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2014-10-27 03:30高曼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網絡文化機遇挑戰

摘 要: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載體,已經走進了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生活,網絡文化給青少年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行為模式等帶來了許多影響和沖擊,也給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

關鍵詞:網絡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機遇 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對象——青少年

網絡是一個虛擬社會,不存在現實社會中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管理體制和管理機構,沒有領導、被領導,主人、客人之分,但實質上它依然是人的社會。青少年是社會群體中最富有理想和激情、敢于探索和追求、具有開拓和創新精神的群體。在當前的網絡社會中,他們總是以開放的姿態把自己生活納入網絡之中,共享網絡文化成果。

二、網絡文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遇

1. 網絡文化促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手段的多樣化

互聯網由于具有傳輸快捷、覆蓋面廣等特點,作為一種全新的傳播技術和交流通信工具,其影響力遠遠大于過去任何一種傳播手段。網絡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支點和途徑。青少年通過網絡這一傳播媒體,能快捷迅速地了解國內、國際大事及信息。利用互聯網教師可以和青少年學生進行實時、平等的思想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的環境也由封閉走向開放。

2. 網絡文化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時空界限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總是較少顧及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基礎、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異等,這也從根本上違背了教育規律。而互聯網絡是開放的、自由的,它打破了原有的地域界限,使原有的相對固定的教育對象和教育場所變成了社會性的、開放性的教育空間。

3. 網絡文化提升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素質

網絡文化的自主性、動態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民主觀念,網絡文化的豐富性有利于擴大被教育者的知識面。對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來說,在網絡上能夠獲取豐富的思想政治信息、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

三、網絡文化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的挑戰

1. 網絡文化內容的多元性導致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不良干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但網絡文化多元內容的廣泛傳播削弱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導作用。各種負面的信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會造成潛移默化的扭曲。因此,學校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占領網絡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新領域。

2. 網絡文化的發展易于導致青少年學生交際能力下降,人際關系淡化

參與人際交往是提高青少年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網絡雖然擴大了交際范圍,但是人與人并非面對面的直接交往。這種交往形式使互動雙方的諸多社會屬性消失了,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

3. 網絡文化的發展易于導致青少年道德觀念淡薄,道德人格缺失

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法律規范對人們的網上行為進行約束和管制。網絡文化的虛擬性、隱匿性的特點屏蔽了計算機前的個體,必然會降低輿論及道德規范的作用,必然會造成道德責任的虛弱和自由意識的泛濫。

4. 網絡文化的發展易于導致青少年的創新能力、學業和身心受到影響

網絡世界信息傳播的特點是高度的圖像化,信息高度圖像化的傾向往往會導致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忽視思考,使人們過多地依賴信息而忽視實踐。

四、加強網絡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1.進一步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網絡文化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根本,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在當代和諧文化建設中特別是網絡文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隨著新媒體的興起,讓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滲透到網絡文化中,更快、更好地發揮其引領作用。

2.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網絡優勢,積極構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以青少年學生為本。網絡傳播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校園網,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3.加強網絡管理的法制化,實行“依法治國”,對網上信息進行引導與監控,防止有害信息對青少年學生的侵蝕

加強網絡文化管理,是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網絡文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是由于網絡政策法規不夠完善、缺乏可操作性所致。因此,我們必須加緊制定合適我國國情的網絡法律法規,把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納入法制軌道。各部門應采取聯合行動,對網絡信息從源頭上做好防范,學校也應加強對網上輿論的控制和引導。

4.與時俱進,努力建設一支政治覺悟高,熟悉和了解網絡文化的專業思想政治工作隊伍

網絡文化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不再是“教育者施加影響,改造受教育者”的過程。事實上,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育者要做到能夠與深諳網絡文化的青少年學生的平等交流和對話。因此在網絡時代,培養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藝術,又懂得網絡技術的思想政治教育隊伍顯得尤為緊迫。

參考文獻:

[1] 周張再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年版

[2] 陳亞杰:《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 徐建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方法》,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 檀江林:《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作者簡介:

高曼(1987.12——),女,漢,重慶萬州人,重慶三峽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2013年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科學與技術哲學專業,研究方向為環境哲學與可持續發展方向。

猜你喜歡
網絡文化機遇挑戰
再見,機遇號
指數再創新低 把握底部機遇
淺談當代網絡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
網絡文化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影響與對策
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引領的路徑探索
淺議網絡文化視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
機遇
第52Q 邁向新挑戰
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