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2015-03-01 07:09孟巧芳
小學教學參考 2015年21期
關鍵詞:禮物創設情境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5)21-043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彼?,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情境,值得每位數學教師深思。

一、創設生活情境,走近學生

創設情境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若創設的情境遠離學生的生活,學生沒有親身體驗,就不會有想要參與學習的欲望。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尋找一些貼近兒童生活且有趣的事件作為教學的切入口,以此創設教學情境。

例如,教學“小數的乘法和除法”時,就可以從生活中發掘素材。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問學生:“你們都跟媽媽去過菜市場買菜吧?”“買菜”這一生活日常的事情中就蘊含著很多數學問題,如“白菜2.2元一斤,稱了2斤,要多少錢”“胡蘿卜2.5元一斤,兩個是1.2斤,是多少錢”等。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對學生說:“如果你們不會計算,而賣菜的小販算錯了,多收了錢你也不知道,就會吃虧了!”在此情境下導入小數的乘法,學生會發現學好數學是有用處的,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創設故事情境,激發興趣

小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且百聽不厭。因此,借助故事創設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故事可以是改編的,也可以是教師自己虛構的,只要故事能與教材內容相結合,有趣且實用,讓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進入課堂學習即可。

例如,教學“認識分數”一課時,教師可以用很受小朋友歡迎的《喜羊羊與灰太狼》里面的人物創設情境:“喜羊羊、美羊羊和懶羊羊他們三人決定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于是,他們決定要先有福同享———把自己的零食平分。喜羊羊有6個蘋果,美羊羊有3個香蕉,他們的食物很快就分好了,可是懶羊羊只有一個香草蛋糕,怎么辦呢?同學們可以給懶羊羊想個辦法嗎?”學生如果能夠幫助懶羊羊解決這個問題,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又如,教學“分數的加減法”時,可用學生學過的語文知識———《猴子撈月》來創設情境。教師可適當改變一下情境:“有3只猴子,它們想在樹上把水中的月亮吊起來。它們各有一根長短不一的繩子,有0.6米的,有0.8米的,還有一根0.9米的。假如樹高3米,忽略繩子打結的長度,把三根繩子接起來能吊到月亮嗎?”……一個小故事的改編就能創設出一個情境,讓習題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數字,而是有趣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創設情境的素材不僅可以從實際生活中來,而且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三、創設操作情境,帶動學生

一個能讓學生喜歡的課堂,必定是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課堂。而小學生正處于好動的階段,如果課堂上能讓他們實際操作,動腦動手,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使得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例如,教學“圓柱和圓錐”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動手拆禮物”的實際操作環節。先事前準備一些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等實物,如長方體的磚頭和橡皮、正方體的魔方、圓柱形的卷紙和圓錐模型等,再分別用盒子包裝一下。課堂教學中,讓幾位學生來動手拆開包裝盒,看看是什么禮物。學生看到包裝好的禮物會非常興奮,在動手拆禮物時,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禮物是什么,在觸摸禮物時候將會加深對該立體圖形的印象。

又如,教學“測量物體體積”時,教師可先用《烏鴉喝水》這一故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體積的概念以及大概了解體積的測量方法,接著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動手操作測量物體的體積。每個小組分發操作所需要的帶有刻度的容器1個、土豆1個以及適量的水,實驗操作過程中,記錄容器的底面積、放入土豆前的水面高度及放入土豆后的水面高度,最后算出土豆的體積。上述教學中,故事情境與操作情境相結合說明,情境不一定是單一的,也可以把兩種或多種情境相結合,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創設有效的數學教學情境是深化課程改革的有效舉措。每位數學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需要,圍繞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吸引學生注意、引發學生思考以及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情境,讓每一節數學課都有活躍的課堂氣氛,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責編杜華)

猜你喜歡
禮物創設情境
借助具體情境學習位置與方向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護患情境會話
護患情境會話
送錯的禮物
愛的禮物
禮物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