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立法角度保護古村落初探

2014-08-20 17:55游文亭
吉林農業 2014年8期
關鍵詞:不足

摘要:本文對古村落的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古村落的保護現狀,進而分析出我國現今對古村落保護的法律現狀,可知法律法規亟待完善。本文并未從這一方面對此提出具體建議,而是先提出了“病癥在哪里”及“如何治病”,進而探討究竟怎樣的立法措施才能真正保護的古村落。作者希望能從原真性保護、居民參與、文化認同三個角度立法來提出保護策略,這將最大程度地保護和延續傳統古村落中歷史文化的精髓,協調居民與村落保護的矛盾,包容更為豐富的村落功能,為古村落民居的科學保護提供參考。

關鍵詞:古村落保護;不足;立法角度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5-59-2

1 古村落及古村落保護概念簡介

古村落,指村子系民國以前所建,而保留著較大歷史沿革,其中建筑風貌、建筑環境、村落選址都基本沒有變動過,獨特的民俗和民風是它們的特點,雖然這些村子經歷了悠久的歷史,但這些村子至今仍在為人們服務,我們將這樣的村子稱為古村落。古村落,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會產生,它的地域分布有一定規律可遵循。我國著名的人居文化學者劉沛林在對我國古村落的空間分布進行研究后,他總結出:我國現有的古村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一是古村落分布在一些古代鄉村經濟文化相對發達,但近現代交通重心偏移了原來所處位置的地區;二是分布在小環境相對獨立的地形險要處;三是分布在區域環境較為獨立和偏僻的地區。布萊恩·勞森,英國學者,他認為,無論在世界上的哪一個地方,只要是有人一起居住的地方,你就會發現使用空間究竟遵循什么樣的支配規則。一些規則包含在這些規則中,可能僅僅與當地的社會習俗有關,但是更多的規則卻反映了我們心里最深一層的需要,也更多地反映了人類的特點。這個支配規則,就是我們所說的布局特征。此外,還有人認為,鄉土建筑的根本在于因山就勢、因地制宜,這正是與環境的充分結合才使之自然而然地融于環境,“生于斯長于斯”的鄉土。

古村落從古代村落承襲下來,但并不是所有的古代村落都是我們所要調查研究的和開發利用的“古村落”。這里所指的古村落,就是在現代環境里,依然還能見到的古代村落,換言之,今天我們所說的古村落,最晚在明清時期就已經產生,它們歷經了數百年的蒼桑歲月,至今有著基本不變的地域,另外,還保存著基本完好的村落環境、歷史文脈、建筑、傳統氛圍等。所以,研究古村落,分清“古村落”與“古代村落”之間的聯系以及它們之間的差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研究。

2 古村落保護現狀

現在,中國古村落的保護存在以下問題:古村落風貌被嚴重破壞;環境承載量有限;管理體制不完善;保護方法不健全;保護意識不強;保護資金不足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在我國雖然已經出臺,并正在研究制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但是卻沒有專門的古村落保護法規法條保護作為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村落,也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和保護古村落周邊的生態環境和水源等等。另外,古民居產權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私有財產在我國《物權法》中得到了明確的保護,私人的財產占古民居產權的一大部分,它們不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中,所以一部分古民居的保護 “無法可依”;而有些房屋被列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的,由于文物保護單位不享有他們的產權,就造成了文物管理工作的困難,造成農民擁有產權,卻沒有獨立經營權力。

對古村落歷史沿革的研究,只能在小規模范圍內進行基礎資料的收集、整理,卻不乏學者重視,有些已達到較高的水平。但對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的研究,即古村落現狀的研究,卻非常薄弱?,F在,雖然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對古村落進行研究和保護的重要性,但仍屬于局部保護的水平,還停留在針對古村落建筑單體或形式方面的保護,并沒有上升到對古村落進行整體保護的高度,忽略了鄉村多元復合體構成的事實,進而忽略了人與文化因素并存的重要性,與之相對應的,也就把保護方法陷于“靜態”保護的誤區之中,進而忽略了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導致了 “動態”發展要求的缺失。最終在保護和開發的過程中,許多不恰當的決策由此產生,也產生了許多事與愿違的結果,更有甚者,對村落文化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另外,我國有著并不完善的歷史村落保護的法制建設與機構設置。從教育體制上看,歷史保護專業教育很缺乏,而將此項工作置于城市規劃與建筑學的邊緣,一方面,很容易造成工作的相互推諉,另一方面,正因為專業知識不系統,于是很容易導致保護工作產生片面性。

