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新課改下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因材施教

2014-09-02 19:01左萬翠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12期
關鍵詞:生物教學因材施教新課改

左萬翠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生物教學要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就要摒除生物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情況。以往的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更多地注重授課內容,而忽略學生對生物教材的認知和興趣。有引導,有選擇,有目的,有溝通地對生物學科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學,開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只有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才能讓生物教學活動更好地進行。

關鍵詞:新課改;生物教學;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067-02

一、因材施教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因材施教在生物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不同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和能力,以及他們自身的學習素養,教師有溝通,有引導地讓學生有針對地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激發學習欲望,建立學習信心,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學生全面發展就是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在生物教學的一大突破。

1.加強生物教師之間對生物教學工作的交流。教師以學生學習為本,教師教學為輔,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學習習慣,同時結合教師自身對生物教材的充分認識和研究,將因材施教教學方法切實應用到教學上。

2.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課下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說出對生物教學的看法,改進教學方式,進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給一些不敢提問的學生積極發言的機會,從而樹立其信心,讓其在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方向轉變。

3.平等看待對生物學科認知水平不同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杜絕用不成材觀點來定位學生。通過和學生交流,找出延緩學習進程的原因,引導學生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取得不錯的成績。

4.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學習,讓生物學科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學習,讓課堂形成一種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

二、因材施教在生物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每個提高學生生物學習成績的教學方法都得經過探索和實踐,將因材施教教學方法運用到生物課堂上,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從生活和學習上投入更大的關注。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生學習狀況、成績差距等方面,總結教師教學方法從而分析出學生現學習的情況。教師要找出阻礙學生學習的原因,專研教材,制定一系列針對式的教學目標。這期間要做到尊重學生發展,加強師生交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從而使學生達到最佳學習狀態。

(一)深入了解學生身心發展,劃分教學梯次

1.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都不同,吸收知識能力的強弱和個性特點的不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緒,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知識水平,對生物學科成績優秀、興趣濃厚、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制定符合其自身學習目標,做到遇題不慌,做題淡定,細心檢查。這樣一來,學生知識得到了補充和鞏固,能力得到了提高,進而促進思維進一步開拓。

2.對于學習中發揮正常水平的學生,要聯系其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多個逐期的短期目標,一步一步地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和積累,逐步向高難度目標挑戰。

3.學習基礎差且學習興趣不濃厚的學生,主要的是激發其學習興趣。課下教師與他們要加強交流,課堂教學上引導式提問,問題由淺到深過渡,使其學有所得,建立自信心。此外,要制定相對應的學習目標,例如,設定每次生物考試成績較上次成績提高的目標。

4.對生物學科認知水平不同的學生,采用逐步梯度法,劃分好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學習交流,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減少在生物教學上的無用功,不僅如此,教師要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導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加強和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這樣一來,教學上就形成了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二)探究課堂教學方案,完成教學目標

學生獲取的新知識大部分來源于課堂教學。因此,嚴謹的課堂教學方案是學生成功提高成績的前提。想要提升教學效率,教師要對生物教材難易點進行詳細地歸類,聯系學生實際吸收學習的能力,注意課堂教學言語表達,將較為復雜的生物知識用生動簡練的語言傳輸給學生。同時有效管理學生的學習習慣,強化學生學習意識。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1.根據學習任務,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使其加深對新生物教學的認識。教師對教材進行備課,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針對性制定授課措施,同時讓生物教學過程表達生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設計問題和形容圖像上聯系實際生活,傳授生活常識的同時,讓學生可以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形成對新知識整理、記憶的教學模式。

2.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師教學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生之間對生物知識難易點的交流。新課改下要更重視教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目標。教師課堂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通過自主學習,能夠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進行吸收、歸類,并總結為適合自己記憶和理解的知識,進而調動自主學習性。為此,學生應做到對于重難點知識采用討論的方式進行掌握,自主探討,合作交流,多做多練。與此同時,教師采用精講多練模式,以此開拓學生發散思維,進而增強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3.課后鞏固是掌握知識必不可少的一步。任何知識都要歸類總結,聰明的定義是2%的智商和98%的反復練習和總結。短時間的課堂教學是不足以讓學生將教學內容全部吸收,并不是說教師在課堂講得多,學生吸收得就越多。學生想要學得好,就需要在課后對教師在教材中有針對性提出的知識進行整理。除此之外,教師應更多與學生合作交流,要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設置相應的習題,習題盡量少而精,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

三、結語

教育改革促進生物教學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學生為次的弊端。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功底,其要在教學實踐中有更高的要求,要做到以學生學有所得為本,注重科學教學的有效性。實踐證明,在新課改下將因材施教教學方法應用到生物教學課堂上,能夠將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向新興的教學方向發展,進而促進生物教學不斷改革、創新,實現培養高創造性和實踐能力強的學生,發展全能型學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敬.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03).

[2]周愛東.新課改背景下有關生物教學的探索嘗試[J].陜西教育,2011,(10).

[3]徐麗霞.生物教學的現狀及新課改下的改進措施[J].考試周刊,2011,(79).

猜你喜歡
生物教學因材施教新課改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從滲透人文素養的角度論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
新課改對立德樹人的思考與實踐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也談新課改下的課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