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憶都市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2014-07-12 15:06張智明
短篇小說 2014年9期
關鍵詞:都市女性長恨歌王安憶

張智明

王安憶都市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張智明

王安憶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獲得多項獎項以及提名。生長于上海的王安憶以其獨有的女性視角、人生閱歷和對現實生活的敏銳體察,為讀者塑造了一個個豐滿、個性鮮明、充滿時代氣息的女性形象。作家對上海這座城市和上海女性有著強烈的情感,這些上海都市女性形象在她的筆下迸發出迷人的光彩和活力。她用細膩的文字描繪出上海女性豐富的內心世界,寫著她們在時代變遷中跟隨上海一起經歷的人生起伏和歲月輪轉。相比于張愛玲,王安憶筆下的上海女性更多了一些煙火氣,多了些生活的影子,這使得這些上海女性與我們更貼近,也更真實一些。本文從作家筆下獨有的都市女性氣質、在時代變遷和個人閱歷中流變的都市女性形象以及作為上海城市代言人的女性三方面探討王安憶都市小說中的女性形象。

一、王安憶筆下的都市女性氣質

王安憶筆下的都市女性們,從雯雯系列到 《流逝》中的歐陽端麗,再到 《長恨歌》中的王琦瑤,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生活態度與人生經歷,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們是千千萬萬個大上海女性匯集到一點的傳奇,這點傳奇是她們活得精彩的驕傲,帶著她們心底的貴氣。但是同時也匯集了她們在里弄里生活的煙火氣,世俗卻又是近人感動的。就是這些傳奇和世俗的交點創造出了歐陽端麗,走來了王琦瑤。王安憶筆下的都市女性正是在這種平凡與不平凡之間,既具有真實感,又充滿藝術張力。

首先,王安憶都市小說中的女性無疑都是聰慧的?!读魇拧分械亩他悘囊粋€不諳世事的少奶奶蛻變為承擔起全家擔子的 “一家之主”,《長恨歌》中的王琦瑤甚至在年紀輕輕之時便懂得審時度勢、進退從容。這些上海都市女性都是受過教育的,但在王安憶的筆下,她們的聰慧卻仿佛與教育無關,更確切地說,是與生俱來的天性使然。與教育對立的是,她們的聰慧是帶著小家子氣的。那些智慧不是心胸深處偶爾露一點端倪的大志向,而是從眉眼中閃爍的小聰明。她們的聰慧體現在生活的邊邊角角:對自己境遇的清楚,選擇的果敢勇毅;穿衣吃飯的精明打算;處理女性之間關系的微妙體貼,相依對峙;對待男人,處理感情上勇于爭取,同時又留三分退路。就像 《長恨歌》中王琦瑤說的那樣:“做什么都要留三分余地,供自己回心轉意。而那要做的七分,且是悉心悉意,毫不馬虎的?!边@句話清醒而自知地概括了這些上海女性的聰慧。

其次,固守是王安憶筆下都市女性的又一典型特征。在她的許多作品中,女主人公都有自己內心的固守。這種固守在現實生活中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對中產階級生活模式的認同與向往。這種追求與其建立自我認同感的要求有著必然的聯系。[1]對認同的渴望又使得她們的生活里有抵制不住的舞會,丟不掉的小資。她們融入到大上海的摩登里,是城市生活方式最忠實的擁護者。她們的內心是固守著一分俗貴的夢不肯放棄,她們對浮華是留著底線的向往,可攻可守的一種姿態。恰恰是這一點固守才有了傳奇,有了十里洋場,有了夜上海,有了上海小姐。

最后,精致也是王安憶作品中女性氣質的標簽。沒有人能否認上海女性的精致,她們是住在淮海路的精靈,她們的精致是全面的精致,就像那悉心悉意的七分,精致到極端。愛麗絲公寓擺設有致的家具,裝飾的大朵大朵的花紋;嚴伯母家里金絲邊的細瓷碗,精挑細選通透又有韻味的窗簾。吃也是精致的。上海女人離不開下午茶。哪怕外面世界驚天動地的變遷,王琦瑤家里冬日下午的茶點也是令人眼花繚亂:烤朝鮮魚干、烤年糕片、開水鍋涮羊肉、蛋餃、烤面包……再匱乏的年代也不妨礙她們的精致,因為那精致是從心底來的,是上海女人代代相傳的靈魂所在,是無法磨滅的。從穿衣吃飯到言行舉止,到室內裝飾,到一步步人生路,上海女人是帶著風情的精致。

二、在時代變遷和個人閱歷中流變的都市女性形象

這里說的個人閱歷指的是王安憶的人生經歷,創作雯雯系列、《流逝》時的王安憶猶是二十七八歲的年輕女性,而寫出 《長恨歌》的王安憶已經是47歲,間隔20年的時間里,王安憶在成長變化,她小說中的女性也和她一起成長變化。這些上海女性身上有王安憶的影子,有王安憶的寄托,在不同的時代反映了她關注重心的不同。這些女性形象的建構也越來越細膩化,越來越形象化,從簡單懷揣著夢想的少女到家長里短集于一身的女人。

