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德育管理者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5-03-02 03:13張麗穎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學校德育管理者德育

張麗穎

(遼寧省錦州市教師進修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學校德育一直以來是教育界乃至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它不僅在整個教育事業中,而且在國家、民族的發展和建設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筆者由于工作關系經常接觸中小學德育校長、德育主任。實踐中,筆者深刻感受到,要搞好學校德育工作,增強德育實效,與學校德育管理者素質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豆芾韺W》告訴我們:“人的問題是開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問題?!盵1]盡管目前初中生的思想很活躍,但只要德育管理者懂管理,善于管理,講科學,講方法,就會帶動整個學校德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影響一所學校的風氣。

為了提高錦州市初中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充分發揮學校德育管理者在學校教育管理中的科學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筆者對錦州市內初中德育管理者隊伍現狀進行了調查(這里的學校德育管理者僅限于領導層——德育校長、德育主任,不包括班主任),從中找到了錦州市內初中德育管理者隊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一、當前初中德育管理者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德育思想觀念陳舊,德育主體錯位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德育思想決定德育實踐。調查表明:有近一半,占被調查者總數46.7%的德育管理者認為“學生不好管理的原因主要是學生素質太差、差學生太多”造成的;有的學校德育管理者在學生與之發生爭辯時,常常要求學生必須絕對服從領導。說明部分學校德育管理者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沒有把學生看做獨立的成長發展中的人,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青春期特點了解不深。德育主體錯位,學生應該是德育的主體,而許多情況下德育管理者成了德育的主體,學生反而處在德育的外圍或邊緣。由此看出,現階段學校德育管理者封建家長制作風嚴重,德育思想觀念陳舊。

(二)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角色定位低下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文化素質與學歷有密切聯系。調查顯示:錦州市內初中德育管理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在被調查者中,有近73.3%學文科的人中,竟有1/3以上的人是體育教師出身。從學歷上來看,第一學歷是中專的占被調查總數的63.3%。關于文字寫作功底,30%的人很弱。90%的人雖然撰寫過德育論文,但多數語言表達不清或有語病現象。另外,仍有10%的學校德育管理者從來沒有寫過德育論文,他們自稱不太會寫。錦州市內初中德育管理者的文化素質由此可見一斑。

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從總務主任、辦公室主任和其它工作人員中提拔上來的德育管理者占被調查者總數的47%;從體育教師中提拔上來的德育管理者占被調查者總數的24%。說明德育管理者的準入門檻較低,角色定位低下。

(三)德育管理者專業化水平較低

1.德育管理實踐的主觀性突出。調研中筆者發現,有些初中德育管理者在實際育人過程中,德育管理的隨意性、情緒化嚴重,德育內容成人化,德育途徑形式化,德育方法缺少靈活性和藝術性。這一切導致學校德育管理者常用成人的思想、觀點和認識看待、規范正在成長中的學生,他們憑主觀經驗處理問題,根據自己的道德標準規范學生的言行,強求學生執行,否則就視為違規,予以批評。有時,要靠自身角色的震懾作用管理教育學生。據調查,這種比例高達93.4%。由此造成部分學生自我教育能力較低,接受教育被動,真正使學生在內心產生觸動并影響其思想、指導其行為的教育并不多,有些學生口服心不服,影響了教育效果。

部分學校德育管理者德育方法簡單,體罰、謾罵學生的行為時有發生。個別學校德育管理者還存在著把行政管理的罰款手段運用于對初中生教育中的現象,這無異于把復雜的教育問題簡單化了,由此反映出學校德育管理者對思想復雜多變的當下初中生教育的無助。

