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教育的困境與出路

2015-03-02 03:13魯子簫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城鎮化鄉鎮農村

作者簡介:魯子簫(1987-),男,甘肅定西人,青海教育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一、農村消失與農村教育的萎縮

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在面臨巨大壓力的同時,鄉村也在大面積萎縮消失。2011年的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農村平均每天就有20個行政村消失, [1]現如今情況更嚴重。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的原因無非是追逐優質資源,而調查發現,這一過程中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逐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以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為代表,農村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大量選擇離開農村,尤其西部地廣人稀的農牧區,超過一半的父母都選擇將孩子送到所在縣鎮或省城讀書,很多農牧區學校、教學點幾近荒廢。一方面是父母為了孩子的教育逃離農村,將孩子送往城鎮地區就學,部分甚至舉家遷往城鎮,很多地方政策甚至規定農村人只有在城里有房產,子女才能在城里的學校上學,這就逼著很多重視子女教育的父母拋棄田地、拋棄家園,進城買房,一邊打工一邊陪子女上學。另一方面是外出讀書的農村學生為了前途,一旦學業有成便徹底逃離農村,與農村劃清界限,甚至于今天,學業無所成而外出打工的農村年輕人只要還能在外混下去,也都選擇“再不回農村”。筆者在甘肅張掖某鎮的調查發現,該鎮4萬多人口中,30歲以下常住人口只有不到10%,年輕人要么在外讀書、打工,要么到縣城買房居住,而他們但凡能在城市有一席之地,是絕不可能再回農村的。問卷顯示只有不到1%的人愿意自己的子女以后留在農村,農村成了一個父輩人無奈堅守、年輕人設法逃離的地方。毋庸諱言,過去城鄉差異巨大,差異戶籍制度導致城鄉待遇不對等、社會地位不對等,城尊鄉卑,導致以往的農村教育都是以“離農”為價值取向,“為脫離農村而讀書”成為農村人上學共同的追求,這種情況下農村人口自然向往城市、一門心思擠進城市,并且自然而然會將教育看作最主要的脫農途徑,而教育更是從理念到內容都配合、強化了這一價值取向;這種模式既綁架了教育,也制約了農村發展。多年以來,農村好比母親的子宮,成了一個人出來便再也回不去的地方。而面對嚴峻農村人口老齡化現象,可以想見若干年后,等父輩人一一埋骨黃土,農村將成為渺無人煙的荒村。其中也不難發現,城鎮化過程中牽動農村變化最敏感的神經還是教育。

由于農村人口流失,有條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往城鎮甚至省城、省外發達城市讀書,很多農村學校萎縮,出現“三四個老師哄兩三個孩子”的情況。華商報的農村教育調查顯示,陜西靖邊、吳起等縣很多農村學校出現師生比4:1這樣的極端反比情況; [2]而在地廣人稀的西部農牧區,這種情況已經十分普遍,農村學校面臨著不得不撤的境況。近年來,農村教育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一方面是加大投入和施行政策傾斜、加強農村教育的呼聲,另一方面是農村學校紛紛撤并的現實,政策的錯位導致農村教育資源浪費情況非常嚴重。而強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增加農村教育投入的人,大多忽視了農村學生教師普遍流失、學校正在萎縮的事實,很多應標準化建設新修的校舍因學生流失而不得不廢棄,很多“希望小學”幾年內變成空殼,很多村小、教學點投入了大量經費購置設備,最后卻只剩下一兩個學生,尤其是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下達以后,很多已經師生流失嚴重、沒有希望卻還來不及撤并的農村學校為了達標,搞了一大堆硬件建設,終成擺設。面對這種情況,即使國家及時出臺向農村傾斜的教育政策,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建設和投入的速度也趕不上流失和萎縮的速度;更何況還有城鎮化這樣一個國家戰略高懸頭頂。在以農業人口向城鎮人口轉化為主要路徑的城鎮化道路上,中國的農民又怎么會看不到些年以后農村的凋零之象,又何以會將關系子孫命運的教育寄托在日漸凋敝的農村教育之上?農村師生流失、學校萎縮看上去已成為不可扭轉的頹勢。

