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社成為糧食生產主體之創新與挑戰
——兼議傳統習慣與合作社原則的碰撞

2015-01-21 15:03胡樂鳴
中國農機化年鑒 2015年0期
關鍵詞:社員土地生產

胡樂鳴

?

合作社成為糧食生產主體之創新與挑戰
——兼議傳統習慣與合作社原則的碰撞

胡樂鳴

國外沒有直接從事糧食生產的合作社,但在我國,合作社直接從事糧食生產屢見不鮮,這是合作社發展史上的一大創新。既是創新,就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資借鑒。在勇于創新的同時,如何有效應對挑戰,對于避免走彎路是十分必要的。

一、國外從事糧食生產的合作社都沒有成功

最著名、對世界合作社發展影響最大的是——1844年在英國羅虛代爾建立的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

羅虛代爾是英格蘭紡織工業中心曼切斯特以北30多千米的一個以毛紡業為主的小鎮。1843年,13名紡織工人在總結以前合作社失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一年的籌備,制定了比較符合實際的章程和制度,于1844年8月成立“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28名工人入股參加。合作社首先決定開設一家合作商店,同年12月正式開業。此后他們還設想建立住宅合作社、合作工廠和合作農場,最后都不太成功。消費合作社取得了成功,其合作原則被爭相效仿,并流傳至今,如一人一票(不論股金多少);年終盈余除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外,余者返還社員(按購貨比例),等等。

其后,各種各樣的合作社風起云涌。就農業合作社而言,也是種類繁多、五花八門,但大多集中在農業信用合作、農業供銷合作、農業生產服務合作。農業生產服務合作,主要是指產前、產中、產后方面的服務。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合作社少之又少?!鞍l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是不發達的,在有的國家里(如美國和加拿大)甚至不存在這種合作社”。

比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更早的空想社會主義的杰出代表——歐文和傅立葉試驗的“合作村”和“協作社”,基本上都是生產領域的合作社,但在實踐中,生產領域的合作社并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只有到了20世紀20年代蘇聯實行集體農莊和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實行農業合作化以后,才大規模地發展了生產合作社。印度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曾派代表團來我國考察,回國后提出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建議,執政黨國大黨也通過了相應的決議,但結果辦得都不很成功。

目前,西方一些發達國家雖然也有一些名稱為農業生產的合作社,但家庭農場仍然是一個獨立的生產單位,仍然保持著政治、經濟、稅收方面獨立的法律地位,合作社并不直接從事生產,只為家庭農場提供服務。農業合作社在美國被稱之為農場主合作社。在法國,政府為了鼓勵家庭農場擴大土地規模,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鼓勵組建合作社,但也只是組成了一些父子或兄弟之間的組合而已,在組合內部也是矛盾重重,極為困難。這種組合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領取政府補貼、獲得低息貸款??磥磙r業生產領域的合作社沒有前途。

為什么?這是由農業生產的特點所決定的。

一是土地的固定性決定了農業勞動只能在廣袤的空間進行,這就使得對勞動的監督變得不可能。我曾經到一個合作社調研,理事長向我抱怨社員太自私,他說,兩人一組共同施化肥,化肥出庫時有保管員與兩人簽字,回來憑空化肥袋核對,管理措施夠嚴格了;但發現糧食產量很低,專家說肥料不夠,我化肥沒少施???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從鄰村得到消息,施化肥的兩個社員把化肥倒在偏僻的地方,拿著空化肥袋來合作社銷賬,夜里偷偷地把化肥私分了,一個社員把化肥給賣了,一個社員把化肥運到鄰村岳父家。

二是每一道工序的質量,當時無法檢測;收獲時產量的高低,是之前所有工序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無法對勞動者的工作質量進行檢測。

這些特點要求每一個勞動者都對其所在團隊無限忠誠,沒必要進行勞動監督和質量檢測。而這個團隊,最適合的就是家庭。

二、我國糧食生產合作社的實踐

我國目前出現的合作社成為糧食生產主體的現象,是世界合作社歷史上的創新,在現階段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從各地的實踐看,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合作社直接經營土地,另一種是以服務為主,合作社只經營少量土地。

模式一:合作社直接經營土地——黑龍江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機合作社

2009年10月,7戶農民以入股的形式籌集資金850萬元,加上國家、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 234萬元,組建了克山縣仁發現代農機合作社。至2013年,入社農民2 436戶,入社土地3 361.27公頃,合作社直接經營,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2013年合作社純利5 200萬元以上,每公頃土地收益達到13 500元以上。分配制度是:不低于60%的可分配盈余,按入股土地進行分配;其余按各戶出資額進行分配,國家補貼資金1 234萬元和提取的公積金全部量化到戶,發起人——7戶農民籌集的850萬元按實際出資計算。

