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

2014-10-21 19:44郭洪亮孫金動
素質教育 2014年3期
關鍵詞:新時期素質教育高校

郭洪亮 孫金動

摘要: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我國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文通過闡述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現狀,從理論層次上深刻剖析制約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發展的諸多因素,繼而提出了加強和完善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方法,以期提高今后素質教育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 新時期 高校 大學生 素質教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隨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改革開放政策的推進,人才培養已經成為發展先進生產力的根本途徑。①在中央大力貫徹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新時期里,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搖籃,對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現狀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展素質教育成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二十

多年的歷程中高校素質教育工作成績斐然,但也存在著一些狀況,具體表現為:

(一)人生價值觀

我國的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期,社會在急劇的轉型變革,各種思潮波瀾起伏,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由以前的“精神至上”原則逐步發展為“精神與物質兼重”的價值觀念,如: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產生矛盾時,由以前信奉的“個人利益無條件服從集體利益”轉變為“以集體利益為主,兼顧個人利益”;在奉獻與回報問題上,由以前遵行的“只講奉獻不求回報”轉變為“多奉獻多回報,少奉獻少回報,不奉獻不回報”。

(二)多元文化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發展,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與結合已滲透到各個領域,高校更成為了中外文化之間交流與碰撞的前沿陣地,在大學生的思想中形成了多元文化觀。很多大學生既堅持中國傳統文化中誠實、善良、勤儉、勵志的觀念,也接受外來文化中競爭、創新、自由、現實的思想,同時亦有部分大學生滋生了拜金享樂的物質至上思想。

(三)擇業就業觀

在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我國傳統的大學生工作分配制度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而逐漸被打破。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發展完善,“雙向選擇,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制度。②而當前仍有不少大學生在擇業就業問題上存在誤區,具體表現在:1、艱苦創業的少,想一勞永逸的多。不少大學生以畢業后能進公務員單位為榮,形成多年來考公務員熱的不正常局面。而打算艱苦創業,白手起家的大學生卻很少。2、見異思遷的多,持之以恒的少。不少大學生沒有成熟的擇業就業觀,屬于迷茫困頓狀態。他們心情浮躁,態度不端,頻繁跳槽,很容易陷入一事無成的境地。

二、制約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發展的因素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市場經濟體制和現行教育制度之間的矛盾進一步顯露出來,諸多因素制約著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具體表現在:

(一)傳統教育體制的制約

應試教育是我國傳統教育的基本模式,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期間被納入到無數的考試之中,形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不強。③而以市場經濟體制為主導的社會就業市場要求的是有創新意識,具備良好社會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這種矛盾對用人單位和高校都形成了不小的沖擊,尤其使社會對高校教育制度產生了懷疑。

(二)市場經濟消極因素的制約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從確立到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漸進不斷揚棄的過程。④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諸多急需完善的體制。人才就業市場機制的不完善,在就業競爭中出現不公平的現象,使得部分大學生對高校素質教育的效果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

(三)對素質教育內涵的誤解

我國的素質教育是從幼兒園到高校開展的系統教育工程,而不同層級的教育單位對素質教育內涵的解讀不盡相同,存在著理解上的偏差。單就高校層面來看,不少學校把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單純理解為就是開展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也有的學校理解為就是搞些學生素拓活動。他們都沒有真正把握素質教育的內涵。

三、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的方法

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新時期高等教育的總體要求,筆者針對目前制約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發展的因素,提出以下加強和完善的方法:

(一)深化教育體制改革

根據國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部署,每個學校依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單位的中長期教育改革規劃,把素質教育工作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去,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素質教育工作改革方案,并把素質教育工作效果作為職能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業績考核項目之一,真正把素質教育工作改革落實到位。

(二)加深對素質教育認識

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深刻理解它的意義和內涵,改變當前對素質教育工作的理解誤區,把教書和育人融為一體,做到不僅對學生傳道授業,更要做到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做事,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真正做到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素質教育工作的成敗關鍵在于師資隊伍的建設,而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在于提高教師們的思想覺悟,做到與時俱進。在國家大力推進教育制度改革的新時期里,每一位教職工應明確自己肩負的改革重任,意識到加強素質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過努力把素質教育工作做到實處,取得良好效果。

(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素質教育工作的目標,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體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豐富他們的實踐性,提高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使他們的德智體綜合方面在素質教育中得到長足的發展,早日成為社會實用型人才。

綜上所述,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是一項重大的系統教育工程,素質教育工作的潛在規律及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外在需求融匯貫通于該系統工程中。打造大學生素質教育品牌,提升大學生素質教育質量,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孔繁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學生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5:4

[2]劉新生.大學文化建設[M].濟南:泰山出版社,2010:413

[3]姜鵬.新時期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思考與探索[C].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8

[4]王毅武 康星華.現代市場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37

作者簡介:

郭洪亮(1975— ) 男,碩士,講師,系黨支部副書記,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新時期素質教育高校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