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技術語境下紀錄片的教育屬性研究

2015-02-28 08:10官炳新李玖芳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吉林長春130117
現代教育科技 2015年3期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紀錄片

官炳新,李玖芳,白 昱(東北師范大學 傳媒科學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

新媒體技術語境下紀錄片的教育屬性研究

官炳新,李玖芳,白 昱
(東北師范大學 傳媒科學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摘 要]在當下學習型社會理念的引導之下,教育早已突破了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轉而呈現出一種由階段性教育到終身教育的延伸,一種由集體集中教育到開放的個體自主教育的轉向。正是居于這樣一個教育學轉變的語境,文章探討了紀錄影像教育在這種變革當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此外,尤其針對新媒體技術時代的特點,進一步論述了紀錄片教育的時代性新特征。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紀錄片;教育屬性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隨著知識邊界的無限擴充而膨脹。紀錄片的紀實性和客觀紀錄精神成為現當代滿足受眾發現世界和了解人生的重要方式。紀錄片教育屬性的認知功能長久以來都成為人們認知自我、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紀錄片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由人們日常了解到的表面現象深入到關注人類的存在和精神層面。美國著名學者丹尼爾貝爾這樣說到:“文化本身是為人類生命過程提供解釋系統,幫助他們對付生存困境的一種努力;他們來源于所有人類面臨的生存環境,不受時代的限制,基于意識的本質;例如怎樣應付死亡,怎樣理解悲劇和英雄性格,怎樣確定忠誠和責任,怎樣拯救靈魂,怎樣認識愛情與犧牲,怎樣學會憐憫同情,怎樣處理獸性和人性間的矛盾,怎樣平衡本能與結束?!庇纱宋覀兛梢苑治龅?,紀錄片的教育功能體現在它可以引導受眾審視自我,完善自我。紀錄片通過展現人類的生存方式與生命體驗來探尋人生的意義與價值。通過這樣的紀錄片,受眾可以在認知自己、認知世界、以及認知他者上有新的升華。這些影像因而成為受眾認知的寶貴資料。

一、紀錄片固有的教育功能

具體而言,紀錄片在受眾認知上所體現出來的教育功能主要可分為德育、智育、美育三個方面,這也與我國現行的教育內容相符。紀錄片在教育作用方面存在著很多先天性的優勢,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它可以通過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從而重塑人們的美好品德,是為德育;也可以通過傳播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科學文化知識以及大千世界包羅萬象的新奇現象甚至是至今仍然懸而未決的未解之謎,來引發受眾強烈的好奇心,使受眾在潛移默化中增長見識、啟迪心智,是為智育;還可以通過介紹古今中外的藝術樣式、人文風貌以及文化傳承甚至自然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培養受眾的美感,使受眾在美的熏陶中發現美、認識美、愛好美,甚至創造美,是為美育。

(一)德育

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在現在社會化學習的語境下,德育不僅僅局限于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人們最主要的德育還是來自于家庭、來自于社會。受眾通過觀看歷史人文類紀錄片了解我國歷史并增強民族自豪感,通過觀看人物傳記類紀錄片學習各領域人物的優秀閃光點并加強自我約束力,通過觀看社會紀錄類紀錄片體驗人生百態完善自我人格。

(二)智育

智育,顧名思義,即為開發智力的教育,現代智育的基本任務除了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外,還要培養科學態度并發展智力,培養創造性思維。智育不是只有在學校才能實現,何況,學校的智育培養也并不全面。莫頓的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很大的啟發。教育的顯性功能是遵照教育目的,使教學在實際運行中形成與預期相符合的結果。隱性教育是指在宏觀主導下通過隱目的、無計劃、間接、內隱的社會活動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的教育過程。社會化學習語境下,教育不拘泥于學校的顯性教育,而是被無意識的泛化?!吧鐣榱司S持其生存和發展,其功能需求必須得到滿足,否則社會就無法維持??梢哉J為,社會有機系統中存在著一種替代性機制,當社會的功能需求在學校教育方面得不到滿足時,它就會轉向社會的其它機構來尋找滿足?!盵1]學校教育在智育方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接受對象范圍只局限于學生之中,而學生之外的人群卻也同樣需要得到智育培養;學校教育只傳授基本的科學基礎知識,覆蓋領域極為有限;方式多為我教你學的填鴨式灌輸,對啟迪智力、提升創造能力效果不強。所以,在終身學習的大環境下,只依賴于傳統的學校教育進行智育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其他方式的智育培養在現今的社會中變得更為重要,而紀錄片由于受眾范圍廣泛、覆蓋領域多樣、接收方式自然這些優勢,成為培養受眾智育的一個愈發重要的平臺和載體。

