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薩特的人性觀現代價值

2014-10-21 19:44王暉
華人時刊·下旬刊 2014年5期
關鍵詞:存在主義薩特自由

王暉

【摘要】人性是從根本上決定和解釋人類行為的。對人性的思考、對人性的完善,改變他們的行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添磚加瓦。薩特的人性觀可以說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并且在此中可以自由的選擇。將薩特的人性觀與馬克思的人性觀做對比,從中發現其現代價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所啟示。

【關鍵詞】薩特;人性觀;存在主義;自由;選擇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78(2014)05-260-01

對人性的探討是西方哲學家和中國古代思想家都特別關注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們偏向于對人性抽象的善惡分析,而西方關于人性的研究是人與動物區別入手的,探討的是人的類本質的問題。當然也有人是在清楚什么是人性的前提下展開對人性善或性惡的質詢,如:弗洛姆說:“為了識別何為善,何為惡,就必須懂得人性?!?/p>

人性和倫理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沒有人性,也就沒有倫理;沒有倫理,也就沒有道德的約束,人類沒法生存,人性也難以維持。而且,任何民族的倫理傳統的根源都是一種關于人性的看法,一個民族對人性的反思越久遠、越全面,他的倫理傳統就越豐富、越成熟。因此,對人性的思考有利于朝著馬克思所說的自由而全面的人性的復歸,也有利于當今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薩特人性觀的基本思想

薩特是20世紀存在主義大師,他的存在主義思想幫助經歷戰爭和技術自律雙重災難的人們尋求超越生存困境,張揚自由之法。

(一)人性的定位

薩特認為人出生時抽象、空無,人的本質是人區別于他人的特征。人的本質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個由無到有的過程,人的本性是人后天自為存在選擇的結果。所以,薩特關于人的本性的定位,并不屬于以上三種之一,他不認為人性是人區別于物的共性,而強調人的個性,割裂了人的特性和共同性,割裂了人的存在和本質,否定人的本質形成過程中社會因素的影響作用,只是單方面的強調人的選擇,人的創造性和超越性。

(二)人的本性

薩特支持海德格爾的“上帝已死”的觀點,認為上帝不存在。所以就沒有上帝設定人性的情況?!八?,人性是沒有的,因為沒有上帝提供一個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薩特說,人首先是存在,露面,出場,才能表明自身?!彼?,存在先于本質?!耙馑季褪钦f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現出來—然后才給自己下定義?!彼_特反對人出生,本質就存在的本質決定論,他認為在人“把自己投向未來之前,什么都不存在;連理性的天堂里也沒有他,人只是在企圖成為什么是才取得存在?!币虼?,薩特認為,存在主義的第一個后果是使人人明白自己的本來面目是—人性初始時,無善無惡。

(三)人性是自由的

薩特說,假如存在真的先于本質,那么人就無法參照一個已知的特定的人性去解釋自己的行為,換言之,絕對論是沒有的,人是自由,人即自由。所以,薩特看到人性中自由的一面,人可以按照自己的選擇自主自覺的行動,表達了當時廣大的西方民眾對壟斷資本主義壓制的反抗,是有進步意義的。需要指出的一點是,薩特的絕對自由并不是“從主觀性出發,鼓吹絕對自由,沒有看到人性中受動的一面……這種妄圖擺脫客觀必然性或客觀規律的自由是沒有的?!惫P者認為薩特所說的絕對自由是選擇的自由自主性,并不是選擇的無條件性,薩特也承認客觀規律外在條件的制約作用,就像他本人論述這一塊時也舉了例子,即使身陷囹圄,人也可以選擇自殺或逃跑。

(四)人性是人的選擇

人性是人存在之后的選擇的結果。所以,人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認為的那樣,而且愿意成為的那樣—是他從(無到有)不存在到存在之后愿意成為的那樣?!彼梢赃x擇成為一個英雄,也可以選擇成為一個懦夫;他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好人,也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壞人,這是人選擇的問題。同時,這也不僅僅是一個選擇的問題,因為它還涉及到承擔責任的問題,即人也要對自己是怎樣的人負責。因為在人的選擇過程中,人是自由自主的,所以,選擇的結果也應當由人自己去承擔。但是,我們需要負責的僅僅是我們自己嗎?不是,因為在我們做出選擇時,我們也在為別人做出選擇。當我們選擇做好人,而好人又得到全世界的贊揚,那么,在別人做出選擇時,首先會傾向于選擇做好,因為每個人為了存在都會選擇最好的。所以,我們還要對所有人負責。

(五)人性的歸處

從薩特的人性無善無惡到人性是人自由自主的選擇到人的選擇結果由人自己的承擔的這一過程,最終形成了薩特式的“煩惱”、“孤獨”“絕望”的人性觀??偟膩碚f,薩特的人性觀基本上是一種消極悲觀的、負面取向的。因為個人承擔的是重負,而這種重負是好像整個世界的重量都壓向一個渺小的中心,焦慮、恐懼、無奈的存在體驗只不過是“存在人”不堪重負的呻吟。

二、薩特的人性觀與馬克思人性觀的比較及現代價值

(一)馬克思的人性觀

馬克思關于人性觀有三句經典的論述:首先,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年寫到:“一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本o接著,在1845年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他批判了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為人的本質,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最后在1846年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提到:“他們的需要即是他們的本性?!?/p>

(二)薩特的人性觀和馬克思的人性觀的比較

1.人性的定位不同。前文有提過,薩特的人性既不是人的自然屬性,也不是人的社會屬性,更不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統一體。他的人性是離開人的社會性去談人性,他認為人的存在是一種毫無規定的虛無化的抽象的存在,他排除了人性中共性而強調個性,只是單方面的強調人的超越性,認為人性是由人的主觀性創造的。因此,薩特的人性觀是有缺陷的。

