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精神引領下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歷史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2014-09-24 05:42聶海芝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25期
關鍵詞:歷史課程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教育

聶海芝

摘要: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在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下,公民教育已經逐漸取代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地位,使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本文從民族精神的角度重新探討在中學歷史新課程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教育;歷史課程

中圖分類號:D069 文獻標識碼:A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如果說思想教育是歷史教育的生命的話,那么愛國主義教育就是生命力量的來源。因此,愛國主義教育一直是歷史學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主義在新的課程改革中繼續得到體現并被賦予新的歷史內涵,即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下培育愛國主義情感。新課程改革后,弘揚民族精神被提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而愛國主義教育在弘揚民族精神的過程中得到升華和加強。

(一)把握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教育理念

進入21世紀,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愛國主義也需要與時俱進。當代的愛國主義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科學態度、國際意識、可持續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體現時代精神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理解和體驗歷史上的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塑造健全的人格;崇尚科學精神,逐步樹立求真、求實與創新的科學態度;理解民主法制對現代社會的重要意義,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開放意識,正確看待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加強環境意識,牢記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在中學歷史新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握好新時代民族精神引領下的愛國主義教育理念,并在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氣息,使學生能夠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

(二)合理利用新課程改革為愛國主義教育創造新成果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使中學歷史課程也呈現了新的變化:歷史課程是由歷史教科書、教學輔助資源、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歷史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而且是體驗課程;歷史課程不再是歷史知識的唯一載體和來源,而是師生共同探索和共同構建的過程;歷史教科書不再是“圣經”,而是師生學習的材料;傳統的評價方式正在發生變化,新的評價體系正在構建和形成的過程中,等等。這些新的變化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些新的變化既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觀念,同時也需要教師抓住時機,開拓進取,為構建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學歷史愛國主義教育開辟新的道路。

(三)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源頭——從中學生的需要到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愛國主義首先是一種情感。所謂情感,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而需要則是指個體在生活中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內心狀態,它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要求的反映。美國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七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和理解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他認為只有所有的低級需要基本滿足后才能出現高一級的需要,只有所有的需要相繼得到滿足后才會出現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們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可以得到啟示:愛國主義情感起源于需要,即愛國主義教育遵循“需要-情感-思想-行為”的發展模式和軌跡。我們不能片面的割裂了人與人的整體情感之間的聯系,而忽視了人的需要,人的情感。

因此,在中學歷史新課程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應該引導、幫助中學生分析哪些是錯誤的、對人生起消極作用的需要,哪些是可選擇的、保留的、提升和發展的精華需要,并且把這些需要建立在可實現的基礎上,使中學生在充滿自信中體驗需要的不斷實現,形成豐富的情感。在情感的形成過程中,要運用情感的傾向性、深刻性、多樣性、穩定性等特征,幫助中學生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四)愛國主義教育是由“愛父母,愛家鄉,愛社會和愛國家”不斷升華的過程

愛國主義教育的層次為:(1)愛父母、愛親人、愛家鄉;(2)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3)愛中華民族(各個民族和優秀的傳統文化)。愛國主義的具體內涵應追隨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有新的界定。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人們心中都有一種源于自戀土戀鄉和自愛自尊之情的感性的愛國主義種子。如果不以理性的方式加以引導和培育,樸素自發的愛國情感就很難上升到愛國主義思想,更別說愛國主義行動了。因此,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條件,運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即使引導學生把生活之“愛”升華到愛祖國。此外,還要繼續引導和提升愛國主義情感,使之養成理性、開放和與時俱進的愛國主義情感。

(五)愛國主義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力量的結合

在愛國主義教育中,應該把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力量結合起來?!拔抑哉f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就是說對教育事業,全社會都要來關心和支持。尤其是要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項工作不僅教育部門要做,宣傳思想部門、政法部門以及其它部門都要做,全黨全社會都要來做?!盵]“不少干部群眾反映,我們有些革命歷史紀念館、博物館等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去搞”創收“,辦什么家具展銷、服裝展銷等等。對這種現象,群眾意見很大。為解決這個問題,我看有一條應該研究,就是要確定一批有重大影響、把社會效益作為唯一準則的單位和項目,由各級政府提供經費保證。這個錢不能省?!盵]這就要求在中學歷史教育中,應該把課堂和課外結合起來,在抓好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注重歷史課外的活動,如讓學生參觀歷史遺跡、革命博物館、拜訪革命老人等等,同時還需要抓好學生網絡上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使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長期的、豐富多彩的、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的教育活動過程。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愛國主義教育不能被公民教育簡單取代,由于各自不同的作用使得愛國主義教育還需要進一步得到加強;在歷史新課程標準中,愛國主義教育以民族精神的形式得到繼續發展,澄清了歷史新課程改革只講公民教育不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并結合中學歷史新課程的要求,從民族精神的角度,結合時代的特點,對愛國主義教育從課程目標、歷史教材、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新的嘗試性探索,賦予了愛國主義教育新的內涵,目的是使愛國主義教育在中學歷史新課程教學中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使愛國主義教育對個人、社會和國家發揮更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猜你喜歡
歷史課程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教育
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
淺談如何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狼圖騰》與中國的圖騰文化
淺談化學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
淺析古詩文中蘊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時代呼喚寫意中國畫
中韓歷史課程設置比較
談高中課改下歷史課程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