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詞社知見考略

2014-08-15 00:43査紫陽
關鍵詞:結社吳梅民國

査紫陽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210097)

民國詞,沿著“晚清四大家”尊夢窗、守音律的路線發展,也有自己的特色,逐漸形成了北京、上海、南京、天津這四大詞學重鎮。以四地為中心,民國詞社建設不亞于晚清。這與詞學領袖們的熱心程度分不開,他們自覺地加入以四地為中心的多個詞社,在群體創作中帶動一時的詞風。民國詞社的活躍,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民國詞的進程。筆者所輯58個詞社,為學界開展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文獻線索。

一、民初(16社)

1.呂鳳消寒詞集。民國二年(1913)前后,武進女詞人呂鳳(1869-1933)與其夫武進趙椿年(1868-1942)與長沙章華夫婦等結消寒詞集。①事見呂鳳《清聲閣詩余》。

2.碧山詞社。民國二年(1913),臺北詩人林爾嘉在福建廈門鼓浪嶼創菽莊吟社。臺南詩人施士潔也曾參與其事。又,有菽莊主人結碧山詞社于鼓浪嶼事。據《碧山詞社帆影詞錄》識語“以上贈品希將勘合寄至福建廈門鼓浪嶼菽莊詩社支領”一語,知碧山詞社當即菽莊主人于菽莊詩社中創辦之詞社。②事見陸草《中國近代文社簡論》一文;碧山詞社《碧山詞社帆影詞錄》。

3.李嘉芬結社。民國三年(1914)前后,孝感李嘉芬與詞友結社唱和。③事見李嘉芬《鳥心花淚詞》。

4.金榜吟社。民國三年(1914)左右,蘭陵金榜與詞友結吟社。④事見金榜《雪堂詞鈔》。

5.舂音詞社。民國四年(1915)春,無錫王蘊章(1884-1939)、南京陳匪石(1884-1959)、烏程周慶云(1864-1934)等創設于滬上,晚清詞宗歸安朱祖謀被推為社長。其時寓居滬上詞人紛紛加入,陣容可觀。社集17次。1918年,社事止。⑤事見柳亞子《南社詞集》;周延礽《吳興周夢坡(慶云)先生年譜》;施議對《當代詞綜》前言;邵瑞彭《揚荷集》。

6.李孺消夏會。民國四年(1915)夏五月,遵化李孺與胡琴初(以下7人其名待考)、張子蔚、賀驎庵、丁闇公、陳相塵、長叔起、許守之等八人為消夏詞會,七日一局,迭為賓主。①事見李孺《龠闇詞》。

7.錦江詞社。民國五年(1916),榮縣趙熙(1867-1948)客游成都,結錦江詞社于張慎儀所筑之薆園。至次年春,仍活動頻繁。②事見王仲鏞《趙熙集》;趙熙《香宋詞》;林思進《雪苑詞》自序;張慎儀《今悔庵詞》;任一民《四川近代人物傳第一輯》;鄧鴻荃《春禪詞社詞》。

8.春禪詞社。民國六年(1917)春三月,榮縣趙熙與貴筑鄧潛(1854-1928?)、鄧鴻荃、畢節路朝鑾(1879-?)、富順胡憲(1883-?)、雙流江春(1887-?)、昆明李思純(1893-1960)等7人結春禪詞社,各作有《甘州》十二憶組詞。五月,刊行《春禪詞社詞》。③事見鄧鴻荃輯《春禪詞社詞》;張慎儀《今悔庵詞》。按:據趙熙《春禪詞社詞序》云:“(胡延)有《甘州》十二憶。戲和之,寄錦城詞社,社中八聲競作?!眲t春禪詞社成員當均為錦江詞社中人。

