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績效視野中精品課程建設、應用與評價的研究 *

2014-11-28 07:57張家年李凌云孫禎祥
中國電化教育 2014年7期
關鍵詞:精品課程績效評價管理者

張家年,李凌云,孫禎祥

(1.淮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江蘇 淮北 235000; 2.南京曉莊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7;3.浙江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績效視野中精品課程建設、應用與評價的研究*

張家年1,李凌云2,孫禎祥3

(1.淮北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江蘇 淮北 235000; 2.南京曉莊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7;3.浙江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精品課程戰略的實施和普及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的改善和教學改革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在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中也存在著績效水平低下的問題。該文在對H大學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分析的基礎上,指出精品課程中存在著績效問題,并分析了原因之所在。然后,從學習績效、教學績效和管理績效三個層面對影響精品課程的績效評價因素進行了剖析,同時提出精品課程開發和應用績效改善的措施。

精品課程;學習績效;教學績效;管理績效;績效評價

一、前言

教育部發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前沿。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創新人才培養、科研組織和社會服務模式,推動文化傳承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辈⑻岢鲆敖ㄔO20000門優質網絡課程及其資源……”[1]教育部還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強調:“加強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實施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建設一批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向高校和社會開放?!盵2]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網絡精品課程建設仍將是高等教育信息化領域研究和實踐的熱點。

應該說我國在精品課程開發建設過程中取得了豐碩成果,積累了豐富經驗,為促進我國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水平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對網絡精品課程開發和應用績效評價的研究尚不多見,在精品課程建設實踐中,對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績效缺乏有效的評價,如果精品課程的建設和應用只有投入而沒有績效評價必將難以為繼。精品課程的成本投入與學習者的學習績效、教學者的教學績效以及管理者的管理績效之間關系如何?精品課程的績效評價包含哪些因素?本文試從績效理論和實踐應用的視角出發,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探討在高校精品課程的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如何提升和改善教學者、學習者和管理者績效水平的措施。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精品課程與績效間的關系

我國高等學校的精品課程建設起步于2003年,是為了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能力而提出的教育戰略。所謂精品課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學水平的優秀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3]。這里的“一流”就是要求精品課程能夠維持學習者、教學人員和管理者各主體的較高績效水平。精品課程“示范性”之目的是為了促進優質的教學資源共享,保證精品課程應用的高效力,以提升教學和學習的績效水平,特別是學習者的績效水平。那么,何為績效(Performance)?從管理學的角度看,是組織期望的結果,是組織為實現其目標而展現在不同層面上的有效輸出,它包括個人績效和組織績效兩個方面。組織為了實現其績效的提升,將不斷地采取績效評價以促進績效改善??冃Ц纳?Performance Improvement)是指在企業生產、運營和管理過程中,在內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激勵下,改善和提高相關人員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和作業績效,高質量完成其相應的績效目標和任務,從而實現組織現階段的目標和任務。把績效的相關概念延展至精品課程建設、應用和評價中,就是換一個視角看待精品課程的建設、應用和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根據精品課程涉及主體的不同,本文將精品課程的績效分為教學績效、學習績效和組織管理績效,分別對應于教學人員、學習者和管理者。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對于精品課程績效的研究不多,不過有不少研究者從精品課程的質量、使用效率、評價機制、資源教學有效性及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如,羅雙蘭和李文華對我國精品課程與MIT的開放課程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我國精品課程質量和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4];王琳等人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精品課程評價體系,用來評價精品課程建設質量和監控精品課程的使用[5];王佑鎂對精品課程網絡資源教學有效性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我國精品課程教學有效性水平偏低[6]。

在國外,美國學者Michael Molenda曾專門撰文談到改進學習者個體的績效、教師和設計者的績效以及組織(教育、培訓機構)的績效的問題[7]??冃降母叩蜎Q定了主體作業結果的有效輸出量,績效的改善和維持是保證績效高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如Sanne Dijkstra等人曾把學生的學習績效水平劃分三個層次:最低績效水平、中等績效水平和最高績效水平,并提出每個層級對應的績效內容和實施的績效策略[8]; Keith Tyler-Smith和Ormond Simpson等人曾研究在e-Learning中的學生保持率低的原因[9][10];Sheri L. Rawls在“通過技術創造未來”會議上談及運用技術的手段來提高注冊率和改善學習者的學習績效[11]。

