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談閱讀教學質疑的切入點

2014-05-30 10:48馬利
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蘇霍姆切入點自然段

馬利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碧K霍姆林斯基強調的是兒童在學習中的主動探究精神。我們研究的課題,就是力圖從尊重學生的這種精神需要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鼓勵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自主解決問題,自由抒發感受,實現個性的自主發展。為此,我在實踐中首先做“質疑切入點”的嘗試。

質疑,是思維的開始,是創造的基礎,在大力推進創新教育的今天,質疑已成為課堂教學中引導創新的重要策略。那么,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找準哪些要點“切入”,引導學生質疑呢?

一、圍繞空白點質疑

由于作者構思煉意,運筆行文的需要,許多文件中往往省略了一些內容,形成語言文字的空白。教學時,引導學生在空白處質疑問難,補充空白,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例如:《珍貴的教科書》一課,在描寫指導員在生命垂危時刻還要囑咐:“你們要……好好學習……將來……”顯然,這是作者留下的一處藝術空白。我引導學生扣此質疑:①為什么句末要用省略號?②如果指導員能把這句話說完,可能會講到什么?這樣,不僅使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訓練,而且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陶冶,創新思維得到培養。

二、圍繞關鍵詞質疑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課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篇,有的一看題目就見“題眼”,有的一讀課文就見“文眼”,這些都是課文的關鍵點。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圍繞這些關鍵詞質疑、解疑,必能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閱讀功效。例如: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就可緊扣題目中的“啟示”一詞質疑。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就可緊扣文中的“景色奇異、物產豐富”質疑,以達到迅速抓住課文要點,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領會中心思想之目的。

三、圍繞矛盾點質疑

閱讀教材本身的矛盾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筆。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矛盾點質疑,可創設憤悱情境,從而訓練思維,以統一認識,求得正確而深入的理解。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有這么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雙手柱著拐杖,背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焙茱@然的“焦急”與“耐心”是一組矛盾詞語,準確理解這對矛盾詞語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內容,體會老奶奶感情的重點。因此,可抓住這一對矛盾詞語質疑,讓學生去揣摩、體會,這句話真實地反映了人們復雜的心情,而這一切都源于對周總理深切的愛戴與懷念。

四、圍繞遷移點質疑

小語教材中的課文一般內容不深奧,結構不復雜,有的課文各個段落之間語言文字相近,句子形式相似,層次結構相仿,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抓住某些遷移點進行遷移,必將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例如,《新型玻璃》一課的第一、二、三、四、五自然段介紹了5種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結構十分相似。我在教學這五段時,采用的就是圍繞遷移點質疑深究的辦法:先逐句理解第一自然段,再總結規律,然后引導學生仿照學生第一自然段的方式質疑引讀,快速學文。

總之,質疑的“切入點”途徑有很多,如:圍繞細節處質疑,圍繞課文的思路質疑,圍繞疑難點質疑等等。在推行創新教育的今天,教師要允許學生質疑,這一切的關鍵是找準質疑的“切入點”,從而才能正確處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二者的關系,以各種形式啟動、激活學生思維,才能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造良好的條件,打下扎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蘇霍姆切入點自然段
秋天
他為什么令人敬仰
紀念蘇霍姆林斯基讓教育更美好
O.B.蘇霍姆林斯卡婭
慢病防控是深化醫改的切入點
美麗的秋天
找準切入點 扎實推進改革
新聞記者踐行“走轉改”的三個切入點
“見怪要怪”:輿論監督報道的切入點
蘇霍姆林斯基學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樂學?!苯逃龑嵺`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