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永修民歌《賣花調》三種版本的比較探微

2014-10-21 19:53鄭雙花應姿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比較

鄭雙花 應姿

【摘 要】永修民歌《賣花調》是當地民歌中廣受群眾歡迎的一類重要題材,在長期的傳承中不斷變化發展,得到了專業音樂工作者們的重視。在《中國民間歌曲集?江西卷》以及《中國民歌?第四卷》等文獻中,均有對《賣花調》的記錄與介紹。筆者經過實地調查,把收集到的《賣花調》加以記錄整理,然后與文獻中的《賣花調》進行對比分析,發現這幾首民歌是由一首民歌母體演變派生出若干子體,在一樣的基礎上構成的民歌,具有一定的同構性,有“同宗民歌”的特征。本文試對永修《賣花調》的文化底蘊及三首永修民歌《賣花調》的曲子進行對比分析,以便為學界深入了解永修《賣花調》提供可借鑒的資料或研究參考。

【關鍵詞】賣花調;永修民歌;比較

《賣花調》亦稱《賣花歌》,是民歌中小調的一種,屬于時調一類。最初的起源尚無資料考究,但歌曲旋律與歌詞大意突顯其濃厚的“賣調”特征,有資料表明它盛行于明清時期,在贛北永修、德安等地廣為流傳。然而,對當地民間影響最為深刻持久,且至今仍然廣泛流傳的要屬永修《賣花調》,它深深根植于永修民俗土壤之中,是當地家喻戶曉的民間歌曲,每年正月《賣花調》便會響徹鄉村大街小巷,人們百唱不厭,百聽不煩,代代傳唱至今。在流行歌曲盛行的現代社會,《賣花調》仍是當地備受群眾歡迎的一類重要題材。長期以來,永修《賣花調》都沒有進入學界視野,直到20世紀60年代,民間音樂開始得到音樂工作者們的重視,永修《賣花調》也開始得到音樂界的關注,陸陸續續進行了一些相關文獻記錄和田野調查記載,但資料大都停留在描述介紹狀態,尚未進入系統的研究階段。因此,對永修《賣花調》進行深入研究成為音樂工作者,尤其是江西音樂工作者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永修民歌《賣花調》蘊含著厚重的草根文化底蘊

九江永修民間音樂是江西民間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著豐富的民間歌曲,很早就流傳著“吉安燈彩撫州儺,贛南采茶九江歌”的諺語。永修縣民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真實地記錄了勞動人民的生活,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樸實情感,永修民歌《賣花調》就是此類題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顿u花調》實屬小調,小調是江西流傳較廣的民歌體裁,曲調純樸,鄉土味濃,比較口語化,起初是一種叫“賣調”的形式,是一種極具特點的叫賣調,后來作為小調在永修縣流傳開。歌曲中把叫賣的聲調旋律化、藝術化,唱出來的旋律朗朗上口,就如帶著優美的聲調用地方語言在述說著開心的事情。此曲演唱場合沒有忌諱,隨時隨地都能演唱,且演唱時大都只由二胡伴奏。

此民歌像一面鏡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永修人民的一種勤勞、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顿u花調》是永修土生土長并且一代代流傳下來,且老一輩人都是聽著這種調子長大的。由于這種土生土長的歌曲跟這個時代已經基本脫節,到我們這代人對這首歌就顯得比較陌生。在當地會唱此歌的大都為年紀60歲以上老人家,也有因父母常唱的影響及曲子旋律好聽、易記的原因,也有很少部分中年人會唱,甚至很少的小孩也有聽到演唱的。此類曲調常用于永修元宵等節日的船燈歌舞表演中。目前,這類歌曲主要是在逢年過節里打船燈時作為民間小曲演唱,音樂生動活潑,演唱時載歌載舞,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船燈表演在佳節中也漸行漸少,這些小民歌演唱的機會也漸漸減少。

二、三首永修民歌《賣花調》的形式對比分析

1、采風所記永修民歌《賣花調》①

采風過程中,據民間藝人介紹,流行在當地的民歌小調有《送郎歌》、《賣花調》、《王世女勸夫》、《五更里》、《十月子漂》、《車水歌》、《棉花歌》、《起床歌》等,其中《賣花調》就是這些民歌之一?!顿u花調》本有著較多的歌詞段數,但由于民間藝人因多年沒有演唱過,回憶起來難免有些困難,因此,只完整的演唱出以上2段。民間藝人在當地對此類歌曲存在著兩種看法:第一,對此歌曲的內容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認為此歌曲中展示的是賣花人自食其力、樂觀風趣的形象。賣花人可以是男是女,性別沒有固定。第二種觀點認為,此歌具有捉弄人、逗趣之意。是講述一位姑娘去賣花碰到一個買花小伙子,小伙子借此頗有調戲之意。

采風所記民歌《賣花調》的旋律,調式為F五聲徵調式,第二句旋律重復了第一句,全曲分為四個獨立方整的起、承、轉、合四句式結構,前兩句落在商音上,后兩句落在徵音上,結尾處還有1小節的尾奏。歌詞為四句體,內容比較口語化、生活化,歌詞有簡單的故事情節。歌中襯詞有也、喲、咿喲。此小調用方言念一遍,音韻就全出。

