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道德文化視野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危機與路徑

2015-03-02 03:13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價值觀道德

馬 月

(渤海大學 教育與體育學院,遼寧 錦州 121013)

近些年來,新聞報道的各種道德滑坡事件接踵而來,如小悅悅事件、大學寢室投毒案等,不一而足。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此類事件為什么會頻頻出現?縱然表面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究其根源,我們卻無法回避當下青少年道德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唯有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中國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豐富的思想精華,時至今日仍以巨大的歷史慣性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對當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富有深刻的啟發意義。

一、當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危機

(一)道德教育價值觀的扭曲

首先,當下的社會文化價值觀深刻影響著道德教育價值觀。當今社會,市場經濟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追求利益和價值的最大化,競爭日益激烈、優勝劣汰。古今中外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圖景以及各種社會思潮的深度影響,都加劇了極端利己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價值取向的形成,使人性之美被物欲所掩蓋,淡化了個體的社會責任感、理想信念,使許多人摒棄了重義輕利的人生價值觀。其次,學校唯考試是舉的功利主義教育價值觀也影響了道德教育的價值觀。當前學校教育重視的是“利”,而不是“仁”、“義”;重視的是外在的形式化教學,以應試教育的態度培養學生面對各種各樣的考試,而不是培養學生的內在道德修養。對學生而言,學校是一個投資的場所,通過學習換得優異的考試成績,進而給自己未來的人生進行長期投資,換取未來的利益回報。在個人的利與義面前,傳統道德文化所倡導的學校道德教育在當代教育中顯得如此渺小和不屑?!叭藗兞晳T于把學校教育視為社會道德的中流砥柱,當社會頹風四起,人們還在仰望著學校教育,期待它能力挽狂瀾,成為‘衛道士’”。[1]在人性物化的過程中,學校教育再次讓人們失望了,它的作用不是力挽狂瀾,而是推波助瀾,可以說學校成了物化人性的再生產機構,加劇著我們時代的物欲癥。

(二)道德教育的內容脫離生活實際

首先,學校向青少年們灌輸的道德規范是一種脫離生活上升為理性的道德概念,它只是一種抽象的行為規定,并不能透過人的心靈把這種規定通過人的行為而表現出來。我們在和孩子的接觸中,經??吹胶⒆訒羞@樣的疑惑:老師,我知道助人為樂之后應該快樂,可為什么我把自己的好東西給了急需它的伙伴以后,我并不快樂呢?我把東西給了別人,我就沒有了啊。其次,現代社會的孩子自主自律能力較差,他們習慣于被動聽從、強制認同,而缺少自由的空間和自主判斷選擇的余地,這樣長此以往,成就了一批“口頭上的君子,行動上的小人”。最后,學校對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還只限制在講解階段,并為讓孩子們深入到社會這個大群體中加以鍛煉。愛因斯坦說過,青年人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專家。這就要求中學教育要將道德教育貫穿于整個中學生轉型的關鍵時期,學校既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也要為學生走上社會后履行良好的行為規范和今后的發展奠定扎實的道德基礎。

(三)道德教育的方法僵化、教條

當下小學德育的實施,大多數采用的是“道理說教法”。這種方法之所以能夠成為現在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因為這種方法實施起來簡便快捷,論理直截了當,但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直接對學生進行的空洞、虛假且不切實際的口頭教育,這種方法并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幫助學生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也不能幫助學生辨別和抵制形形色色的思潮,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道德教育是整個教育的靈魂,是學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不斷更新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發揮“德育養德”的育人功效。

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的思想精華

(一)“重義輕利”的德育價值觀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孔子奠定了以義與利來界分君子與小人的基礎。義和利的關系有兩重含義:一是道德與功利何者為重、為第一位;一是指什么是至善,即道德價值觀,對人的行為持什么樣的道德價值判斷標準??鬃訉怯兴隙ǖ?,承認“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論語·里仁》),但君子要把義放在首位,孔子的標準是道義?!抖Y記·大學》中指出“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善,財善則民聚?!边@種先取義,后取利的觀點。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重視道德的思想,主張以一定的道德原則來約束物質利益的取舍和分配的思想,對于今天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

