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薩市幼兒園教材的適應性調查

2015-03-02 03:13常亞雄邢俊利張艷秋李杰睿韓高虹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農牧區雙語西藏

常亞雄 邢俊利 張艷秋 李杰睿 韓高虹

(西藏大學 師范學院,西藏 拉薩 850000)

圍繞研究內容,2013年11~12月,課題組先后到拉薩市周邊的堆龍德慶縣中心幼兒園(石景山幼兒園)和南木鄉小學學前教育點、林周縣的中心幼兒園和邊角林鄉平錯林幼兒園、曲水縣教體局和縣中心幼兒園,就《西藏自治區農牧區“雙語”幼兒園幼兒用書》的使用情況和教師反饋意見進行了調查;2014年4~6月,課題組分別對拉薩市的民辦幼兒園——“拉薩市納如大地幼兒園”、清華優才“星之升”雙語幼兒園及公辦幼兒園——西藏自治區實驗幼兒園的教材選擇與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選用教材的基本情況

(一)市區幼兒園

拉薩市區幼兒園選用的教材都是園領導購買或者是援建幼教機構資助的。教材種類繁多,但均是針對內地漢族幼兒教育而編寫的全漢語教材。被調查的三所幼兒園教材選用情況如下:

納如大地幼兒園是臺灣大地幼教機構設在西藏的幼教園所,該園現招收的藏漢幼兒比例大致平衡,使用的是大地總部編寫的大地系列教材,它包括三大主課程教材——閱讀、數學、美語和兩門輔助課程教材——音樂、美術,每門課程包括親子本、操作本和故事本,教材每三年進行修訂更新一次。美術用的是大地中心開發的咪迪美學,咪迪美學有配套的教材、教師用書、教案、光盤(光盤上有教師的示范課等),是該園的特色課程,每學期都會更新。

星之升國際雙語幼兒園中藏漢幼兒比例構成大約為3:7,該園最開始使用的是清華幼兒教材。但由于清華幼兒教材的內容較為整合、難度較大、幼兒不易理解,后來就改用內容分解、難度相對較小、易于幼兒理解的全漢語憶童教材,同時將華夏愛嬰幼兒教材作為其配套教材使用。

西藏自治區實驗幼兒園藏族幼兒占80%以上,幼兒園現在所使用的是和星之升國際雙語幼兒園一樣的全漢語億童早期教育教材(在這之前使用的是蒙氏教材和自己編寫的園本教材,教材的操作性及游戲性較弱,缺少相應的輔助教具),同時也輔助使用自己編寫的園本教材和其他幼兒讀物。

(二)農牧區幼兒園

拉薩市各縣、鄉、村幼兒園或學前教學點自2011年秋季開始使用《西藏自治區農牧區“雙語”幼兒園幼兒用書》,這套教材是由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的學前雙語教育及教學資源研發領導小組編寫的,包括《語言》、《藝術》、《科學與數學》、《社會與健康》四本常規教材和《幼兒漢語300句》、《幼兒小故事》兩本輔助教材。課題組調查的石景山幼兒園、南木鄉小學學前教育點、林周縣的中心幼兒園、邊角林鄉平錯林幼兒園、曲水縣中心幼兒園均在使用這套教材。為推進該套教材的使用,西藏自治區教育廳對農牧區雙語幼兒教師進行了培訓,西藏各地(市)、縣(市、區)幼兒園及自治區實驗幼兒園部分骨干教師參加了培訓。除了這套教材,農牧區幼兒園都或多或少地有全漢語編寫的少兒讀物或其他參考教材在使用。

二、教材的適應性分析

(一)教師對教材的態度和意見

1.市區幼兒園教材。大地系列的教材中沒有體現西藏民族文化的內容,但教材編寫較為成熟,配套資料完善,減輕了教師備課的負擔,教師反饋使用情況較好。尤其是咪迪美學教材重在開發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很受教師和幼兒歡迎。對于億童早期教育教材,星之升雙語幼兒園和西藏自治區實驗幼兒園的教師反饋均較好,認為內容豐富,貼近幼兒生活,比較適合幼兒學習與理解,特別是書中的碟片可幫幼兒理解與記憶;教師在備課時可以使用該套教材編寫好的內容和配套教具(基本不用自己制作),減輕了備課工作量。

