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發展現狀與策略研究

2015-03-02 03:13曹嘉純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終身教育學習者體系

作者簡介:曹嘉純(1992-),女,江蘇蘇州人,揚州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一、終身教育的基本理論

在1965年,由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局局長保羅·郎格朗提出的“終身教育”設想,系統地對終身教育原理做了說明。在他的理論中,終身教育是解決人類所面臨問題的重要途徑。當時傳統教育觀認為,將人的一生分為學習和工作兩個時期,前半生負責受教育,后半生負責工作。保羅·郎格朗則是強烈地批判了該觀點,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發展,人口的增長,民主化需求的日益增強以及信息傳播的加快,使得傳統教育觀念已經不適應社會的發展。保羅認為,教育應該是伴隨著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到生命結束為止的持續性過程,也就是貫穿著每個人的一生。

終身教育是“人的一生的教育(水平方向)和個人與社會生活全體的教育(垂直方向)的統合”。也是就說,對于每個人而言,終身教育貫徹于人的一生能接受的所有形式的學習,如嬰幼兒教育、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老年教育等等。而對于社會而言,教育應向所有社會成員開放,并且全體成員都是終身教育的教育對象,他們都有學習和接受學習的權利。因此,終身教育實質上是個人與社會教育機會的統一。

二、終身教育的特點

終身教育的概念和內涵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拓展,他的創設突破了傳統的教育模式階段性、終極性、封閉性的弊端,適應了社會變化對教育領域的挑戰??偟膩碚f,終身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1.覆蓋范圍整體化。一方面是教育對象的整體性,終身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面向全體社會成員,不論其年齡、性別、家庭情況,受教育程度如何,實現每個人都受教育的社會現狀。另一方面是教育時空上的整體性,人的一生在不同階段都需要有接受教育的過程,有句俗語,“活到老,學到老”就是對終身教育在時間上的詮釋。而教育在空間上的整體性則是指突破單一的學校教育,實現家庭、社區、學校教育的有機統一,特別是如今非正規教育的飛速發展,給了終身教育在空間上的更大自由。

2.實現形式多樣化。傳統教育的觀點是認為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唯一形式,學生每天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接受教育。這樣單一的教育并不能滿足如今多元化知識的需求,同時沒有考慮到不同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不同選擇。終身教育注重對學校正規教育的外延思考,充分集結社會各界力量,開辦非正規,非正式教育,利用社會經濟文化資源,結合社區,共同實施終身教育,為受教育者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3.培養目標個性化。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獨特個性,并且生來就有各種的發展需要,對于社會也是如此。終身教育并不是旨在創造特定的所謂“完人”,也不是塑造整齊劃一的“木頭人”,而是以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為第一要義。但是傳統教育中,只有在特定的時間階段,才是被認為應該接受學習的。在這一階段中,學習者豐富多彩的個性又是難以充分顯現出來。終身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在時間上的限制,用人的一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培養個性的完善發展,在每個階段都能得到學習的機會。

三、我國終身教育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終身教育目前在我國還處于宏觀認識水平,我們全社會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對終身教育思想的理解模糊。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引進終身教育觀念之后,要建立以及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決議在我國很多重要政策報告中提出,雖是如此,大多數人還是缺乏對終身教育思想的深刻認識,比如終身教育的內涵是什么,終身教育體系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體系,這樣的體系對廣大人民有什么意義,相當多的人是無法回答的。很多人甚至把終身教育與成人教育,繼續教育混為一談。思想上尚是如此模糊,何來行動一說。根據一份來自“中小學生學習與發展課題組”的調查,對我國10個省市的七千多名在校學生及其父母進行調查,因為“喜歡讀書而上學”的僅占高中生的4.3%,而卻有30%的初中生以及32%的成人認為高等教育普及和終身教育“太荒唐,沒必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發生如此偏差,一部分原因無疑是高考指揮棒下應試教育產生的不良影響。此外,即使現在成人教育十分風靡,這從每年成人高考時的壯觀景象就可以看出,但是成人教育的盛行也并不代表我國大眾對終身教育這一思想的接受與內化,其中大多數人的功利性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成人教育的發展,所以以一紙文憑為目標的教育明顯不符合我們所說的終身教育理念。

2.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在我國,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終身教育的建構地區之間差距很大,東部沿海地區終身教育體系建立較早,人們的思想也比較開放,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較高,加之醫療衛生的發展,所以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后,很多人愿意并且有能力再接受教育,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但是在我國中西部大部分地區,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人們疲于奔命,沒有時間停下來再去學習,而且自然地理環境也對中西部的辦學條件以及學習者身心健康產生一定影響,使得那里的終身教育剛起步,發展較慢。我國又是一個民族眾多、地域廣闊的國家,教育觀念、生活習慣等因素也影響著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傮w來說,要使人人都參與學習,接受終身教育這一思想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實,終身教育體系的不均衡發展,也是我國教育公平問題的一個衍生物,所以加強對地區終身教育建構不平衡的關注,是十分有必要的。

3.政策導向不明顯。我國一直十分重視教育,“科教興國”作為國策得到了廣泛地重視,并且政府也付諸實踐,如大力推進義務教育,鼓勵民辦學校的建立,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在終身教育這個與提高國家國民素質息息相關的方面,政府在政策上則顯得有些薄弱。雖然我國制定了多項法律,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雖然這些法律中或多或少融入了終身教育的思想觀念,但至今沒有一部針對終身教育的法律。事實上,國家政策法律的缺失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同時,社會上普遍的“文憑熱”,雖然能推動我國成人教育的發展,但在這樣背景下的成人教育,對建立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是不利的。根據現階段教育發展,政府所提供教育的數量遠不能滿足學習者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根本達不到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基本要求。