9.丁巳詞社。民國六年(1917),華陽(今成都)林思進與詞友結丁巳詞社于成都。④事見林思進《清寂詞錄》。

10.張慎儀消寒詞集。民國六年(1917)冬間,成都張慎儀與詞友有消寒詞集。⑤事見張慎儀《今悔庵詞》。

11.趙熙結社。民國八年(1919),榮縣趙熙與宋育仁、鄧鴻荃、方旭、辛楷、鄧潛、林思進、李思純、郭延、曾延年等在成都結詞社唱酬。⑥事見鄧鴻荃編《花行小集》。

12.李祖年結社。民國初,武進李祖年(1868-1927)僑居吳閭,與歸安朱祖謀、江寧(今南京)鄧邦述(1869-1939)、吳江費樹蔚(1884-1935)諸人結社唱和。⑦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卷七二。

13.許引之銷寒詞集。清末民初,錢塘(今杭州)詞人許引之與詞友結銷寒詞集。⑧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卷七四。

14.黃文琛結社。清末,江寧(今南京)詞人黃文?。?856-1928后)與詞友結詞社于揚州、上海兩地。⑨事見黃文琛《疏篁待月處詞草》。

15.三九吟社。清末民初,吳縣(今蘇州)陳任與江寧(今南京)鄧邦述、吳興(今浙江湖州吳興區)姚肇菘(1872-?)、吳縣張一麐(1867-1943)、王仁山等詞友結三九吟社。⑩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卷二十。

16.巧社。自光緒二十一年(1895)馬關條約,臺灣淪陷(亡于日本)后,十余年之間,其詩社之盛,竟驟然凌駕于祖國大陸東南諸省之上,呈現出畸形繁榮。巧社為任雪崖、李鷺村、林絳秋、王霽雯、賴獻瑞等創辦,設于臺北,成員均為詞人,為清末民初臺灣唯一詞社。?事見陸草《中國近代文社簡論》一文(載《中州學刊》2001年第4期)。

二、20年代(13社)

1.白雪詞社。民國九年(1920)十二月,宜興徐致章(1848-1923)發起于里中,成員有蔣兆蘭(1855-1932)、程適(1867-1937)、儲鳳瀛(1870-1927)、儲蘊華(1870-?)、徐德輝(1873-?)、儲南強(1876-1959)、任緣道(1891-1980)等,共8人,均宜興土著,徐氏以年輩最高被奉為祭酒。持續活動兩年余時間,集會48次。?事見蔣兆蘭《樂府補題后集》。

2.甌社。民國十年(1921),溫州梅雨清(1895-1976)等人向甌海道尹歸安林鹍翔建議在慎社外另創一社。林同意,遂修建“永嘉詞人祠堂”,祠中設立甌社,自擔社長一職,社友有夏承燾(1900-1986)、鄭猷、王渡、梅雨清等10人,皆是本地人士。鹍翔負責指點社友創作,成《甌社詞鈔》兩輯。1927年道制遭廢,社友四散,詞社活動隨之終止。?事見《溫州文史資料》第七輯;梅雨清《慎社與甌社》。

3.甲子詞社。約在民國十三年甲子(1924),太倉陸慶鈺與金燕等結甲子詞社(又稱甲子吟社)于里中。?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卷六七、卷九四。

4.潛社。民國十三年(1924)二、三月左右,①一說1926年春間成立。吳梅輯《潛社匯刊》總序云:“自丙寅(1926)至丙子,合十一年社作刊布行世?!T生有轉移,社集無間斷?!逼洹稘撋鐓R刊·潛社詞刊》自序亦云:“丙寅之春,南雍諸子起詞社,邀余主盟,余欣然諾之?!比煌跣l民編校之《吳梅全集·日記卷》卷一1931年十月廿三日日記中明言:“潛社者,余自甲子(1924)、乙丑(1925)間偕東南大學諸生結社習詞也?!蓖跗稹稇洕撋纭芬晃脑疲骸爱斆駠辏?924)的二三月間,我才是東南大學一年級生,選讀了吳瞿安先生的詞選課?!械耐瑢W更主張組織個詞社。先生答應了,定社名為潛社?!眳敲酚诖俗源鎯烧f,參之王起一文,似以1924年為是。南京潛社成立。是時東南大學有詞學班,長洲(今蘇州)吳梅執教此間,班上學生公推吳梅為首,創辦潛社,以填詞作曲為主?;顒娱L達10余年,1937年三月尚見社集。參加者70人,大多是東南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與金陵大學的歷屆學生。②事見吳梅《潛社匯刊》;王衛民《吳梅全集》、《吳梅和他的世界》。