但是,市區幼兒園選用的教材并不適合西藏幼兒雙語教育,因為這些教材是全漢語編寫,教師幾乎是用全漢語進行教學,而藏族幼兒的母語是藏語,漢語溝通十分有限,尤其是小班幼兒。鑒于此,大地幼兒園總部要求,在西藏、云南、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教師應按照70%的教材內容結合30%的當地文化來進行實際教學。教師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校園情況來教授孩子,依據幼兒的接受度來安排課程。星之升國際雙語幼兒園和西藏自治區實驗幼兒園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適當地加入一些地方課程資源,如西藏民俗文化、傳統節日、美術、音樂等。

2.農牧區“雙語”幼兒園教材。問卷調查顯示:農牧區幼兒園園長和教師對“雙語”幼兒園教材的投入使用均持歡迎的態度,80%以上的幼兒教師認為《西藏自治區農牧區“雙語”幼兒園幼兒用書》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突顯本土多元文化特色,注重為藏族幼兒提供健康、豐富且具有現代性的生活經驗,教材有利于藏族幼兒價值觀、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的培養和民族認同感的增強。首先,農牧區幼兒園98%以上的幼兒是藏族,該套教材用藏漢雙語來編寫不僅有利于教師雙語教學,也便于幼兒自己閱讀;其次,該套教材內容選取了大量西藏民俗文化、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等內容:教材中的大部分人物的服飾是藏式服裝,人物名字多是藏式名字;教材中吃“古突”、酥油茶、格?;?、認識藏式茶具、踢踏舞、認識青稞、制作酸奶等體現了西藏地域特色,貼近藏族幼兒的生活經驗。

但是,這套“雙語”試用教材的編寫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材里的藏語有些少,每節只有題目用藏語,內容基本上全是漢語。其次,教材內容均過于簡單、拓展不夠、對教師教學的引導不夠。如,“爸爸叫多吉”這節的內容只有兩句話——“爸爸叫什么名字?爸爸叫多吉”就結束了,然后就進入下一節課——祝你生日快樂。又如,“有趣的圓”,內容只是給了幾個圖片讓學生辨認哪個是圓,這個主題就完了。有教師建議:該主題可拓展為和圓有關的游戲,如墊一個方格的報紙,墊一個三角形的報紙,墊一個圓的報紙,然后讓小孩子在里面跳。到底哪個是圓,就讓他們在游戲中來熟悉認知;還可以拓展一些與圓相關的演講、比賽、歌舞等。再如,“認識水”這節課,有幾個與“水”有關的圖片,但是幾個圖片表達的教育內容并不一致,有的圖片表達的是認識水的形態、有的圖片表達的是節約水資源等。教師在教的時候不知道該從哪方面來組織關于“水”認知的教學,教師參考指導書上也沒有相應的教學建議。第三,各智能領域整合不夠。如,小班上冊《科學與數學》中“我們一家人”和中班教材中“你們家有幾口人”重復;林周縣有教師提出:《藝術》(大班上冊)有《我愛國旗》、《慶祝國慶》和《語言》教材里的《五星紅旗》重復?!端囆g》(大班上冊)里《我愛國旗》、《慶祝國慶》是唱“國旗多美麗”這首歌,幾天后上《語言》教材里的《五星紅旗》這節時,老師還沒開始講,小孩就開始唱“國旗多美麗”這首歌,老師就說不是要學唱歌,是要學習關于“五星紅旗”的故事。教師認為應該把這兩節課的內容融合在一起或者放在一個主題下面學習比較好。第四,教材中有個別圖片難以辨認。如“認識蔬菜”這節課,讓學生辨認每個圖片的蔬菜名稱,其中有一種蔬菜很難辨認,是金針菇,黃花菜,還是其他什么菜?有些藏族教師還認為是黃瓜開的花,教師參考用書上也沒有解釋或注明。此外,“有趣的圓”這節內容里放了一個球的圖片,幼兒很容易把它誤認為是圓,圓是平面的,而球是立體的,所以有教師認為不應該把球放在這里。

