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冥想訓練在中職德育中的運用

2014-07-19 07:03鄒軼群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4年10期
關鍵詞:被試者冥想個體

鄒軼群

[摘要]現在的研究普遍認為說教和灌輸為主的傳統德育教育模式逐漸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與學生的需求。德育課程的改革任務就是要改變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死記硬背的現狀,倡導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冥想訓練能增強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能力,激發內在的積極力量。將之運用在德育教育中可以在生活中實現品格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

冥想 德育運用

【中圖分類號】G711

課題《價值澄清理論在中職德育教育實踐中的運用》廣西壯族自治區三級立項(桂教職成[2012]35號)

德育教育在我國的教育傳統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校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屬于德育教育的大范疇。然而,現代社會的發展已完全改變了傳統單一的社會文化體系,社會價值概念變化很快,各種社會傳播媒體、無線電、電影、電視、報刊書籍以及民族間的廣泛交流也給青少年提供了豐富多變的信息情境,使他們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多得多的選擇,要形成清晰的價值觀顯得越來越困難。 在多種價值沖突下,青少年學生很難獲得一個穩定的發展生態。德育教育不僅存在于課堂上,更存在于生活中。

中職生作為社會成員中一個群體,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承受著普遍存在的就業、住房、身體健康、人際關系等壓力。這就要求他們不僅擁有知識技能,健康的體魄,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冥想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被現在醫學、神經學、心理學證明能有效地增強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冥想訓練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一種穩定的積極的心理狀態。

一、冥想的含義和種類

冥想是起源于東方佛教的一種傳統修行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上世紀60年代起,逐漸成為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主題。有一些研究者指認為:冥想是個體通過身心的自我調節,建立一種特殊的注意機制,最終影響個體的心理過程的一系列聯系?!摆は氚ㄒ幌盗袕碗s的情緒和注意調節訓練,有提高個體幸福感和情緒平衡等作用”。另一些研究者指出:冥想是包括身體放松,調節呼吸,注意聚焦三個階段的綜合過程。核心在于通過以上訓練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在個人內心的某種體驗。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冥想可以“通過自我調控練習,讓個體獲得寧靜、明晰和專注,從整體上產生一種心理幸福感”。

根據注意的朝向,國際上普遍認同將冥想分為沉浸和專注兩大類。沉浸強調開放和接納,要求冥想是不作任何判斷地接受和體驗此時此刻的一切想法和感受;專注強調注意的集中,要求在冥想過程中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避免產生其他的想法和干擾。實際上,兩種冥想的種類并非涇渭分明,在進行冥想的過程中往往是兩種類型的結合。在具體的方式上,冥想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坐禪式冥想,站立式冥想,舞蹈式冥想,甚至進行祈禱和誦讀都可以達到冥想的狀態。

二、冥想的作用機制與效果

(一)冥想的作用機制

冥想又被稱為“精神——肌肉技術”,其目的是通過使冥想者的大腦得到安靜,從而使肌肉達到放松狀態。有規律地練習冥想可以增強意識,減少焦慮,得到身心的雙重放松。

目前,國外對于冥想作用效果和作用原理主要使用EEG、MRI、fMRI和SPECT等設備進行腦機制的研究。Davidson在2003年通過對被試者進行8周的冥想訓練,發現被試者左側前額葉腦區激活顯著增強,這意味著冥想使被試者擁有持續而良好的心理狀態,從而有利于促進免疫力,改善神經生物指標。Barnhofer等人在2007年通過EEG指標發現,有自殺傾向的高危抑郁癥病人在經過冥想練習后,與積極情緒有關的腦部活動明顯活躍。Pagnoni和Cekic在2007年以MRI為工具發現規律的禪冥想練習者的大腦灰質并沒有隨著年齡的老化而縮小。他們由此認為是有規律的冥想練習產生了一種神經保護作用,從而減少自然年齡增加所造成的認知能力的下降。斯坦福大學的Goldin等在2009年使用FMRI觀測一批社交焦慮障礙病人得出結論:這些病人通過冥想訓練,與注意調節相關的腦區活動明顯增加而涉及自我概念的腦區活動卻較少了,從而減輕焦慮癥狀。由前人研究可見,冥想可以激發大腦中與情緒相關的區域,通過大腦的真實感受改善個題心理狀態和情緒。

