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繪畫的“君形”和“謹毛失貌”

2014-07-13 13:46李慧民咸陽師范學院712000
大眾文藝 2014年10期
關鍵詞:淮南子傳神人物畫

李慧民 (咸陽師范學院 712000)

一、“君形”和“謹毛失貌”的提出

“君形”及“謹毛失貌”兩個觀點出此《淮南子》?;茨贤鮿?,他招集文人墨客集體‘編寫了《淮南鴻烈》,即《淮南子》。這部書涉及美術方面的論述有十幾處,其中有獨立到見解的是論“君形”及“謹毛失貌”兩個問題。

二、“君形”論

“君形”之說:

畫西施之畫,美而不可悅。規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著亡焉。1

西施是越國的美女,在吳越之戰中為國犧牲自己名節和生命,為越國立下功勞。孟賁是古代的勇士,傳說他能生拔牛角。這里所說的“君形”就是“神似”。古人經常把君、臣一類的詞借用來形容事物的主次關系。山水畫有把主山比為君,群峰比為臣的。故“君形”謂“主要的形”,就是“傳神”。畫西施雖然貌美但不使人喜歡,而表現孟賁眼瞪的大,卻不能令人生畏。原因何在呢?就是沒有作到神似。人物畫能夠傳神的主要形包括面部表情、動態、手勢,也沒有表現出他們各自特有的精神和思想神態?!痘茨献印酚忠匝葑嘁魳窞槔?,說“使但吹竽”使工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無其君形者也”2(有的注釋:但,通蜑,古代種族名;工,指樂工)。這里又一次提到“君形”,意思是說,如果讓一個不懂音樂的人吹竽,而讓一個懂音樂的按竅,雖然中節而不可聽,因為沒有“君形”,傳達不出音樂的神韻,根本不搭調。音樂也是要表現樂曲的神韻,假如不理解神韻,是演奏好的,所以,“君形”體現在人物畫上是傳神,體現在音樂上是神韻,是藝術創作和表演最主要的東西。

人物畫創作的“君形”就是處理好人物寫生中的主要形,如五官表情、手勢、動態,特別是眼睛。把握關鍵的形,有利于傳神。

1.人物動態上,只有動態天然,才能更好傳神

漢代的畫像磚在這方面表現的最好,人物造型簡練概括、生動傳神,姿態形象感人,充分展示了中國人物畫的高超技藝,對神態的準確把握。在泥塑中,菩薩像和四大金剛像不同,菩薩像端莊秀美;金剛羅漢的動態夸張,充滿了陽剛之氣和正大之美。

2.“君形”體現在五官表情上

五官表情是刻畫人物內心思想的關鍵,畫家必須認真觀察體會。中國人講察顏觀色,動態有時是形式,不一定是真實的內心感情表達,學生上課聽講,有的學生坐的端端正正,但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他“走神”了,思想不集中。召開會議,發言的領導在那里看著稿子念,那不一定是自己寫的,有些人看起來在那里裝模做樣地記筆記,其實在作秀。毛澤東在演講時從不拿稿子,但是講的生動感人,下面的人聽的是各具情態。在《西游記》中,孫悟空拜師學道,聽祖師講道,聽到精彩處不覺手舞足蹈,這里他并非不認真聽講,而是聽到入神處,進入忘我境界。在葬禮上,有些傷心地嚎啕大哭,有些人表情呆滯,嚎啕大哭的不一定是真傷心,陷入呆滯狀態的不一定是不痛苦,須知魯迅說過:“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3這些都需要藝術家認真觀察體會的,在創作時苦心經營安排設計。

眼神是心靈的窗戶,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善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4??梢娧劬Φ闹匾?,古代畫家在對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不到位的情況下是決不點睛的。古人在塑佛像時,佛像完成,唯有眼睛不刻畫,須平心靜氣,用心揣摩,把自己物化為佛祖去體會,而后“開眼”,要把佛的慈祥、善良、莊重、威嚴、神圣表現出來,面容端正,眼神俯視,嘴角微翹,充滿愛意,面露仁慈,胸懷寬廣,有海納宇宙之量,人們跪在佛的腳下猶如子女投入父母懷抱,仰面佛容,敬愛之情頓生。中國人善觀面相,通過面相洞察人的內心思想,性格,畫家也應該養成這種良好的觀察習慣,有利于對人物思想的刻畫。

3.“君形”體現在手勢上

如果說面部是人第一表情部分,那手是人第二表情部分,傳統戲劇中的手勢表情十分講究,男女手勢不同,文武手勢有別,在戲劇《拾玉鐲》中,小姑娘通過豐富的手勢來表達內心的復雜矛盾感情,十分生動精彩。畫家在畫人物時手非常重要,西方古典油畫運用光的明暗來處理人物畫面,頭和手都處理得非常響亮,刻畫得也很生動具體。中國畫也一樣,通過手勢來傳達感情,對手勢更是講究,行禮、握手、道別均以手傳達情感。聾啞人正是通過手語來交流感情,可見手在表達情感的重要。

