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繪畫中造型語言的重要性

2014-10-21 14:26孫鐵鴻隋寶國
中國文藝家 2014年9期
關鍵詞:繪畫藝術

孫鐵鴻 隋寶國

【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加速,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而繪畫作為最普遍的藝術形式之一,成為大眾最能接受的藝術形式,而繪畫藝術的造型語言具有豐富性、多樣性的特點。本文通過對造型語言的多樣化介紹,體現了它在繪畫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繪畫藝術;造型語言;多樣化及重要性

在繪畫中,造型語言是繪畫的整體形式和組合,它的關注點就是造型語言所表現出來的意義和技巧。不管我們是在觀察事物還是在繪畫中表現事物,首要應對的問題就是正確的觀察和處理視覺信息。而人們的視覺觀察都只是單純的對畫面中顏色、線條、形體進行組合。我們在創作繪畫和鑒賞繪畫時,這些形式要素都不是單純的孤立存在的,它們是畫面形態的主要組成元素。因此,在繪畫中必須將這些要素表現出來,將造型語言體現出來,讓畫面擁有“血液、筋骨和相貌”,讓其活起來擁有動人的感染力。

一、造型語言的多樣性以及在繪畫中的重要性

1.線條的正確運用。在造型中線條是一種最直接的語言表現形式,它能表現出各式各樣無窮盡的形態。一位著名學者認為線條可以表現所有,可以從悠閑的詩情畫意表現到激烈的殘暴現象。線條是一種表現力極強的造型元素,它可以利用空間疊嶂隨意的塑造形體,不同的線條擁有著不同的形態取向。例如輕盈的細線代表著柔美的女性,濃郁的粗線代表著粗獷的男性。所以線條的自身形態,決定著它在繪畫中不同的情感應用。再例如,晦澀的、安靜的、悲憤的情感都會用各式形態的線條來體現。在把線條作為塑形元素的同時,更要注重其本身所特有的情感表達,例如席勒的自畫像,敏感、枯瘦又具有神經質,他在線條的表達上體現了方和尖銳,形態的張力很強。席勒的繪畫特點比較明顯,都是為了披露當時的社會,人的肉體都痛苦著,靈魂和精神都被扭曲著,在他的畫面中找不到美好的事物,感受的都是窒息和痛苦。抑揚頓挫的線條和夸張的色彩,都體現出了畫家本身的瘋狂和壓抑,席勒筆下的所有作品,不管是人物還是風景,都是他病態心理的體現。他的作品不僅是裸露的肉體,而是令人毛骨悚然,渾身顫抖的線條所體現的形態。席勒運用的線條穩定有力,但是始終有裝飾的感覺,《擁抱》就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而克里姆特作為席勒的老師,在繪畫表現力上卻和他有著截然不同的情感形態,克里姆特具有女性化特點,多采用柔和的線條,塑造優美的形態。在繪畫作品中,畫面中的所有線條表現了它的內在力量,這些線條一直牽引著觀賞者進行鑒賞,好像強迫著欣賞者同它一起去斗爭,一切表現形態都是通過線條的力量來體現。又如蒙克的《吶喊》,畫面中每一處都充滿著動蕩形態。整個畫面在動感中充滿著強烈和粗獷的節奏。水流、天空的扭曲線條和橋的粗獷筆直線條形成強烈的對比,所有的情感形態好像要把尖叫變成隨處可見的動蕩形態。因此在繪畫中線條的合理運用起著重要作用,只有把線條的情感元素運用得當,作品才能出現完美的視覺效果。

