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實證分析與策略研究:基于對X省農村中小學的調查研究

2015-03-02 03:13王世君,陳磊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兒童農村學校

作者簡介:王世君(1970-),男,吉林省教育科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

陳磊(1983-),男,吉林省長春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講師。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穩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導致農村留守兒童(以下簡稱留守兒童)的數量進一步擴大。這些留守兒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缺少家庭教育的關懷,因此對現有的教育特別是基礎薄弱的農村義務教育的管理體制、財政體制和學校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戰。找到并及時解決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我們對X省開展了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研,實地調研了53所農村中小學對370余名教師、近900名學生進行了相關問題的問卷調查;對近60余名教師、130余名學生進行了個別訪談。

一、留守兒童教育情況調研概述

2012- 2013學年初,X省義務教育校內外適齡留守兒童占全省農村在校學生總數的6.96%,其中小學占66.2%;初中占33.8%??傮w規模上,X省義務教育校內外適齡留守兒童在小學和初中分布較為均勻。在義務教育適齡留守兒童入學率中,小學基本上趨于100%;初中相對要低一些,保持在98%左右。

1.留守兒童在X省各縣市普遍存在,但地區分布存在較大差異。從2012- 2013學年初,X省義務教育學校校內外適齡留守兒童各地區分布情況看,留守兒童超過全省平均值的地區有5個,占地區總數的50%。留守兒童數量最少的地區只有2947人,與留守兒童最多的地區(16069人)相差5倍之多。Y地區雖然留守兒童數位居X省第二位,但其所占農村在校生比例卻遠遠高于其它地區,為17.28%,在全省最高。這主要是由于當地大量出國勞務帶來的,不僅體現出留守兒童數量大、比例高,而且留守期長,短則4- 6年,長則需要7- 8年,甚至反復留守??梢?,對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應對也要考慮區域特殊性的差異。

2.在年度變化趨勢上,呈逐年增長態勢。從X省2009- 2012學年4年的義務教育學校校內外適齡留守兒童數量的變化來看,雖然增幅不大,平均年增幅僅為4%,但逐年增長的態勢是明顯的,特別是最近一年,增幅達到了8.9%。對2012- 2013學年初義務教育校內外適齡留守兒童占農村在校生比例排序前五名的5個地區2009到2012學年比例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5個地區的曲線雖稍有波動,但整體都是遞增的,說明留守兒童群體在學校中的規模正在日益擴大,提醒我們不僅要做好應對當前留守兒童在教育當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且要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以面對不斷擴大的群體規模所帶來的更大壓力。

3.在年齡結構(年級結構)上,基本呈均勻分布;男女比例上,男生要略多于女生。從X省2012- 2013學年初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留守兒童年級分布來看,一至九年級人數分布曲線變化相對平緩,表明各年級留守兒童數相差不大。通過調研發現,各年級留守兒童中,男生數普遍多于女生,男生占留守兒童總數比例的58.8%,女生占總數比例的41.2%。

4.監護上,近半數留守兒童長期缺失父母的關愛;生活上,近70%留守兒童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從留守兒童父母打工情況看,父母雙方均在外打工的約占1/3,父親外出打工的約占一半,母親外出打工的約占1/6。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后,半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家長占53%,有近10%的家長兩年以上沒有回過家。留守兒童主要是通過電話或書信的方式與父母聯系,半年以上聯系一次的占37%。從監護情況看,留守兒童中不能與父母一方生活的孩子占總數的43.2%。這一部分孩子長期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心理及情感問題隱患大。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其他人監護、無人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關愛,家長也不能隨時了解、把握孩子的思想變化,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調查數據顯示:70%的留守兒童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生活問題和生活狀況不容樂觀。