雖然國內外相關研究從不同的視角揭示精品課程建設、應用和評價中存在的績效問題,且也提出了一些績效改善的應對策略,但是這些研究并沒能系統闡述精品課程中教學績效、學習績效和管理績效三者之間的關系,也沒有提出全面的、客觀的績效評價手段、評價指標和評價機制。系統的績效是涉及到系統所有要素的協同作用效果,所以精品課程的績效改善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績效、學習者的學習績效和管理者的管理績效作為一個整體放入到精品課程中加以研究。

三、精品課程開發和應用中的績效問題和原因

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為我國高校高等教學改革提供了一股清新空氣,該項目開展至今,初步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應用,有力推動了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創新,為師生在網絡環境中的教學活動創造了條件,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學改革發揮了積極助推作用。但也毋庸諱言,在精品課程開發和應用水平還未達到其追求的“一流”,且存在諸多績效問題。

(一)重精品課程的“上網”建設,輕精品課程的推介應用

目前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的主要精力投放在建設上,而這里的建設甚至只停留在課程“上網”層面上,相當一部分精品課程上網之后的建設、應用不盡如人意。精品課程的教學績效水平低下,與“一流”差距甚遠。

以H大學為例,筆者曾對該校精品課程進行較長時間的跟蹤調查,多數精品課程開發伊始,就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整體的開發和應用規劃,人、財、物投入是不均衡的,一般在精品課程建設初期,在課程的申報與規劃、課程內容的設計和開發、課程視頻的拍攝與制作、課件的設計與制作等方面耗費投入相對較大。而在精品課程應用和維護階段,主要成本在于課程網站常態化運營、課程網站后臺的技術維護以及相應的管理等方面(這方面的成本主要由學校承擔),但精品課程所有者、開發者在此階段的(教與學)成本投入很少。在精品課程建設周期末段,課程所有者或開發者投入的成本在于如何完成精品課程申報時所承諾的任務。

筆者在H大學進行了4個年度(2008-2012)大學三年級的不同專業學生使用精品課程的調查,發現利用精品課程進行網絡學習的學生比例很低。盡管H大學每年在精品課程建設中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但對學生的學習并沒有產生真正的影響。據調查,85%學生并不知道本專業已開發相關精品課程,說明精品課程開發者、設計者、使用者和管理者并沒有向潛在的使用對象宣傳、推介自己開發的精品課程。

精品課程的最終使用者是學習者,他們并不能自動獲知自己感興趣的精品課程上線,需要教師去推介、引導,甚至結合課堂教學和課外學習,從而實現混合式教學或學習,拓寬學習者的學習途徑。如果教師把課堂教學和網絡精品課程開發當做兩張皮,則必然出現上述情況;如果教師把課堂教學和網絡精品課程應用當作平行線,將永不會交匯。因此,這類精品課程的教學績效以及學生的學習績效低下也就不難理解了。

(二)重精品課程結構化框架建設,輕個性化精品課程開發和應用

H學校的精品課程網站中,較多的課程是一個模板,多個課程共享,只是內容置換了,導致“千人一面”,說明多數課程開發者機械地按照教育部的精品課程建設規范和評審標準來進行,嚴謹過度,靈活不足。另外,精品課程所有者或開發者只重視精品課程的完整性開發,對于如何設計和開發適合網絡教學或者混合式網絡教學的課程內容并沒有體現出來,多數精品課程無論是教學內容、教學課件、教學視頻,還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只是現實課堂教學的翻版和“搬家”,所以,多數精品課程也就無法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據H大學知悉本專業精品課程的學生在精品課程中學習時長的調查,進入精品課程中學習時長達20分鐘以上的學生僅占5%,有8%的學生偶爾進入精品課程,只是瀏覽一下課程框架,下載某個課件,時長為5分鐘左右。而87%的學生,進入精品課程網站后,匆匆瀏覽,隨即離開,任何學習行為都沒有發生。與投入成本相比,精品課程使用的績效低下。

