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模式下英語分層走班教學

2016-08-26 15:57湯杰禮鄭東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5年21期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英語

湯杰禮 鄭東

摘要: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選擇多樣化和適切性的要求給學校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有序性提出了重大挑戰,但也給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條件、平臺和保障。這樣,以目標為導向的高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順應了新高考的要求,滿足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需求。本文將對此種教學模式展開詳細的論述,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效。

關鍵詞:新高考模式;英語;分層走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1-0115

一、引言

隨著《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2015〕35號)、《浙江省深化高??荚囌猩贫染C合改革試點方案》(浙政發〔2014〕37號)、《浙江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方法》(2014.11)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選科目考試實施辦法》(2014.11)等文件的相繼頒布,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改革方案已經清晰明朗地展示在我們面前。這一改革方案回應了百姓對于教育的期盼、呼聲和訴求,為學校的基礎教育指明了科學育人、全面發展的方向,給學生提供了自主選擇、自主發展的平臺。這一改革方案提倡在共同基礎上發展差異,教學上主張對學生進行分類和分層教學,引導和幫助學生科學規劃人生,創設自主學習空間,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選擇多樣化和適切性的要求給學校課程設置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有序性提出了重大挑戰,但也給學生學業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條件、平臺和保障。這樣,以目標為導向的高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順應了新高考的要求,滿足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需求。

二、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意義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學校與學生不斷相互選擇中實現的。(朱振岳,2014)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和高考招生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選擇性教育”,目的是在貫徹“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規律和人的成長發展規律和諧結合的基礎上,使高中教育在學生的共同基礎上更加尊重其個性發展,實現人人成才。新高考改革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將教育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新高考模式帶來的是一種育人模式的變革。它提供給學生的是由原來的教育教學“配餐”轉變到現在的教育教學“自助餐”,真正使學生擁有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個性化選擇。自主選擇選考科目可實現“考其所長”“考其所好”;自主選擇學考、選考時間有助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分散考試壓力;自主選擇語、數、英三門基礎學科的不同層次教育,有助于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科實際水平,定位學習進度,以此來增強學習自信心,實現各學科齊頭并舉。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助于學生發現專業性向,合理規劃學習及發展方向;同時,也有助于減輕學生學習心理負擔,引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以目標為導向的高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意義也就在于此。

三、英語分層走班教學的內涵與要求

大家都知道,學生的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學生若干學科強一些,而若干學科卻弱一點。如果將不同基礎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學習,往往會導致拔尖的學生吃不飽,而基礎差的學生跟不上。分層走班教學破解了這一難題,它使好學生吃得飽,差學生吃得了。

要做好高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我們必須時時關注學生的多元化和層次化兩個基本特點,并以課程標準和考綱、教材內容、優化學習方法等為目標導向,制定好教學目標細目表,明確分層知識目標,實行因材施教,實現高效英語課堂教學。

在制定教學目標細目表時,應把握好以下三個要求:1. 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落實學習目標時要體現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好學生吃得飽、差學生吃得了”為宗旨;2. 無論對于哪一層次的學生,為他們設定的目標都應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華國棟,2007),不能降低要求,遷就低水平;3. 不可以要求學生只停留在識記、了解的層面上,對學習基礎最差的學生要進行適時、必要的思維要求和訓練。

四、實施目標為導向的高中英語分層走班教學,實現高效英語課堂教學

1. 以課程標準和考綱為目標導向,制定詳細目標

以人教版教材詞匯教學為例,我們應刪除或簡化處理課標之外的詞匯,選擇有助于話題表達的功能詞匯和生活中的高頻詞匯,選擇有助于學會學習方法和策略的詞匯。

如在教學Book 1 Unit 3 Travel Journal時,我們應刪除或簡化處理這些接受性的課標之外的詞匯;選擇有助于話題表達的功能詞和生活中的高頻詞;選擇有助于學會學習方法和策略的詞匯,因為這些產出性詞匯或積極詞匯,是需要被正確理解和運用的詞匯。

因此,我們給學生編寫這一單元的詞匯目標卡如下:(見表1)

表1

(1)以教學內容為目標導向,實施因材施教

對于同樣內容的教材,在平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基礎水平給以不同的要求,實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需要判斷學生之材,然后決定施教的內容和方法。(劉福榮,2015)以人教版教材為例,我們在教授Book 1 Unit 4 Earthquake時,根據新課標和高中英語學科指導意見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見表2)

表2

注:A層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對薄弱,尤其是學習的主動性差,學習習慣上出現偏差,應當以學業水平考試大綱為要求;B層學生:大多智力因素好,非智力因素差,學習習慣有待改善,但潛力較大、成績中等的學生;C層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均好,學習興趣濃,求知欲望高,基礎知識扎實,整體素質較高的學生。

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2)以優化學習方法為目標導向,實現高效英語教學

我們所談的教學指的是教與學兩者的并列與共建,是雙邊關系,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行為。學生能夠學好,就必須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形成一整套個性化的學習方法。當然,這離不開我們教師的指導、滲透與點撥。

①導學案的編寫與使用

在布置學生預習作業時,我們可以通過導學案的使用來強化和促成不同層次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形成。例如,在Book 1 Unit 3 Travel Journal的語言點教學時,我們運用導學案讓學生直接進入重點詞匯學習。(如表3)

表3

②作業的布置與補償性作業的編寫

“以學定教”使我們的課堂在轉型,同樣“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來組織教學”也使我們的作業在轉型。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設計的精細優化作業,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真正將“輕負優質”教育落到實處。

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學生的身心發展由于先天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要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就必須要求教師在作業要求上做到因人而異,讓每一個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品嘗屬于他們自己的成果。(趙啟鵬,2013)我們根據前面的學生分層,讓學生有機會選擇自己的作業。

五、結語

基于《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框架和認知目標兩維分類》和《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目標導向教學模式認為要制定教學目標,教師首先必須勾畫出某一節課在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要達到的目標,然后通過了解學生來確定教學目標,最后準確地描繪出操作性的教學目標。選擇適合的教學方式、方法是達成目標的途徑,“以目標為導向的英語教學”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

新高考模式的推出與實施帶來的是一種育人模式的轉變,它是一項系統工程。這種模式既為學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為學校的發展找到了一條正確的育人道路,是考量我們教育工作者境界和智慧的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新高考模式英語
讓生涯指導成為班主任管理的“靈魂”
玩轉2017年高考英語中的“熟詞僻義”
新高考模式下提高思想政治學科吸引力探析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中學生對歷史科目的態度調查
試論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
讀英語
立足教學之本 應對高考改革
酷酷英語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