模式二:以服務為主——浙江省桐鄉市龍翔農機糧油合作社

龍翔農機糧油合作社于2009年4月由龍翔街道辦事處牽頭組建。2013年,入社土地面積546.67公頃,作業服務面積將近2 666.7公頃,基本覆蓋整個街道并輻射周邊鄉鎮。除入社土地外,服務模式有兩種,一是“糧田托管”服務,流轉土地由合作社經營管理,稻谷收割時,轉出土地的農戶可選擇領取新鮮稻谷350千克或者直接選擇米票或現金12 000元/公頃,涉及3個村、3 000多戶農戶、280公頃適合種植糧食的耕地;二是“菜單式”服務,即農戶在機耕、機械化育插秧、病蟲害統防統治以及機械收割等環節,自主選擇需要服務的項目,與合作社簽訂機械作業服務協議,涉及土地2 000多公頃。

從調研看,像仁發這樣直接從事糧食生產并取得成功的合作社并不多,而以服務為主的合作社則比較容易取得成功。究其原因,后者在對外開展服務時,合作社不需要進行監督,因為服務對象在監督,例如,合作社替農民機收,如果機收質量不符合要求,農民就不會付錢。

三、合作社內部的經營管理

一個合作社能否取得成功,取決于內部和外部兩種費用的比較,節省的外部費用(對外的交易成本)如果大于內部費用(管理和決策成本),這個合作社就是有效率的,就有生命力。一般而言,合作社的內部費用,要高于家庭農場;合作社的外部費用,要小于家庭農場。內部費用和外部費用很難計算準確,但每一個社員心中都有一本賬,而且每一個社員的賬還不一樣,即入社之后自己賺錢是否更多了。

我們可以從內部、外部兩個方面來分析合作社成功的經驗。

從內部看,一般都在堅持合作社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引入股份制,建立了能兼顧各方利益的決策、管理和分配制度,既不讓大戶吃虧,能夠調動大戶的積極性;也不讓普通社員吃虧,保護普通社員的合法權益。

從外部看,相對于普通農戶,合作社有經濟上的好處:

1.政府資金支持,如仁發農機合作社成立時即獲得1 234萬元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在發達地區,對從事糧食生產的合作社,縣鄉政府也有資金支持;

2.政策扶持,如場庫棚建設、用地、用電等;

3.大批量采購農資比農戶零星購買便宜;

4.規模效益,土地達到適度規模以后會取得規模效益;

5.節省了農機作業費用,零碎地塊集中連片以后,降低了機械作業的成本;

6.降低了農機維修保養成本,合作社比普通農戶能更便捷地享受到農機企業提供的維修保養服務,農機維修保養成本降低,農忙季節機械故障率低;

7.可以比普通農戶更便捷地享受到金融支持;

8.產后環節的增值,合作社有實力建立烘干、保鮮、倉儲設施,有的還有加工設備,延長了產業鏈,享受到了農產品增值收益;

9.銷售方面的收益,合作社在銷售渠道、銷售方式等方面有優勢;

10.品牌優勢,有的合作社注冊了商標,打造了綠色有機品牌,銷售價格高于普通農戶。

政府的資金、政策、金融等支持,有的是一次性的,有的是年年都有,這些支持對于合作社的啟動和運行是十分重要的。但也有一些人為了獲得補貼而組建合作社,一旦補貼到手,合作社也就名存實亡了。

以上是純經濟的分析。其實,農民入社除了算經濟賬,還要算面子賬,如果入社僅僅只有經濟上的好處,是不夠的,“寧為雞頭、不做鳳尾”, 就是一個面子問題。

成功的合作社,除了引入股份制外,另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有一個享有較高威望的帶頭人,而這個帶頭人還具有以下一些素質:一是辦事公道,公平合理地“分金銀”,有的甚至能做到先人后己;二是領導藝術,能充分調動社員的積極性,尤其是在核心成員“排座次”方面,既根據每個人的能力特長委以重任,還充分照顧到每個人的面子,使其感覺到說話管用受尊重。

近些年,合作社發展很快,我們喜聞樂見的都是成功的案例,其實,不成功的數量遠多于成功的。

探究合作社失敗的原因,盡管多種多樣,但無非就是分金銀、排座次。

目前,對“分金銀”研究得比較多,也受重視,有關部門也舉辦了很多的培訓;但對“排座次”重視不夠,研究不多,培訓就更少了。

總之,合作社的經營管理,就是在經濟上保障全體社員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全體社員的民主權利;通俗地講,就是分金銀、排座次。只有在“分金銀”時有好處,“排座次”時有面子,合作社才能健康發展。

四、傳統習慣與合作社原則的碰撞

在傳統習慣上,組建一個團隊,“排座次”比“分金銀”更重要。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時候,三個窮光蛋啥事業還沒有,就把座次給排定了。梁山泊一百單八將,團隊怎么管理?宋江率眾好漢祭拜蒼天,忽見天空一團火光直入地下,挖出一看,是一個石碣,上面的文字眾人都不認識,只有一位姓何的道士認識,說是天書,翻譯出來是108位好漢所對應的星宿次序。宋江大喜,說道:“天罡、地煞星辰,都已分定次序。眾頭領各守其位,各休爭執,不可逆了天言?!北娙私缘溃骸疤斓刂?,物理定數,誰敢違拗!”

