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沙沙沙》的主題意蘊與寫作手法

2014-07-12 15:06鄒春霞
短篇小說 2014年9期
關鍵詞:末班車沙沙沙王安憶

鄒春霞

《雨,沙沙沙》的主題意蘊與寫作手法

鄒春霞

王安憶是中國當代蜚聲海內外的女作家,是 “文革”后80年代中期盛行起來的 “知青文學”“尋根文學”等文學創作的典型代表。她的 《長恨歌》 《小鮑莊》和 《流逝》等作品都廣受讀者的喜愛和評論界的好評。王安憶用她獨有的女性視角構建出一系列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筆觸質樸、細膩,蘊涵著豐富的形象,同時也凝聚著深廣的歷史社會背景,給人以深刻的觸動和思考。在我國文學評論界,很多學者經常把王安憶和張愛玲放在一起進行比較,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王安憶在文學創作上的高度。

《雨,沙沙沙》是王安憶早期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該小說最初發表于 《北京文藝》1980年的第6期上。小說以一位普通的返鄉女知青雯雯為主人公,作者通過雯雯雨夜等車、拒絕上車與步行回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勾勒出雯雯這一情感細膩、內心豐富、純潔和執著的女性形象。作者巧妙地通過環境描寫,利用雨、車站、自行車、路燈等事物引渡到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中,并賦予這些事物以豐富的象征意義。這種意識流式的創作手法融合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種種場景,展示了雯雯對愛情和夢想堅決的追求。雯雯的形象同時也典型地反映了返鄉知青女性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帶領我們走入 “文革”剛結束萬物復蘇伊始階段女知青的內心世界。

一、女性心靈世界的建構

《雨,沙沙沙》僅有7000多字,小說人物設置簡單、場景單一,也沒有曲折的情節發展,但卻展現給讀者一個豐富而廣闊的世界。王安憶所塑造的雯雯的形象詩意含蓄,唯美細膩,文中貫穿始終的都是雯雯的所想所見。但這又不僅僅是雯雯這一形象的經歷,她身上所蘊涵的背景和歷史都在細節中一一展現。因此,人物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時代、某種特定社會心理的表征。

首先,作為一個女性作家,王安憶在構建雯雯這個女性形象時無疑是細膩豐富的,在沙沙的雨聲中不盡地流淌著雯雯的情感河流,構成一曲有韻味的詩篇。王安憶通過對主人公內心世界的細膩展現,體現出雯雯這一女性面對現代流行的都市文化時對自我清醒的堅守,其強烈的主體意識是人物最獨特也是最吸引讀者的地方。她不同于車站等車的 “孔雀”——打扮時髦,外表精致,也不同于一起從農村返回上海的同學——匆忙變換,融入時尚。雯雯不介意外在裝飾,表明了她輕世俗標準而重精神追求的品質。因此,在小說中,對雯雯內心世界的展露不僅是為人物形象的豐滿和立體而設。對精神世界的追求使雯雯不那么輕易隨波逐流,她對別人說她不愛漂亮做出堅決的反問,質樸的外表下是雯雯內心世界的精彩:她有向往,有堅持,有夢想。她對于美有自己的感悟,有自己的追求方式,她獨立于世俗之外。王安憶為讀者塑造了一個有 “靈魂”的女性形象。

其次,《雨,沙沙沙》屬于王安憶的早期作品。雯雯的形象也融合了作者本人的內心,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表現了作者對混亂時代結束后生活的迷茫,迷茫的同時又堅決地在追求夢想,哪怕夢想像那片橙色的燈光一樣 “摸不到,撈不著”。王安憶早期的小說,如 《六九屆初中生》《流水三十章》,直至 《紀實與虛構》,都帶著王安憶自敘傳般的影子,喃喃地述說著一個獨特的女性生命個體成長的隱秘與故事,展現了女性個體自我價值的追尋和建構過程。[1]作者用青年女性那種輕柔的口吻去反問這個世界:“假如沒有夢想,生活又是什么樣?”雨夜錯過末班車的女青年的情感觸動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進入她的世界一起去思考,站在她的身邊一樣去堅持。這種帶動的力量恰恰與她反問的語氣相反,是強大的。

沙中世界,花后天堂。沒有任何形象是獨立于時代背景之外的,雯雯也不例外。雖然作者沒有刻意地過多渲染 “文革”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經歷對雯雯人生的影響,但細節處還是帶有那段經歷的痕跡。返鄉同學的改變,哥哥妥協的海洋夢,小伙子被頂替的名額,恢復高考后的大學生嚴先生,如同散落在文中各處的珠子,串成一串,最中間的是雯雯,她同樣是這大背景中的一個人。她的夢想,她的追求,未必不是其他人的夢想和追求,所以這篇小說不僅僅是展現一個狹窄的女性形象,還有那個已經過去的時代給人們打上的印記,雯雯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是一個典型的縮影。同時,小說中所探討的問題,理想與現實、世俗標準與精神追求、從眾與堅持自我等,同樣是現代社會人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因此,小說在今天讀來仍具有很多啟發性意義。

既然提及背景,順著背景也可以看到些微的傷痛痕跡,就像雯雯糾結的不僅僅是愛情,還有夢想。曾經傷害雯雯,為了現實和雯雯分手的那個同學,不僅僅是雯雯愛情上的痛苦,也象征了生活中的痛苦。雯雯是堅強的,她勇敢地走出了傷痛,走出了過去,用堅定的新年去擁抱夢想,擁抱世界。

