,記者同時也注意到一個共同點,幾乎每個人都會涉及“教師待遇”“社會地位”“弱勢群體”“輿論靶子”這幾個關鍵詞。他們都在感慨:教師節已悄然走了三十年,但我們似乎離當初重啟教師節的初衷越來越遠了。

待遇、地位邁不開的那一道道坎

如果說“待遇”是讓“教師節”變成“教師劫”的根源之一的話,肯定會遭受無數人的譴責和謾罵。幾千年以來,“師”從來都是被供奉在神龕上的“神”之一,是道德的化身,如此高尚,豈能與“銅臭”相提并論?

但也有人為此鳴不平,著名教育學者熊炳奇就認為,不保障教師的待遇,卻要求教師有崇高師德,講奉獻和付出,這是違背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這會讓“教師是陽光下最神圣的職業”黯然失色,與之相反的是,教師的形象越來越模糊,教師群體產生職業倦怠感。

的確,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教師本身也是一個“人”,有七情六欲、有溫飽需求,特別是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只談理想而不談物質似乎有些強人所難。而這一點,也是教師最鮮明的訴求。

一位湖北的X老師告訴記者說,他是一名有著20年教齡的農村小學教師, 9月份女兒就要踏入大學的校園,學費加生活費沒有四五千肯定拿不下來,可他現在每個月的工資實際到手的只有1500多元,家里每月的開銷即使在省吃儉用的情況下,也是所剩無幾,迫于無奈,他走上了暑假打工之路。

他悲傷地表示,“教師工資遠不及農民工,已經淪為社會的最底層是個不爭的事實?!痹谶@個暑假,X老師到他表哥打工的工地,做起了一名建筑小工,每天工資100元,雖然相對于師傅每天四五百的工資是很低的,但對于自己教師的工資他還是很滿足。

X老師說:“學校標準化建設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我們距離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也越來越近,可學生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好處,教師的境遇也沒有切實得到改善?!?/p>

熊炳奇在今年教師節撰文表示,“1994年我國頒布實施的《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不得低于或者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并穩步提高,但時至今日,這一規定在一些地方還沒有得到落實,尤其是農村地區,鄉村教師待遇低,已造成農村地區吸引不了教師,導致教師成為整個鄉村教育的‘短板?!?/p>

X老師也表示,當今很多地區農村教師的收入只能勉強糊口,他們買不起房子、養不起老人。對于城鎮學校的教師,多數人的境遇并不如人們想象中的好。這些都是導致教師隊伍中能真正安心一生從教者不多的原因?!爱斀處煵辉俑吒咴谏?、受人景仰,當教師缺乏為人師者應有的尊嚴和魅力。這樣的教師怎么能夠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引導新一代走向美好明天?!?/p>

就在今年教師節當天上午,A老師寫了一篇《建議取消毫無意義教師節,改設為教師待遇保障節》的文章在QQ群引起了強烈的反響。A老師在文章中表示,這是第30個華而不實的“三無”教師節,除了重復地聽到讓“耳朵都聽起繭了”的“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口號外,“一沒得到尊重,二沒得到獎勵,三沒得到物質福利”。

此帖一出,立刻得到多位老師認同,一位老師表示,“當我們說出教師節快樂這句話時,其實是一種單相思的自戀,除了我們私自給我們以自慰之外,沒人把教師當回事的?!币灿欣蠋熁貜驼f:“85年的教師節,教師都有一種翻身做主的喜悅,現在每年的教師節,教師再也找不到這種快樂了!”更有老師表示:“只有教師的待遇提高了,教師的道德水平才能上去?!彼裤降?,“讓教師不操心任何物質利益,那是多么美好的社會!”

