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哲學思考

2015-01-17 12:02譚澤宇
學理論·上 2015年12期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教學

譚澤宇

摘 要: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反思是必要的。運用哲學反思英語課堂教學,更是英語教學教育研究的需要。哲學揭示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運用哲學思考,更理性地反思中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利于促進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哲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B-4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081-02

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提出,“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語等科目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縱深學習通道?!盵1]看似減少了英語在學校學科當中的比重,實為提高了對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提升英語在終身學習中的重要意義。哲學揭示事物發展的本質和規律,運用哲學思考,更理性地反思中學英語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利于促進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不斷發展。

一、用哲學反思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原因

1.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的必要性。教學反思,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反思教學,這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利用反思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分析和再認識過程。

在教育領域和研究領域,為了使得教學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適應不斷變更的教育教學環境,對每堂課的反思成為每節課后的第一要務。這個過程包含了教育學、教育史、心理學以及英語專業學科等各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著名學者陶志瓊在《新舊之間:教育哲學的嬗變》中的引論部分一段話值得人深思:“天下教師族都做有心人,隨時隨地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自己的周圍;但愿天下的教師族都懷抱使命感,因為我們做教師的事關他人和社會的前途命運;但愿天下教師族都善于‘傳道,授業,解惑,善于教人‘求真至善大美?!盵2]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也是對英語教學反思的重要內容,對中學英語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改革方面,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及外語考試的有關改革措施,將外語實行社會化,不再統一高考時舉行外語考試,而實行社會化一年多考的改革制度,讓學生自主選擇考試的時間和次數。這就更大大提高了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難度,需要教師利用自身的學識、經驗、能力以及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向著每堂課有收獲,每堂課有進步的目標一步步邁進。這就更加強調了反思的重要作用。

就教師的個人和隊伍建設方面,一個優秀教師和教師隊伍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個重要的環節,這是新課標對教師的具體要求之一。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顯性的和隱性的問題,使得教師在自我反思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用哲學原理反思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勢。教育教學活動就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英語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主要部分,也需要明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將教育教學的對象培養成為什么樣的人,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進行培養等問題。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普世理論,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自19世紀40年代產生以來,一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為我們認識世界、發展世界都有重要的理論指導作用。故在反思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時,也會充分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進行思考和總結,使反思過程更加理性,更加確切。尤其,運用哲學思考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思想、英語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形式多樣化教學的重要作用以及因材施教等方面,能夠幫助教育工作者更科學、更合理地理解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約翰·杜威非常重視教育與哲學的關系,他的一生的哲學活動從來沒有和教育活動分開過,甚至把哲學看作是“教育的普遍理論”“廣義的教育學說”。他曾言,“教育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而思想和學習是人用來適應生活要求的工具,人為了生活而思考,所以哲學也是一種生活工具。掌握生活工具要通過教育,教育好像是實驗室。哲學的種種理論可以在其中經過一番試驗,使之成為具體的[3]。

二、運用哲學原理談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幾個重要方面

1.一切事物都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古希臘的哲學家曾經說過:“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弊匀辉谧兓?,人類社會也在變化,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歇的變化發展之中。教育者的認識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理性認識再回到感性認識,在感性認識和理想認識的循環往復中不斷地完善,力爭達到盡善盡美?;谶@種不斷發展變化的環境,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反思過程也應該隨著受教育者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受教育者所處的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例如:在中學英語教材《Goforit》七年級下冊unit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一課當中,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道德品質,使學生掌握對地點提問的特殊疑問句的提問和回答方式,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準確、恰當地運用指路用語,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與他人進行交際的能力。但是,經過教育反思,生活環境是不斷地發生變化的,在現代中學生的生活當中,有互聯網、手機等虛擬聯系方式,早已經沒有了書信的使用,因此,在他們的生活當中,post office一詞已經不知去向。在教師引導學生練習所學知識,培養交際能力的過程當中,若不經過反思修正,學生的能力無法得到訓練和挖掘,導致這種必要的練習成為一種機械的背誦,大大降低了練習的意義,削弱了對學生能力提升的強度。