這首《賣花調》的調式為D五聲徵調式,此小調短小精練,一共十小節,全曲同樣也是起、承、轉、合四句式結構,前兩句落在商音上,后兩句落在徵音上。前三句是由正規小節構成的兩小節一句,最后一句為四小節。歌中襯詞有咯、喲、哎喲、啰喂等。

3、《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西卷》中記錄的永修民歌 《賣花調》③

該曲與前面兩首一樣也是采用了起、承、轉、合四句式結構,調式與采風所記《賣花調》一樣為F徵五聲調式。旋律起伏較大,音樂一開始就是個大六度音程的大跳,后面整個旋律的走向都比較平緩,十六分音符的采用(有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平十六分音符),使旋律顯得更為飽滿。這首賣花調較上兩首在旋法上更為細膩,歌詞段數在其基礎上增加了兩段,較前兩首更為完整,在音樂形式上更為成熟了。據介紹,此《賣花調》不僅在永修縣廣泛傳唱,而且也流傳到臨縣德安縣的米糧鋪一帶。

以上三首民歌的曲式結構均為單曲體結構,是一個以基本曲調反復,詠唱人物故事而演唱的曲子。曲子都采用規整的2/4拍子,且都為起、承、轉、合四句式結構,音樂的旋律特點有兩種情況:第一、旋律音調上的特點:音樂在旋律音調上以五聲音階為主,調式都為五聲徵調式,采風所記永修民歌《賣花調》和《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西卷》中記錄的永修民歌《賣花調》的旋律音調以7、1、2、4、5五音為主,《中國民歌?第四卷》中收錄的永修民歌《賣花調》的旋律音調以5、6、1、2、3五音為主,這種旋律特點在永修地區的民歌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第二、旋律與語言相結合的特點:旋律高低音起伏幾乎是伴隨地方語言聲調走動的,也就是說旋律的展開與相對應的歌詞聲調幾乎完全一致。將采風得到的《賣花調》與相關文獻中記載的永修《賣花調》作比較,發現基本上都是運用了同樣的旋律結構。三首《賣花調》詞曲大同小義,具有“同宗民歌”的特性,這三首《賣花調》中可找到江西民歌中最常見的徵調式。同時,三首《賣花調》又各具特色,第一首最后一樂句起始處襯詞的旋律時值為一拍為附點八分音符和一拍為八分音符,第二首為兩拍四分音符,第三首為一拍十六分音符和一拍附點八分音符的組合。調式有F徵五聲調式和D徵五聲調式,歌詞量的多少也有不同??傊?,三首民歌大同小異,相同之處居多,不同之處為少。

三、永修民歌《賣花調》研究的反思

1、希望研究永修民歌《賣花調》能加強對下一代的教育

民間音樂消亡過快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教育的忽視。在江西中小學的課堂上幾乎找不到地地道道具有地方色彩的江西民間音樂,這點突出暴露出了我們的教育體制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習地方音樂來了解我們的歷史故事,這是一個及其簡單又具有娛樂性的好方法方式。永修民歌《賣花調》的學習,讓我們的孩子不僅了解當地的小故事,同時也學習用地方語言去演唱,無形之中對語言的傳承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江西很多地方的孩子傾向說普通話,對當地語言說得越來越少,甚至不會說)。

2、希望研究永修民歌《賣花調》能對江西民間音樂的挖掘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民歌是一個民族繁衍生息狀況的反映,是民族精神的記憶,是區域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江西永修有著大量的地方民歌,民歌語言樸實通俗,曲調簡潔流暢,容易上口,便于演唱,如:永修民歌《賣花調》。一直以來,由于保護、傳承方面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導致大量的地方民歌慢慢消失。對《賣花調》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大家,特別是音樂工作者去認識永修一些小民歌的價值所在,認識到由于外界的文化交流、溝通受到制約,對本地民歌的開發利用率低,以本地民歌為素材的音樂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多研究當地的民歌,就如:《賣花調》,可以加強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以便積極采取措施,做好地方民歌的挖掘整理工作,重視對原生態民歌的開發利用,更好地保護民歌資源。

作者簡介:

鄭雙花(1976.6—),女,文學碩士,江西科技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地方民間音樂研究。

應 姿(1991.1—),女,中國音樂學院,文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傳統音樂研究。

注釋:

①筆者根據民間歌手黃光龍演唱記譜.

②選自《中國民歌?第四卷》黃春曉演唱、群文記譜.原譜為簡譜,為簡潔見,筆者譯為五線譜.

③選自《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西卷》熊修增演唱,李國璽記譜,原譜為簡譜,為簡潔見,筆者譯為五線譜.

參考文獻:

[1]姜昊,劉漢一.江西民間音樂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保存與發展[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12月第4期.

[2]甘柳林.江西音樂創作五十年[J].創作評譚,1999第5期.

猜你喜歡
比較
中外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比較
從小說到電影
吳昌碩和黃牧甫篆刻藝術比較
村上春樹《1Q84》與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比較研究
孔子與荀子文質觀比較
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