(二)“融于生活”的道德教育內容

孔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意思是說,一個人的道德意識,不能轉變為道德行為,不能踐履自己的道德諾言,這是一種可恥。言而不行,本身就是一種不道德。道德教育內容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道德教育要從人們的生活經驗中選取教育內容,能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能使學生適應生活、獲得經驗,進而得到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德育觀強調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有機結合,強調以行為本。朱熹指出:“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即是對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關系形象而生動的表達??鬃釉唬骸凹{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道德修養不能僅僅停留在言辭上,必須與實際行為相結合起來,言行一致。王守仁曾說:“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更是強調了知行統一的重要性。王陽明也認為“滿街都是圣人”,人人都可以成為圣人,途徑只有一個——“躬行實踐”。

(三)“靈活多變”的道德教育方法

古代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至今仍閃耀著生命光彩的道德教育方法。其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首先,啟發誘導法。其最突出的表現是“循循善誘”;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钡赖陆逃骨嗌倌曛饾u形成道德認識,培養青少年道德情感,并付諸道德實踐,使青少年形成一種道德習慣。其次,因材施教法。每個個體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對于不同的個體,要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同學需要以批評的手段加以克制,有的同學需要以表揚的手段加以鼓勵。第三,禮樂結合法。通過音樂進行道德教化是儒家教育的一貫主張,音樂不僅具有美育的功能,而且是進行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它對豐富現代道德教育的形式,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第四,以身作則法??鬃釉诮逃蟹浅V匾暋吧斫獭?,他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處處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給同學們做示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熏染學生,深受其弟子的尊敬和膜拜。

三、基于傳統道德文化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路徑

(一)修身正心——樹立正確德育價值觀

儒家認為,人性是人的道德完善的基礎,要實現人的道德完善,培養理想人格,必須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教育?!耙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定是一個具有自我意識、有主體內在追求、能進行自我創造的人?!盵2]由于教育的誤導以及社會上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們往往更注重物質、金錢、權力這些外在需求,而不再去關心自己的內在靈魂,當一個人的精神和行動都由金錢和財富來決定和之配的時候,這也就丟失了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因此,從本體出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尤其重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時刻保持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在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修身正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來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環境和班級文化,讓學生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學習成長。當然,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斷創新、腳踏實地、經過長期的努力與引導,讓學生由心而發、內外兼修,成為一個合格的遵紀守法的社會公民。

(二)知行結合——完善道德教育內容

我們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傳統教育有著豐富的道德內容:“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規范、“忠孝節義”的做人標準、“善惡有報”的社會常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美德……無一不體現出傳統文化中所主張、維護的人間道德。這些主張不僅重視個人修養,也體現了個人修養在生活中的發展,家喻戶曉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就是個人修養在實踐生活中得以運用的體現。促進學生良好道德的養成應注意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良好配合,如若學校對學生們進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則相反,學生們就會迷失方向。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要抓住生活中的小事,隨時隨地進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學生接觸到的人、事、物,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把教育滲透到學生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個方面,使學生在具體行為中養成良好的品行。

(三)多管齊下——采用多種道德教育方法

古人在道德教育方法上的探索和實踐上,為現代學校德育方法的實際運用提供了許多啟示。長久以來,學校在德育方法上一直主要采用的是灌輸法,這種方法陳舊、簡單、生硬,即使對學生的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難以解決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而引起的逆反心理,并不能達到教育工作者所預期的教育效果?!靶滦蝿菹?,我們借鑒傳統的德育方法,應注意把品德教育與知識傳授密切結合起來,把德育滲透到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盵3]當然,對于現代學教育中的“直接灌輸法”的作用我們并不能否認,它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一定作用,但我們要注意的是老師直接而理智的傳授教育內容的時候,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此外,還要注意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學習是建立在興趣規律的基礎上,那這種學習就充滿了休閑色彩,或者說是與休閑融為一體的”。[4]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傊?,想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應該多管齊下,靈活運用各種道德教育方法,通過環境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地開展德育。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不斷發展,一方面,現代人性道德體現出對傳統道德文化的反叛和超越;另一方面,中國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以巨大的歷史慣性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我們要對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取其精華、剔除糟粕,讓傳統道德文化塑造現代道德人。

[1]魯潔.道德教育的當代論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55.

[2]魯潔.道德教育的期待:人之自我超越[J].高等教育研究,2008,20(9):3.

[3]林五星.傳統德育方法的現代借鑒[J].教學與管理,2008,(10):64-65.

[4]高德勝.道德教育的時代遭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76.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價值觀道德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我的價值觀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微時代”道德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