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
——語法偏誤及應對策略為例

2015-03-02 01:27王冰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5年28期
關鍵詞:遺漏偏誤母語

王冰

(遼寧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6)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析
——語法偏誤及應對策略為例

王冰

(遼寧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6)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在與各國聯系不斷加強的情況下,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也同樣受到重視,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偏誤分析更是成為漢語教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本文主要從語法方面進行論述。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偏誤應對策略

語言研究者們很早就發現母語并不是漢語學習者產生偏誤的唯一原因,于是研究者們便把研究的重點轉移到了著重研究漢語學習者學習的語言本身,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語言偏誤與錯誤進行有序地系統地研究,進而了解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的研究,使之前的對比分析逐漸發展到了現在的偏誤分析。

一、偏誤分析的概念

語言學家科德第一個將語言錯誤分成偏誤和失誤兩種。失誤無規律的,也是不成系統的,而偏誤則是有規律的同時也是成系統的,通常是目的語學習者經常性會發生的錯誤。偏誤分析并不包括失誤,只有區分好偏誤與失誤,才能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進行偏誤分析。

二、語法偏誤及應對策略

偏誤的分類可以按照不同要素有不同的類型。例如,從語言要素的角度來分,可以分為語音、詞匯、語法、漢字等幾個大類。而從數學模式角度來看,可以分為誤加、誤代、錯位、遺漏、雜糅五大類。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選擇語法部分進行簡單分析。

1.語法偏誤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法偏誤通常分為兩大類,一是詞法方面的,主要是詞類的使用偏誤。二是句法方面的,如短語,句型或句式方面的偏誤。本文經過閱讀一些實例經過整理將其分為遺漏(缺失)、誤加、誤用和錯位四類,下面將一一敘述。

(1)遺漏(缺失)

遺漏,也叫缺失,是指在詞語或句子當中缺少了某些有用的成分。

單句的遺漏偏誤主要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如:*我應該把這只箱(子)拿上來。遺漏了名詞的構詞語素“子”。遺漏特殊句型或句式中的成分,如動詞謂語句,“被”字句,句子中表示強調的成分等。舉一例來說:*我看(見)他了。

復句的遺漏偏誤主要受分句間語義關系的影響,遺漏的多為句間起關聯或照應作用的成分,以及受上下文限制。如:*即使我們都不同意,他(也)要買這本書。這個句子分開看沒有錯誤,但和起來就能發現遺漏了關聯詞語“也”。

(2)誤加

誤加也稱多余,指的是在不應使用某一詞語或某種句法成分的時候誤用了這個詞語或成分。

單句中的誤加主要是受目的語規則的泛化和母語的干擾,如:*我們班有十五個學生[們]。漢語中的“們”表示復數,常常加在名詞之后,但如果名詞的前面有量詞則不能加“們”。

復句的誤加偏誤與句子間的照應有關,例如:*我買了咖啡,不過我還沒有喝咖啡。第二個分局誤加“我”和“咖啡”,不僅使語義顯得啰嗦,而且結構也顯得松散。

(3)誤代

誤代,也叫誤用,是指由于選用了不適合于特定語言環境的兩個或幾個詞而造成的偏誤。這兩個或幾個詞由于在意義或用法上有所練習,因此很容易使學習者產生混淆。

詞語的誤代。主要原因是對語素、詞或短語的用法理解得不充分。例如:*他讓我來他那兒?!皝怼笔菑膭e處到說話人的所在地,“去”是從說話人所在到別處。此例中的目的地“他那兒”是遠離說話人的地方,因此要用動詞“去”。

短語的誤代。如:*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氨弧弊志?,主語不能為數量短語,應改為“有件衣服”。

句式的誤代。如:*他生氣了,他走了。(他生氣地走了。)誤用兩個簡短的句子代替了帶有狀語的動詞謂語句。

(4)錯序

錯序,也可以叫錯位,是指句子中的詞語或成分的位置不正確。如:*下樓(樓下)兩個外國人住。此例來源于母語為韓語的學習者。在漢語中表示樓房的上下層時,“上”和“下”要放在“樓”的后面,如果要加在樓的前面,就會變成動詞性短語“上樓”和“下樓”。而韓語則相反,表示“上”和“下”的詞語要加在“樓”的后面。

2.語法偏誤應對策略

(1)教師在教授學生語法知識時要注重語法的重點和難點。精講多練,以練習為主。與之前提到的偏誤原因相同,學生在學習漢語語法時,同樣會受到母語的負遷移的影響。如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的語法難點有:形容詞謂語句、帶各種補語的句子、“把”字句、“被”字句、“是……的”句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突出重難點。另外,對于非難點但是漢語常用的基本句式,也要進行不斷的練習,如跟讀(模仿)、替換、回答問題、完成句子、對課文內容的解釋、復述、討論等。

(2)語法教學可以從句型、句式入手,將語法知識與句式的操練相結合。學習漢語最重要的是能與人交流,而句型教學對提高學習者語言交際的能力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同時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快的掌握理解以及運用語法點。與此同時要讓學習者掌握句型的意思及其功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如重復、替換、轉換(如肯定句變否定句等)、擴展(逐步增加簡單的句子成分,使之復雜化)、問答、翻譯等。

(3)先易后難,從簡單的語法知識講起,逐步增加語法知識的難度。同時上課時的語法點安排要平均。不能某幾課多,某幾課少,不利學生學習。如可以先讓學生學習補語之后再給學生講解“把”字句。像“被”字句這樣語法中的一些難點,也要在學生掌握一定語法知識后再講。

(4)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法錯誤,我們可以把病錯句的分析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學習者對語法規則的掌握總是在試誤過程中實現的。

以上就什么是偏誤,以及語法偏誤稍作分析,同時提出了相關的應對策略。隨著對外漢語教學的不斷發展,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從事對外漢語方面的工作,希望通過更多人的努力研究出更符合外國學習者學習漢語的方法。

[1]柳清.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偏誤分類及教學策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04)

[2]李蕊.對外漢字教學研究綜述[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09)

[3]鄭艷群.中介語中程度副詞的使用情況分析[J].漢語學習,2006(06)

猜你喜歡
遺漏偏誤母語
遺漏的光陰
母語
偏誤分析的意義與局限
母語
應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鏡抗反流手術術前準備遺漏率的實踐
遺漏焦慮
關于《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
“ü”偏誤調查與“v”替代的拼音策略
你會收集數據嗎
論《遠大前程》的語言特色及其母語遷移翻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