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合學習模式:依據、優勢和挑戰

2015-03-02 03:13桂蓮,王小紅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個性化混合思維

作者簡介:桂蓮(1991-),女,四川瀘州人,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比較教育專業。研究方向:國際教育比較研究;

王小紅(1978-),女,重慶忠縣人,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

混合學習(hybrid learning)模式,又稱混成學習(blended learning),融合了課堂教學和網絡學習的最佳優勢,將重心放在利用在校時間進行同伴合作和師生互動,利用網絡環境開展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由于協同使用物理和虛擬學習環境這兩種線上線下環境,可以體現學習優勢互補。目前美國已經有24個州正在試驗混合學校。 ①而在2012- 2013學年,就有15所賓夕法尼亞學校試行混合學習。 ②在圣何塞市R ocketship Mateo Sheedy小學進行混合式學習模式應用,其中采用了差異化教學、教師協作和集成技術,以滿足大于平均班級規模的大班授課需要。 ③K- 12在線學習國際協會(iNACOL)對全球在線和混合學習實踐的最新調查顯示,這一數字化教學戰略呈普遍增長態勢。 ④

一、混合學習模式的依據

1.現實依據:學生發展的需求。信息化時代的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種多樣,學生可以在課外、校外通過移動終端或網絡學習平臺,隨時隨地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如在線學習因為其方式更加靈活,信息更容易獲取,而且語音和視頻工具的出現增加了在線教師和學生的交互方式,提升了交互的質量,在線學習得到了更為廣泛的認可。但在線學習時,認真學習的學生有限,使得學習效率低下,而傳統課堂教學又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按一個模式培養學生,不利于創新型人才的成長??梢?,單一的在線學習、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習者們的需求,于是將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相融合,混合學習模式應運而生?;旌蠈W習模式是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巨大變革,它改變了傳統以教師教為中心的模式,建立以學生學為中心和以培養復合思維及交流能力為目標的模式,從單純課堂教學轉變為線上線下互補的學習方式?;旌蠈W習模式既是在線學習演化的結果,也將傳統教學與學習分析、自適應學習以及很多前沿的同步與異步工具進行組合,結果使學校教育更加適應時代要求。

2.理論依據:符合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專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把培養受教育者的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重視“情感充實、情意加深和興趣培養,強調直覺、意志等非理性因素和心理狀態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⑤可見,人本主義理論提倡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則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⑥混合學習模式主張將互聯網意識貫穿于學習設計的始終,老師的主要任務轉變為幫助學生了解教學環境、正確使用教學資源、合理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學會合作等。它將課堂教學、在線學習、交互學習等方式相結合,激發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并通過檢索學生學習信息資料,檢驗學習效果,這充分體現了人本主義理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促進者,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要求。

二、混合學習模式的優勢

1.整合個性化學習。美國軟件與信息產業協會、視導與課程發展學會和首席教育官員委員會發布了題為《創新教育:為個性化學習重建教育系統》的報告,指出當前一刀切式的前工業時代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知識經濟社會和信息化時代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當前教育遵循的是流水線式的大規模生產模式,固定時間、地點、課程和進度,不能照顧到學習者差異化的需求。 ⑦而混合學習模式第一個顯著優勢正是整合個性化學習,其核心是給學生提供一條通路,讓他們可以按照自身需求來追求受教育的方式。 ⑧知識的教授可以在課前由學生自主學習,課上向老師反映學習情況,有困難或疑問,再由老師統一解答。對于某些不適合在線學習的課程,比如文科類授課常常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觀點和情感,這些課程就可以先進行傳統授課,然后學生再去訪問多種多樣的學習資源,做在線課題或作業。學校則通過在線平臺可以迅速收集學生的學習反饋,關鍵是通過數據來反映學生的習慣和表現,對學習趨勢進行分析,成為學生在線檔案,記錄他們的學習體驗和成績。 ⑨

混合學習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調節的和靈活的學習設置, ⑩這要求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混合學習之前,必須了解學生的喜好和需求,給予足夠的教學指導,特別是在學前及基礎教育階段。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大力倡導基于學生自身熟練程度以及差異性,來分享他們的思想,共同創建個性化的資源,開展協作式的學習活動。 ?因此,混合學習支持自主自學或者小組互動學習,能照顧到學生的需求、水平和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從而更好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目標??梢?,在混合學習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按照自己的策略和步驟來學習,還可以用其獨特的方式來展示所學到的知識。

