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共同體"模式下的課程教學實踐
——以航運院校物流管理課程為例

2015-02-28 14:11張麗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5年15期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航運共同體

張麗

(廣州航海學院 廣州黃埔 510710)

"學習共同體"模式下的課程教學實踐
——以航運院校物流管理課程為例

張麗

(廣州航海學院 廣州黃埔 510710)

"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是一種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的共同學習模式,應用于航運院校的物流管理課程教學中是一次不錯的實踐。通過本課程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課程任務的重新設計、實訓實踐環節的變化、考核方式更新以及創業方面的結合,最終達到本課程學習的最佳效果。

學習共同體 物流管理課程 航運物流企業

基于“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強調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和共同學習,強調教師與學生良性互動,非常強調學習環境的構建。因此,“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搭建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供“學習共同體”使用。針對航運院校的物流管理類課程,具體改革內容包括:

一、厘清“學習共同體”的定義,它與合作學習的區別

學習共同體的定義:在物流管理類課程教學中,每位學習者既生活在各自獨立的、自主的個人世界中,同時也通過與其他個體的交往互動,生活在課堂共同體的交互世界中。在這個交互世界里,個體性活動與合作性活動相統一,通過個體認識的交流與共享,構筑相互促進和共同提高的人際關系。在這種課堂教學環境下,教師既是教育者,也是學習者;既是指導者,同時也是共同體的一員。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跟我們之前提到的合作學習很像,合作學習和學習共同體確實有很多相同之處,現將它們區別如下:從組織構成來看,合作學習是課堂中的某項任務所需,任務結束群體即告解散,教學仍然回到原來節奏和軌道,學員經驗難以傳承,學習共同體中組織成員間有較穩定的群體結構和行為規范,成員積累的經驗可以得到承繼,形成共同的文化傳統;從學習目的看,合作學習是因臨時任務組織在一起,學習者之間屬于工作伙伴式的關系,隨時可組織也可隨時解散,而學習者在學習共同體中不斷更新身份,從新手成為為所參與的學習領域的專家;從群體的人際關系看,合作學習關注同輩群體的交往,或學習歷程處于相似階段的同伴的交往,學習共同體中成員把自己看成是共同體一部分,成員之間有共同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互相幫助、共同分享各自的經驗和技能,在不斷地互動中,產生類似像戰友般的感情。

二、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參與物流管理課程學習的所有教師和學生就是一個大的“學習共同體”,包含“專家型學習者”(如:教師、行業的專家、實踐基地工作人員、往屆學生)和“新手學習者”(將要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兩大類。

前一類學習者引導后一類學習者共同學習好該課程。比如:主講教師負責講解該課程的目標和主要學習任務,然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參考往屆學生的完成經驗和教訓,向行業的專家咨詢,向實踐基地工作人員尋求資源支持,當學生在完成一個個課程任務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逐漸熟悉本門課程的知識,這些學生也可以慢慢轉化為專家型學習者,在學習實踐中幫助學習共同體中的其他學生,如此循環下去,我們的學習共同體將越來越壯大,學習共同體里面的學習成果及資源將越來越多。

老師講解完物流管理類課程的課程目標和學習范圍后,從學生個體特征分析入手,尋求小組人數、分組方式、對話方式等最佳組合方案,從而搭建學生的學習團隊。跟以前的簡單按學號分組做一次作業不同,這樣搭建的學習團隊成員要愿意在本門課程持續期間一直存在,甚至能延續到大學畢業,甚至能夠合作創業。

三、課程任務設計

課程任務設計時,強調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線,面向行業,聯系實踐,體現航運院校特色。如:物流管理課程任務設計時,考慮到主要航運物流企業,分類進行,并分配給各學習團隊。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港口方,貨主方,第三方物流公司,貿易公司,船東船代公司,貨代公司,拖車公司,報關行等。

不同的航運物流企業,生存之道不同,運作流程也不同,還會因為企業規模大小而出現不同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方法。所以,給不同學習團隊分配任務,最后大家在一起分享了解到的資訊,即可較全面熟悉航運物流業。

