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教學中澆灌生命之花

2014-10-27 03:30吳小飛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生命語文教育

吳小飛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因一點挫折而輕生,為一點小利而殺人,因此,加強生命教育,強化生命意識已成為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科教學滲透生命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教育渠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意識的課本資源,創造性地進行生命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存危機,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使學生身心能夠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實施生命教育呢?

一、緊扣文本材料,挖掘生命意識

在我們使用的教材中,有許多名家關于生命話題的作品,如《談生命》《熱愛生命》《再塑生命》《人生》《生命 生命》等,我們可以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感受作品的生命情懷,領悟生命的可貴。

《熱愛生命》中的主人公——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他在返回途中被朋友所拋棄,只好獨自一人跋涉在渺無人煙的荒原上,不久他就陷入到彈盡糧絕的困境中,更不幸的是他的腿腳先后受傷只能踉踉蹌蹌地行走在布滿沼澤、丘陵與溪流,隨時有野獸出沒的荒原上。在極度虛弱中,他發現有一匹狼循著他的血跡緊緊跟隨著他,顯然是要把他作為獵物。于是,這兩個瀕臨死亡的“生物”在荒原上展開了一場互相獵取對方生命的生死搏斗,最終他咬死了狼,吞咽下狼的血,讓生命重新放射出光彩。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就可以在把握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的基礎上,認識“硬漢子”,解讀這場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的生死搏斗中所體現出來的偉大與堅強。

冰心的《談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樹”為喻,揭示生命由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和一般規律,以及生命中的痛苦和幸福的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則,表達了生命不止、奮斗不息的意志和豁達樂觀的精神?!吧皇怯肋h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這是作者積幾十年的經驗寫成精警之句,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觀、人生態度以及對社會、對宇宙自然、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列舉了一只飛蛾、一棵瓜苗這些不起眼的小生命,說明這些小生命無論如何怎樣卑微,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從人的生命現象說起,直抒胸臆,表達了自己對生命的嚴肅思考:一是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二是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

二、閱讀與生命結合,點化生命教育

語文課程與人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有著天然聯系,在語文中學習大量的經典作品,就是走進先哲和時賢,用他們健康高尚的心靈世界去影響和規范學生的心理結構,所以語文學科先天的人文精神和生命意識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資源。在初中語文課文中,有許多課文與生命密切相關,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講述的就是作者對人生的憧憬、體驗與思考,引導你體味人生,關愛生命。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蟬》《貝殼》《第一次真好》《春》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我們可以把語文閱讀教學和生命教育融合起來,使學生和作者達到生命的交流,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走進課文中,通過他們對生命的態度和思考來關照自己的生命。學生在生命意識被喚醒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了閱讀能力,并點化與潤澤了生命。

三、指導寫作實踐,滲透生命教育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睂懽鹘虒W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引導學生抒寫的生命話題,讓學生探究生命的生命的規律、內涵和本質,對自然界生命和人類自身的生命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進而培養積極進取地生命意識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質量。

有意識引導學生寫有關“生命”的話題。初中學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還不會深刻,所以在學生的作品中經常會流忽視對生命的話題思考。所以語文教師要關注誘導學生抒寫的生命話題,培養學生認識生命,感悟生命的情感,讓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時時關注自己的生命,關懷別人的生命??梢酝ㄟ^對話式的交流,和學生一起探討生命的含義、規律、內涵和本質,引導學生對自然界生命和人類自身的生命現象進行深入的思考,進而引發學生能對生命的思考,并能獲得對自身的情感體驗。

寫作點評中提升學生對生命內涵的認識。中學生的性格大多比較直率,他們對生命的認識往往會很直接地在習作中表露出來,因而老師要抓住契機進行引導、點撥,提升學生學生對生命內涵的認識。

開展話題作文教學,自我抒寫生命體驗。讓學生思考生命話題,自主進行生命教育,寫作是個很好的途徑。通過教材內容的熏陶和專題的積累,學生對生命有了基本的認識,如果在作文教學中引入生命話題,那么,學生就會在寫作中實現一個生命個體對生命的自我體驗和深入思考,就可以促使他們去梳理、表達自己的生命感悟,通過引用、剖析,從而激活生命意識,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人格。

四、鼓勵課外閱讀,拓展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許多文學家都具有同樣的生命意識與珍視生命價值的體驗。我國古代的屈原、司馬遷、杜甫、范仲淹……現代的魯迅、聞一多、冰心、巴金……國外的安徒生、高爾基、海明威等等都是如此。他們的作品都是課外閱讀中生命教育的典型題材。語文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時適當地進行生命教育 的滲透。讓學生去感悟楚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感受唐代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感慨;感受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廣闊胸襟;去尋找丹麥安徒生筆下的那一顆顆善良的童心,體會這些名垂千古的人物對自己生命價值的追求,用他們的人格精神來影響學生,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五、開展實踐活動,體驗生命成長

課外實踐活動是學生體驗生命成長的重要途徑。要充分利用學生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生命教育,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價值。這就需要擴充語文的體驗渠道,變單一為復合。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一個概念,用多元的渠道,打開多扇窗戶,達到高效學習。例如,結合學校開展的語文探究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組織各種社團,如戲劇社、詩文鑒賞組;外國文學組、對聯組、書法組、朗誦組、創作組、攝影文學組等,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目覺地學會關心生命、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同時還可以抓住社會實踐的契機,讓學生深入社會,參觀歷史遺跡,了解民風人情,體味社會變遷,這些無疑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言語交往的能力。如由學生自由組合參觀上海博物館,通過對材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對活動的組織,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業。教育的價值,在于真誠地關愛每一個生命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閱讀為魂,以寫作為本,以實踐為徑實施生命教育,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命的珍貴、實實在在地享受生命的美好、快快活活地體悟到宇宙間生命的和諧,讓學生真正感受生命拔節的力量。

猜你喜歡
生命語文教育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的語文書
語文知識連連看
語文妙脆角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