而馬克思的人性觀是強調的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體。人既有與動物相同的生物的生理本性,如人的食欲、性欲和防衛本能,也有人生活在社會中各種復雜的關系(包括階級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總和這種社會屬性。但是,人的社會關系的產生、形成和發展并不是以人的自然屬性為轉移的,例如階級和階級斗爭的消亡并不是從人的自然屬性中去找根據的。

2.薩特的人性觀有人之初的本性—無善無惡,但是馬克思的人性觀人之歸處—自由而全面。薩特在論述人性方面,強調人之初的無根性,人剛剛來到世界上是沒有本質的,只是后來,人在選擇時,本質才逐漸顯現出來,但是,關于人本性善惡的問題,他也給出自己的答案—無善無惡,而之后,人的“處境”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處境”負有不可推諉的責任。所以薩特看到人性歸處中的悲觀的一面,然而,馬克思的人性觀并沒有對人性善性惡的論述,他只是認為人性中既有利己,也有利他的成分。但是,馬克思給人性創造了一個希望,一個美好的歸處—在共產主義社會里,每個人都是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他的人性觀中沒有絕望和悲觀色彩,讓人看到了希望。

筆者認為,如果能將薩特對于人性無善無惡,善惡是人選擇的結果補充馬克思關于人性歸處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的話,無疑是可取的。薩特認為,人性是沒有的,所以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而大行其道的想法和行為是我們應該反對的,他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雖然這份厚重的責任感有時候會壓得我們喘不過去,但是正因為有了責任意識,我們才不會任意妄為,凡事會想后果。

三、薩特的人性觀的現代價值

(一)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薩特的人性觀的基本命題是存在先于本質,所以人存在之后,當自為的存在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人性也是沒有的。人性沒有善也沒有惡。而人的人性是人自由地主觀創造。所以沒有本質命定說,只有人對人自己負責。當然,薩特所說的負責是完全負責,即對一切事情負責,人不僅是對自己負責,而且是對所有的人負責,甚至是對不是自己做的事情負責。毫不夸張的說,這樣的活法是生不如死,他們每天都是帶著枷鎖,帶著腳鐐的小心奕奕的活著,他們不是唯恐自己做錯什么而會負擔責任,而是他們無論做什么都是要負上過負的責任,所以,他們只能感覺到痛苦,絕望。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薩特對于負責的想法中也有可取的一面,至少我們存在于世,就應該有責任意識,就應該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

現在我們所生活的是法制社會,我們的目標是構建和諧社會。所以,當一個人做錯了事,他就要對自己的錯誤負責。即使負責所表現的形式是他將身陷牢獄之中而終其一生,他也不應該有逃避的想法,而是像薩特說的,即使身陷囹圄,人仍可以自由的選擇,只不過這時候的選擇不是在薩特給的選定項中兩者擇一—自殺或者逃跑,而是可以選擇利用剩下安逸的時間學習,制作手工等等。相反,一旦人主動的承擔了責任,他就可以卸下包袱,輕松應對難題了。

(二)人性是可以改變的

薩特認為人性是人主觀創造的結果,而且人性是一個變量,它隨著人們的選擇而變,這種變化也是人們無法把握的,它可以因為人的選擇而變得積極的善,也同樣因為人的選擇而變成消極的惡,它可以變成被束縛的狀態,也可以變成自由的狀態,這都只是人的選擇的問題。而人的選擇,只是人的主觀性的作用結果,與自然無關,與社會存在無關,與社會關系無關,所以,人難以把握明天的自己的人性到底是怎樣一種狀態。這與給人性下一個定義,認為人性固定不變或者認為人性從出生以來,它就是這樣,并且總是這樣的一些想法比較來說,薩特的人性觀是有優勢的。正是因為人性是可變的,所以,只要人們在做錯事后知錯就改,承擔責任并積極向上,那么他就有改錯的機會。任何時候,只要他有改錯的想法,他就有改錯的機會。這樣,對于做錯地人來說,就并不是只要他走錯一步,那結果就是步步錯,也并不是因為他的一次錯誤,就否定他的后半生可以做出改正的機會,也并不是一味的否定他的一生。所以,薩特的這種可變的人性,對于當今社會也是有可取之處。

四、總結

薩特的人性觀思想是有缺陷的。他的整個理論都是夸大人的主觀性,否認人的社會存在,應該說他的理論帶有個人主義傾向。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他的人性觀理論中也有自身的優點。至少從人之初無善無惡,人去主動承擔自己的責任和人性可朔性和糾錯性來說,他的人性觀也是我們今天研究和反思人性,特別是倫理建設和道德建設中可以借鑒的。就像前面筆者有提過可以將薩特的人之初人性無善無惡,去補充馬克思對于人性追根朔源的缺失。

參考文獻:

[1]弗洛姆.為自己的人[M].孫依依,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27.

[2]薩特.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周煦良,梁永寬,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8.

[3]潘天強.馬克思人性觀的現代解讀[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雙月刊),2004(3).

[4]唐忠寶,王麗梅.對“人性善”與“人性惡”爭論的反思[J].寧夏黨報學報,2012(7).

[5][法]薩特.他人就是地獄[M].關群德等,譯.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

[6]馬克思恩格斯上選集(第2版第1卷)[M].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歡
存在主義薩特自由
存在主義美學視野中的《罪與罰》
你自己選擇
論電影《筋疲力盡》中的藝術創新
伍迪?艾倫電影的存在主義特色
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