5. 80%左右的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調研顯示,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大多處于中等或偏下,學習成績排位在班級前10名的留守兒童僅占15%。從問卷情況看,有的孩子看到父母沒有多大文化也能賺錢養家,直接導致留守兒童思想中讀書無用論和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的產生,對學習和自身發展的追求下降。調研中了解到,不少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自覺性不強。有32%的留守兒童不喜歡上學,45%對讀書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只有25%能夠明確學習目的。在學習中,他們最苦惱的事是作業沒弄懂、不知道該問誰;缺乏必要的課外輔導,在學習遇到困難后無法解決;成績不好,對學習失去信心。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僅有10%的監護人能夠與老師聯系溝通,掌握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有53%的監護人沒有參加過學校召開的家長會;有13%的監護人能對孩子進行簡單的學業輔導,但不能長期堅持。同時,留守兒童的課余生活非常單調。有的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配備了一些圖書和娛樂器材,如電視、影碟機等,豐富了這些孩子的業余生活,但是多數學校沒有這樣的條件。

6.留守兒童的寄宿條件差,不能滿足需求。通過對6個鎮區和鄉村的不完全統計,在校寄宿留守兒童占在校留守兒童的比例,最高為44.8%,最低為7.2%,平均為23.9%。調研中我們看到,雖然近幾年各地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改善農村中小學寄宿條件,緩解了部分留守兒童寄宿要求,但多數寄宿學校條件簡陋、管理人員匱乏,不能滿足寄宿學生在心理、學習、生活方面的正常需要。因此,一些學校周圍布滿了各種各樣個體開辦的寄托班,幾十平的居民家中,擁擠地居住著十幾名留守兒童,不僅飲食衛生條件差,安全更是無保障。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寄宿的留守女童受到侵害時,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后果。

二、留守兒童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歸因分析

1.政府對于留守兒童教育的統籌和投入力度還不夠。一是缺乏對留守兒童工作的統一組織和管理。只有文件要求,缺少具體的執行措施,資源條塊分割嚴重,無法將有限的社會資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集中力量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二是投入不足,對農村中小學建設,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建設,資金根本無力保障。農村中小學師資隊伍的配備和建設上也不能滿足現有的和正在不斷增長的留守兒童教育的需要。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是社會問題,涉及部門眾多,還需要政府統籌,特別是農村鄉鎮政府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教育系統中,還需要一定資金的保障和人力的配備。政府對留守兒童的關注是隨著留守兒童規模的不斷擴大,問題凸顯之后才逐漸開始的。雖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緩解或消解一部分的問題,但受現有條件和經濟的制約以及各地實際情況的差異影響,還沒有形成常態化模式。

2.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難度日漸加大,學校師資有限難堪重負。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只能側重于在校時段的教學管理和質量提升。隨著留守兒童數目激增,很多負擔都落在了教師身上,尤其是班主任承擔著較重的工作負荷,工作內容更加繁雜瑣碎。拋去繁重的日常教學工作之外,還要照顧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關注他們的思想和安全,而且留守兒童的難教難管也加大了教師的心理壓力,因此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和幫扶顯得力不從心。雖然目前國家出臺了有關對留守兒童幫扶的政策意見,許多農村中小學及當地領導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為留守兒童在學習、心理和生活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社會上也通過各種媒體和活動宣傳和關愛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但這些做法還遠遠不能滿足留守兒童所需要得到的幫助,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所涉及到的各種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全社會甚至是農村中小學學校的領導和教師都沒有真正意識到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嚴重性,學校針對留守兒童所做出的管理還缺乏針對性,不能有效地推動留守兒童融入到集體之中?,F實中,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和環境,以及師資力量薄弱等諸多因素,也制約著農村學校投入更大的力量為留守兒童開展有效的心理教育,來彌補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同樣也很難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情感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另外,留守兒童居住地點相對較遠較分散,教師很難組織起有效的課后輔導,幫助他們擺脫學習上的困難。

3.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仍然難以彌補。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對孩子日常學習缺少監督和輔導導致家庭教育嚴重缺失。一方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習中所涉及的信息量越來越大,學習中所需要的手段和方式也越來越多,需要家長在校外的學習中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隨著留守兒童年齡的增長,孩子也需要更多心靈和思想上的啟發和疏導,需要家長在身邊隨時幫助解決思想上的一些困惑,避免因長期積累而形成心理上的陰影,從而影響留守兒童正常的身心成長。調查顯示,外出務工的家長與子女聯系的很少,只有30%的家長能保持與子女不定期的聯系,而且聯系的內容涉及學習、生活的占65%;思想道德僅占18%;人際交往占5%;人身安全占10%等??梢?,家長與留守兒童長期隔離造成的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對留守兒童關注重心的偏移,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情感和安全意識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隔代監護多以生活照顧為主,對于留守兒童的學習、心理、情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往往是力不從心,而且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老人對孩子往往更多的是溺愛。即使父母雙方有一方留在家中,由于要承受雙方的家庭及生活負擔,對孩子的輔導、督促的力度也會被大大削弱,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落差。