精品課程最終使用者是學習者,因此精品課程的開發應以學習者為中心,使精品課程內容、形式和過程更適合潛在學習者。而在大多數精品課程實際開發過程中,精品課程的設計者、開發者是以“教學者”為中心,對照課程評價標準進行“填空式”的設計和開發,學校遴選精品課程資助對象時,通過部分專家(不含學生)按照教育部的評價標準進行評選,有的學校甚至把主持人科研成果作為評選重要的參考依據。

(三)重精品課程資源量的發展,輕精品課程的開放借鑒

從2003年至今國家已經建設了4000余門精品課程,而各省和各學校的精品課程數量可能遠超過20000余門。然而很多精品課程是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沒有按照學科或專業在網絡上進行跨學科、跨校際的鏈接,因而在精品課程應用過程中,缺乏形成集群效應,另一方面可供教師使用和學生學習的課程選擇范圍狹窄也是績效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H校已建立精品課程70多門,省級精品課程近20門,2012獲批省級精品開放課程6門??傮w規模在不斷擴大,但是存在不少問題:首先,雖然精品課程規模逐漸擴大,但沒能形成規模效應,與專業數量相比較還是偏少;其次,沒能把現有精品課程資源(包括外校開發的精品課程資源)進行深度挖掘,高校精品課程建設一般為3年,建設周期結束,似乎精品課程生命周期就同步結束,沒能進一步維護、更新和完善,在對H大學精品課程的鏈接檢查后,發現2007年省級精品課程中只有1門精品課程鏈接正常,同樣的情形在其他高校中屢見不鮮。很多基礎性課程在我國所有大學中均有建設,內容雷同,方法類似,課程框架體系并無太大區別,從網絡資源冗余性來看,冗余度高,即是精品課程的重復建設,其實也造成了資源浪費,績效低下。

(四)重精品課程資源的累積,輕網絡教育理論、觀念的更新

信息技術的運用和創新并沒有給精品課程建設帶來相應的教學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從H大學的精品課程可以看出,90%的課程建設是把教材中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學內容、課堂視頻等傳統的教學材料以數字化的形式投諸于網絡中,或是把一些網絡資源堆砌于精品課程之中,似乎這就是網絡課程了。卻忽視網絡學習環境的特點,沒有把適合網絡教育的教學理論、教學模式與精品課程融合在一起,教學觀念沒有更新,新瓶裝老酒。這樣的精品課程,也是造成大多學生短時間地瀏覽即離開、績效維持時間短、使用或學習效果很差的重要原因。這說明在精品課程開發過程中,精品課程開發者、設計者和使用者的教學理念仍舊停留在課堂教學思維和模式中,從而把網絡教學環境與課堂教學環境混為一談,想當然地把課堂教學那一套照搬至網絡課程中,只是換了個外套而已,這種現象在高校精品課程中較為普遍,其問題核心是精品課程的設計者和開發者沒掌握網絡教學的相關理論、教學模式、教學策略和實踐范例,并運用之于教學實踐中。

四、精品課程開發和應用中的績效改善策略

基于以上的分析,不計成本及績效回報的精品課程開發模式是難以為繼的,雖然是以H大學的精品課程為例,但是從現有研究的成果來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精品課程開發和應用績效包括哪些要素,它們之間的關系如何?如何去改善和提高精品課程的績效?