傳統的“排座次”是什么意思?就是定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等等,這叫名分已定:首先,老大是核心,不可更改,除非像吳協恩接替其父吳仁寶,否則團隊就會散伙;第二,其余核心成員如老二、老三、老四、老五等,也都有次序,不可逾越;第三,座次一旦排定就不能更改,不論以后貢獻大??!梁山泊一百單八將排定座次之后,又打了很多關系到梁山泊生死存亡的大仗,有的人功勞很大,有的人根本就沒有參與,但座次不能變。趙云功勞再大,但也只能永遠排在張飛后面?!芭抛巍笔且环N傳統習慣,根深蒂固,近年來,一些全國知名品牌、團隊,有的分崩離析、曇花一現,問題大多出在“排座次”。

傳統團隊成員之間不是平等的關系,更不是一人一票。

合作社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合作,合作社最重要的原則有兩條:年終盈余除提取公積金、公益金外,余者返還社員(按交易量);一人一票(不論股金多少)。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以下簡稱《合作社法》) 在堅持合作社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也采取了一定的靈活性,一是可分配盈余,“按成員與本社的交易量(額)比例返還,返還總額不得低于可分配盈余的百分之六十”;二是在一人一票的基本表決權之外,出資額大的社員可以享有附加表決權,但“本社附加表決權總票數不得超過本社成員基本表決權總票數的百分之二十”,“理事會會議、監事會會議的表決,實行一人一票”。

實際上,有些合作社理事長本人土地面積與普通社員差不多,交易量也差不多,但其個人出資額卻高達60% 甚至更多,且理事長是能人,有威望、有路子,懂經營、善管理,合作社能賺錢,主要靠他,但可分配盈余60% 以上按交易量,理事長會有積極性?

實踐中,真正按《合作社法》操作的合作社數量較少(當然表面上都是依法的),絕大多數經營好的合作社普遍有兩條經驗——“分金銀”上引入股份制,“排座次”上有一個能人(不是兩個能人)。但這與合作社的原則并不完全吻合,與《合作社法》的規定也不一致。

發達國家成熟的合作社也有170多年的歷史,社員出資額基本上差不多,一人一票選舉很正常,今年是A 當理事長,明年選舉B 當理事長,合作社照樣經營,也許經營得更好。但在當今我國農村,如果一個合作社通過一人一票選舉更換了理事長,這個合作社可能就垮了。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社才實施了8年,農民群眾接受合作社、習慣合作社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五、建議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地位,推進家庭經營、集體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的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币趫猿旨彝ソ洜I基礎地位不動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大力發展合作經濟。

1.大力發展農業供銷合作和農業生產服務合作 在農業生產服務合作方面,重點是發展產前、產中、產后方面的服務。

2.穩妥地發展糧食生產合作社 發展合作經營,目的不是為了取代家庭經營,而是為了更好地為家庭經營服務。在農民自愿流轉土地的前提下,優先鼓勵發展家庭農場;鼓勵發展以服務為主、少量直接經營土地的合作社;對于以直接經營土地為主的合作社,不是土地規模越大越好,要在試點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推廣,不下指標、不定任務,防止一哄而起。

3.保護全體成員利益 公積金、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財產、捐贈財產應按照《合作社法》的規定量化到每個成員,防止被少數人壟斷。

4.加強對合作社管理人員的培訓 不僅要培訓“分金銀”方面的經營管理制度,也要培訓“排座次”方面的制度和藝術。對“排座次”要去糟粕、存精華,要破除封建等級意識,弘揚社會主義平等意識,讓社員真正享受到主人翁的尊嚴和體面,普及合作社文化和契約意識。

最后,在修改《合作社法》時,建議在堅持合作社基本原則以區別于其他市場主體的同時,充分考慮傳統習慣、現實情況,在按交易量(額)返還及比例、附加表決權比例等方面,展現更多的靈活性,引導和促進我國農民合作社持續、規范發展。

(胡樂鳴,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副司長;論文來源:《農機科技推廣》,2015年第8期)

猜你喜歡
社員土地生產
胡耀邦:讓社員們多搞點“小自由”
我愛這土地
用舊的生產新的!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代工生產或將“松綁”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微生物發酵生產DHA的研究進展
九三學社社員繪畫作品選登
九三學社社員繪畫作品選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