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知之幕”視角下高校制度建設的幾點建議

2014-10-21 20:07延曉康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決策制度

延曉康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高校制度進一步完善。此前,媒體報道教育部核準發布了北京大學等9所高校章程,成為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里程碑事件。不僅如此,當前高校身處變革與時代,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高等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為了適應環境,高校頻繁出臺政策加以應對。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問題,消除了矛盾。然而,由于決策出臺過程中存在過程不透明、調研不充分等問題,導致一部分決策出現違背民意、實施艱難,甚至不了了之。另外,政出多門、各行其是的情況也時有發生,自相矛盾的制度使得有關單位公信力受損,影響了管理部門在廣大教職工心目中的形象。

舉例來說,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高校教學管理單位取消清考制度,這本是促進學風建設的好事,要求學生消除僥幸心理,認真對待每個學期的學習。但是,取消清考,導致部分學生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一定程度上對就業工作造成了影響;同時,延期未畢業學生的學籍、住宿、管理等配套服務,也給學生管理部門、安保部門帶來了新問題;又如,教育部對學校建設的經費支持,除了按照學生既定比例劃撥之外,還有部分是高??勺灾鞣峙涞慕涃M,高校往往將分配范圍劃定在部分優勢特色學院,其他學院則往往不能分得一杯羹。按照“扶強不扶弱”“馬太效應”的理念,本也無可厚非,但是,由于前期缺乏系統思維考慮,實施效果出現了偏差,特色學科如同花朵之上又施肥,而支撐優勢學科的一些基礎關聯學科卻如同“深根”得不到營養,長此以往令人擔憂;再比如,綜合性大學在進行績效考核時,主要側重論文SCI/EI期刊收錄或檢索數量等理工類指標的獎勵,對人文社科和藝術類學科的獎勵指標較少甚至沒有,對應用學科成果轉化也缺乏激勵,引起了教師的不滿等等。這些情況的發生,,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校決策公平正義的原則,影響了工作效率,使得士氣低落,進而阻礙了高校的發展與進步。

許多問題的產生,源自決策部門調研、論證不夠充分、信息溝通不暢。同時,缺乏換位思考與同理心,以及只考慮本部門利益,罔顧其他的情況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無知之幕概念的引入,對于改善決策出臺流程、完善論證環節,促進決策制定合理性,保障決策正義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1971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在其《正義論》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理論:“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币馑际钦f,在人們決策給予一個社會或一個組織里的不同角色的成員的正當對待時,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個幕布之后,每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將會在走出這個幕布后將在社會(組織)里處于什么樣的角色,然后大家開始展開討論并作出決策。因為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將來的位置,因此這一過程下的決策一般能保證將來最弱勢的角色能得到最好的保護,當然,它也不會使強勢角色得到過多的利益。能最大程度上保障決策或制度的公平公正。

借鑒“無知之幕”理念,筆者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議:

一、引入“無知之幕”理念,加大高校中層干部輪崗力度。

輪崗制度,如今已成為企業培養人才的一種有效方式,但是在高校范圍內,還存在著一些爭議,其實,只要對專業屬性強的崗位進行特殊考慮之外,輪崗制度對高校行政工作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目前,高校諸多制度的出臺,其程序大多數都是以下幾個步驟:有關職能部門進行調研工作,起草初稿、發送至相關單位對草案進行修改、上報學校高層會議,討論通過并發布。有的試運行一段時間,再征求相關單位意見進行修改形成定稿??梢钥闯?,這個過程,是不同部門不同利益博弈的過程,最終形成的決策,也往往是微妙平衡的體現。這種效率和效果,對于推動高校改革和發展進程造成負面影響。要改變這種情況,使利益角力各方跳出圈子,高處著眼、宏觀布局,可嘗試引入無知之幕概念,加強部門輪崗制度。干部只有當調換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都不僅不會為自己曾經參與設計的制度而反悔、反而欣慰當時出臺制度對學校發展形成有力促進和推動時,這樣的制度才是正義和先進的,是高校建設中所必不可少的。

二、引入“無知之幕”理念,打破管理編制、教師編制、教輔(實驗)編制界限

人往往容易只考慮自己的需求,忽略他人的感受,這是人性的弱點。在社會中,一個具有理性能力的人,一旦其身份和社會角色與分工確定,其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便會逐步固化,考慮問題主要以自身及所處團隊利益得失為主要出發點。具體來說,高校工作人員主要由教師、行政管理人員、教輔(實驗)人員、工勤人員等四部分組成。由于各自從事的工作內容差別較大,在涉及切身利益的部分激勵措施中,往往有不同的原則和標準。然而,正是這些不同之處,引發了爭議。究其原因,個人固然存在自身定位不準、期望值較高的問題,但單位中編制僵化造成的身份壁壘也是引發群眾意見的重要根源。這是由于高校將“各編制從事的工作內容和性質差異較大,并不具備可比性,且不可流通”作為出臺政策的基本出發點,將員工分為隱性的三六九等。如果能將編制的制約打破,形成人才的合理流動,假設只要符合條件,無論目前是什么編制,都可以對高薪酬的崗位競爭上崗,能者上,庸者下,打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這樣不僅使各編制人員客觀衡量自身水平,提升工作滿意度,也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發現人才,促進學校教學科研等中心工作的提升。打通編制壁壘,自由競爭上崗,這就如同在人們現有身份和未來身份之間掛上一副“無知之幕”,可以使廣大教職員工對新政策的理解更加積極正向,更有利于政策的貫徹與實施,同時真正凸顯政策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三、在無知之幕視角下引入聽證制度,促進高校政策出臺的民主性和公平性

聽證即“聽取對方的意見”,就是說在某件事在作出決定之前,要聽取當事人的意見。聽證屬于行政程序中的基本制度,是指在法律規定的條件下,由非本案調查人為主持人,采用準司法的方式聽取利害關系人的申辯的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很多政府部門制定了專門的聽證程序或規則、辦法。當前,聽證在價格決策、地方立法、行政處罰、國家賠償等諸多領域被廣泛采用。是現代民主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之一。

在當今依法治校的背景下,高校實施聽證制度為學校帶來了嶄新的管理理念。高校工作人員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和人文素養,使得聽證制度完全具備在高校實施推廣的條件。舉例來說,在某高校進行校園車輛管理的政策出臺時,可在全校范圍內舉辦聽證會。在報名人員中,分別選取家庭住址較遠、較近、有私家車、無私家車、與校外開展合作業務多、與校外開展合作業務少等等具有多種情況的教師代表參加聽證。教師上班的交通工具多種多樣,且未來使用何種交通工具、開展合作情況并不確定,這就如同在現有決策人群和未來之間掛上了“無知之幕”,經過充分的討論、聽證,校園車輛管理的最優解決方案也呼之欲出?!肮苤懈Q豹可見一斑”,車輛管理只是高校管理中的一個剪影,更多的制度出臺都可以效仿。在現有決策平臺下,聽證制度不啻為一個合理可行的操作,也是依法治校的具體體現。

猜你喜歡
決策制度
夏朝
什么是好的決策
好的決策
做決策也有最佳時間段
決策大數據
諸葛亮隆中決策
某些單位的制度
《管理就是決策:第一次就把決策做對》
論制度安排的后發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