5.聊園詞社。民國十四年(1925),南海譚祖任(1876-1943)發起此社于北京,江陰夏孫桐任社長,成員不過10余人。每月一集,多在譚氏寓中。詞社未正式編印刊物,他們的唱和之作,散見于各詞集。③事見慧遠(夏緯明)《近五十年北京詞人社集之梗概》一文(載張伯駒主編,《春游社瑣談·素月樓聯語》,頁22);汪曾武《味莼詞》己稿;余祖明《近代粵詞蒐逸》;林葆恒《詞綜補遺》卷十五。

6.趣園詞社。聊園詞社自民國十四年(1925)成立,由太倉汪曾武(1865-1953)主持,汪氏家有趣園,生平好客,家廚精美,時有文酒之會。社友多為聊園中人。社事屢歇屢續,直至譚祖任南歸,遂各星散,因1938年尚見活動記載,故前后當達10年以上。社集無定期,無刊物,其吟詠散于各家詞集。④事見《近五十年北京詞人社集之梗概》一文;汪曾武《味莼詞》己稿等。

7.姚華結社。民國十五年(1926)前后,貴筑姚華(1876-1930)與山陰壽鉨(1885-1902)等詞友結詞社,當年九月十九日有展重陽之會。⑤事見姚華《弗堂詞》及《庚午春詞》。

8.邵瑞彭結社。民國十六年(1927)前后,淳安邵瑞彭與詞友結詞社。⑥事見邵瑞彭《揚荷集》。

9.琴社。民國十六年(1927)冬,宜興蔣兆蘭、長洲(今蘇州)吳梅等人成立于蘇州,約活動至1928春止。⑦事見王衛民《吳梅全集·日記卷》。按:1932年五月廿四日日記云:“(蔣兆蘭)與余定交垂十年,嘗為君邀集黃頌堯、顧巍成、王飲鶴、張蟄公、王佩諍諸君結詞會,曰琴社,自丁卯(1927)冬至戊辰(1928)春,得詞凡若干首?!币徽f創于1926年。吳梅為王朝陽《柯亭殘笛譜》所撰序又云:“丙寅(1926)之冬,君與蔣君香谷,及里中諸君子,聯琴社為詞,余亦濫竽其間?!币騾鞘?931年10月11日前日記亡佚,故未知孰是,待考。

10.須社。民國十七年(1928)夏日,侯官(今福州)郭則沄與閩侯(今福州)林葆恒兩員詞壇大佬創須社于天津,沽上之前從無詞社。則沄任社長,一直活動至1937年止。⑧事見龍榆生《詞學季刊》第二卷第二號;郭則沄《煙沽漁唱》;陳寶琛《聽水齋詞》。

11.張茂炯消寒詞社。約在民國十七年(1928)冬,吳縣(今蘇州)詞人張茂炯(1875-1936)與詞友結消寒詞社于里中。⑨事見張茂炯《艮廬詞》。

12.六一社。民國十八年(1929)夏,元和(今蘇州)潘昌煦(1868-1958)自北京返鄉,詞友設宴為接風,席間填詞唱酬。吳曾源、吳梅叔侄倡議結社消夏,因該日為六月一日,故取名為六一社。⑩事見鄧邦述《六一消夏詞》;蔡晉鏞《雁村詞》;高德馨《魚孚隱詞鈔》。