4.學習型組織處于萌芽階段。終身教育的一大目標就是建立學習型社會,使得人人都在學習,但由于我國在社會制度方面的不完善,政策立法的缺失,導致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學習型組織的構建尚處于萌芽階段。一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我國教育的社區化程度不高,而社區教育是實現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的開展方式。社區教育以全體社區成員為教育對象,開展各種道德法律教育、職業教育、生活教育、衛生保健等多方面,促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我國目前的社區,教育基層組織只是零星地開展活動,極少有政府出面將多個基層組織重新組合,但又會由于不同的管理方式,難以達到理想的狀態,難以形成具有規模的社區教育。除了社區教育這個學習型組織顯示出萌芽的狀態之外,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自主權的擴大,國家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學習發展也缺乏引導、支持和鼓勵。學習型企業的逐漸弱化,也是我國學習型社會處于萌芽階段的一個表現。

5.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由于受到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難以做到為學習者提供完善的配套設施,入學難一直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這是配套資源緊缺的一個直接表現。甚至在有些偏遠地區,必備的桌椅都是寶貴的資源,更不用說配備計算機等電化教育手段了。雖然近些年來興起了很多網絡教學模式。一直被大眾所推崇,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以及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 model),很多高校也開展了現代的遠程教育,但他們的教育對象僅僅是部分城市的少數人,我國的農村和邊遠山區的人很難得到這種機會接受教育,這些都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結果。

四、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策略

1.加強宣傳,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改革和發展的先導是讓人們首先從觀念上開始轉變,要讓社會每個成員構建終身教育思想,突破傳統教育的枷鎖,認識到一次性學習是狹隘的。首先,加強終身教育思想的宣傳工作。作為一種顛覆傳統的教育觀念,必須從根本上提高人們的認識。我們需要加強輿論導向,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傳媒廣泛宣傳,大力贊揚那些一生都在學習的人們,并讓大眾感受到終身教育的益處,使得在了解并接受終身教育的含義之后,社會上形成一股崇尚學習的風氣,這是實現終身教育的前提。其次,我們需要認識到終身教育體系的建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國是一個大國,各地經濟文化教育都相差很大,高等教育程度更是極不平衡。所以國家在推行該體系的時候,只能也只有遵循先試點再整體的原則,分階段地進行實施。最后,我們必須改變傳統以學校教育為單一的教育模式,樹立面向每個人的一生、面向全社會的大教育觀。因為“一次性成才”是不可能的,也不利于個人與社會的發展,而“唯學校辦學”的傳統觀念,忽略了社會、家庭對學習者的影響,也無法做到教育的全程性與全員性。

2.健全終身教育保障機制。要使終身教育體系正常運行,除了大力宣傳、改變人們的傳統教育觀念之外,還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做保障。一方面,加快立法進程,這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關鍵之一。許多發達國家實際上早已制定了終身教育法,系統地規定了終身教育作用、地位等,為促進終身教育發展提供制度保障。相比來說,我國的相關法律就顯得缺乏力度了。其實在我國現行的法律中,也都涉及到終身教育問題,如果能根據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具體情況以及發達國家的經驗,對一些散落在各個教育法規中關于終身教育的內容進行整合修訂,并加以完善,形成綱領,制定出我國的《終身教育法》,那就能為終身教育真正提供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建立合理的教育制度。將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文憑實行并重,促進崗位培訓,對老年教育以及殘疾人教育提供保障等。同時,教育觀念也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而學校的教育功能也應該輻射周邊社區,其中高等院校更應該發揮核心作用。高等學校有著豐富的圖書資料、先進的科學實驗設備、大量優秀的教師,教育輻射范圍廣,能成為該地區終身教育的中心。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對推進其終身教育體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需要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根據教育立法的規定,政府應每年拿出GDP的4%投入在教育上,同時適當調整高等教育結構,注重職高與社區的聯系,加強職高與普高的融合與銜接,為學習者提供多樣的高等教育模式。

3.大力提高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水平。終身教育實現的一大可能就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習者不受時空的限制,就能獲取知識,在這樣一個平臺上,能擴大受教育的途徑和方式。首先,高校擁有著大量的資源,要繼續發揮其輻射作用,同時進一步加強其遠程教育。很多高校將優秀教師的教育視頻以及講義資料傳上網,供有需要的人學習;學校也可建立一個實時答疑的局域網,供師生之間討論與學習。我們更加應該鼓勵學生去聽一些世界級的高等學府,如哈佛等大學的講座,拓寬思維與見識,讓學習者通過遠程教育能收獲更多。其次,提高教育技術的信息化水平。開發適應我國國情的輔助教育系統,特別要注意為農村以及邊緣的地區提供教育的需求,同時加大設施的利用率,避免資源浪費。除此之外,政府通過建立龐大的學習網絡,將圖書館、歷史博物館、文化展覽館融入到學習者的日常生活中,形成開放式的教育網絡,為適應不同層次學習者的教育需求提供廣泛途徑,為終身學習體系提供硬件保障。

猜你喜歡
終身教育學習者體系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青年干部要當好新思想的學習者、宣講者、踐行者
慕課讓終身教育變為一種現實
《終身教育與培訓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高校學習者對慕課認知情況的實證研究
“曲線運動”知識體系和方法指導
我國終身教育制度建設的創新方向
注冊咨詢工程師需要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