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寄語

2015-01-06 02:12
古代文明 2015年3期
關鍵詞:道義富民雅典

本期寄語

本期“古代地中海文明”欄刊出了3篇文章。高文寶、吳宇虹合作的《寧烏爾塔神話——兩河文明征服開發周圍區的象征表達》通過梳理關于寧烏爾塔神的楔文泥板作品,指出了兩河流域文明在與其周邊地區文明沖突與交流中所發揮的中心輻射作用以及寧烏爾塔神的戰神兼農神身份所具有的歷史含義。何珵的《伊索克拉底〈泛希臘集會演說辭〉中“領導權問題”矛盾論述出現的原因》一文考察伊索克拉底在《泛希臘集會演說辭》中就“領導權問題”提出的“城邦聯合領導權”與“雅典領導權”兩種主張的原因。文章認為,口頭與書面兩種表達方式和演說對象差異以及當時雅典與斯巴達的復雜關系是伊索克拉底采取模糊話語策略的基本原因。陰元濤、崔國強合作的《〈雅典胞族法令〉譯注》對雅典關于胞族如何確認其成員資格的石刻銘文《雅典胞族法令》進行了文本翻譯、注釋,為解讀雅典胞族組織提供了一篇重要的中文本文獻。

“帝制中國”欄刊登三篇文章。孫煒冉、苗威合作的《高句麗獨特喪葬習俗探析》將考古發現與文獻資料結合,認為高句麗人有將死者安葬于死亡之處和停喪的習俗,其死后造墓的做法與這兩種習俗密切相關。薛海波的《論北魏六鎮豪帥的婚姻關系與其社會地位“劇降”問題》認為,六鎮豪帥在徙居六鎮前大多處于北魏統治集團中下層,徙居六鎮后通過與本軍鎮豪帥和鄰近代地豪帥聯姻而提升了社會地位,孝文帝遷都洛陽并沒有使六鎮豪帥社會地位下降。朱曦林的《黃景昉〈宦夢錄〉史料價值初探》對明末天啟、崇禎時期官至宰輔的黃景昉根據親生經歷所作《宦夢錄》的史料價值做了比較系統化的闡述。

“中國傳統學術”欄中刊出的葛志毅《中國古代醫藥及導引養生諸術考論》從藥物本草、醫療、食療及導引幾個層面對中國古代養生術進行了較全面的考論,指出中國古代醫藥學以養生保健為主、治療去病為輔的思想,促進了養生術之發達,并體現了貴族階層的生活需求。曹勝高《西漢道義觀的學理形成》認為,西漢時期的道義觀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于董仲舒從天人關系角度對天道和人道運行的本質要求進行凝練而形成政治道義觀;二是司馬遷從歷史經驗角度對歷史運行秩序加以重構而形成歷史道義觀;三是鹽鐵辯論從行政理念角度對國家制度進行討論而初步形成了國家道義觀。

近年學術界對中國帝制時代社會基本結構關注甚多,提出了一些兼具實證基礎和理論含義的論說,云南大學林文勛教授等學者提出的中國中古時期“富民社會”說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種說法。本期特意發表了相關學者最近完成的3篇研究成果。其中,黃純艷的《中國中古時期社會力量替嬗與國家應對》一文,從作為財富力量代表的工商業人群的地位升浮角度,考察中古時期社會支配力量的替嬗,認為漢武帝通過打擊和疏導消除了春秋戰國以來日益膨脹的工商業力量,其不限民名田政策成為士族階層興起的濫觴;唐朝通過科舉制等將士族吸納到統治秩序之中,完成了消解士族的過程;宋代國家與財富力量共利分利,相互依存,使財富力量進一步興起。張錦鵬、杜雪飛合作的《商人群體:唐宋富民階層的重要財富力量——兼論商人群體的時代局限性》一文認為,唐宋時代的商人群體是富民階層重要組成部分,其不斷增強的財富力量和社會影響推動中國傳統社會從豪民社會向富民社會轉變。同時,唐宋商人群體在國家管制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官商模式在商品經濟發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財富擴大,但也使日益強大的商人群體逐漸演變成為舊體制的忠實維護者,不是向市民階層轉化,而是向士紳階層轉化并最終走向沒落。黎志剛的《宋代民間借貸與鄉村貧富關系的發展 ——以“富民”階層為視角的考察》提出,唐宋時期富民階層崛起帶來社會經濟結構調整,宋代富民取代國家成為鄉村借貸的主導力量。這種借貸行為雖然某種程度上起到加劇貧富分化的作用,但與民間借貸缺乏相比富民借貸不是貧富矛盾產生的罪魁禍首,而是與租佃關系一起,成為“貧富相資”的重要維系力量。

希望這些文章于讀者的求知、治學能夠有所助益。

本刊編輯部

猜你喜歡
道義富民雅典
小連翹撐起富民興企大產業
興邊,富民,發展更均衡
李大釗:播火者的鐵肩道義
雅典人書店:建在歌劇院里的書店
鄉村振興|產業富民
王根保藏槍
道義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振興志 三代百姓“奮斗史”——思想始終“釘”在治窮富民
中學生天地·高中學習版(2008年1期)2008-02-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