13.陸慶玨婁東吟社。20年代,太倉陸慶玨與里人金燕等在結甲子詞社之后,又曾結婁東吟社于里中。?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卷六七。

三、30年代(14社)

1.“倉庚詞”唱和。民國十九年(1930)春,江寧(今南京)仇埰(1873-1945)、婺源石凌漢(1871-1947)、江寧孫濬源(1872-?)、江寧王孝煃(1874-1947)等4人約和《庚子秋詞》,藉消春日。?事見仇埰輯《倉庚詞》。

2.漚社。民國十九年(1930)秋冬間,新建夏敬觀與閩侯(今福州)黃孝紓等人發起詞社于上海,歸安朱祖謀又一次被公舉為社長。朱氏別號“漚尹”,詞社遂名漚社。每月社集一次,均由兩人主持。必須填詞,限調但不限題。初有社友20多人,后來參加者日眾,滬瀆之外也有社友。1931年朱祖謀辭世,恰值淞滬之變,社事一時消歇。至1933年夏季,由番禺(今廣州)潘飛聲掌社,社事再張,其盛仍不減于往日。詞社一直活動至1938年終結。①事見龍榆生《詞學季刊》創刊號、第一卷第四號、第二卷第一號;漚社《漚社詞鈔》;廖恩燾《懺庵詞續集》;葉恭綽《說劍堂詞集跋》;張暉《龍榆生先生年譜》。

3.蓼辛詞社。民國二十年(1931)三月,江寧(今南京)仇埰、孫濬源、王孝煃與婺源石凌漢等4人在南京舉蓼辛詞社,共填57調,得令慢100余首。②事見石凌漢《蓼辛詞》。

4.鄧邦述消寒詞社。民國二十年(1931)十一月十六日,吳縣(今蘇州)鄧邦述、蔡寶善、吳曾源、陳任、楊俊、林黻楨、亢惟恭、張茂炯、顧建勛、吳梅、王謇、黃思履、吳翼燕及趙萬里等14人聯消寒詞社,九日社集一次,必須交詞一首。1931年冬、1932年冬與1933年孟春均見社集,之后活動終止。③事見王衛民《吳梅全集·瞿安日記》卷一。

5.鳴社。民國二十年(1931)前后,南通徐鋆(1886-?)與郁寶青、胡寄凡、吳琴木諸君結鳴社相唱和。④事見徐鋆《皕鏡簃詞》。

6.周應昌結社。約從民國二十二年(1933)起,東臺周應昌與陸魯瞻、翟禾夫等結社填詞,社事當止于二十五年(1936)。⑤事見周應昌《霞棲詩詞三鈔》。

7.蟄園詞社。民國二十三年(1934)三月,侯官(今福州)郭則沄在北京城東蟄園創辦詞社。園為?,幜重愖优f邸之一角,中有牡丹數十株。社友夏孫桐、汪曾武、壽鉨、朱師轍等,初次社集,即詠牡丹,所拈為《絳都春》調。1936年春時,復招社友賞之。⑥事見郭則沄《清詞玉屑》卷十二;陳聲聰《填詞要略及詞評四篇 》。

8.梅社。民國二十三年(1934)左右,沈祖棻與曾昭燏、徐品玉、杭淑娟、張丕環、胡元度、龍芷芳、游壽、尉素秋、章伯璠、王嘉懿等10多位才女在南京中央大學校內結“梅社”唱酬。詞社得名,一來組社之議是幾個女同學在校園內梅庵六朝松(樹名)下所提出;二是標志她們的詞學啟蒙教授吳梅先生。⑦事見王立民《八閩才調最知名——紀念游壽先生誕辰一百周年》一文(《哈爾濱日報》2006.11.3);李偉《像兩股輕煙綢繆在一起》一文(《廣州日報》電子版2001.7.15);李偉《生生死死說葉青》一文(《湘聲報》2007.9.29)。

