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科學探究教學反思

2014-10-27 03:30馬紅霞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動腦動手科學

馬紅霞

探究教學已經走進了小學科學的課堂,我們能明顯地感受到教師們的觀念在逐漸更新,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地凸現,但如果我們對現在的科學課教學現狀進行仔細觀察和冷靜地分析后會發現,在小學科學探究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值得深思。

一、探究教學中師生的地位與角色反思

發現和提出問題是進行探究的前提,學生如果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不能進入探究活動。新的科學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學生在探究活動這個大舞臺上應成為“主角”,而教師則應成為學生探究道路上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處于“平等中的首席”這個位置,但這種角色的變化并不意味著教師作用的降低,甚至是無足輕重。因為學生由于認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所以在探究活動中,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墒乾F在有些教師在學生探究活動中不清楚什么時候該進行指導,什么時候該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在課堂上甚至感到無所適從。有的教師認為以學生為主體就是一切要以學生為中心,那么在教學中學生就是上帝,課堂上的一切活動都要依照學生所提議的進行,其結果常常是使課堂教學成了一種“放羊”。我們教師需要明確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是指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在學習上的主體能動性和創造性。以學生為主體并非排斥教師的指導,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給予必要的幫助,但是我們一定要注意把握好指導的時機和程度。如果在指導的時候介入過早,引導過多,就可能阻礙了學生本可以自主發現的機會,而教師不敢指導或過晚的指導則可能使學生過久地處于無助的狀態,以致于削弱了學生繼續深入研究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他們自主探究的能力相對來說較差,教師指導的作用應該多一些,對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教師有必要給予指導,但在學生提出猜測,分析實驗現象以及得出結論的時候,教師的指導應該少一些,學生能說的盡量讓學生去說,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去做,教師絕不能包辦代替。

二、探究教學中動手與動腦的結合反思

在現在的科學課堂上,教師們非常重視讓學生親自動手活動,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現在有些教師對于“動手做”的方式來學習科學在理解上過于片面,認為只要是科學學習都要動手,因而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許多動手的活動,以致于課堂上到處呈現出一派熱熱鬧鬧的忙碌景象,但是在看似熱熱鬧鬧的科學課課后學生的頭腦卻依然一片空白,并沒有對學生的探究能力有太多實質性的培養和提高。其實我們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動腦和動手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厚此薄彼,如在準備材料和具體的實驗操作中,需要學生動手,而在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實驗方案、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科學結論以及進行反思時都要讓學生動腦。在該動腦的時候一定要啟發學生的思維,開動他們的腦筋,不能讓動手占據動腦的時間。所以在讓學生利用有結構的材料進行探究的過程中,不僅要讓他們動手操作,更要組織學生在動手操作前先動腦進行猜想、預測,在實驗后進行研討解釋,這樣才能體現出探究的本質,才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關于探究問題的實用價值反思

學生進入探究活動之前,教師最常說的話就是“對于這個現象,你都有什么問題”、“針對這個現象,你還有什么問題”等等,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問題,這種現象非常好,但往往不注意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必要的整理,以至于有些教師常常抱怨學生不會提問題,在課堂上“亂想”、“瞎問”。這樣做的結果直接會導致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探究價值不大的問題。例如有位教師在執教《使沉在水中的物體浮起來》這節課時,教師出示了一段潛水艇在水中沉浮的錄像,然后對學生說:“對于水中的潛水艇,你都有什么問題?”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要求發言。

生1:潛水艇在水中為什么能沉下去?

生2:潛水艇在水中為什么會浮起來?

生3:水中的潛水艇為什么能浮起來,也能沉下去?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從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學生提出的這幾個問題都屬于同一類,如果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置可否,不注意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整理的話,那么讓學生繼續再提,學生也只有“亂提瞎問”了。其實,教師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整理,這不僅有利于讓學生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是對學生樂于提問這一行為的肯定和鼓勵,從而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舉三得,我們教師何樂而不為。

四、探究教學過程中的動態生成反思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每一次探究活動之前,總是習慣于將自己引導的方法、思路、過程等作一細致周密的部署安排,每一步教師該干什么,學生可能會出現什么情況,產生什么問題,都會在頭腦中計劃一下,以便使自己做到胸中有數。但是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相互作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許多令教師預料不到的事情。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突發事件,我們教師不外乎采用以下兩種教學策略:一是無視課堂中產生的“雜音”,繼續朝著預設的方向前進;二是改變預設的教學思路和策略,轉向生成的方面前進。在科學課教學中,不確定的因素很多,課堂上出現預測和生成不一致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的,關鍵是教師在遇到這種情況時,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1、如果這種“意外現象”對本節課教學有價值,有利于本課教學的主題,則教師可以放棄預設,轉向生成的方向前進;2、如果這種“意外”的確是“雜音”的話,在保護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要設法巧妙地回到預設的軌道上繼續向前;3、如果“雜音”對本節課探究主題價值不大,但有探究的價值,則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法,讓學生課后再去研究,到時候再引導學生匯報探究的結果。當然,意外畢竟是意外,在遇到確實無法探究的情況時,那只有把其中的道理告訴學生了。

總之,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科學教師只有更新教學觀念,轉變傳統教學方式,才能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科學課程的改革實踐中,更加有效地實施探究教學,才能使小學科學教學向著更有益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方向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動腦動手科學
看誰填的快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動手動腦DIY蠶寶寶
科學拔牙
動手動腦多快樂
動腦填數等
衰落的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