2.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內因和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當中的兩個必不可少的方面。內因指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對立統一;外因是該事物與其他事物的對立統一關系。內因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一個事物區別于其他事物的內在的、本質的特征,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動力和源泉;外因是事物存在發展的外部條件,他通過內因起作用,能夠加速或者減慢事物的發展進程,但不能改變事物的根本性質和發展的基本方向。

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不可以忽視學生的學習行為,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一直存在。但現實情形經常是一些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過程,特別是在現階段,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被運用于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近些年,在課堂教學當中,積極提倡多媒體的使用。

3.正確處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個性)的辯證統一關系。矛盾的普遍關系原理告訴我們共性,指的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起事物的發展過程之中;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自始至終都存在著矛盾。個性是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的性質、地位及解決的具體形式各有其特點。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一個事物都是個性和個性的統一體。一方面,共性存在于個性之中,并通過個性而存在;另一方面,個性與共性相聯系。在不同的場合,某種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可以相互轉化。

前蘇聯實驗教學論體系的倡導者贊科夫說:“個性的東西是共性東西的存在形式。因此,要求一律,就會壓制個性,從而也就壓制了學生的精神力量,阻礙了學生發展的可能性的發現與形成,也阻礙了學生的一般發展?!盵4]在義務教育當中,必須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既要講矛盾的普遍性,也要兼顧矛盾的特殊性,要充分提高英語教師對于因材施教的重視。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對于學習成績較低的學生,要想法設法保證他們達到《九年義務教育大綱》所規定的基本要求,減少大面積掉隊的現象,在中學英語的課堂教學當中,注重其單詞和基本句型的掌握,提高其詞匯量的積累程度;對于成績較高的學生,應該著重引導和鼓勵他們學得更多、更好,加大對其能力培養,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其行文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練。二是指,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觀其個性,折中優劣”。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強其閱讀和分析的訓練,使其養成勤思考、多動筆的學習習慣;然而,面對中學英語課堂中內向靦腆的學生,應該適度引導其向著多用語言表達和與他人交際的方面發展。這樣使得學生在“因材施教”的英語課堂環境下,得到全面發展和能力提升,向著更廣泛的素質教育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目標邁進。

三、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哲學思考的現實意義

1.促進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反思的深入。十八屆三中全會針對教育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充分凸顯了對教育問題的重視。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要適應新一輪的教育改革方針政策,對以往教育教學經驗進行進一步的反思,加強對英語教師隊伍的培養和其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將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繼續向著前沿方向發展。對中學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理論構建,以期為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參照和價值規范。

不僅如此,還對教師個人的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首先,對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能夠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為其專業的發展提供條件和可能性。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師此時的主體地位,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分析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活動。教學反思的途徑可以是寫教學日記也可以組織教研活動,和同事一起分析教學實踐,主動征求同事的意見和建議。其次,在反思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判斷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在不斷的提升,以便形成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為今后的教育教學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徑。作為教師,理論知識非常重要,但是駕馭課堂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反思,不斷剖析日常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用掌握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對問題再認識,得出具體的對策,才能便于下一次教學的順利進行,從而利用必不可少的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指導后續教學行為,使其不斷完善和發展。

2.促進哲學主題的轉化和形態的變革。中學英語課堂教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密切的聯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原理、規律反映的是社會政治、經濟以及自然科學的進步與發展,是人與世界關系的總體性的理論反映,形成了哲學意義上的包括人在內的世界觀。要明確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從時間出發來解決哲學基本問題,也就是思維和存在問題,然而這個問題是對人與世界的關系的最高理解和抽象。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上去理解整個世界,要堅持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對當前的事物進行思考和研究。推而廣之,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許多新的現象和規律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極大豐富和發展。我們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對當代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哲學反思,堅持在深入思考教育改革方針政策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哲學觀點、原理、規律進行發展和改造,以適應當今事物發展變化的要求。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EB/OL].

[2015-07-20].http://politics people.com.cn.

[2]陶志瓊.新舊之間:哲學的嬗變[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3.

[3]約翰·杜威.我們如何思維[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

[4]贊科夫.教學與發展[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2001:147.

猜你喜歡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
“互聯網+”助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
“互聯網+”助推農村中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
學會在生活中學英語
如何創設中學英語語言環境
英文歌曲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中學英語書面表達教學談
取舍有道,方為有效課堂教學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