二、中國特色城鎮化與鄉鎮學校發展

雖然教師、學生在流失,學校在萎縮,但農村不可能徹底消失,農村教育也不會消失。厲以寧教授在談到中國城鎮化構想時指出,四五十年以后,中國的農村將大面積消失,而逐步濃縮為社區,隨著戶籍制度的取消,成為城市的一部分——即使離得很遠;是為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 [3]

按照未來農村社區化的設想,農村的萎縮也可以是“濃縮”。也就是說,城鎮化過程中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同時,還有一個村人口向鄉鎮轉移的過程,行政村中條件好的流向城市,條件差一點的轉向鄉鎮聚居區,隨著鄉鎮各項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大部分安土重遷的農民可能更愿意就近遷往鄉鎮,而不是遠走城市;這是一個人口分流重組和再集中的過程,所帶來的是鄉鎮結構的大調整;村里人一戶一戶減少,最后村級行政單位消失,土地流轉,而鄉鎮非但不會消失還會壯大,變成一個微型城鎮,隨著戶籍制度取消,納入城市社區化管理。也就是說,中國的城鎮化并非鄉村的消失和城市的壯大,而是村的消失與城市、鄉鎮的壯大,只要政策上主動引領,改革中自求出路,適時調整結構和形態,農村在城鄉一體化道路上也可走向美好的未來,集中居住、基礎設施完善、社區化管理、機械化農業將成為未來農村的基本形態。

這一過程中,鄉村教育也會隨著人口的集中而經歷從分散到集中的變革,最后村級小學逐漸減少而鄉鎮建立起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這種集中不會使鄉村教育淪落而只會使其更新升級。鄉村教育的改造所應關注的就是如何在這一集中過程中完善基礎設施、引進優質資源、轉變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質量,在變革中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應該看到,中國城鎮化過程中農村人口向城市和鄉鎮分流集中的過程并非全部是自發的,政策引導和基礎建設依然很重要,需要通過抓緊鄉鎮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鎮吸引力,避免農村人口短時期內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盡量讓發展潛力巨大的鄉鎮壯大而不是一味增加城市的負擔;而要做到這一點,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教育設施建設就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環——教育既然能成為人口遷移的主要誘因,鄉鎮也就能靠優質的教育與城市“爭人”。農村教育問題即是引發農村發生結構變化的主因,便也是未來農村變革過程中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從鄉鎮發展的角度考慮,只有盡快優化鄉鎮教育資源,鄉鎮才有足夠的吸引力促成農村人口的合理流動——大部分就近向鄉鎮集中,從而分解城鎮化過程中城市的陣痛。所以,從大局考慮,農村教育的發展要重點瞄準鄉鎮學校和中心學校,當務之急便是采取措施,加強鄉鎮教育設施建設;從教師水平、教學設施、校園環境等各方面做大做強鄉鎮各級學校,建成優質、高效、系統的鄉鎮教育體系,在城鎮一體化過程中給予區別對待和政策傾斜,配備先進設施,吸引優秀教師,打造優質教育資源,加快發展步伐,爭取在城鎮化完成、鄉鎮建設實現大發展的時候,鄉鎮學校相應地發展壯大,能夠與城市學校比拳量力,在吸引師生上不輸給城市學校。

如果未來鄉鎮教育的發達是一個可以實現或正在冥冥實現著的理想,那么,今天的農村教育所經歷著的也不僅僅是萎縮,而是濃縮;不應消極地看成學生的流失,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結構調整——或者至少應成為努力的方向。

三、鄉村教育改革的著力點

中國城鎮化進程中,鄉鎮教育的發達是一個結果,而走向這個結果需要一步步的努力,農村學校撤并要合情、合理、合民意,鄉鎮學校建設更要保證質量。在不能一次性完成變革的情況下,要做到正確的梳導;目前而言,尤其要把握好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方向,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布局調整和師資建設可以說是當前鄉村教育改革發展要抓住的兩大著力點。