9.如社。民國二十四年(1935)二月初五日,惠陽廖恩燾(1865-1954)與歸安林鹍翔、長洲(今蘇州)吳梅等9人于南京辦如社,并行第一集(一說10人,有沈士遠,據吳梅《瞿安日記》卷十)。如社之名,由《詩經》“天保九如”得來。此社無社長,亦無社址,純粹以文會友。社員有林鹍翔、吳梅、廖恩燾、石凌漢、陳匪石、唐圭璋等24人。社集數載,1937年四月廿七日尚見社集,1938年“八·一三”事變起,詞社解散。⑧事見唐圭璋《我學詞的經歷》一文(載《文史知識》1985年第2期);如社《如社詞鈔》;吳白匋《金陵詞壇盛會》一文(載吳白匋著《吳白匋詩詞集》第171-180頁);王衛民《吳梅全集·瞿安日記》;廖恩燾《懺庵詞續集》。

10.聲社。民國二十四年(1935)六月十八日,創立于滬西康家橋之夏敬觀宅第,社員有夏敬觀、葉恭綽、陳方恪、趙尊岳、黃孝紓、龍榆生、楊玉銜、林葆恒、黃濬、高毓浵、吳湖帆、盧前等共12人,中以新建夏敬觀為骨干。⑨事見龍榆生《詞學季刊》第二卷第四號。

11.壽香社。民國二十六年(1935),王真、王德愔、薛念娟、張蘇錚、施秉莊、劉蘅、何曦(何振岱女)、葉可羲在福州設壽香社唱和,有“福州八才女”之目,侯官(今福州)何振岱(1867-1952)負責指點評判。乃至1942年,詞作積有成數,經何氏首肯并點定,刊《壽香社詞鈔》一集問世,何氏為題簽并作小引。⑩事見王德愔等《壽香社詞鈔》;劉大治《八閩掌故——壽香詩社女詩人》一文(載《福建日報》2003年3月8日);葉芳騏《從三坊七巷飄出來的書香——記竹韻軒及其主人葉可羲》一文(載福州市檔案局網站http://www.fzda.gov.cn/tslmshow.asp?id=4762)。

12.瓶花簃詞社。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變”爆發后,侯官(今福建福州)郭則沄從天津遷居北京,遂創瓶花簃詞社。每課,例由主人命題與設饌。夏仁虎、張伯駒、黃孝紓、黃孝平、關賡麟、傅岳棻、陳宗藩、黃懋謙等詞家均為社中人物。1947年1月,因則沄辭世,詞社解體。?事見《近五十年北京詞人社集之梗概》一文;許恪儒《稊園詩社憶舊》一文(載《北京文史資料》第58輯);張伯駒《叢碧詞》。

13.午社。民國二十八年(1939),時在上海的夏敬觀、廖恩燾、林葆恒諸老因漚社社友凋零星散過半,而發起另組午社。以新建夏敬觀為中心,月集一次。?事見午社《午社詞》。

14.張伯駒結社。上世紀30年代,項城張伯駒(1898-1982)與詞友結詞社于北京。?事見張伯駒《叢碧詞》。

四、40年代(9社)

1.延秋詞社。民國二十九年(1940),北京有延秋詞社,作者為錢塘(今杭州)袁毓麐(1873-1934)、上元(今南京)夏仁虎(1874-1963)、閩侯(今福州)陳宗蕃(1879-1954)、侯官(今福州)郭則沄、項城張伯駒、林彥京、楊秀先、閩侯黃孝紓、黃襄成、閩侯黃孝平(1902-1986)諸人。①事見《同聲月刊》第一卷創刊號。

2.玉瀾詞社。天津詞流,民國三十年(1941)前后有玉瀾詞社之集,由無錫楊壽枏、雙流向迪琮(1889-1969)兩先生,主持風會。社友有周維華、巢章甫諸君,頗極一時之盛。②事見同聲月刊社《同聲月刊》第一卷第五號;毛大鳳《近代詩壇紀事》;陳友苓《回憶沽上詩壇》一文(《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32輯)。