3 古村落保護存在立法方面不足

執法主體不夠明確,行政效率低下,管理冗長,保護呈現多元化的狀態,都是不健全的古村落管理機制的表現,此外,還表現為政府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缺乏相互協調與統一管理,割據式的管理現象十分嚴重,同時缺乏專業知識技能強大的古村落保護人才。所以我們認為,古村落保護的立法意義包括:城鄉發展一體化與古村落保護的沖突需要解決;古村落保護的內容;破壞古村落的法律懲戒等。

4 研究動態

對于古物的保護思路始于對古建筑的保護,其真正研究起步于20世紀的30年代,與此同時,也有學者提出了對古建筑的保護問題。但建筑形體只是古村落的外在表現,如果只把目光盯在建筑身上,只加強對古文物的立法保護,而忽略了人文內涵的挖掘,古村落的真正保護將難以為繼。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中國對古建筑的保護真正得到實施并有了規模性的開展。時至今日,《世界遺產名錄》中,我國有9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3處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己被列入,另外,還有750處文化遺產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于北京城的建設思路,梁思成先生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提出要保護歷史名城保護單位。1961年頒布的《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始被我國國務院公布出來。我國于1982年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這是在總結了幾十年保護工作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頒布的,這一法律使我國的建筑保護走上了法制的軌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我國的法制進程。不得不承認,這些法律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相對妥善的保護了許多有價值的古建筑。北京等24座城市為我國首批予以保護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同年2月被我國國務院公布。自此,“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在中國正式明確地被提出,這成為我國的歷史文化保護從單個文物古跡保護發展到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階段的標志。2002年8月,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在國家建設部的指導下首次在全國范圍內設立,意在試圖搶救一大批文物古跡。我國于2003年公布了第一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并于2005年和2007年公布了第二批和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于2008年公布了第四批歷史文化名村,于2010年公布了第五批歷史文化名村,隨后于2014年公布了第六批歷史文化名村,共107個。endprint

隨著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進行,2014廣東古村落保護與發展論壇上,各路專家為古村落傳承發展把脈建言,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古村落作為文化遺產,只看待為“物”而缺乏“文”,古村落就成為沒有靈魂的空殼,要進一步挖掘和研究古村的自身特色,深挖內涵,才能讓文化遺產變成資產。在保護開發過程中,遵循真實性、完整性和少干預的原則,盡可能保留古舊建筑的原貌和風格。鼓勵聯合社會各界進行保護性開發,對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古村落,可暫時原狀保留,以保持原生美感和生存能力。專家學者在發表真知灼見的同時,也為花都的古村落保護與發展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和意見。暨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州民協副主席王元林建議,花都要在歷史文化內涵方面多加挖掘,從血緣性歷史入手,結合村史、地方史勾畫各古村落的名姓著氏編年,提煉出民眾的精神和古村落的靈魂;其次是挖掘古村落的歷史地理布局、祠堂與居民建筑的特色,還可深挖古村落的民間故事、文藝工藝、神靈信仰等民俗文化,以及名人歷史、教育制度、文化傳統等歷史遺產。加大宣傳力度,使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要加大投入力度,鼓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多渠道解決古村落文化遺產的經費問題。同時還要加大保護力度,對具有重要歷史、文化、科學、審美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重點保護,扶持和培訓民間的鄉土建筑維修隊伍,保護、獎勵古村落民間藝術人才。

