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調按勞分配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地位

2014-07-04 13:45韓梅
商業2.0 2014年6期
關鍵詞:經濟轉型共同富裕

中圖分類號:FO144 文獻標識碼:A

摘要:當前我國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產生很多失衡的問題,具體表現在行業失衡、資本與勞動力失衡、城鄉失衡等方面,同時也掀起了新一輪的對我國分配制度的討論。討論的焦點是初次分配是我國國民收入失衡的關鍵,導致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擴大,違背我們所倡導的走向共同富裕的初衷,考慮這是否就是我們所期盼的社會主義。通過對比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制度,根據云南省的相關數據,再一次強調我國現階段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按勞分配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這種分配制度在我國改革開放期間對我國社會建設的貢獻。

關鍵詞:初次分配;按勞分配;共同富裕;經濟轉型

一、 按勞分配的理論依據

(一) 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制度

在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資本主義社會也強調按勞分配,但是,資本主義的分配制度對于所謂的平等和人民來說是十分有限的。

首先,在法律限定了合法工作時間后,資本家通過縮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使工人用較短的時間生產出自己的勞動力的價值,而在其余時間內生產出資本家獲得的相對剩余價值。資本家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就盡可能地降低所投入的成本,同時利用龐大的流動資金對生產資料循環利用,在生產中獲取剩余價值。

其次,無論現在資本主義國家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執政黨都是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對于無產階級而言人數相對較少,而執政黨都是為了本階級的利益而執行國家權力的,這種人數上的對比就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是為少數人謀福利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是優先滿足執政黨這個大財團的利益,犧牲人民大眾的利益以保全自己的利益是常事。

(二) 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制度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根本不同點在于生產資料所有制不同,在分配制度上面也可以體現二者的區別。資本主義社會的分配制度更多的是滿足資產階級的利益,即使有時候提高工人的福利也是為了使基尼系數保持在一個穩定的范圍,避免工人的罷工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而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制度的根本目標是縮短貧富差距,實現全民共同富裕,這就需要在分配的時候要大體上實現平均分配。

以我國為例,由于我國現在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分配制度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實行這一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必須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都參與的分配原則。為了調節我國目前存在的一些分配不公的問題,黨中央也在通過制定各項規章制度,通過宏觀調控來調節分配失衡的問題。仍然強調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按勞分配的重要地位,同時考慮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運用分配和財政政策,提高低收入者水平,調節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保護合法收入,打擊非法受,最終走向共同富裕。

(三) 按勞分配的合理性及重要性

初次分配指國民總收入(即國民生產總值)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任何生產活動都離不開勞動力、資本、土地和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取得這些要素必須支付一定的報酬,這種報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主要包括居民提供生產要素所得報酬收入,即勞動者報酬;企業在扣除其固定資產消耗和其他運營成本及稅收后的凈營業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即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政府利用國家權力對貨物和服務的生產和再生產所征收的生產稅和進口稅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即生產稅凈額。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生產要素價格由市場供求狀況決定,政府通過稅收杠桿和法律法規進行調節和規范,一般不直接干預初次分配。初次分配是指企業單位內部的分配,其依據主要是效率原則,即根據各生產要素在生產中發揮的效率帶來的總收益多少進行分配,高效率獲得高回報。而在初次分配中更不應該忽視勞動參與者的勞動付出,按勞分配就是在這種原則下被定為我國分配制度的主體。

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已今非昔比,而又不具備實現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高度發達的經濟條件。在這種條件下,除了以勞動作為尺度外,不可能有別的選擇。恩格斯曾指出:“分配方式本質上畢竟要取決于可分配的產品的數量?!?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能夠用來分配的個人消費品也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采取對全體勞動者來講都比較公平的方式,即按勞動者為社會提供勞動量的多少來分配個人消費品,并以此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必將促進經濟迅速發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適當拉開收入差距,有利于實現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鼓勵更多的人通過市場競爭走上富裕之路,激發不同生產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資熱情,創造更多的財富,從而提高整個經濟運行的效率。我們應該正視初次分配所產生的問題,在再分配的時候充分調動政府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兼顧公平,而不是一味地譴責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對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產生質疑。

二、 按勞分配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上的體現(以云南省為例)

生產結構決定分配結構國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建立在按勞分配原則的基礎上,否則會產生更大的不均。在一個經濟體中,如果初次分配中大部分收入由勞動者所有,或者由自營者獲得,該經濟體基尼系數就不會太高;相反若大部分經濟活動產生的收入由資本所有者獲得,這難免導致社會最終分配的不均;但若政府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過高,意味著政府干預經濟的程度較大。因此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格局直接關系到一國的經濟發展模式。

(一) 勞動者報酬

無論是在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一定是最大的,我國是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無論是在全國收入比例還是在云南的收入比例,勞動者報酬都占據了大部分。

但是通過對二者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將云南省收入法各項目分配率與全國水平進行比較,就勞動報酬分配率而言,云南省比全國水平的表現更加穩定,雖然2001年—2003年云南省勞動報酬分配率低于全國水平5個百分點左右,但2004年便成為云南超過全國水平的拐點,并一直領先到2011年。

勞動者主要以工資的形式獲得生產成果的分配,勞動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人們要把勞動看作獲取收入、維持生活的手段,人們要把勞動同收入聯系起來。遵循按勞分配的初始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絕對平均分配而產生的不良現象,同時對促進生產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我國深化體制改革,特別是經濟改革的特殊時期,勞動收入占比下降在工業化階段是一個自然規律。本文認為是云南省勞動力在三次產業間的轉移、勞動者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勞動者對資本談判能力的缺乏共同作用導致。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產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產業在GDP中持續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2000年后第二產業比重保持一個較穩定的水平,第一產業就業人員進一步向第三產業轉移。在轉移過程中,原本從事第一產業的勞動者收入必然增加,這是在經濟轉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并不意味著分配制度的錯誤性。