3.蠶社。民國三十年(1941)前后,王寬基、胡穎之、徐震堮、夏承燾、孫臞翁、范肯堂(以下數人其名待考)、薛好樓、江眉仲、郭玄冰等結蠶社唱和。③事見孫臞翁《眉月樓詞》。

4.藕波詞社。民國三十二年(1943),龐石帚、沈祖棻等7位詞人組建藕波詞社于四川成都,輪流擬題,要求按期交稿。1944年秋終社。④事見吳孟慶主編《文苑剪影》中[美國]劉彥邦《記藕波詞社的一次作詩會》一文。

5.綺社。民國三十三年(1944)前后,鹽城周夢莊(1901-1998)與詞友結有綺社。⑤事見周夢莊《海紅詞》。

6.瓶社。民國三十四年(1945)前后,侯官(今福州)郭則沄與閩侯(今福州)林葆恒、侯官陳宗蕃、宣威陳祖基等結瓶社于北京,以作詞為主,有《瓶社詞錄》,未見。⑥事見郭則沄《詞綜補遺序》等。

7.夢碧吟社。民國三十五年(1946)夏,寇泰逢在天津東門外南斜街創設創立夢碧吟社。社員有楊軼倫、王蟄堪、鄭阜南等,寇氏任社長。鼎盛之時,京津社友將近百人。詞社標舉吳(夢窗)、王(碧山),主意內言外之旨。為當時天津唯一研究詞學之組織??小秹舯淘~刊》,共10期,內收詩詞2000余篇。⑦事見楊軼倫《夢碧沿革小記》一文(載《夢碧詞刊》1948年一月期);章用秀《崇化學會詩詞創導者寇夢碧》一文(載天津《今晚報》副刊2006年12月24日版);王煥墉《寇、陳、張三公》一文(載天津《今晚報》副刊2007年3月11日版);魏新河《詞林趣話》之四。

8.掘社。民國三十六年(1947),閩侯(今福州)黃孝紓避暑青島海濱,與括廠、林圃諸子倡為掘社詞課,其子黃為憲亦參與其中。⑧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卷四七。

9.黃孝紓結社。民國三十六年(1947)前后,閩侯(今福州)黃孝紓等約九江劉詩譜結詞社。⑨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卷六〇。

五、待考者:(6社)

1.青社。清末民初,趙州魏熊與詞友結青社唱和。⑩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卷八五;龍榆生《詞學季刊》第三卷第一期。

2.臘梅詞社。民國年間,開縣李大防(1878-?)與楊鑄秋等詞友舉臘梅詞社。?事見李大防《寒翠詞》。

3.周應昌真率會。民國年間,東臺周應昌(1864-1941)與戈銘猷等同好10余人結真率會,詩詞唱和。?事見戈銘猷《霞棲詩詞續鈔序》。

4.蔣云九消寒詞集。民國時期,莊永言等吳下名流舉消寒之課,蔣云九主之。?事見郭則沄《清詞玉屑》卷十。

5.黃孝紓結社。民國時,閩侯(今福州)黃孝紓與蓬萊王蒼等倡詞社。?事見林葆恒《詞綜補遺》。

6.冰社。民國之時,漢軍正白旗詞家李孺與白廷夔等結冰社唱和。?事見郭則沄《清詞玉屑》卷十二。

猜你喜歡
結社吳梅民國
傳統接續與理學嬗變:明代洛陽“文人結社”淺探
道學的團體化:宋儒結黨,明儒結社
吳梅《鈞天夢傳奇》的發現與考論
試論吳梅《奢摩他室曲叢》之編纂及版本選擇——以《紫釵記》為例
他們為何都愛民國?
晚清南洋文人結社與華文文學的發生
“結社革命”背后的幽靈:非營利部門的理性化及其成因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午社“四聲之爭”與民國詞體觀的再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