(一)精品課程開發和應用中的績效要素

網絡教育中的主體包括教育者、學習者和管理者,對于精品課程的建設、應用和管理是一個整體。根據精品課程中的主體不同可將精品課程的績效分為教師的教學績效、學習者的學習績效和管理者的管理績效。當然,精品課程績效最終的落腳點在于學習者的學習績效,而教師的教學績效和管理者的管理績效最終體現在學習者的學習績效上,或者說教師的教學和管理者的管理是為學習者的學習而服務的。因此,教師的教學績效和管理者的管理績效水平將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績效水平,具體關系如下圖所示。

精品課程的績效因素及之間的關系示意圖

學習者的學習績效主要體現在精品課程網站中學習效果的數量和質量參數上,包括學習者的參與比例、學習頻次、學習時長、學習者間的交互頻次、學習者提交作業的次數以及學習者作業完成的質量等方面。

教師的教學績效則體現在精品課程的使用上,包括精品課程的使用頻率、使用時長、在線答疑情況以及和學生進行交互的頻率、對精品課程進行更新的頻次、精品課程中的資源被瀏覽和下載的流量等方面的因素。

精品課程開發完成后,交由學校統一發布上線和進行集中管理,因此,精品課程管理者的管理是精品課程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管理者的管理績效包括:管理者投入的人力、管理者在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過程中參與的頻次、管理者的管理時長、管理者與教師和學生的在線交互頻次、對課程平臺進行維護等方面。

(二)精品課程的績效改善策略

那么,如何改善精品課程的績效水平?通過以上對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以及精品課程績效構造分析,精品課程的績效改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理念的更新

課程開發者和管理者的頭腦中應秉持這樣的理念:首先,精品課程建設目標是為了應用,不只是為了申報而建設,申報只是手段,應用并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為目標,即精品課程最終目標是為了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學習者的學習績效水平;其次,精品課程的開發應該根據學科課程、學習者以及網絡教學的特點進行設計和開發,有的放矢,不能僅是課本、課堂的翻版,而是符合網絡教育理念的教學模式;再次,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不能僅從教學者角度進行開發,精品課程應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學習者,因此,要不遺余力地向學習者推介,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者的網絡學習動機,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精品課程的學習中,否則建好之后放置于網絡空間中一隅,無人問津,績效也就無從談起;最后,精品課程管理者應建立起精品課程的績效評價機制,不能一建了之,應以動態的績效評價機制去考核,未達標、績效低下的課程予以刪除,追回剩余經費并予以公示以警示他者。

2.精品課程應摒棄重復建設之路

重復建設體現在:一是同一課程多個學校重復建設,二是精品課程與實體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流程等方面上的重復。重復建設就說明了存在資源浪費(人力資源、財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等)。因此,決策者和管理者在建設精品課程之初,就應該進行科學規劃、決策和篩選候選精品課程。首先,在精品課程規劃上應選擇本學校的優勢學科或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的課程,優先資助那些惠及面更廣、績效目標更易實現的課程,而不是采取平均主義的分配方式,或將指標進行計劃式地分配;其次,在精品課程規劃上,如果已有同類精品課程上網(高等學校精品課程網、愛課程等),且與之相比本校課程并無更優之內容,則應盡量避免再度建設,可直接通過鏈接或進行合作之方式(以較小代價獲最大收益)引入他校已建的優質精品課程為本校師生所用,這也體現網絡精品課程本身的共享理念;最后,在精品課程的立項遴選階段,將與實體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流程雷同的候選精品課程(其實質是實體教學的翻版)剔除,而盡可能選擇那些符合網絡教育特點,能實現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的精品課程。

3.精品課程應實行績效評價,以評促建、以評促用、以評促改

精品課程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時間、人力、財力資源,如果沒有高水平的績效,精品課程的建設就是失敗的。因此,應該對精品課程進行績效評價,以評促建,而不是先建后評或只建不評。另外,還要對精品課程進行績效評價,目的是以評促用和以評促改。根據精品課程績效維度進行考核,即教學績效、管理績效和學習績效的評價(見上頁圖)。分別對精品課程的主講教師、精品課程的學習者、精品課程的管理者進行績效考核,精品課程的績效高低取決于產出和投入比,精品課程的投入即為精品課程開發、應用和管理中投入的各種成本之和,包括開發者、管理者的人力投入和學校的資金投入等,它是決定精品課程的績效水平的分母,分子是教學績效、學習績效和管理績效之和,其中學習績效占比系數要占絕對位置。那么,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管理者和學習者的績效?