2.德育管理者專業素質不高,教育影響力低下。調查顯示,在關于“您在從事德育管理工作之前的職務”的選項中,50%以上的人分別是總務主任、辦公室主任、教務主任和其它工作人員,他們對如何開展德育工作很茫然。同時,占被調查總數50%的人從來沒當過班主任,顯然對學生心理狀況和思想實際了解不深、不透,對班主任工作理解膚淺。當問及“您是否參加過德育理論的進修學習”時,43%的人沒參加過學習。在“對新時期初中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的了解”選項回答中,有40%的人選擇了僅了解一點點。至于“對初中生品德心理發展規律的掌握情況”的調查統計數字更高一籌,有近73%的人不太了解。至于德育規律也就無法正確運用了,說明目前錦州市內初中德育管理者隊伍專業素養有待提高。

調查還顯示,現階段學校德育管理者對學生進行不規范、甚至不道德的管理行為時有發生,損害了學校德育管理者的權威性,降低了學校德育管理者的教育影響力。

3.德育科研能力較低。調研中,筆者發現有些學校德育管理者對上級下達的德育科研課題的任務很難完成,即使完成了也顯得很牽強。至于課題的開題報告、具體的研究方法以及實際操作的步驟等一系列規范的科研程序和規則根本不清楚或知之甚少,開展的課題研究只能算作經驗總結,研究成果缺少理論依據和理論指導,這表明學校德育管理者的德育科研能力很低。

(四)德育管理者地位相對低下

德育地位如何?東北師大王逢賢教授有個形象的說法:“有人拿錢買智育,有人拿錢買美育,有人拿錢買體育,有誰會拿錢買德育?”[2]德育在教育中的實際地位可見一斑。這也是錦州市內學校德育現狀的真實寫照。初中德育不受重視這是不爭的事實。在學校管理者中,德育校長的地位沒有教學校長高,這是有目共睹的。德育評價難于量化。德育評價智育化、簡單化,用評價智育的方法評價德育效果,“一好帶三好”的現象在相當范圍內還存在著。盡管素質教育喊了很多年,但是在具體操作上應試教育仍然成為學校教育的主導。學校德育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特別是學生進入初中后,中考這根弦使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繃得緊緊的,似乎一切活動都在圍繞著它旋轉,至于學生的心理、思想往往被表面的學校紀律、衛生、勞動所掩飾,導致學校德育管理者不受重視。

二、影響初中德育管理著隊伍素質的歸因分析

(一)社會大環境影響

我國改革開放30年,人們的思想觀念從封閉、僵化的狀態中走出來,逐步形成了求真務實、勇于變革、開拓創新的良好氛圍,實現了從束縛、封閉到解放、進步、務實,再到開放、科學、創新的歷史性跨越。人們的價值觀向多元多樣轉變,科學、民主、文明、生態、公平等新的理念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和價值尺度。應當看到,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市場的趨利性和人性的自私性在思想道德領域日漸擴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會信仰和精神支柱,社會誠信出現危機,社會腐敗現象增多。人們在認同價值觀念多元多樣的同時,期待在社會思想道德領域,建立和完善與市場趨利性相制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職業的崇高感和奉獻精神需要物質利益作保障。

同時,由于市場經濟的某些運行機制不完善和學校辦學活力的某些不規范行為,導致一些學校德育管理者缺乏自我提高意識,不注重加強學習,造成德育思想落后,德育觀念陳舊,德育管理者專業化水平不高。

從我國目前教育體制來看,雖然近幾年在人才選拔的制度上有一些變革,但現實生活中,統一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仍然占有主導地位,應試教育思想仍然禁錮著學校領導、老師和家長的行為。從教育評價上看,盡管教育界領導都清楚要依靠教育方針和培養目標來評價學校辦學的質量,但在實際操作上,人們往往還是以學校的升學率來評價。這樣,造成學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出現德育校長的地位低于教學校長地位的現象。