(二)教材故事材料所反映的文化

故事是最能反映文化的一種文學形式。為了解拉薩幼兒園課程教材文本中故事價值觀念及文化傾向,課題組用內容分析法對教材文本中的故事材料進行了分析:將故事分成特殊故事(中外神話、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經典故事和中外人物傳記等)和一般性故事(無明顯區分)兩類。統計特殊故事中,中國故事和外國故事數量、分類標準以故事內容和立意為主;一般性故事按照社會心理的情感、品德、審美、認知及其他五個方面進行分類,統計每類故事的數量,分類標準也以故事內容和立意為主。[1]

1.市區幼兒園教材?!秲|童優質學習材料閱讀》(第五版)的故事中90%以上、《大地閱讀——情境式幼兒全腦教育課程》的故事中80%的故事屬于一般性故事,兩種閱讀教材對神話、童話、寓言、民間故事、人物傳記均關注不夠。將《億童優質學習材料閱讀》(第五版)中的一般性故事按照社會心理分類,故事多屬于情感類、品德類、認知類,缺乏審美類故事;故事多反應中國漢文化,也有少量反應西方文化的故事,但缺乏對西藏民族文化的關注。

2.農牧區“雙語”幼兒園教材?!段鞑刈灾螀^農牧區“雙語”幼兒園幼兒用書》中《幼兒故事》教材中的故事大多是一般性故事,這些故事主要體現的是漢民族文化,很少涉及西藏的神話、童話、寓言、民間故事和人物傳記等。

三、意見與建議

(一)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開發園本教材

調查發現,市區幼兒園經常變換教材和幼兒讀物,購買的這些教材和讀物編寫質量較高。我們鼓勵西藏地區的幼兒教育引進內地教學理念、配套教材和教學方法,提高西藏學前教育質量。但是,這些教材和輔助讀物都是針對漢族幼兒生活經驗而編寫的,不適合西藏幼兒學習。因此,拉薩市區的幼兒園應加強園本課程開發的力度和強度,利用本地豐富的自然資源、環境資源、民俗文化等,開發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教育內容,編寫適合本園的園本教材。

(二)修訂農牧區雙語教材、補充配套教學材料和幼兒雙語讀物

由于西藏地區藏漢雙語教學起步晚,缺乏成熟的理論、教學資料參考,資金不足等,導致了西藏農牧區幼兒雙語教材質量不高和教學參考資料的缺乏:藏語太少、內容過于簡單、各智能領域整合不夠、拓展不夠、對教師教學的引導不夠等質量問題。此外,沒有配套的教學光盤、課件、教具輔助讀物,缺乏民族文字閱讀教材和課外讀物。因此,西藏自治區教育廳應組織專家對這套教材的使用情況充分調研,及時修訂和完善該套教材、補充配套教學材料和幼兒雙語讀物,以提高西藏農牧區幼兒雙語教育教學質量。

(三)加大教師培訓力度

十二五期間,西藏學前教育發展迅速,新建了600多所幼兒園,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十分短缺。大量的小學轉崗教師、新招的非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均加入到學前教育的隊伍中來,而真正理解并能駕馭教材的學前雙語教師數量甚少,許多幼兒雙語教師僅把幼兒用書作為教學用書參考使用,沒有認真重視并研讀教師教學指導用書或完全依賴于教師指導用書開展教學,自治區教育廳開展的幼兒雙語教材培訓工作還不夠,參加自治區教材培訓的教師比例太低,在客觀上影響了自治區雙語幼兒教材的使用效果。因此,要加大教師培訓的力度,要求教師轉變自身角色,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各類教材因其特性和使用范圍不同,對于教師而言,可依據教學需要進行最優選擇,應該根據本地、本園實際情況和幼兒發展特點來選擇和處理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只有在特定教學情境中創造性地對教材進行理解研究和處理,才能得以充分有效地發揮幼兒園教材的價值、功能。

[1]江嵐.從五省市幼兒園教材文本的故事材料看我國幼兒園課程的文化傾向[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30-36.

猜你喜歡
農牧區雙語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西藏農牧區戶用沼氣發展的思考
神奇瑰麗的西藏
農牧區中小學音樂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要對癥下藥
一個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與虛無
山南地區農牧區防雷現狀和對策
西藏農牧區婦女健康的調查與思考
快樂雙語
快樂雙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