山西太原晉祠現存的泥塑非常精彩,人物傳神生動。

把神似和理論明確提出的是東晉畫家的顧愷之?!痘茨献印返摹熬巍闭f雖然不夠明確,但它說出了人物畫寫生的關鍵,開創了傳神這一理論的先聲,后來有關“神形”的畫論越來越精辟和完善。

三、“謹毛失貌”論

“謹毛失貌”說:“尋常之處,畫者謹毛而失貌?!?

這句話是談繪畫的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毛,即局部,細節。貌,是全局,整體。在中國畫創作中,古代的畫家用的工具僅是毛筆,連鉛筆都沒有,作畫時如何構思經營,必須打好腹稿,古人說的苦心經營,一旦落筆不能修改,必須慎重,而且多從局部入手,胸懷全局,包攬宇宙,這是具有困難的,如何處理好局部形象與整體畫面形象之間的關系,達到畫面統一而和諧,畫面局部細節的刻劃,要服從于全局形象的大效果,不能脫離整體而獨立的對待,這是考驗畫家的能力?!爸斆病本褪翘嵝旬嫾也荒苤活櫨植俊懊倍苏w“貌”。著者接著以射箭作比喻:“射者儀小而遺大?!?射箭的人須要目光瞄注目標的一小點而舍去一大片,如此才能中的。射箭同繪畫的著眼不同,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大不一樣。繪畫必須處理好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不能顧此失彼。

西方的繪畫也講要“培養畫家整體觀察整體畫”的良好習慣。這和我們古人提出的“謹毛失貌”論不謀而合,說的是同樣的觀點。西方繪畫認為繪畫寫生從一開始就應該抓住人物新鮮的第一感覺,也就是神態(君形),畫好大關系。寫生堅持由整體到局部,又由局部到整體,如此反復調整,就是把握局部和整體的關系,防止陷于局部細扣,而忘記整體氣象,畫面做到主次虛實分明,神態自然。

對于“尋常之處”,作何解釋?它與“謹毛失貌”之間又是什么關系呢?尋常,是指距離。古時,尋為八尺,常為一丈六。這就是說,畫家在做畫時,應該和畫面拉開一定的距離,畫一會兒,就要退遠看看,邊看邊畫,認真經營,切莫一味沉浸于局部,不顧及整體神韻。局部再精彩,也要符合整體。這正同著者在“尋常之處”這句話前面講的比喻:“明月之光,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甚霧之朝,可以細書而不可以遠望?!?自然現象的月光和濃霧,畫家要觀察、表現他們,也得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適合于遠觀,有的適合于近賞。

在中國畫中,宋代山水畫家郭熙在談到山水畫時談到:“遠取其形,近取其質”8,這里的“形”就是“君形”,也就是山川之神,“質”就是山川的特征。這句話同樣適合于人物畫,“遠取其形”在人物畫中指的是人物動態,“近取其質”指的是五官表情和神態特征。

在人物畫創作中,古人總結,遠人無目,觀其神態,近人觀其神情。由遠及近,由外表到內在思想,深入了解。

四、“君形”和“謹毛失貌”之間的關系

繪畫要做到不犯“謹毛失貌”的錯誤問題,就應該首先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神(君形),進行概括、夸張,取精用宏,以此為基礎,然后深入刻畫。有些學生在畫人物頭像時,一開始就能抓住人物的神態特征,稱興深入刻畫,作品畫得輕松,非常成功,暢快淋漓,愉快抒情。如果開始抓不住對象特征,到后來就越畫越累,即使塑造深入扎實,也感到畫的很累,很失敗。

“君形”和“謹毛失貌”之間的這種關系適應一切藝術創作的原則,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畫,重在創作有感受,有意境,有神韻,才能畫出優秀的作品。

注釋:

1.《淮南子》之《說山訓》章.

2.《淮南子》.

3.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4.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

5.6.《淮南子》之《說林訓》章.

7.《淮南子》之《說林訓》章.

8.宋 郭若思.《臨泉高致》.

猜你喜歡
淮南子傳神人物畫
何家英人物畫的愁緒之美
韓國學界的《淮南子》研究
嫦娥奔月
李湘《紅樓夢》人物畫選
感懷
《傳神文筆足千秋——〈紅樓夢〉人物論》
詩筆白描,寫照傳神
王緒陽孫中山人物畫作品選
張翔洲中國人物畫
論《淮南子》的治學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