(二)用人機制的影響

現階段,被選拔到學校德育管理崗位上的學校德育管理者普遍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協調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而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相對較低。誠然,人際交往能力、協調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是學校德育管理者必備的條件。然而,學校是育人場所,學校德育管理者又是專門負責育人的指揮者、組織者、領導者。育人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艱巨而帶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的工作,它不同于行政管理部門,對初中生的教育管理僅靠熱情和激情是難以實現的,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師生觀,掌握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品德心理發展特點等一系列專業理論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理論于實踐,正確地培養教育學生,促使他們健康成長。因而,對德育管理者的選拔和任用直接影響著教育的成效。

(三)自身素質的影響

在思想上,一些學校德育管理者認為他們工作非常辛苦,經常早晨6點多就到校,晚上學生全部離校了,還要接待家長、與班主任談心、溝通班級管理、處理個別極端學生的問題,常常是寢食不安,夜不能寐,把大量的心血傾注在學生的管理中,沒有時間和精力靜下心來進行自我提高。還有的德育管理者認為自己年齡偏大(40~49歲的占60%左右),生理條件不允許再自我提高。

在文化素質上,盡管有些人后來進行了在職進修學習,取得了大專、本科學歷,有的甚至達到了研究生學歷,但與學校德育管理實踐以及時代發展的要求仍然存在很大差距。這是學校德育管理者文化素質低下、德育科研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F階段,學校德育管理者由于整日忙于事務性工作和常規管理工作,書籍離他們日漸遙遠。

在專業素質上,大多數學校德育管理者不是德育專業出身,德育思想觀念出現偏差,德育規律的運用存在誤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職業性向的影響

性向是選擇學習專業和職業的主要依據,對某種職業的特殊能力,叫職業性向(或專業性向)。教師專業性向即是其中一種。具有某種職業所需的特殊能力者,將來從事該種職業會更容易獲得成功。教師職業性向是適合教育工作的人格特征和成功從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學校德育管理者多數是師范畢業,教師出身,但由于多種原因,許多人并不是具備了教師職業性向才報考了師范院校。因此,學校德育管理者的職業性向同樣影響著德育管理者的專業化水平。

三、提升初中德育管理著隊伍素質的策略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價值觀?!耙詫W生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思想在學校德育中的體現。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就是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主體需要、主體情感和個性自由,使教育實踐與學生的尊嚴、自由、幸福和終極價值聯系起來,讓學生生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它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的本質觀思想的繼承。

學生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核心和本質是育人。學校德育管理者不但要把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學校的常規管理和日常事務性工作上,更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心理和健康人格的全人發展,要為學生的一切發展負責。成功的學校德育管理者應該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發展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地關注。學校德育管理應該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而不是讓學生的發展適應學校德育管理者的意愿。

2.樹立科學的教育過程觀。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個體在這一過程中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者要從學生的動態發展過程來看待學生的發展,樹立科學的教育過程觀。學校要對所有的學生負責,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從學校德育管理實踐來看,有些經常違反學校紀律的學生并不一定是品德敗壞的學生,有些只是行為習慣不良。因而,對這樣的學生學校德育管理者要在思想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成長首先要相信他們是一定能變化的,不斷提高他們對自身的期望,讓他們產生成功的體驗,這是改變暫時處于落后狀態學生的最好的辦法。

此外,一些所謂的“好學生”也很容易變化。有的疏忽對自身確立遠大目標,放松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開始走下坡路?,F在的學校中,有些所謂的“好學生”,大多數只是一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品德方面不一定比其他學生強。因此,作為學校德育管理者一定要辯證地看待學生,對所謂的“好學生”,也要看到他們變化的可能,關注他們的思想、心理的變化,及時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這樣才能切實落實科學的教育過程觀。

3.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教育價值觀的變化必然導致教育質量觀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確立現代教育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積極搞好三結合教育,指導家長、呼吁社會轉變成才觀念,全面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要貫徹這一理念,要求廣大學校德育管理者要本著對學生未來負責的態度,既要看到學生的一時表現,又要看到學生的長期狀態;既要看到學生的學習,更要看到學生的心理、思想,全面考查學生的變化。