雖然云南省的勞動報酬分配率比全國水平略高,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仍偏低,這一低水平相對穩定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方式的 GDP 導向、勞動力的供過于求、產業結構的畸形演變和政府職能的扭曲等等。勞動者報酬份額過低通常會導致居民收入差距過大,直接影響到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我們應辯證看待勞動者報酬份額的高低,市場經濟不同的發展階段一般應有相應的勞動者報酬份額。只要是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勞動者報酬份額,就是市場經濟規律正常作用結果的勞動者報酬份額。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這個特殊時期是把分配制度完善的重要時期,對于縮小貧富差距,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策略必須進行有效的實施。由于產業結構的變化可能會對勞動者報酬產生一定的影響,但這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一步。

(二) 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余

作為集體經濟體的國企和作為個體經濟體的私營企業也占據了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大部分。目前我國很多企業都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一方面是因為這種企業形式確實具有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能夠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益?!袄⒑屠麧欁鳛榉峙湫问?,是以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為前提的”,資本就是最大的生產要素,股東利用自己富余的資金進行投資,不僅有效地利用得來不易的資本,而且對優化市場人才配置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別是在我國集體經濟體相對較多,企業的效益好,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享有這些利益,也是我國共同富裕原則的體現。

市場經濟更加完善,市場機制配置資源能力大幅提高,再加上國有企業改制大體完成,社會負擔大幅減輕,這些都促進了企業經營和創新活力的提升。另外,以加入世貿組織為契機,出口導向型經濟快速發展,在外需拉動下企業生產扭轉了國內需求不足的不利局面。如此推動了本世紀以來初次分配格局中企業份額的較快增加。

(三)生產稅凈額

生產稅凈額反映的是政府部門國民經濟活動中的收入。云南省生產稅凈額比重要高于全國和東中西部地區的水平,說明比起全國和東中西部地區,政府部門在云南省經濟活動中起到積極的干預作用,這與云南省省情息息相關。作為西南邊疆少數民族聚集的省份,云南工業化水平不高,經濟水平相對落后,這就要求政府部門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企業創造更優良的投資環境,積極引導各類企業進駐云南。

生產稅凈額的下降更突出了按勞分配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勞動者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屬于自己的生產成果,同時勞動者還可以通過購買公司股票獲得由資本帶來的利潤,對提高人民生活,達到共同富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由于政府體制改革加快,政府部門向建設“小政府”“服務型政府”轉型,市場機制正逐漸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政府部門干預經濟活動程度的下降,表明云南省社會經濟發展進入了更加科學的軌道。

三、 按勞分配對推動我國社會建設的貢獻

我國現行的分配制度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次完善,在堅持按勞分配的前提下,逐步放松了對其他分配方式的限制。按勞分配絕不是社會主義國家分配制度的唯一原則,我國改革開放期間也吸收了除按勞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鄧小平先生曾經也強調過,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只要能發展,能富裕人民,值得借鑒的。放寬了分配制度的限制使我國的總體經濟水平一躍而上,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無論是全國還是云南省,勞動者報酬都占據了最重要的部分。馬克思當時設想的按勞分配,是在社會統一占有生產資料和不存在商品貨幣關系的條件下實行的。但是由于我國目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物質資料不夠豐富,法律法規還不健全,沒有達到高度發達的階段,因此,提高經濟總量,是進行公平再分配的前提。

生活資料的任何一種分配,都不過是生產條件本身分配的結果,這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一條基本原理。勞動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成為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唯一依據。生活資料的按勞分配也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實現,是對按資分配的否定,沒有個人消費品的按勞分配,生產資料公有制就失去了其經濟意義,勞動者對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就不能實現。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有著“為全人類解放而奮斗”的信仰,按勞分配原則是前提。在公有制經濟基礎的條件下,為了更好的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必須堅持按勞分配為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個人全面發展的能力。 但是,在分配使產品的分配之前,它是生產工具和社會成員在各類生產之間的分配。既然分配在生產之前就形成了,那么就對勞動者的要求更高,對個人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由于人們所擁有的稟賦不同、對生產要素占有的差異,按其分配必然帶來社會成員收入上的差距,這是正?,F象。我們并不否認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失衡問題,但是初次分配一般都是靠市場機制,政府一般不會過多干涉,只有再分配的時候,政府才能發揮作用,使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調節初次分配中產生的問題。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改革開放的實踐證明,如果沒有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就不可能有我國綜合國力的迅速增強,人們的生活也不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質量得到迅速提升,也就不可能實行再分配中的公平原則,那么我們又如何才能達到共同富裕呢?堅持按勞分配為分配制度的主體,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要求,也是平均原則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在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后的條件下,勞動者根據自己的勞動獲取屬于自己的勞動成果是合情合理的。因此,我們必須堅定按勞分配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國民經濟學批判大綱》

[3]《<資本論>》導讀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4]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5]《初次分配失衡的政治哲學反思:中國語境及其問題》龐永紅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年第3期

[6]李中明:《發達國家完善收入分配的主要對策及對我國的啟示》,《企業經濟》,2011年第11期.

[7]《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 《求實》2011年12月

[8]《云南統計年鑒2011》,云南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云南調查總隊編,中國統計出版社,

[9]《中國統計年鑒2011》,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出版社

作者簡介:韓梅(1990—),女,漢族,貴州興義人,學生,碩士在讀,云南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猜你喜歡
經濟轉型共同富裕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2022年8期)2022-11-21
共同富裕
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京津冀社會工作協同背景下再就業策略
經濟轉型背景下企業管理會計的問題及改進建議
中國經濟轉型的結構性特征、風險與效率提升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