(三)美育

“審美教育”由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第一次提出,蔡元培先生更是曾經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口號,他說:“美育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實施,直以藝術為教育,培養美的創造及鑒賞的知識;而普及于社會?!盵2]強調美育是一種重要的世界觀教育,美育對當代人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美育是培養人認識美、愛好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發展多年,終于由狹義美育走向了廣義美育,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實質美育,由精英美育走向了大眾美育。不再是單純的“美感教育”,而是能夠將美學原則滲透于各學科之中;不再是單純的培養審美素養,而是改為追求教育和人生的審美境界;不再是在學校的精英才能獲得的教育,而是有賴于大眾傳媒平臺,變得更加大眾化、生活化、日?;膶徝澜逃?。美育變得隨處可得,但是在媒介信息爆炸的時代,媒介的商業性有時會和其審美性產生沖突,美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這就要求受眾要學會甄別信息,對其加以選擇地學習。娛樂欄目更偏重于娛樂性而非審美性,電視劇更側重于故事性而非審美性,只有紀錄片的審美性在電視各種欄目類型中更加純粹,得到了極大的發揮,是大眾接受美育的最有效、最便捷的切入點。

二、新媒體時代的紀錄片教育屬性

現在,隨著互聯網和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我們終于進入了泛媒時代,受眾處在豐饒的媒體經濟時代。人們習慣了獲得140字以內的碎片化信息、通過手機、IPAD看電視看視頻、用APP建構社交網絡與人溝通交流。傳統電視媒體一家獨大的局面一去不復返,廣電的受眾群體被互聯網、手機視頻等新媒體嚴重分流?!敖刂?012年底,中國網絡視頻用戶達3.72億,較上年增加了4653萬人,增長率為14.3%,網民中上網收看視頻的用戶比例較上年提升了2.5個百分點,達到65.9%?!迸c此同時,“截至2012年底,我國使用手機在線收看或下載視頻的網民規模達到1.3億人,在手機網民中的使用率為32%,同比2011年增長了9.5%?!盵3]這些數據表明,IPTV、OTT TV、網絡視頻、手機視頻等新媒體正在憑借其交互性、主動性、移動性等優勢對傳統廣電媒體發起了挑戰,但是挑戰同時也伴隨著機遇,傳統電視媒體內容與新媒體平臺的融合使受眾迎來了全媒體時代,能夠優化傳播效果,實現按需傳播的個性化選擇。而紀錄片也必然要在現今的泛媒時代通過新媒體平臺拓展傳播渠道、擴展傳播地域、擴大受眾規模,從而使紀錄片的德育、智育、美育功能能夠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地起到增強受眾道德修養、文化素質、審美品格的教育功能。新媒體平臺的紀錄片內容除了視頻網站自制紀錄片和草根原創紀錄片與傳統電視媒體的紀錄片內容不同外,并沒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其教育功能與公共紀錄頻道的教育功能也大致相同。不同之處就在于,由新媒體平臺來呈現紀錄片具有傳統媒體所不具備的優勢,這些優勢是由于電視的局限性所決定,也依賴于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其中,新媒體交互性強、打破線性傳播等優勢已經有很多書目和文獻對此進行過探究與闡釋,筆者不再贅述,在此筆者只強調對于紀錄片在新媒體平臺的教育功能方面能夠起到一定作用的獨特優勢。