4.樹立終身學習的自我發展觀。學校德育管理者“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就要努力學習,終身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樹立終身學習的自我發展觀,努力成為一名教育家?!睂W校德育管理者尤其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引導學生不斷發展。教育是一門科學,需要學習鉆研德育理論,掌握青少年成長的規律,掌握學生品德發展的規律。教育又是一門藝術,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在學習和創新中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這樣才能努力成為一名有理論、有思想、有創新、有風格的教育家。

(二)加強培訓,提高素質

1.培訓的對象范圍。為搞好培訓工作,必須明確培訓的對象范圍。培訓的對象應該是所有從事德育管理工作的校級領導和中層干部以及政教干事,即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組成人員的總體。有些人雖然受過培訓,為了與時俱進地開展學校德育管理工作也必須接受培訓。因此,接受培訓的人員應該是全體教師。

2.培訓的內容。培訓的內容和課程設置:根據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實際,全體成員都應該不斷學習教育科學基本理論,具體包括教育學、心理學、青少年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統計、教育評價、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學、國內外基礎教育發展趨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相關教育政策法律法規等專題。

根據實際建立德育實驗基地,設立案例分析內容和實踐課,利用德育實驗基地開展現場教學。

此外,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政策約束學校德育管理者接受在職學歷學習,提高文化素質。

3.培訓的組織和方式。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狀況,培訓部門一般是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設立專門培訓機構負責組織安排。要搞好培訓工作,教育行政部門必須要有整體規劃,委托各級教育培訓機構對“培訓要求、內容、層次、對象、任務、次數、標準等問題合理地進行安排?!?/p>

具體培訓方式應靈活多樣,可以脫產、半脫產或不脫產。但無論何種方式都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有組織的培訓與平時自學相結合的原則。當然,這一切要贏得單位一把手領導的資金支持。

(三)創新機制,選拔人才

1.制定標準,競聘任用。學校德育管理者的選拔要講究原則和方法,要制定相關的標準,用標準和條件來約束人,激勵人。

學校德育管理者選拔標準的制定既要考慮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文化素質,又要考慮專業素質,更要考慮工作能力,還要結合人才的整體實際狀況和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要注重備選干部的德育工作政績,注重看他們在學生、教職工中的公認度。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對于暫無合適人選的,可暫時空缺或由組織選調。

選拔學校德育管理者還要重視學校德育管理者的職業性向,樹立學校德育管理者的專業權威。要把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做出了實績,具有從事德育管理工作所需的職業性向,當過班主任的人選拔到德育管理崗位。

2.加強考核,科學培養。通過資格審查被確定為考察對象的學校德育管理者,教育行政部門和單位領導班子要對其進行考核。廣泛聽取意見,進行全面考核,寫出考核材料。所有新提拔的學校德育管理者可以設置試用期,考核期滿后經組織考核,稱職者留任。

被新選拔上來的學校德育管理者接受一定的培養和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在學校德育管理實踐中培訓是一種不可或缺的途徑,但更重要的是必須接受有組織的專門的訓練。筆者認為,被新選拔上來的學校德育管理者在任職之前必須要先接受培訓,以避免走彎路,影響學校德育工作,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

3.政策傾斜,待遇優先。學校德育管理者工作辛苦這是不爭的事實。針對社會轉型期學校德育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建立激勵機制,在政策和待遇上予以傾斜,調動他們創造性地做好德育工作的積極性。

2009年秋,教育部已對班主任績效工資的計算辦法出臺了相關文件。那么,作為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應該出臺相應的學校德育管理者的政策,初中德育管理者的管理難度要比高中和小學大得多。要讓德育校長和政教主任的績效工資計算辦法體現其工作的復雜性。職業的崇高感和奉獻精神必須有物質利益作保障,使其待遇成為激發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工作熱情的重要因素。育人工作的良性運轉,會提高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四)樹立科研意識,提高初中德育管理者隊伍專業化水平