2.形體結構的夸張改變。形體是指物體的形狀和體積,它是畫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表達畫面所有信息的主體。形體的內部結構決定著形體形成的起伏、轉折和穿插關系,外部結構決定著形體形成的輪廓、沖擊力和張力。簡單的形體所擁有的沖擊力和張力比較強大,反之則比較弱。將一個形體的整體結構進行變形,能夠更合理的體現出繪畫藝術家的內涵和思想,使畫面的沖擊力和造型語言更具特色,從而使每個藝術家擁有自己的藝術風格。繪畫家莫迪里阿尼,他的創作題材大多數是肖像畫和裸體。肖像作品的畫面中,體現形式為:臉型變形偏長、頸項偏長、鼻子較纖細、眼睛為杏子形狀、姿態較柔和,線條極具韻律美,從而使畫面空間得到了簡化。獨特的畫風,讓其成為20世紀繪畫界著名的肖像大師。雖然他創作中的所有肖像都比較抽象,每個畫面中的人物都頗為相似,但是,他筆下的每個人物都被賦予了各自的性格特征。在他的《戴寬沿帽的珍妮·赫伯特恩》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人物的形體上有明顯的變形,由實際中的方圓臉形變成橢圓形,由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變成杏仁小眼睛,把分明的五官進行了夸張的改變,但就是因為在造型上的夸張變化把人物的文靜、樸素性格在畫面中充分的體現了出來,這種最具特色的人物肖像,正是畫家迸發出的藝術結晶。在形體結構夸張改變趨勢下,繪畫大師達利的創作理念來源于潛意識,他將潛意識的形態以線條和色彩的形式結合,再進行一些有悖常理的造型,形成荒誕離奇的畫面。他的畫面都采用具象的手法,對不符合邏輯的幻想進行復制,將無任何聯系的事物進行組合,使畫面呈現出一種驚心動魄的場景。他將動物和人物,歷史和未來,幻想與現實,時間和空間奇妙的組合,使人的視覺和心靈產生強大的震撼。在《永恒的記憶》這幅作品中,達利運用寫實的手法,在空間中塑造有悖常理的形態,給人帶來驚奇,這幅畫描繪了樹枝、桌子、海岸,還有一個沒有秒針的鐘表,鐘表已停止走動,時間已經凝固,也喪失的原本的特性,失去了生命力軟綿綿的從上向下滑落,樹從桌子上長出來,地上還放著一個類似人頭的物體。這種真實空間和幻想形態進行結合的畫面,給人以恐怖荒誕的感覺,這就是繪畫藝術家潛意識的景象。從這兩個繪畫大師的繪畫理念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繪畫題材來源于現實,卻高于現實,他們把藝術形態夸張化,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畫面效果和視覺沖擊力,因此在繪畫的創作中采用夸張的形體結構是必要的。

3.色彩在塑造形體中的應用。把形態變成色彩的差別,用色彩來塑造形態是造型語言的其他表現形式。有些畫家的畫風在色彩表現上更為突出,例如塞尚,在形體的表現上他更注重色彩的描繪,把這些立體幾何圖形運用色彩的沖撞組織在繪畫中,形成特色的造型語言,把自然界里各式各樣的圖形都想象成幾何形狀,以此來減弱這些物體本身存在的物質性,運用幾何形狀的組合讓物體更具立體感,運用色彩的冷暖對比和漸變來代替物體的明暗光影,再根據物體所處的不同空間方位形成的色彩感,來塑造不同的體積和形狀,然后再用特定的規律來控制每個幾何形狀的色彩和位置。這種運用色彩對比所繪制的畫面會給人一種真實感,這是一種嚴謹的造型觀念,理性多于感性。這在他的作品《有蘋果和桔子的靜物》中有深刻的體現。因此色彩的沖撞描繪在繪畫形體的塑造中占據重要地位,利用色彩的冷暖和漸變來體現畫面的立體感,會讓畫面更具有真實性。

二、結語

綜上所述,在繪畫藝術中造型語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繪畫者只有把線條的情感元素、色彩的冷暖、漸變和多種形體結構等造型語言完美運用,才能使繪畫藝術更具特色,繪畫者才能繪制成一幅幅擁有自己風格的藝術結晶。因此造型語言在繪畫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①東瑞.民間美術造型語言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新西部:中旬·理論.2014(2):85~85

②姜芹,呂榮豐.工筆畫中色彩的造型語言可行性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34(2):141~142

③楊碩,趙慶峰.現代繪畫造型語言的多樣化趨勢[J].藝術研究: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4(3):32~33

④劉原一.試論中國繪畫的色彩觀[J].山花:下半月.2014(9):171~172

⑤鄧廣榮.繪畫藝術的語言生命[J].魅力中國.2014(21):91~91

⑥夏秀珍,陳洪君.淺談繪畫藝術[J].景德鎮陶瓷.2014(3):90~91

⑦邵曉靜.論繪畫語言對現代商業人像攝影的影響[J].山東大學.2010(9):123~124

⑧羅湘科.論八大山人繪畫語言運用與審美意境創造[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0(2):177~178

⑨陳敏.論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繪畫的造型特點[J].南京藝術學院.2011(7):56~57

⑩金勝.形體表現在人物繪畫造型語言中的價值[J].美術教育研究.2012(7):112~113

猜你喜歡
繪畫藝術
淺析齊白石繪畫藝術風格
淺析甘孜縣東谷寺唐卡文化
梁楷《釋迦出山圖》之圖像研究
天長天官畫的俗信主題與文化闡釋
中西的繪畫與雕塑
后工業時代繪畫藝術的身份嬗變
關于當代繪畫藝術語言的相關研究
論童年經驗對張愛玲文學創作的影響
芻議繪畫藝術中色彩的情感表達
詩中有畫:顧城詩歌的繪畫藝術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