2.培養復合思維及交流能力。在信息化時代,年輕的學習者需要掌握分析信息、有效溝通,并在一個全球化的環境中通過協同工作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即復合思維及交流能力?!皬秃纤季S”是指理解復雜性的能力,一種為了解決問題而需要理解如何系統性工作的技能。 ?它可以被認為是系統性思維的一種具體應用。這是一種從局部看整體的能力,一種隨著時間把分散的做法匯總成模式的能力。 ?但是,傳統學校并沒有有效開發學生復合思維的潛力,以及有效溝通的技能?;旌蠈W習模式由于加入了解決問題、協同合作的學習實踐活動,所以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復合思維,以幫助學習者理解世界是如何運轉的,并讓他們掌握解決復雜問題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而語義萬維網、大數據、建模技術以及其他的創新,促使對學習者在混合式學習中進行復合思維的培訓成為可能。同時,溝通能力的掌握對于復合思維的應用至關重要。事實說明,絕大多數卓越的領導人,是那些擁有非凡社交智力的交流者。他們不僅善于促使人與人之間建立聯系,利用技術來協同工作,以及利用數據去支持他們的想法,而且擁有理解全局,并基于邏輯、數據及本能做出決策的能力。也就是說,混合學習中對學習者溝通和社交能力的要求也會強化復合思維的應用??傊?,混合學習模式重點關注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因此,無論是知識傳遞還是知識內化吸收,都給學生創造了多樣的培養復合思維及交流能力的機會。

3.推動正規化教育與時俱進。當今社會對學生在學校中學習什么技能以及如何學習的期望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無論是良好的職業道德,面對重重挑戰而堅韌不屈的個性,還是相應的知識和社交技能,這些能力都可以在混合式教育環境中得到強化和發展。因此,那些計劃培養學生溝通、協作以及批判性思維的學??梢圆捎没旌蠈W習模式以達到預期目標,并且要改變他們原先熟悉的那些方式方法。正是由于將互聯網元素融入到了課程設計中,混合學習模式不僅適應了越來越普及的網絡課程以及免費教育資源,更為重要的是決策者和領導層開始認真思考在學校中應該并且能夠培養學生需要的技能,推動學校教育與時俱進。

三、混合學習模式的挑戰

1.混合學習模式的實踐和理論處于探索之中。盡管調查顯示北美、西歐、亞洲和大洋洲這些地區的小學和中學生具有更多混合學習的選擇權, ④但總體來看,實踐上混合學習模式還只是小范圍開展?;旌蠈W習在提高學生成績的有效性方面還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以確定哪些是最有效的特定因素,從而推動政策決策。

在理論方面,克萊頓·克里斯坦森研究所的研究表明,混合學習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最大優勢。不僅如此,克里斯坦森研究所的報告還為學校領導者們提供了一個可以用來評估他們工作效果的基本框架。 ?例如,教育領導者在依靠有限的預算和校舍建設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多年的傳統課堂模式下引入混合學習的設計來增強學習效果,譬如“旋轉模式”(rotational model),學生可以在與教師一對一、個人和小組活動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中進行交替轉換。

此外,名為《通過混合式學習轉變K- 12農村教育:困難但有前途的實踐》的報告對參與愛達荷州學習學院職業發展的農村教師進行了調研。教師們指出,混合學習項目需要時間,教師應在可能的情況下接受正式和非正式的培訓。 ?可見,混合學習模式在實踐和理論上都還在探索之中。

2.教師數字媒介素養不高。在混合學習情境中,教師的媒介素養至關重要,是影響學習效果最關鍵的要素之一。教師的數字媒介素養不僅僅在于掌握數字化的工具,更為重要的是養成一種思維方式。因為基于特定工具和平臺的技能與標準會不斷更新,獲得數字化思維能力比掌握特定工具技能更為重要和持久。但是,目前的教師教育卻很少有相關技能的培訓,在教師的崗前培訓中更是少見。教師個人往往很難制作像斯坦福大學在iTunes U上那樣高質量的課程資源。盡管講師和教授們開始意識到由于他們不善于幫助學生在課程中發展和使用數字素養技能而制約了學生發展,有些人僅僅通過參加專業培訓項目或非正式學習來彌補自身能力缺陷,但是要將數字媒介素養作為教師必備的業務標準尚需時日。因此,混合學習的順利實施必須以教師不斷接受新技術培訓,要以提升數字媒介素養為前提。另外,創新混合學習設計要求教師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基本教學法有扎實的掌握,以便于從整體上改變學校帶給學生的體驗。

3.學校運行機制有待重塑。在傳承了幾個世紀的學校教育模式中,學生們整齊地面朝教室前方,按照學科學習,通過陳舊的教學方法接受知識。學習的多學科性質和其他現代方法的出現,將關注點轉移到學?;旌蠈W習的創新設計上,旨在優化物理空間、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資源,并解決不斷變化的師生關系。具體而言,混合式學習借助教師引導、實時評估技術、數字內容、注重自我反思等途徑進行,使每節課及其題材彼此相聯系?;旌蠈W習方式要求學校調整結構,使學生從傳統課堂被授課更有計劃地轉到能動地學,摒棄傳統課程表的限制。這一新的學習設計,由于其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和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教學計劃更加靈活,因此學校必須具備與之配套的新的運行機制,具體而言,就是通過重新設計校歷安排,實施旨在培養能力的教學過程,并有效地利用技術來戰略性地調整學習時間,將時間以更有意義的方式加以利用,以便為真實學習的發生創設機會,并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開展自主學習。

注釋:

①John Watson, Amy Murin, Larry Pape.Teaching Online Across State Lines[EB/OL].http://kpk12.com/cms/ wpcontent/uploads/EEG_KP2013- lr.pdf (PDF).