(一)全媒體接觸實現教育效果最優化

“CNRS數據表明,互聯網與電視的重疊受眾從2008年的31.0%上升至2012年的44.5%?!盵4]“CNRS數據顯示,2008年,32.4%的城市居民同時接觸3種以上的媒體,2012年,這一比例已增長至37.2%。日接觸4種媒體的受眾比例也有較為明顯的增長,從2008年的6.7%增長為2012年的8.3%?!盵5]這說明有很大一部分受眾不光收看電視,還會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等新媒體觀看視頻,復合型受眾的增加會增強傳播效果,而對于紀錄內容來說,則是實現教育效果最優化。這種教育效果最優化是從幾個方面來實現的。第一,新媒體平臺使得紀錄片的受眾范圍擴大,不再只有電視紀錄片頻道覆蓋地區的受眾才能收看到質量精美的紀錄片,而變成了只要電信覆蓋的地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收看紀錄內容。第二,有利于吸引年輕人接受紀錄片,有數據表明,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已經下降至三成,且收看電視的主力還是40歲以上的人群,這樣下來,很少打開電視的年輕人就會因此錯過傳統電視媒體中的精彩紀錄片內容??扇缃癫徽撌侵袊W絡電視的紀錄片頻道還是互聯網以及移動終端的紀錄片點播形式,都能夠提供給愛好上網的年輕人一個接觸紀錄片的平臺,如此便會網羅一部分年輕受眾加入到收看紀錄片的大軍中。第三,傳統電視媒體的線性傳播特性導致了其轉瞬即逝不可保存的缺點,一旦因為某些原因錯過紀錄片的收看就只能等待重播,但是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卻可以將在電視上錯過的節目通過網絡點播形式進行反復觀看,如果遇到特別吸引自己的畫面以及片段都可以進行時間點的選擇或者下載后的永久保存。第四,網絡視頻或移動視頻不僅可以直播紀錄片頻道的內容,也可以將題材相似的節目組合在一起制作成“團塊”形式的紀錄片組,以此來吸引受眾眼球,引發社會關注。比如,在畢業季來臨之時,網絡視頻門戶可以將反映青春畢業的紀錄片都羅列在一起,迎合社會話題,吸引受眾對這一專題的關注。受眾的全媒體接觸使得紀錄片的播放平臺不再單一,傳播渠道的多樣使得紀錄片能夠更快速、更豐富地呈現在受眾面前,新媒體的高覆蓋率和高到達率能夠擴大受眾范圍,增進傳播效能,這種種原因都使得以新媒體平臺為依托的紀錄片傳播更能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優化。

(二)碎片化、移動化接收方式更靈活

“2012年中國移動購物市場營收規模為130.3億元,增長率為328.6%,交易規模達到550.4億元,增長率為380.3%?!盵6]“2012年全年小米銷量在600萬~700萬臺,每臺1999元,營收近80億元,月營收逾10億元?!盵7]這些數據都表明,現如今,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智能手機占據大半江山,手機已然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壓力的加大,很多人很難再有足夠長的時間能夠坐在客廳收看電視,取而代之的是在地鐵上、公交上或是在任何場所進行移動收看。這種碎片化的接收方式加上現在“云”概念的無縫連接,讓網民觀看視頻變得更加便捷,能夠將平日生活里瑣碎的時間積累起來,提高了時間的利用價值。但是碎片化的時間必然不會很多,這就決定了接收的傳播內容時間不能過長、結構不能太過復雜。這就使大型紀錄片在移動終端的傳播受到一定的限制,卻使紀錄微電影等形式新穎的紀錄片能夠大放異彩。作為能夠融合網絡各種功能的“第五媒體”的手機,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信息的障礙,隨時隨地的移動化接收方式讓紀錄片的教育活動能夠不受場所的限制、沒有條件的束縛,讓受眾更加隨心所欲的安排自己的時間,這也在一定才程度上網羅了一部分生活忙碌、時間有限、基本不看電視的年輕受眾。