王安憶的筆端從來也無法避開時代給上海女性身上打上的烙印,無論是輕描淡寫,還是濃墨重彩,這些時代就像是臉上、衣服上的褶皺,細心觀察總會在每個細微處體現?!堕L恨歌》里的王琦瑤是時代變遷的一個縮影,從三四十年代貫穿到八九十年代的一個傳奇,30年代上海走過來的她感慨著80年代女人們的粗糙,懷念著自己年輕時代的美好。歐陽端麗則是特定時代里的一筆,“文革”中她可以放下身段去做工養家,“文革”后也漸漸端起少奶奶的態度繼續享受生活,似乎和從前一樣,但是遲遲不肯辭去的工廠職位代表著她在那個時代的傷痛,是她害怕那個時代繼續來臨而為自己保留的退路。

這些上海女性形象的流變還體現在與新一代的對立妥協中,即她們的女兒們的時代和她們的時代的對立。王安憶在寫這些上海女性的成長時不惜筆墨地描繪了她們女兒一代的形象,薇薇、多多、咪咪、張永紅等無疑是上海女性的延伸,帶著一些繼承性,但是開放的時代使得她們更多地表現的是個性。她們也摩登,也精致,但是都是打了折扣的。王琦瑤、歐陽端麗身上是包容著眾多的性格的,她們聰慧、堅韌,性格平素是一團,但是在遇到外界變化時是帶著伸展性的。而新時代的女孩兒們不同,她們的性格是個性化的,是特別突出的一個點,仿佛是把她們母親性格中的特色各分一點放大成長。哪怕最敏感最像王琦瑤的張永紅,她的聰慧也是比不上的。這些新生的力量將上海女性的傳奇和世俗打破重組,用個性書寫傳奇。但是無法否認,她們也是上海的都市女性。新秀銳利的成長,老去的上海女性的感慨,成為一種沖突的張力美,是對舊去的懷念,也是對新時的感慨。憑這一點說,王安憶展開的世界是遠廣闊于張愛玲的,張愛玲筆下的上海女性是別人的女兒,王安憶寫著上海女性從別人的女兒變成女兒的母親。她們用女兒的角度敏感過她們的時代,也用母親的目光審視批判著這個新的時代。

三、作為上海城市代言人的女性

隔著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有兩個女作家在文字里編織著上海和上海女性的故事。她們都用繁復精致的文字勾勒出上海的光與影以及散落在這座城市從繁華的淮海路到安靜的平安里的女人。半個世紀前的張愛玲已經帶著她的 《半生緣》 《傾城之戀》離場,半個世紀后的王安憶帶著她的 《長恨歌》與 《流逝》登臺,在流轉的光年里繼續那些上海女人和上海的故事。她們聰慧堅韌,她們帶著搖曳的風情緩緩地走出大上海的光影,又隱去在歲月的痕跡里。她們和上海這座城市一起,用自己的傳奇或平凡、喜樂和悲歡,構成這座城市一個又一個時代。

王安憶筆下的每一位上海女性都是上海的代言人。她將日常生活、女性與城市文明融為一體,詮釋了一種在審美形態上極具女性魅力、在文化心理上旨在復歸的城市女性文化。作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一方面加速了城市文明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城市文明中從未停歇過的女性話語的努力。[2]因此,這些女性的生命經歷和生命態度都是文明過去與現在的體現者。她們和上海這座城市一起在時代的變遷中浮沉,她們演繹的精致是上海的精致,她們固守的姿態是上海的姿態,她們內心的聰慧是上海的聰慧。她們從頭到腳都打上了上海的烙印,她們就是上海的化身。這些都市女性的故事也是上海的故事。倘若上海也能化身成一個人,必定是個女子,穿著紋路繁復的旗袍,搖曳地走在淮海路。

上海也正如這些女人一樣,從容不迫地走過一個又一個時代,隨遇而安,稍有機會便緊緊抓住,在任何年代都帶著小資的風情?;春B穬蛇叺姆▏嗤┦巧虾?;里弄交錯的花枝翠影是上海;摩登的女郎是上海;固守著姿態融入大時代的是上海。漸漸地,在王安憶的都市小說中,我們分不清哪些是女性形象,哪些是上海形象,它們本來就是無法分割的整體。上海是那些都市女性,那些都市女性也是上海,她們本就是渾然天成的一個體系。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女性作家,王安憶在20多年的小說創作歷程中,長期自覺地關注著女性當下生存狀況,探索女性的前途和命運問題。[3]王安憶的大量作品為讀者描繪了諸多的都市女性,展現了她們生活中的磨難與喜樂、生命的脆弱與堅韌以及心靈深處的執著與渴望,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李海燕.王安憶女性人物形象論[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5).

[2]劉敏慧.城市和女人 海上繁華的夢——王安憶小說中的女性意識探微[J].小說評論,2000(05).

[3]楊吉翠.新世紀以來王安憶小說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張智明(1970— ),男,四川廣元人,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猜你喜歡
都市女性長恨歌王安憶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利落人生
極端視角
長恨歌——筆畫設計
長恨歌
王安憶
金華市美術教師新作選
對抗城市污染,還原純凈美肌
蘭峪水,長恨歌
憂傷并美麗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