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教學之本 應對高考改革

2014-11-11 17:26花國兵
中學課程資源 2014年8期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高中化學教學應對策略

花國兵

摘 要:本文從“聚焦知識生成,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聚焦課堂成效,以減負高質為突破口”、“聚焦學科滲透,以靈活多變為切入點”和“聚焦評價改革,以學生發展為根本”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提出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應該立足于教學之本,積極應對高考改革。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 高中化學教學 應對策略

新高考模式的實施意味著教學需要改革,化學學科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這是否意味著化學學科已經不重要了?新高考模式實施的這幾年,遺憾屢見不鮮,不少學生將語、數、外作為學習和復習的重點,最終高考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由于物理、化學沒有達到相應的分數,而與原本可以報考的高校失之交臂。所以在新的高考模式下,更需要關注化學學科的教學。

簡言之,化學學科的教學需要減負高質。減負是指師生在這門學科上所花的精力和時間相對要少,多留一點時間給重點學科;高質是指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這門課程的相關知識,完成等級評分。通過對近幾年高考化學試卷的分析,以及對新高考模式的領悟,作者認為,新高考模式下關于化學有效教學的探索應該立足于教學之本,積極應對高考改革。以下是作者對在新高考模式下實施有效化學教學的幾點探索。

一、聚焦知識生成,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

從知識構建的角度來看,知識的生成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教師要注重知識生成的過程,不要急于要求學生掌握知識生成的結果。有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對知識點需要反復論證、推敲才能真正掌握。因此,教學時要尊重知識生成的客觀規律,結合新高考模式的特點,采用科學的方法來講授知識點?;A知識是高考考查中的重點,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以基礎知識為出發點,讓學生重點掌握基礎知識,聚焦知識的生成過程。

例如,在高考化學的第一輪復習中,應關注基礎知識點,注重基礎知識的生成,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梳理一下基礎知識點,將基礎知識的關鍵點通過表格、圖形等呈現出來,讓學生在復習的時候能一目了然。下圖是關于“堿金屬特點”的整理表格。

復習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表格,強調幾個注意點,如“堿金屬單質的密度一般來說是伴隨著核電荷數的增加而遞增的,但需要注意的是K的密度要小于Na”“堿金屬單質在水中會發生劇烈反應,但是Li跟水反應緩慢(LiOH溶解度?。薄皦A金屬的鹽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2CO3卻微溶于水”等,通過聚焦基礎知識的生成,引導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這是新高考模式下有效學習的基礎和重點。

二、聚焦課堂成效,以減負高質為突破口

新高考模式的實施,讓教師不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化學學科還重要嗎?答案是化學學科是重要的,但又不能過于重要。重要在于化學成績太差萬萬不行,不能過于重要是指與語、數、外相比較,又必須留更多的時間給這些學科。所以減負高質才是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突破口,在減負高質的理念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要注重成效,教師要盡力在課堂上讓學生理解知識點,課后花盡可能少的時間去鞏固。有的教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學生只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課后獨立完成練習,就不再給學生額外布置作業。這樣一來,學生就能花更多的精力去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從這一點來看,課堂的減負高質是一種教學謀略的體現。

盡管在新高考模式下,化學高考有所改革,但是對化學實驗的考查比例并沒有降低,新高考模式下的化學高考更加注重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所以,在化學課堂中,可以以研究型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實驗教學。

以“Cu與濃H2SO4反應”的實驗為例,作者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定義為研究型學習小組,要求每個小組設計一個實驗探究方案,如下圖:(裝置中的固定儀和酒精燈均未畫出)

在實驗過程中,選用細銅絲、CCl4、澄清石灰水、品紅溶液、濃H2SO4、NaOH溶液等藥品,銅絲被卷成螺旋狀,一端浸入濃H2SO4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作者要求研究型學習小組的學生相互分工、開展合作并做好記錄。比如小組中某個學生記錄在加熱前,液體沒有任何現象發生,在持續加熱后,液體中的銅絲變成了黑色,液體產生氣泡,伴隨著持續加熱還有細小的黑色顆粒狀物質從銅絲表面進入濃硫酸中。這種黑色物質是什么呢?學生小組產生了疑問。還有學生記錄在實驗過程中將溶液中的黑色顆粒狀物質通過稀硫酸和蒸餾水水洗,干燥后放在氧氣流中加熱,冷卻后再用電子天平進行稱重,經上述流程后發現最后的重量減少了……

結合學生小組對實驗現象的記錄,讓學生思考問題:A試管上方的長導管有怎樣的作用?加熱過程中,A試管中出現了大量白色煙霧,起初析出淡黃色固體物質,在持續加熱后淡黃色的物質逐漸消失,這一過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什么?

由于實驗教學在課外的可操作性不大,所以要盡量在課內完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以減負高質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相關的知識。

三、聚焦學科滲透,以靈活多變為切入點

新高考模式之下,滲透教學給了很多教師深刻的啟發,學科滲透的理念和意識更加強烈。以往有的學生總是側重某一門功課,科目之間成績差異非常明顯。新高考模式之下,學科與學科之間呈現出關聯性,使每一門學科都既有自己獨特的內涵和魅力,同時學科與學科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靈活多變是聚焦學科滲透理念的切入點。

學科滲透是一種思路,特別是在新高考模式之下,化學和其他理科不分家,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入學科滲透的理念,在化學知識點中融入數學、物理等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比如化學選修3中的晶胞結構內容與數學的立體幾何知識聯系緊密,在學科滲透理念之下,學生有機會更全面地掌握知識點。

四、聚焦評價改革,以學生發展為根本

評價改革是新課標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評價改革的目的很多,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為了提高學生的求知欲,為了激發學生的進取心……。新高考模式之下,高中化學學科更需要教師聚焦評價改革的意識和理念,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理念和學科素養的全面提升。此外,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壓力較大,不少學生面對緊張的學業及反復的模擬考試疲憊不堪,而評價改革正是學生緊張學習進程中的一股清流,引導學生以正確的理念、價值觀去對待當下的學業。

評價改革中,教師要更注重學生的前后對比式評價,鼓勵學生每天進步一點點,只要學生有所進步就給予表揚和獎勵。有的學生有了進步就會得意忘形,作者便積極利用評價反饋,引導學生去除浮躁的心理,形成謙虛、謹慎、向上、樂觀的心態,去迎接高考以及今后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戰。

總之,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化學有效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教師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以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去迎戰人生中重要的一搏——高考。教師是學生高中生涯這個特殊階段的陪伴者、引路人,應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高中課堂是學生特殊的人生驛站,更是教師自我成長的人生舞臺。

猜你喜歡
新高考模式高中化學教學應對策略
新高考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學科吸引力探析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重要性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綠色化學理念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
中學生對歷史科目的態度調查
新高考模式下英語分層走班教學
試論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