(二)冥想的效果

自從冥想進入心理學研究領域以來,研究者除了對冥想本身的腦機制進行研究以外,還重點研究了冥想的功能。幾十年的研究表明,冥想對很多心理、生理上的綜合癥都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對一些其他疾病如癌癥、慢性病痛都能起到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冥想在心理和情緒方面的影響也是研究者積極關注的方面。Jha,Krompinger和Baime在2007年研究發現冥想能提高人對內注意以及對外部信號的注意能力。也有研究者發現冥想能降低負性情緒的干擾。Tang等人發現短期的冥想練習同樣能有效改善個體的注意力品質,并能改善情緒。有臨床實驗表明,冥想可以減少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態度,對個體和人格的價值觀的發展有重大影響,接受冥想訓練的被試者的情商要冥想高于未經訓練的被試者。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冥想不僅能實現身體和心理的放松、緩解焦慮,而且能通過腦部活動的改善,從而對人的價值觀、情商、心理等方面起到積極影響。它既能通過直接增加人們的積極情緒和情感來提高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同時又能通過緩解消極情緒來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

冥想簡單、易行,且不需要依賴他人就能自我完成,如能在同學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展開冥想訓練,必能成為提高同學們積極心理和情緒的一種有效方式,總而在生活中完成品格教育。

三、冥想的訓練方法

從冥想的含義中我們可以發現,冥想不僅強調身體的放松,也強調心理的放松,因而是一種綜合性的心理和行為訓練。使用冥想這一方法實現調節學生心理和情緒的目的需要一定時間的練習和技術。

冥想訓練一般包括三個階段:身體放松、調節呼吸和注意聚焦。初級練習者要選擇一個安靜、空氣流通的空間,避免外界的干擾因素。選擇仰臥、靜坐或站立的形式,伸展脊柱,微微挺起胸,放松肩膀,手掌自然放置或呈某種手勢,輕輕閉上雙眼,舌尖頂住上顎以防止產生過量的唾液,然后開始進行有意識的呼吸練習。修習冥想者要采取腹式呼吸的方式主動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吸氣時,感覺空氣跟隨意識緩緩經過鼻腔、胸腔,直到腹部,腹部像一個氣球一樣慢慢膨脹;呼氣時,腹部慢慢下壓,將體內循環的濁氣緩緩從胸腔、鼻腔排出體外。如此循環往復,直到自己的意識和注意力完全集中的呼吸之上,身體和精神逐漸地放松。

在修習冥想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思想混亂,飄忽,難以集中或心煩意亂的狀態。尤其對于初學者來說,不容易抵御外界的干擾。一旦發生這種情況,請不要擔心和慌亂,接受它,承認它,但是不管它,有意識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直到重新進入到平靜安寧的狀態。冥想能力會隨著修習的時間逐漸增強,等到駕輕就熟時,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進行冥想練習,調整身心。

綜上所述,冥想具有操作簡單,易于學習,沒有依賴性,調節心理和情緒效果顯著等特點。沒有任何基礎的人只要愿意,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不依賴任何人自主修習。經常進行冥想練習會增強個體對現實生活的意識覺察,避免從現實生活中退縮或對現實生活感到麻木。它能使機體通過適當的血液和必要的能量循環,從而保持情緒的平衡和穩定。這種平衡和穩定可以降低人的身體和心理焦慮,使人的機體組織,大腦反應都處于一種適宜的狀態。

盡管在現今的常規德育教育中還沒有廣泛使用冥想這一方式,但國內一些高校已有不少研究者進行了相關的對比研究。研究成果亦表明冥想訓練有助于個體減少對消極情緒的感受性,增加正性情緒。不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冥想練習都能產生不同層次的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在中職德育教育中引入冥想這一方式來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具有理論依據和可行性,值得進一步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Cahn,B.R.&Polich,J.MeditationStatesandTraits:EEG,ERP,andNeuroimaging Studies[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6,132:180-211.

[2]Lutz,A,Slagter,H.A.,unne,J.D.,&Davidson,R.J.Attertionregulationand monitoring in meditation[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8,12(4):163-19

[3]黃希庭.心理學導論(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Richard J. Gerrig, and Philip G. Zimbardo[J].Psychology and Life.2003,151-152

[5]Woolery, A.,Myers,H.Stermlieb,B.,&Zeltzer,L.A yoga intervention for young adults with elevated symptoms of depression[J].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Medicine,2004,10(2):60-63

猜你喜歡
被試者冥想個體
自我寬恕的心理學研究
《冥想》
冥想
冥想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德西效應
冥想
兒童花生過敏治療取得突破
為什么我們會忍不住發朋友圈
為什么我們會忍不住發朋友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