眾所周知,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第八次會議正式通過國務院關于建立教師節的議案,并決定9月10日為我國的教師節。此舉旨在“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然而現實中,而立之年的“教師節”里老師們的境遇和吶喊卻狠狠地給社會扇了一記耳光。從個人的立場來說,但愿這些只是個例,也希望“待遇”與師德掛鉤是個偽命題。

社會、家長、媒體弱勢的教師肩負“三座大山”

到底是因為教師自身素養的不足和師德的缺失引起了媒體的高度關注、家長對教師的不信任及社會對教師隊伍的譴責,還是因為媒體為博人眼球而不理性的關注、家長的過度敏感讓社會認為教師不再“高尚”了呢?這似乎是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哲學命題。而恰恰有觀點認為,正是這個哲學式的惡性循環造成了“教師劫”。

在“教師節”的而立之年,教師該有的“受尊重”似乎蕩然無存,其岌岌可危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如韓愈所說:“由漢氏已來,師道日微,然猶時有授經傳業者,及于今則無聞矣”。其最直接的理由就是,社會給教師冠以“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稱號后,就理直氣壯地把千鈞重任卸到教師身上——

國民在國外出了丑,指責“學校老師做什么了,連最起碼的文明禮儀都沒教育”;考高分的大學生工作沒有好業績,呵斥“老師們都怎么教的啊,盡是低能的胚”;假期作業布置要多讀書多看報,家長馬上抗議“我們要的是分數,是上重點高中,看什么閑書”;組織體育活動、社會活動,祖輩的干預更是一針見血:“身體,你學校就別擔心了,營養品、保健品,我們給買。學生到學校是讀書,不是做苦力”。老師為學生嘔心瀝血,干得好是你的本分,理所當然,稍有差池,責難聲席卷而來……

這種現象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師不再是小學生作文中“我的理想”對象;大學師范專業不再像早些年那樣是最優秀中學生的首選;任何人都可以對教師指手畫腳、譴責批判……如“三尺講臺,傳道授業盡職守,干天下頭等大事”這樣贊美老師的話語瞬間成為對“教師”的莫大諷刺。

同時,近幾年來各地不斷有新聞曝出一系列“教師失德”的事件,“讓教師形象一落千丈”。這讓大多數教師感到十分委屈?!叭缃?,‘防火防盜防記者成為了我們局里開展工作的第一準則?!币晃粊碜运拇车亟逃值腉老師無奈地表示,“媒體的不理性挑逗了公眾憤怒的神經?!彼J為,媒體無休止地揪住個別事件炒作的行為,極大地束縛了教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家長不再一如既往地信任和支持老師的工作,更把整個教師群體推向了公眾的輿論巔峰。

“讓老師這種普通人來做社會道德的標桿,真是太難為他們,甚至是有點欺負他們了?!敝洕鷮W家王福重也呼吁社會“放過老師”,他認為,如果我們去掉道德標桿,老師的壓力減輕了,就會快樂一些,就可以把精力用于教書。

自律、修身教師節三十需立德

時光荏苒,盡管“教師節”在這一路走過的三十年是如此的沉重,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視教師職業道德的國家之一。正由于中華民族具有重視教育、重視師德的優良傳統,所以五千年來,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不僅能一脈相傳,而且歷久彌新。

“一身正氣,謹言慎行知榮辱,做人間真正楷模?!边@不僅是對教師的贊美,更是對教師自身的勉勵。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行來教育和影響學生??鬃釉f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痹诮逃虒W過程中,教師人格品行、言談舉止,甚至穿著打扮,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發揮作用,影響著他們的心靈、人格和品行。

面對社會對教師越來越高的要求的現實,要改變“教師劫”的命運還得從自身做起,才是教育之福。湖南省瀏陽市楊花中學周芳元老師認為,面對全新變化的全新世界,教師要有勇氣、有決心打破關住自己的這扇“無形門”,及時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手藝”,去面對各種困難和壓力。他理解新形勢下對教師職業道德、能力素養要求的求全責備,但更希望社會、媒體、家長能解放老師被束縛的手腳,讓老師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以便全心全意地創新教育教學。

事實上,不管輿論對于“教師”如何的口誅筆伐,大多數人對教師仍然保持著相當的尊敬,在“教師節”而立之年的今天,時代更要求教師自律、修身,用每個個體的“德”來為“教師節”正名。

猜你喜歡
教師節師德老師
叮咚,你的教師節攻略到了
今天是教師節
教師節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師德考核“ 量化”實踐與思考
又是一年教師節
愛是師德的源頭活水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