(三)個性化傳播滿足受眾教育需求

邁入大數據時代,海量信息、大量數據時刻包圍著我們,搜索引擎的直接作用就是讓人們有選擇地篩選所需信息?,F在的新媒體是個性化的新媒體,精準營銷和個性推送服務等都說明了在新媒體面前,每個受眾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特定的喜好和傾向。相較于事先編排好節目時間表的電視媒體來說,能夠讓受眾化被動為主動,滿足不同受眾的收視喜好,眾口難調的情況不再出現,每個受眾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自由點播的特點讓紀錄片受眾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紀錄片,改變了其被動的局面,增強了受眾的收看興趣?!懊總€學習者的確是非常具體的人。他有他自己的歷史,這個歷史是不能和任何別人的歷史混淆的。他有他的個性,這個個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被一個由許多因素組成的復合體所決定?!痹诮逃龑W研究中,個體差異性也決定了教育要因材施教,對于紀錄片受眾來說,有人對歷史產生濃厚興趣,有人對自然科學情有獨鐘,有人喜歡文獻類的回顧,有人喜歡全紀實的實錄,有人熱愛《隱形世界》中微觀驚人的美,也有人熱愛《地球脈動》中地球母親的壯觀美景,如此種種,無以列數?!拔覀儜撌箤W習者成為教育活動的中心,隨著他的成熟程度允許他有越來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決定他要學習什么,他要如何學習以及在什么地方學習與受訓。這應該成為一條原則?!庇尚旅襟w平臺播放推送的紀錄片能夠讓受眾自主選擇自己的興趣所在,根據自己在特定年齡層次或特定時期的特定需要選擇自己最想接受的信息內容,在自主學習狀態下接受隱性的教育,發展自己的德育、智育、美育,完善自己的審美品格和善良人格。移動終端以及互聯網平臺還會進一步根據用戶的歷史收視記錄和搜索詞條記錄受眾的收視喜好和選擇傾向,從而為用戶推送更符合其需求的紀錄片,免除受眾找不到特定類型片目的苦惱,充分滿足受眾的教育需求。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當今這個社會化學習的大語境下,教育已經突破了傳統教育機構的藩籬,走向了更為廣闊多元的社會領域。廣義的教育概念更符合現代的教育訴求和理念。凡是能影響人們思想水平、能提高人們的知識和技能的活動都可以稱為教育。而在如今這個到處都是媒介的泛媒時代,人們在電視上收看節目,在電腦上關注新聞,在手機上觀看視頻,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進行互動反饋。這種行為的廣泛普及以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對人們時間的剝奪使得這種社會化教育超越傳統的學校教育成為人們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的方式。接受教育信息的來源更加多樣,接受教育信息的內容更加全面,接受教育信息的方式更加隱蔽。這種教育傳授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著人們的科學文化知識、增強了人們的審美能力,全方位、多角度的對社會教育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傳統電視以及新媒體所傳播的所有教育信息樣式中,紀錄片的教育內容無疑是其中最為豐富的。而且,相較于其它媒體藝術形式,紀錄片的節目性質和形式能更為真實地涵蓋歷史、人文、地理等多領域的教育信息,全面的提高受眾知識水平、增強受眾文化素質、完善受眾自身社會發展,是值得全社會廣泛關注的一種新晉有效的教育途徑。

參考文獻:

[1]張行濤,論學校教育功能替代[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6.第16卷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學文選[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4]崔保國.2013年中國傳媒發展報告[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5]艾瑞咨詢.《2012年Q4及年度移動互聯網核心數據發布》

[6]勞凱聲.中國教育學研究的問題轉向[J].教育研究.2004.

[7]錢民輝.教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8]楊麗珠.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5.

[9]周利.紀錄片的社會化[J].電影藝術. 1991(06).

[10]羅艷.網絡時代的多元化領域[J].青年記者,2007(7).

[11]Collis,B.(1996). The Internet as a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Lessons from Experiencewith computer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6(6),21-30.

[12] Ettema, J. (1989). 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xt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Videotex Ever Go Home Again? In J.Salvaggio & J.Bryant (eds.), Media Us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New Jersey: Hillsdale.

The Research of Documentary’s Educational Attribute in the Era of New Media Techonology

Guan Bingxin,Li Jiufang,Bai Yu
(Media Science Schoo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ct: The notion of the Education has been changed since the idea of “Learning Society”being put forth.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re not only taken in a closed classroom ,but an opening society.The Education extends from Phase Education to Life-long Education and transforms the centralized education into opening self-education .Driven by such an educational change,the article eplored how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documentary works and especially examined the new features of documentary under the new media era.

Key words:New Media Technologie;Documentary;Educational Attribute

項目基金:東北師范大學教學發展基金項目“面向高水平復合型傳媒人才‘U-G-M-R’創新培養模式的實踐型教師共同體建設”(課題批準號:15T1JGJ004)研究成功。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基于大學生學習行為分析的高校MOOC平臺建構策略研究》(批準號: ZD14004 )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官炳新(1992-),男,廣東梅州,碩士,紀錄片研究。李玖芳(1990-),女,山東德州,碩士,影視美學。白昱(1988-),女,吉林長春,碩士,助理工程師,新媒體藝術、教育技術學。

[中圖分類號]G4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JN00-(2015)03-003-04

猜你喜歡
新媒體技術紀錄片
超贊的自然紀錄片
一部微紀錄片的感悟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利用新的廣電媒體技術帶動廣電事業發展
新媒體技術在新聞傳播行業的發展應用
新媒體技術在“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淺析網絡直播平臺的發展
論紀錄片中的“真實再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