二、蘊藉豐富的意象美

深入閱讀,我們會發現作品中的很多意象有著特定的內涵。意象是作家將個人的主觀情感外話,投射到事物中去,使作家的情感具有更豐富的底蘊,妥帖和依托。[2]王安憶小說中的這些意象物化了那些抽象的思想和情感,使之清晰自然,更富有感染力。

末班車意象。末班車象征著雯雯的境地,雨夜,清冷,孤獨,黑暗。這些也是世俗嚴重雯雯的境地:老艾和媽媽給雯雯介紹的靠譜男友小嚴,哥哥說雯雯已經過了那個年紀,該考慮現實了。雯雯所處的情景就像這深夜車站的等待末班車一樣,仿佛在暗示人們,這才是現實的出路,坐上這班車才能回去,給人以壓迫感,這也是大部分人對這個世界妥協的原因??墒悄┌嘬嚥⒉皇俏ㄒ坏某雎?,錯過末班車的雯雯遇到過小伙子,她經歷過不一樣的世界,她知道這趟末班車并不是唯一。

小伙子意象。雯雯在雨夜中放棄了末班車,一路在期待會不會遇到小伙子的思緒中往前走。小伙子的形象就在回憶中一點點清晰具體起來,他溫暖,樂于助人,他有自己的審美,他更像是雨夜孤獨的雯雯的引路人,一點點帶領她放下防備,面對這個世界的美好。女性的形象通常是弱化的,因而常常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引導,小伙子就是這樣一個意象。他清澈的眼睛里有讓人信服的力量,他帶給雯雯美好和向往——不僅僅是愛情,更多的是對世界的夢想。而小說最后又讓小伙子的意象虛無化:

“你是誰?”雯雯在心里響亮地問道。

“我是我?!彼⑿χ?。

“你是夢嗎?”

“夢會實現的?!边@種虛化的處理使得具體和抽象的意象在此交匯,在這一點有難以言說的和諧美在其中,不同于這對話的淡然,給人的觸動是深泛的。

橙色的燈光。橙色的燈光和藍色的燈光在文中的后半部分分別出現兩次,每一次都帶給雯雯以美的體驗,給雯雯以溫馨和希望,也是引發雯雯思考最多的意象。第一次是小伙子帶領雯雯去領悟這一切,橙色的燈光和雨衣一起讓雯雯帶著防備的內心溫暖起來,重新去相信,藍色的燈光是雯雯戀戀不舍的美好。第二次是雯雯自己獨自走過橙色燈光的世界,它像夢想一樣不可捉摸,卻又真實地存在,閃著動人的光芒,讓雯雯充滿了期待。而堅決地踏入藍色燈光的雯雯已經是自信去相信未來的女孩兒,在追求夢想的路上,她完成了自我的信仰。

三、意識流手法的運用

沙沙的雨聲斷斷續續地在雨夜里敲擊成有韻律的背景,跟著雨勢流動的雯雯的情感的波動,伴著情感而出現的過去的回憶,現在的思考,未來的展望,這一切帶領我們的情緒一起在這個雨夜里起伏。

20世紀80年代,意識流的手法已經被中國作家運用。王安憶的 《雨,沙沙沙》無疑是其中優秀的一篇,用沙沙雨聲和雯雯的情感交織出雨夜的故事。文章中以同樣場景對雯雯情感的觸動為銜接點,用今天的雨夜和記憶中的雨夜兩條線索貫穿整篇小說。同時,在支線輔以雯雯小嚴相親的故事,雯雯以前經歷過的失敗的愛情以及雯雯身邊環境的種種,雯雯的內在和外在世界就這樣真實、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同樣是錯過雨夜的末班車,今日細密的雨一如記憶中的那日,走過的記憶中的橙色的燈光,藍色的燈光,不同的是一次有人陪伴,一次是單身。最后,卻在意識流匯集的地方虛實結合,一切都歸于雯雯微笑著走入雨的世界??梢?,作者巧妙地運用了環境中的事物與人物的精神世界建立起某個 “重合點”,順著這一點有不同的方向。它們指向不同的時空,并實現了真實與虛幻、客觀與主觀之間自由的變幻。王安憶的意識流手法運用得非常自然,整篇小說行云流水,不著痕跡。

綜上所述,《雨,沙沙沙》用清新含蓄的語言,蘊藉豐富的意象,視角獨特的女性形象,[3]描繪了一個沙沙雨聲中的故事。雨中走來的雯雯,走在她人生中的半路,還有下一站在等著她,那里有她堅持的美麗的夢想。

[1]戴娜.論王安憶小說的成長書寫與生命關懷[J].文學界,2010(05).

[2]皮進.海派女作家筆下的空間意象——以張愛玲、王安憶、衛慧為例[J].船山學刊,2006(02).

[3]龍其林.王安憶創作研究綜述[J].伊利教育學院學報,2006(02).

鄒春霞(1977— ),女,湖北仙桃人,本科,重慶正大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大、中、小學禮儀教育,人文素質教育。

猜你喜歡
末班車沙沙沙王安憶
坦然接受他人的好意
煤都末班車
2020旅行
春天的雨
王安憶
下雨啦
澆花
搭上亞投行的“末班車”等
憂傷并美麗著
幸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