(一)在規范“撤點并?!敝袑崿F學校布局調整

2000年以來,國家持續開展了以“撤點并?!睘榕e措的農村學校布局調整。撤并之初,政策的強力推行造成了很多問題,片面追求規模效益而不顧學校實際和民意,很多辦學情況良好的村小慘遭撤并,因而引來種種詬病,寄宿制學校也存在很多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而以如今的情況看來,撤并已然成為不得不采取的措施。如果不適時實行撤點并校,農村學校軟硬件各方面都無法保證,管理難、投入大、教學質量低,師生大量流失,最后成為空殼將不可避免,適時地撤點并校成為大部分家長和師生的訴求。事實上,有空巢村莊才出現了空殼學校,中國農村教育從分散辦學走向集中辦學是人口從分散走向集中造成的,這個過程也許比較漫長,但它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城鎮化和教育現代化等各種力量推助下的一種必然要求,表面上看是政府行為,其實質是社會發展演進的大勢所趨,人力所能做的只是因勢利導、緩解這一改革進程中農村、城市的陣痛。

同時也應該看到,農村“撤點并?!笔且粋€伴隨城鎮化進程的自然而然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和強制推行。而且撤點并校并不意味著村小、教學點的消失,有理由相信即使是在城鎮化徹底完成之時,中國的農村也并不會全部消失,一定會存留并蛻變出一批中國式農村莊園,依然有一部分人堅守農村、扎根農村,以農業為生。因此,未來農村教育依然有其生存的空間。屆時的農村教育將是什么樣,這取決于在發展過程中人們如何對待日漸消亡的農村學校??偟脑瓌t應該是遵循自然規律,從實際出發,因勢利導、區別對待。首先,對農村的撤點并校一定要從每個村小、教學點的實際出發,從學生、家長、教師的意向和客觀需要出發,嚴格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并程序,不能搞理念先行和一刀切,在決定一個學校撤與不撤時需廣泛征求家長、教師意見,防止因粗暴的行政行為而導致學生輟學的現象。各地區要以鄉鎮為單位做好農村學校的年度調查統計工作,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將所有村小至少分為:急需撤并的學校、一定時期內尚需留存的學校、需長期存留和重點發展的學校等三類;對急需撤并的果斷就近撤并,必須嚴格履行論證、公示、報批等程序,廣泛聽取學生家長、師生、村民和鄉鎮政府的意見,保障群眾充分參與并監督決策過程。對教學秩序良好、尚未達到撤并程度的學校不能操之過急,重點加強師資配備,以保證其所存續期內的教育教學質量。對需留存和重點發展的學校要給于重點扶持,對具備辦學特色的學校要重點保護,向“小而精”、“小而強”、特色化的方向邁進。與此同時,對撤并后出現嚴重不良后果或家長、教師強烈反對撤并的學校要另謀出路,確有必要恢復的應重新規劃、予以恢復。

總之,面對農村學校萎縮的客觀現實和農村教育仍需大力發展的主觀要求,未來農村教育要和城鎮化進程統籌協調起來,不能各唱各調。在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致力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今天,以往經濟凋敝、地位低下條件差的農村必定有所改變,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在合適的時候也一定會取消。因此,要致力于在變革中因勢利導,形成小而精、特色化、生活化的農村學校與規模大、水準高的鄉鎮學校并存的局面。

(二)優化教師進出機制,調整師資結構

從近年來農村人口流動動因分析來看,教育和醫療是農村人口追逐的主要優質資源,而調查發現,在農村人口流動歸因中,“優質教育資源”居于首位,排在醫療前面?;诖?,應該可以推出,如果鄉鎮未來教育條件與城市不相上下,農村人口可能主要會流向鄉鎮而非城市。因此,打造鄉鎮的吸引力,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關鍵靠教育。而提升鄉鎮教育的吸引力,關鍵靠軟實力,也就是教師。調查顯示,農村家長對師資質量的重視度排在所有教育資源之首,占“首要條件”的97%以上,可見,優秀師資是優質教育資源的核心,也是決定鄉鎮教育的核心要素。因此,未來鄉鎮教育發展除了建設漂亮舒適的校園,配備與城市學校對等的教學設施外,想方設法引進、培養、留住優秀教師是關鍵。