1.走出認識誤區,正確理解科研。學校德育管理者熟悉常規的德育管理工作,但對于科研,在認識上存在誤區。有人認為搞科研是科研所、大學教師、專家、學者的事,把科研看得很神秘,出現畏難情緒;有人對德育科研的作用缺乏認識,認為德育科研只對寫論文、寫課題總結報告有作用,對提高德育管理的質量持懷疑態度;還有人認為自己沒有搞德育科研,照樣可以把德育工作做好。

對上述種種認識上的誤區,筆者認為,學校德育管理者應該正確理解科研。業務部門要幫助他們正確分析本校的科研條件,正確理解科研的類型和范圍。學校德育管理者本身的科研是對自己德育工作的研究,是學校德育管理者應當而且有能力從事的工作??蒲写_實需要寫論文、寫課題總結報告,但寫論文、寫課題總結報告并不等于科研,科研需要解決學校德育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是提高學校德育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徑。同時,學校德育管理者還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時代在變,學生在變,學校德育管理者只有積極進取,不斷研究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反思、探索,才能勝任工作需要。

2.樹立科研意識,加強德育實證研究。要搞好科研,必須樹立科研意識。首先,用時代發展的要求激發學校德育管理者的科研意識。通過宣傳,明確自己面臨的挑戰,強化憂患意識,產生危機感,認識科研的意義,感受科研對提高德育管理水平的作用,增強科研的自覺性。其次,用育人新目標激發學校德育管理者的科研意識。近幾年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無論學生還是家長都在逐漸轉變觀念,希望學校認真貫徹育人新目標,培養具有現代素質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為此,學校德育管理者必須樹立科研意識,開展德育實證研究,真正發揮管理效能,提高德育實效性。

3.專家引領,實現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專業化。學校德育管理者走德育管理專業化的道路是發展的必然。筆者認為,系統研究和探索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建設問題,走專家引領的道路,實現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專業化,是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增強德育實效的重要舉措。

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方案、出臺措施,制定計劃,教育學院或進修學校要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專家引領是提升初中德育管理者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實現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專業化,學校德育管理者必須學習和研究德育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

學校德育管理者要系統了解和掌握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德育原則、德育方法、德育途徑,提高學校德育管理者的德育專業能力,以實現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專業化。要在加強學校德育管理者理論素質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德育科研能力,掌握科研方法,開展實證研究,以實現德育管理者科學育人的目的。

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專業化既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過程。從目標的角度來說,是指把學校德育管理者培養成為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專業人士;從過程的角度來說,是指依托現實中的一定專業培養學校德育管理者有針對性地從事德育工作的過程。無論站在哪個角度,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專業化的核心都是實現學校德育管理者從傳統的自發性、經驗型向現代的自覺性、科學型的轉變。這種轉變既體現了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經由多年實踐生發的內在自覺,也體現了學校管理部門和管理者的理性預期。

專業化的涵義和追求在于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整體素質、工作水平的提高,并不排斥全員德育、全過程德育的整體追求。不能片面化地理解,從而喪失了學校德育管理者隊伍的外部資源。

[1]張濟正主編.學校管理學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316-318.

[2]詹萬生等.和諧德育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119.

[3]丁士立,干小平,馬舉賢主編.教師素質論[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7:227-228.

[4]陳孝彬主編.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256.

[5]裴娣娜,文喆.社會轉型時期中學生價值觀探析[J].教育研究,2006(7):3-10.

[6]吳昕著.學校管理概論[M].沈陽:遼海出版社,2002:302-303.

[7]賀優琳.中學德育的新探索[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45-147.

[8]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學習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

[9]劉敏.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德育面臨的挑戰和應對[J].教學與管理,2008(8):14-15.

[10]陳光培.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1).

猜你喜歡
學校德育管理者德育
內生德育:九年一貫制學校德育路徑探索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學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農村初中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學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誤解及澄清
劉明懷: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當有所作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