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地理教學更加生活化

2014-10-27 03:30曾紅星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研究性新課標探究

曾紅星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新課標理念,使地理教學獨具魅力,讓地理課堂煥發異彩,讓平時的課堂教學有趣,同時讓我們的學生應試有效,讓地理教學這一門遺憾的藝術不再有遺憾呢?我在實際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

一、讓教學內容貼近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的確如此,以前,很多教學現狀照本宣科,缺乏生活味,學生總感覺到學習地理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果能將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知識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的同時,增加地理學習的興趣。

二、讓教師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痹谡n堂教學過程中采取探究法是一種良好的措施。美國當代教育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果?!边@話極深刻地揭示了教學觀的一個重大轉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變“結果學習”為“過程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合作的過程。

[情景1]:.我在上《月相》這一節課的課堂中,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看到過月球的陰晴圓缺,可是你們是否注意到,月面的圓的一面朝向的方向,出現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在時間上有什么不同呢?很多學生從來沒有注意過這樣的情形,感到很迷惑,都瞪大眼睛,好象正在等待老師給出答案。

這時候,我及時給學生布置一個作業:要求學生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每天記錄早、晚自修時的月亮,月面圓的一面的朝向、所看到它在天空中的方位,然后通過這些數據找出月相變化的規律,可以幾個人合作。然后試著討論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

通過實踐的觀察,發現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即“上上西西,下下東東”也就是農歷上半個月的月球上半夜可見,在西邊天空,月面朝西,農歷下半個月的月球下半夜可見,在東邊的天空,月面朝東。然后再搜集一些古人描寫月亮的詩詞,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楊柳岸曉風殘月”等等。請學生根據詩詞所描述的情景,判斷詩人當時是在農歷什么時候描寫的,推斷大概的時間。這樣學生就可以比較順利把問題回答出來。

[反思]:如果老師沒有創設情景,沒有讓學生進行記錄月相變化的實踐,直接由老師來講述的話,學生很難理解也很難真正掌握月相變化的知識。通過這樣一段時間的實踐觀察,再經過自己的探究,找出了其中規律性的東西,這個收獲比單純的老師講解要理解得更深刻一些,也更有助于記憶。中科院心理所的張梅玲教授曾說過:“再完美的模仿畢竟是模仿,有缺損的創造畢竟是創造,要創造要發展不能一次求完美,但畢竟是在前進在發展,路是人走出來的”。我在這兒提到的是教師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然后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實際上,在探究教學中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讓學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

[啟示]: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完全可以鼓勵學生獨立探究,給學生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不要急于得到圓滿的答案;給學生以思考性的指導,特別是當學生的見解出現錯誤或偏頗時,要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矯正,將機會留給學生?!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學的宗旨?!笆┙讨?,貴在誘導;妙在轉化,要在開竅”是教的宗旨。

其實,不論是學還是教,都應注重探究。學生自我發現知識并獨立地掌握知識,正是當前新課標理念下的地理課教學中,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迫切要求,也是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三、讓研究性學習貼近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高中地理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中,要求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實踐探究能力;能夠獨立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評價。要實現這一目標,培養學生地理學科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地理學科的實踐能力呢?

[情景2]:.有幾位學生選擇了《玉蒼山旅游資源現狀及開發前景》這個研究性學習課題。他們對如何開展研究感到很棘手,不知道該怎樣制定方案。他們找到我,想讓我提些建議。我經過思考后,向他們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你們為什么要選這個課題?對玉蒼山旅游資源開發現狀準備通過什么途徑了解?前景又是想根據什么數據分析的?最后課題報告的呈現形式是什么呢?學生根據這幾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后,終于制定出了研究方案。(見附錄)

[反思]:高中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往往會遇到很多問題,從開始選題----方案制定----開展研究----實踐數據及分析----撰寫課題報告等。教師要對學生研究的整個過程進行全程指導。教師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應該對學生開展研究整個過程,包括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研究成果的質量和研究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合作意識、體驗感受及其他方面的得失,進行全方位的指導。特別是對學生開展研究的過程,要求學生一定要作比較詳細的記錄,隨時記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同時小組成員之間還要經?;ハ嘤懻?、交流和研究,進一步完善研究計劃。研究結果的表達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數據的處理,要引導學生學會怎樣整理資料、加工、處理信息,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表達研究結果。最后,通過交流研討分享成果,進行思維碰撞,使認識和情感得到提升。再讓學生通過總結反思,學生就可能會獲得更深一步的理性認識。

[啟示]: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兩個板塊。研究性學習和學科教學各有自己的價值,它們完全可以建立相互彌補、相互促進的關系,共同對學生發生作用。.

總之,在新課標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學,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學習對終身有用的地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感受地理學科的魅力。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深信只要我們大膽實踐,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必定會不斷地滲透到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中來。高中地理教學將獨具魅力,高中地理課堂也將會煥發異彩,地理教學這一門遺憾的藝術將不再有遺憾。

猜你喜歡
研究性新課標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淺談研究性學習在數列學習中的應用探究
融入情境 落實新課標 凸顯地理實踐力——以騎行青藏為例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關于“微型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初探
利用體育活動,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
對一道新課標高考題的探究
研究性學習案例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