四、實訓環節

物流管理類課程,實驗室實訓是不可缺少的,在實驗室我們依靠已有的物流管理軟件模擬一些典型物流環節,進行相關業務模擬,相關單據制作等。只不過,實訓時,我們要打破以往的每個學生自己在自己電腦前完成實訓作業的方式,我們要讓學生以學習團隊為中心,完成單個任務和集體任務,大家互相交流自己在實訓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提交個人實訓報告和學習團隊的綜合實訓報告。

五、校外實踐環節

前面我們給每個“學習團隊”分配一種類型的航運物流企業,讓他們去了解這類企業的物流運作流程和特色,進行SWOT分析,最后形成一個調研報告,并在課堂上展示給大家;

還要求每個小的“學習團隊”能夠任選一家航運物流企業,盡量能參與頂崗實習,實實在在幫公司談成一筆物流業務,或者至少在公司跟著員工參與一項完整的物流活動,并要求取得公司的反饋,然后在課堂上把感想呈現給大家。

另外,現在的物流管理類課程一般都是理論課和實踐課都安排在一個學期完成,鑒于以上的想法,能否把物流管理類的實踐課安排到接下來的一學期,這樣方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完成好以上的實踐。

六、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共同體資源積累

現在是信息化的網絡時代,我們這個物流管理課程“學習共同體”是還是網絡型的“學習團隊”。比如,我們將在校園網絡課程平臺、校園論壇或百度貼吧,通過開設一個專門的課程討論專區,師生間就一些信息和問題進行交流;我們還會通過開設專題微博和微信平臺,讓各“學習團隊”可以在上面直播校外的實踐活動,也方便老師監控學生實踐活動的真實性。最后,我們所有的成員信息和學習成果都將放到這樣一個虛擬學習社區上,供學習共同體中所有人使用。

六、考核方式的更新

重團隊成績,重視過程考核,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的考核。尤其是針對學生的實訓和實踐環節,我們可以不設期末考試,只看過程,完全讓學生全力投入到實踐過程的任務中。

七、資格證書考取及創業方面

希望我們搭建的學習共同體模式,讓學生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促進和交流,不僅在一起上課,不僅一起完成課堂作業,不僅一起參與校外實踐課題,還能夠一起考物流相關的一些證書,如:助理物流師、報關員、報檢員、貨代員等證書。大家在學習共同體搭建的交流平臺上分享老師的考證復習資料,其他學生的考證經驗,一起解決考證中的一些問題,共同進步。

通過這種學習共同體互相協作的方式完成課程教學任務后,大家會非常熟悉別人的優缺點,而且在校外實踐環節可能會發現商機,為以后大家合作創業奠定良好基礎。在學習共同體中的往屆學生也可以給后面的學生帶來工作機會,企業方也可以通過此直接發現人才,招聘回去。相信,這種“學習共同體”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改革能讓物流管理類課程變得有趣且實用。

[1]優榮超:學習共同體理論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教育探索》,2010年第7期

[2]劉光余、邵佳明等:課堂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國教育學刊,2009年第4期

[3]段曉明:美國專業學習共同體研究評述,《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年第3期

[4]薛煥玉:對學習共同體理論與實踐的初探,《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

[5]約翰·D·布蘭思福特:《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6]項賢明:《大眾化過程中大學教學理念的變革》,《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張麗(1982-),女,漢族,重慶忠縣,講師,經濟學碩士,廣州航海學院航運經貿系教師,研究方向為工商企業管理。

猜你喜歡
學習共同體航運共同體
《覺醒》與《大地》中的共同體觀照
愛的共同體
中韓海上輪渡航運時間表
中韓海上輪渡航運時間表
中韓海上輪渡航運時間表
中韓海上輪渡航運時間表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中華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基于“微信群”的大學生英語學習共同體建設
翻轉課堂中“學習共同體”構建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