4.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不多,幫扶力量有限。一方面由于農村基礎建設薄弱,基本生活設施不完備,缺少體育、娛樂場所與設備,造成學生課余時間能夠從事的娛樂活動較少。有關調查報告顯示,由于缺乏家長的監管,很多留守兒童出沒于電子游戲室、網吧等娛樂場所,這些孩子容易染上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對其身心成長造成危害。另一方面,對留守兒童工作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形成社會共識。教育和婦聯等相關組織對留守兒童幫扶力量有限,在爭取社會愛心機構幫扶留守兒童工作方面存在缺失。

當今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帶來了新的“讀書無用論”,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留守兒童家庭供孩子念書的積極性,很多農民認為讓孩子學有所成,擠入上層社會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因而對孩子在校學習聽之任之,留守兒童自身也放松了對學習的要求。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實踐路徑

1.加強政府的統籌力度,進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并通過政策加以保障。留守兒童工作是一項現實而又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要由政府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協調配合、共同推進。各有關部門要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各自的職能出發,找準工作切入點,加大人、財、物等方面的投入,形成推進留守兒童工作的整體合力,切實把留守兒童工作落到實處。

2.政府要保障按農村義務教育規模標準所需進行經費投入,并優化投入結構。當前農村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也影響了留守兒童的教育質量。要強化政府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確立義務教育財政撥款在公共財政中的優先地位,確?;A教育經費的增長。只有教育經費到位,學校才能快捷有效地實行各種措施,加強對留守兒童管理和教育。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專項工程的資金配套工作,加大市(縣)財政教育投入比例。要充分利用有限教育投入資金,加大農村基礎建設較弱學校的建設力度,保障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3.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加快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建設。實行留守兒童寄宿制度,是集中解決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問題的有效形式,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投入力度,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學習中的生活困難。此外,在完善硬件設施的同時,也要加強寄宿軟件的建設,配備專門的師資,規范管理住宿學生的生活,特別是對留守兒童進行科學的生活指導和及時的心理疏導。

4.建立穩定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補充機制,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需要專門的師資,因此要穩定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大幅度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優先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及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人員,特別是要關注留守兒童心理教育。

5.完善教師與留守兒童教育的幫扶機制,發揮他們的主動性。教師是留守兒童教育的具體執行者,在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校要通過獎勵機制,鼓勵教師與留守兒童建立幫扶關系,及時了解留守兒童情況,建立學校與家庭對留守兒童相互支持的培養模式。重點幫扶思想品德有偏差、心理有異常、學習生活有困難的留守兒童。

6.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家長學校,為留守兒童父母及監護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和服務。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家長及臨時監護人的培訓,大力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傳播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提高他們的家教水平。加強對留守兒童父母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明確留守兒童監護和教育的責任主體是父母,引導農村家長正確處理外出務工與教育孩子的關系,切實擔負起第一監護人的責任,給予孩子們文化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更多的關注。

7.加強對留守兒童的資助和救助工作。針對家庭條件較困難的留守兒童,在經費投入、住宿生補助、貧困生補助等方面予以傾斜,同時爭取社會愛心機構的友情幫扶,為留守兒童提供醫療保健和法律服務等。組織心理教育專家和具有心理學知識的志愿者隊伍,深入農村、學校,對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進行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詢活動。

參與文獻:

[1]吳霓.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4 (10).

[2]楊帆.農村留守兒童現存問題的分析與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5(1).

[3]馬多秀.心靈關懷:農村留守兒童德育的訴求[J].中國教育學刊,2011(1).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 [DB/OL]. (2010- 07- 30) [2014- 09- 27]http://www.china.com. cn.

猜你喜歡
兒童農村學校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留守兒童
學校推介
六一兒童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贊農村“五老”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六·一”——我們過年啦!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