②PRNewswire.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ennsylvania's Acting Secretary of Education Says Hybrid Learning Benefits Students [EB/OL].http://www.prnewswire. com/news- releases/pennsylvanias- acting- secretary- of- education- says- hybrid- learning- benefits- students- highlights- success- of- first- year- pilot- program- 228203661.html.

③Benjamin Herold.‘Flexible’Classrooms: Blended Learning 2.0[EB/OL].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4/ 01/21/19el- rotation- side.h33.html.

④Barbour, Michael; Brown, Regina; Waters. Online and Blended Learning: A Survey of Policy and Practice from K- 12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EB/OL].http://files.eric.ed. gov/fulltext/ED537334.pdf (PDF).

⑤杜時忠.人文教育論[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84.

⑥黃崴.20世紀西方教育管理理論的發展——人本主義教育管理理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1).

⑦張渝江.為個性化學習重建教育系統[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120- 123.

⑧Responsive Open Learning Environments(ROLE).Project[EB/OL].http://www.role- project.eu/.

⑨Knewton.Personalized Learning for All [EB/OL].http: //www.knewton.com/about/.

⑩K- 12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the Power of Adaptive Instruction [EB/OL].http://www.edweek.org/media/11- 20- 13_dreamboxpersonalized.pdf (PDF).

?Jim Marshall.Key Education Themes Focused on Achieving Global Education Success [EB/OL].http://www. prometheanworld.com/us/english/education/about- us/education- strategy/.

?Shane J. Lopez,Valerie J. Calderon.Americans Say U.S. Schools Should Teach "Soft" Skills[EB/OL].http://www.gallup. com/poll/164060/americans- say- schools- teach- soft- skills.Aspx.

?Complexity and Systems Thinking [EB/OL].http: //less2011.leanssc.org/program/complexity- and- systems- thinking/.

?Babylon.Systems Thinking[EB/OL].http://www.babylon. com/definition/Systems%20thinking/.

?Clayton M. Christensen, Michael B. Horn, and Heather Staker.Is K 12 blended learning disruptive?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hybrids.[EB/OL].http://www.christenseninstitute.org/publications/hybrids/.

?Eric Werth, Lori Werth, Eric Kellerer.Transforming K- 12 Rural Education through Blended Learning: Barriers and Promising Practices (PDF) [EB/OL].http://www.inacol. org/resources/publications/inacol- reports/#6200.

(上接34頁)

分相似性的關聯規則群推薦算法[J].計算機科學,2014,03:36- 40.

?鮑麗倩,陳思璇.基于效用理論的電子商務個性化推薦[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4:150- 153.

?黃曉斌.基于協同過濾的數字圖書館推薦系統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6,01:53- 57.

?孫守義,王蔚.一種基于用戶聚類的協同過濾個性化圖書推薦系統[J].現代情報,2007,11:139- 142.

?孫歆,王永固,邱飛岳.基于協同過濾技術的在線學習資源個性化推薦系統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2,08:78- 82.

?丁雪.基于數據挖掘的圖書智能推薦系統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05:107- 110.

?楊麗娜,劉科成,顏志軍.面向虛擬學習社區的學習資源個性化推薦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0,04:67- 71+85.

?楊麗娜.數字學習資源的個性化推薦效果提升研究——以學習元平臺資源推薦設計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 2014,06:84- 91.

?劉旭東,張明亮.個性化E- learning學習資料推薦系統設計與實現[J].中國成人教育,2013,10:106- 107.

?孫眾,駱力明,綦欣.數字教材中個性化學習資源的推送策略與技術實現[J].電化教育研究,2014,09:64- 70.

?袁靜,焦玉英.基于情景信息的學習資源個性化推薦[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07:116- 119.

?楊超.基于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學習資源推薦方法[J].計算機應用,2014,05:1350- 1353.

?唐瑤,余勝泉,楊現民.基于學習元平臺的教育內容策展工具設計與實現[J].中國電化教育,2014,04:87- 93+115.

猜你喜歡
個性化混合思維
混合宅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一起來學習“混合運算”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