(1)對于精品課程主講教師的績效評價。他(她)們既是精品課程的開發者,同時也是精品課程使用者之一,在教師教學績效的主要參數指標中:課堂教學中精品課程的使用頻率、使用時長的參數顯示了主講教師(開發者)自己是否在使用精品課程,以及對待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的實際觀念和態度;使用的頻次和時長顯示了他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網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也反映了精品課程使用的積極性。教師或輔導人員為學習者答疑解惑,以及和學習者交互的頻率是衡量教學者對于自己的課程教學效果以及學習者學習過程的關注和關心如何;精品課程的更新頻次則說明使用者在不斷完善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精品課程的下載流量(瀏覽、下載和交互)能從數量上客觀反映課程內容、資源被教師和學習者使用的狀況。

(2)對于精品課程學習者的績效評價。他們的學習績效是精品課程績效水平的核心,這里將學習績效化為一些具體可測量可觀察的參數進行統計和描述,將能直接量化出學習者的學習績效。精品課程所在學科專業學生的學習參與比例很好說明了精品課程的受益面的大小(采用比例參數可能比單純采用人數多少來衡量受益面大小更科學,因為不同專業人數規模不等)。學習者的學習頻率是學習者在課程周期中參與學習次數的平均值,學習時長是所有學習者單次在線學習時長的平均值,這兩個參數反映了學習者在精品課程中參與學習的深入程度,學習者交互頻率反映了學習者與教師和同伴在學習過程中的交互情況,學習者的作業次數反映了學習者在精品課程中學習的持續性,學習者的作業質量則直接反映了精品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3)對于精品課程績效管理者的績效評價。這部分是在精品課程評價中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即管理者的管理績效。管理者的參與人數反映了學校相關主管部門對于精品課程建設和應用的重視程度,應有專人負責精品課程生命周期的管理;管理者的參與頻次是指管理者登錄后臺實施管理的次數和頻度,管理者的管理時長是指管理者登錄后臺實施管理行為的時間長短,這兩個參數可以從后臺管理日志中獲取,從而了解管理人員在精品課程中投入的人力、時間成本;管理者與教師、學生的交互次數多少說明了管理者能夠針對師生反映的精品課程平臺使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溝通和解決的程度;管理者對精品課程平臺的維護主要是指管理者根據信息技術應用和網絡教育的不斷深入能夠適時地、漸進性地升級和維護課程平臺的功能,以使精品課程平臺始終為廣大師生提供質量最佳的服務。

這里要強調的是上述績效考核中的大部分指標和參數都可以從精品課程平臺中的后臺數據庫中獲取,精品課程網站日志記錄可以反映上述績效指標參數的一部分,還可以通過在精品課程網站中加入一些站點統計工具以獲取這些參數和數據,其他一些質性和量的指標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獲取,因此精品課程的績效評價結果將會客觀和公正地反映精品課程績效狀態。

4.精品課程的后期管理

精品課程有一定的建設周期,周期結束并不意味著精品課程生命隨之結束,學校應采取措施進行維護、刪除和更新,如一些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落伍和通過績效評價發現績效水平低下的精品課程應予以停止維護,刪除鏈接;一些受學習者歡迎的、教學效果較好或在績效考核中表現優秀的精品課程則可給予后續支持和資助,以幫助精品課程能進一步更新以適應新的網絡教育環境。

五、結語

總之,對于精品課程的建設和應用,應當以績效進行量化和考核,以促進精品課程績效水平的提高,既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績效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可提高教師的教學績效水平和管理者的績效水平。以績效視野來評價精品課程的建設、使用和管理,把教學績效、學習績效和管理績效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進行評價,這同時也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生命周期的評價,從而能夠改變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管建不管用、績效水平普遍低下等問題。

我國精品課程的建設和發展已逾十年,累積豐富的、海量的高等教育資源,為我國高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十年也恰是教育信息技術激烈變革的時代,各種網絡技術應用推陳出新,精品課程的形式已經轉向視頻公開課的形式。如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已經成為網絡課程的研究和應用的熱點,我國的網易公開課和愛課程(iCourse),以及Coursera、Udacity、edX網絡課程提供商的興起,給更多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網絡學習機遇。如何評價其績效,不斷改善和提高其績效水平等將是決定其成敗的關鍵。外在形式的變化并沒有改變其內在的功能指向,即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因此,績效評價仍可作為這類網絡教育評價之利器。

[1]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l, 2012-3-20.