目前,我國古村落面臨著“城鄉一體化、加快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的多重挑戰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各級政府需要堅持文化建設,城鄉一體化的重要任務就是保護好古村落??蓪⒅{入政績考核指標范疇;各職能部門要配合抓好保護好古村落。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專項的保護管理資金,將古村落保護列入財政預算并逐年遞增,相應比例保護費加以確定;充分發揮社會與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建立“政府獎勵基金、社會捐贈基金”和采取“彩票發行”等方式。市場化運作方式的創新模式,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古村落的保護建設;同時嚴格禁止變相出讓古村落資源,預防商業營利模式的開發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的保護意識,積極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組織 “認領、認養、認?!编l土建筑等社會化參與保護利用。有效保護好古村落必須與發展旅游、整治環境、文化產業相結合。不僅要保護好自然遺產與古村落文化,而且要合理安排開發利用改變貧困落后的古村落現狀;既要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條件,充分享受現代文明成果,又要將古村落格局風貌治理好;以古村落為基點,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產業、休閑旅游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古村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古村落保護利用與發展必然體現出以民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思想。古村落保護工作絕對不能大拆大建,遷走所有居民,應當始終堅持文化活態保護和生活延續性相結合。古村落保護利用應以法律條文規范執行,逐步樹立村民的自覺自我保護意識。發展旅游首先要維護好村民經濟利益,同時修護好自然生態與古村落鄉土文化;出臺扶助政策鼓勵村民,調動村民積極性,利用古村落發展農業觀光旅游,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村民。

5 研究意義

在當下中國,有些問題是不得不需要立法來規制的。但當地要城鄉發展一體化,發展經濟,這變得如此矛盾。于是,如何合理保護開發古村落,能夠不但尊重農民意愿,還保住和發展古村落的歷史文脈,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推進社會主義城鄉發展一體化,都是我們需要去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歷史的古村落,傳承了我國數千年的農耕文化,它是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體,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村落的規劃、各類建筑、廟宇、橋梁、名木古樹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包含了各類民風習俗、民間信仰、傳統節日、傳統技藝等。保護古村落,歸根結底,就是保存我國五千年文明的基礎與縮影,就是保護全人類社會的發源點。因此,保護古村落文化遺產的任務迫在眉睫并且刻不容緩,新一輪的社會主義城鄉一體化建設高潮即將要來臨,我們政府日益增強對保存著文化遺產的歷史古村落的開發保護力度。古街區、歷史古村落、古建筑物等文化與自然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對于保全人們生存發展所必需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維護古村落今天乃至將來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古村落的兩個文明建設,都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黨的十八報告明確指出要建立“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生態文明的建設是未來的重中之重。而且《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需要注重保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保護和發展,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政績服務觀念需要改變,絕不能以犧牲寶貴的古村落資源來為眼前的經濟利益為重。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創新機制,確保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明確古村落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方向,對于城鄉發展一體化,努力建立公正、公平、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夏鵬飛,劉杰.從雅莊村開發談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J]. 華中建筑, 2009,(10).

[2] 方茂青,田密蜜.浙江古村落景觀的保護與發展研究[J]. 華中建筑,2010,(08).

[3] 趙萬民,李澤新.龍潭古鎮人居環境的保護與發展[J]. 重慶建筑,2003,(04).

[4] 程遠.“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與發展之初探——西遞古村保護規劃簡介[J]. 華中建筑,1999,(04).

[5] 胡嘉渝,耿虹,董賀軒. 《諸葛鎮總體規劃》的分析與評價[J].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2,(05).

[6] 王莉,錢曉青.南京市解放門友好紀念廣場設計——建筑與自然人文環境的和諧之作[J]. 江蘇建筑,1999,(04).

[7] 李曉丹.昆明市歷史地段保護與研究[J]. 新建筑,2000,(05).

[8] 方可,章巖.從城市規劃角度看“平安大街”改造工程——兼論北京舊城保護與發展面臨的幾個突出問題[J]. 新建筑,1998,(03).

[9] 黃迎松.廈門城市建筑風貌保護的思考[J]. 福建建筑, 2001,(02).

[10] 魏珊珊.城市與水——由黑川紀章方案想到的[J]. 山西建筑,2002,(08).

作者簡介:游文亭,碩士學歷,山西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民商法學研究。

網絡出版時間:2014-7-28 13:30:08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2.1186.S.20140728.1330.004.htmlendprint

猜你喜歡
不足
英文電影片名漢譯中的缺憾
MOOC在高職公選課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消防部隊財務管理存在的不足與解決對策探究
分析國有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中不足及措施
我國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發展現狀
關于集團預算及內控管理的思考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關于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的研究
論離婚損害賠償制度的不足與完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