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具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使用

2015-03-02 01:27成亞玲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學具小棒數學

成亞玲

(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新塘鎮中心學校 湖南 衡東 421411)

學具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使用

成亞玲

(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新塘鎮中心學校 湖南 衡東 421411)

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以及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操作學具,引導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

低年級學具規范操作有序教學合作探究數學應用

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眱和乃季S是從動作開始的,如果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以及教學內容,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操作學具,引導學生通過學具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在小學低年級,科學地使用學具操作,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直觀形象,結合教學實際,我認為主要應該這樣做:

第一,根據不同情況,選用不同的教具學具,確保教學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操作的主體不同教具學具的選用也應有所不同。教師演示的教具應大一些,便于全體學生都能看清,顏色鮮艷一些,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用的學具可簡單一些,以免無關屬性引起學生的注意。如《認識七巧板》,老師使用的七巧板應該比學生的面積大、顏色鮮艷,便于學生觀察,以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學具準備與操作要井然有序,使教學進程有條不紊。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要保證課堂教學進程緊湊有序,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完整性。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手忙腳亂半天不能準備好學具,既浪費教學時間又沖淡了課堂氣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在學具準備中要求學生做到:

學具存放有序。平時將學具妥善收好,當老師提出準備學具的要求時,學生能又快又好地從袋子中拿出相應學具。

學具擺放有序。要求學生將學具擺設在課桌左上角,操作時聽清要領后再動手,操作完馬上將學具放歸原位。這樣學生操作就能有條不紊,真正做到“快、靜、齊”。

學具操作有序。聽清教師的指令,弄清操作要求,不得做與學具操作無關的事。

第三,教師應直觀形象演示學具操作,提高學生動手和自主探究能力。

在使用學具進行教學時,教師應通過直觀演示、形象講解、恰當指導,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學會操作。在動手操作前,讓學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對象或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已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給學生必要的操作步驟并指出注意事項。

第四,創設教學情境,在情境中使用學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新課標數學教材不僅包含了大量的信息窗、圖畫,而且為充分使用學具操作提供了依據。所以,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設計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給每位同學提供了用學具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從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激發探索新知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

第五、在學具操作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薄靶〗M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可以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更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進而促使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效率的提高。在學具操作中有時也需要小組合作。例如,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時,需要小組合作操作學具,四人一組,兩人用8到12根小棒擺小正方形,兩人記錄每次擺的小正方形個數和余下的小棒數,然后共同分析操作記錄得出結論,再選派代表上臺匯報本組操作結果。在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中,學生興致盎然地探索出了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小于除數這一結論。

第六,注重學具教學的時機,及時歸納總結操作方法,建立數學模型。

學具操作最重要的是過程,它能突出課堂教學的重點,化解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注意首先把握好教材的重難點,提前預設操作的時機與策略,確定操作的步驟與規則,設計操作時學生要觀察思考的問題,使操作活動有針對性,有目的性,講究實效,并及時引導學生對操作進行抽象概括,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從直觀向理解轉化。例如“10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難點,教學“56-18”時我設計了如下操作練習:讓學生先擺出56根小棒,左邊放5捆小棒,右邊放6根小棒。學生擺完后,問:“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產生學習怎樣減的愿望,并強化豎式減法從個位減的必要性。在這一操作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感知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里減。接著讓他們歸納剛才擺小棒的方法,然后用小棒進行對應練習,邊擺邊說,鞏固了對退位減法的認識。

完成操作過程,總結操作方法,是學具操作的最終目的。開始操作時,我就引導學生邊擺學具,邊說算理,一句句教給他們,逐步讓他們從擺學具講算理,到看算式講算理,看問題說算理,在學生頭腦中建立清晰的數學模型。

第七,將課內操作與課外實踐有機結合,重視實際應用。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應用,數學價值也在于應用。學生通過課內操作,能夠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而課外實踐能夠鞏固課內知識,使學到的數學知識,得到繼續擴展和延伸,充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例如我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課內我讓學生用模擬錢幣進行購物活動,課后又讓學生去超市了解物品的價格,并獨立購買需要的一種文具或生活用品,使課內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充分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

另外,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應提出不同難度的操作要求,以滿足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p>

總之,實踐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學具操作是小學數學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學具操作教學凸顯了學生主體地位,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何萍;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具的有效使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1年06期

[2]于文娟;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教師;2013年07月

[3]盧江,楊剛;小學數學義務教育教科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

猜你喜歡
學具小棒數學
尋找規律巧算根數
以低成本學具助力初中生物學教學
一起數小棒
巧移小棒
利用學具構造一道幾何反例圖形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小學數學學具在課堂實踐活動中的創新應用
共需多少根小棒?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