[2]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edu.cn/gao_jiao_788/20120423/t20120423_768680.shtml,2012-4-13.

[3] 教育部. 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43/201010/109658.html, 2011-10-04.

[4] 羅雙蘭, 李文華. 國家精品課程與麻省理工學院開放課程的比較與思考[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雜志, 2006,(2): 41-44.

[5] 王琳, 欒開政, 張會杰. MIT開放課程的評價及對我國精品課程建設的啟示[J]. 現代遠距離教育, 2007,(7): 48-50.

[6] 王佑鎂. 高校精品課程網絡資源教學有效性的調查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 2010,(5): 83-87.

[7] 艾倫·賈納斯澤烏斯基 等著. 教育技術:定義與評析[M]. 程東元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2-67.

[8] Sanne Dijkstra. etc.. Plans, Procedures, and Theories to Solve Instructional Design Problems[M].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7.

[9] Keith Tyler-Smith. Early Attrition among First Time eLearners: A Review of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Drop-out, Withdrawal and Noncompletion Rates of Adult Learners undertaking eLearning Programs[EB/OL]. http://jolt.merlot.org/Vol2_No2_TylerSmith.htm,2014-04-14.

[10] Simpson* O. The impact on retention of interventions to support distance learning students[J]. Open Learning: The Journal of Open,Distance and e-Learning, 2004,19(1): 79-95.

[11]Sheri L. Rawls. USM e-learning Initiative 2.0——Creating Futures Through Technology Conference[R]. http://www.slideshare.net/ahornton/elearning-approach-to-increase-enrollment-retentiongraduation-rates,2012-11-15.

[12] Berge, Z & Huang, Y. A Model for Sustainable Student Retention:A Holistic Perspective on the Student Dropout Problem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e-Learning[EB/OL]. http://www.ed.psu.edu/acsde/deos/deosnews/deosnews13_5.pdf,2014-04-14.

[13] Franks, P. Blended Learning: What is it? How does it impact student retention and performance?[A]. M. Driscoll & T. Reeves (Eds.),Proceedings of World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in Corporate,Government, Healthcare, and Higher Education[C], Chesapeake,VA: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mputing in Education(AACE), 2002.1477-1480.

張家年: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網絡教育應用和知識管理(chzjn@126.com)。

李凌云: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網絡教學設計和虛擬現實(lingyunl_2013@163.com)。

孫禎祥:教授,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育和教育技術管理(sunzx@zjnu.cn)。

2014年3月16日

責任編輯:馬小強

On the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op-quality Course in View of the Performance

Zhang Jianian1, Li Lingyun2,Sun Zhenxiang3
(1.Educational School,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AnHui 235000;2.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7;3.Educational School,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Top-quality Courses, the positive effects have been on improv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al qualities and teaching reform. But there also are some performanc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op-quality Cour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op-quality Courses of H Universit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many problems about performance exist in the Top-quality Course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pquality Courses may be composed of three levels of learning performance, teaching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performance. In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f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op-quality Courses.

the Top-quality Courses; Learning Performance; Teach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G434

A

1006—9860(2014)07—0113—06

*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項目“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研究”(課題編號:BHA110042)、安徽省高等學校教學研究項目“績效維持視野中的精品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 (課題編號:2012jyxm262)及淮北師范大學教學研究重點項目“績效維持視野中的精品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JY110103)成果。

猜你喜歡
精品課程績效評價管理者
績效評價:提升博物館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桿——以央地共建博物館績效評價為例
黨校精品課程建設研究
——以南寧市委黨校精品課程建設為例
高校精品課程教學錄像制作技術的研究
劉明懷: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當有所作為
高職院校網絡精品課程的建設與管理探索
非營利組織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基于《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的醫藥全行業績效評價及預測
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認識與思考
氣象部門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