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教學策略,深入科學探究

2014-10-08 08:05李修好
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版 2013年12期
關鍵詞:變阻器支架電路

李修好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強調:要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科學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策略,有效運用這種學習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培養實驗技能,體驗探究樂趣,提升探究能力.

一、運用現代學習方式,變“直接講授”為“探究發現”

教師應該為促進學生的學習而設計教學,即教師的教學是為了促進和幫助學生的學服務的.實踐證明,開展探究式教學活動恰恰是實現這一目的重要手段.

譬如,關于“串聯電路及分壓”這一教學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先畫出線路圖,揭示其特點,幫助學生形成串聯電路的概念.然后進行演示實驗,解釋數據特點,總結出分[WTBX]壓原理:U1∕U2=R1∕R2.接著通過例題講解串聯電路及分壓原理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情景并舉出實例,最后通過作業進行鞏固性訓練.而筆者的教學設計則由封閉走向開放,體現了探究式的教學思想:首先通過“有6伏電源,如何使3.8伏的小燈泡正常發光?”這一問題來創設問題情境;接著出示實驗器材,引導學生通過畫出線路圖,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案;然后投影展示方案,加以論證(在此過程中,筆者結合電路圖的特點,總結出串聯電路、分壓等概念,并且形成可行的實驗方案,為下一步學生實驗奠定基礎).接下來,學生按照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且設法解決遇到的問題;最后,筆者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討論,對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比較、概括,共同總結出分壓原理,并要求學生課后觀察生活中的分壓電路.

面對同一個教學內容中,傳統的教法只是關注教學內容,是封閉式、講授型的,教師是“講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是聽眾,是容器,只能被動地聽、看、記憶和模仿練習;而筆者的教學則是探究式的,通過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把學習活動從課堂引向課外,學習內容從課本學科知識引向生活生產實際,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變“直接講授”為啟發誘導;學生則借助多樣化的活動完成了更多的學習任務,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筆者為學生創設了發表見解與交流論證的機會,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設計方案、表達交流、實驗、課外閱讀和探究等學習活動中,有了自己的體驗與感受,學習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學習活動體現出一定的自主性、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合作性、探究性等特征.筆者在點評、指導學生活動時,能夠結合學生的表現,尤其是挖掘學生見解中的合理成分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形成物理知識,此時筆者所承擔的是組織者、主持人、促進者的角色.

二、將支架式教學模式運用于自主探究活動中

支架式教學模式是建構主義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模式.所謂“支架”是對教學方式的一種形象化的描述:學生好比一座建筑物,學生的“學”就是在不斷地、自主地建構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就如同是建筑過程中使用的腳手架,其作用是支持學生建構自己,使學生憑借支架的作用,不斷地將自己的智力從一個層面躍升到另一個更高的層面.構成支架式教學的五大要素是:①進入情境→②引導探索→③獨立探索→④協作學習→⑤效果評價.將支架式教學模式運用于物理教學中,能夠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投入到有效的學習活動中,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環境,調動學習興趣,激發探究欲望,為學習活動注入活力.

譬如,關于“滑動變阻器”相關知識的理解及運用技能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手段是將知識結論生硬地“灌輸”到學生頭腦中,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對重點、難點知識缺乏真切的體驗、與感受,導致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陷入困境.而筆者在關于“滑動變阻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運用了支架式的教學模式,有力地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教學過程包括兩個板塊,第一板塊屬于預備階段,主要任務是“創設情景,引入課題”.筆者首先進行演示實驗,讓事先準備好的一盞節能臺燈,由亮逐漸變暗,再由暗逐漸變亮,讓學生真切觀察這一現象,思考亮度變化的原因.然后,筆者啟發學生分析:改變了導體電阻的什么因素引起了臺燈的電阻變化?引導學生根據影響導體電子電阻大小的三個因素,即從導體材料、橫截面積和長度三個方面去猜想.第二板塊屬于探究階段,主要任務是引引領“學生探究”,屬于本課時教學的重點板塊.通過三個步驟,達成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即“理解原理”→“熟悉結構”→“學會使用”.

為了讓學生“理解原理”,筆者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探究,要求學生根據提供的器材,設計一個調節小燈泡亮暗變化的方案,并親自進行驗證性操作.然后組織交流、研討,弄清導致臺燈的亮度變化的實質性的原因,并形成共識.筆者在這一步驟運用的是實驗型支架,這個實驗使學生明白了變阻器的工作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導體的長度來實現電阻的改變.為了讓學生“熟悉結構”,筆者運用“怎樣把一根電阻線改造成滑動變阻器”這一問題型支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想象,通過思維碰撞,不斷完善處理方法.最后出示滑動變阻器實物,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熟悉變阻器結構.為了使學生“學會使用”,筆者提出了如下兩個問題:①使燈泡和變阻器中的電流大小相同,變阻器應該與燈泡串聯還是并聯?②滑動變阻器在使用過程中,你能不能知道它連入電路的阻值大小如何變化?以這兩個問題為支架,筆者先進行演示實驗,再組織學生分組實驗,要求各小組學生自主制定計劃并進行操作.實驗完畢,組織學生結合實驗結果展開交流、討論,最后歸納出關于接線方法與電阻變化的正確結論.實驗型支架在這一步驟又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課時教學,筆者引領學生親歷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交流評價”的探究過程.其中,筆者運用支架教學理論,對教學環節進行精心設計,通過適時搭建一系列情景型、問題型、實驗型等“支架”,充分發揮學生的物理經驗、數理邏輯經驗、社會因素和學生獨立思考自我建構等多方面因素的力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環環相扣,步步為營,有力地突破了教學重點,攻克了教學難點,水到渠成地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建構,促進了“三維”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

[江蘇省運河中學(221300)

]

猜你喜歡
變阻器支架電路
電路的保護
基于用戶和電路的攻擊識別方法
“簡化法”巧解電路問題
心臟支架有壽命嗎
巧用求差法判斷電路中物理量大小
提供教學支架,突破教學難點
玩轉滑動變阻器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問法”突破共點力平衡中的支架問題
關于滑動變阻器的規格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