按照國家“健全人才向基層流動、向艱苦地區和崗位流動、在一線創業的激勵機制” [4]的要求,必須建立農村優秀師資引進的有效機制。首先,應大幅度提高鄉鎮學校教師工資待遇,對于長期在鄉村工作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信任、支持和關心,滿足他們在住房、醫療保險、退休保障等各方面的需求,按照越是艱苦邊遠地區工資越高的原則,考慮其工資在所屬城市工資基礎上,根據其距城鎮的遠近以20%為基數遞增。根據距城遠近和經濟水平,劃分三類地區,一類地區分三檔,依據類別和檔次因地制宜地制定津貼發放標準,以此鼓勵優秀教師到邊遠地區從教?;卩l鎮教師與城鎮學校不對等的生活、教學環境,建立鄉村教師補貼基金,對鄉村教師住房、交通等方面不享有與城鎮教師對等權益的,應該給予相應的住房和交通補貼。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教師激勵機制,對農村鄉及以下學校,在崗位設置、專業技術職稱評審、評先評優、培訓進修、職位晉升等方面實施傾斜政策;對通過公開招聘到鄉村任教且與學校簽訂8年以上服務協議的新教師,由財政補償學費作為獎勵,并解決其住房問題,以此激勵城鎮學校教師到基層任教。從長遠看,只有切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彌補環境的缺陷,保證其與城鎮教師對等的收入和生活條件,鄉村才有可能成為一個不再被教師、學生以及父母家長們嫌惡的地方,農村教育的質量才能憑借優秀教師隊伍的存續而逐步提升,農村才能留住人,農村學校才能留住老師和學生;而只有首先避免農村學校的“與日俱亡”,未來才有可能通過穩步的改革和結構調整,實現鄉村教育的與時俱進。

在實現高工資吸引的基礎上,要實現教師隊伍結構的更新換代升級,必須建立有效的進出機制,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農村教師隊伍結構調整需要積極的政策措施推進,尤其要利用好師資引進政策和教師退出機制,把好入口和出口,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教師隊伍更新換代。調查顯示,目前中國農村教師隊伍存在普遍的老齡化現象,有大部分教師面臨著退休,這可以說是一個重要時機。在老教師紛紛走下講臺之時,如果能保證走上講臺的新教師較高的素質,農村教師隊伍在幾十年內必然會迎來新的風貌。除了高工資吸引,未來農村教育發展要具足后勁,還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調整師資結構,一方面要嚴把教師入口關,建立公開、公正的教師招聘制度,杜絕不符合條件的人混入教師隊伍。農村在教師招聘時,應考慮放開生源地限制,敞開大門,面向全省、全國,在這一前提下,高工資才會發揮應有的吸引力,吸引全國各地優秀教師和畢業生赴艱苦地區從教。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教師退出機制,規范清理在編不在崗的教師,對長期不能堅持正常教學的教師及時辦理退休;禁止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長期借用教師,對確有必要借調的教師及時轉崗,為引進教師騰出編制;在學校撤點并校的過程中,要建立對撤并村小、教學點教師有效的考核聘用制度,優秀教師留用,多余鄉村教師合理安排。

鄉村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內涵發展,切實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留住學生,就需要有一批至少與城鎮學校同樣水平的教師,如果有可能,他們還應是像梁漱溟、晏陽初一樣的教育家,帶著各自的教育理念辦鄉村教育、改造鄉村。在優秀教師的帶領下,未來的鄉村教育絕不再是教學生鄙夷農村、向往城市的教育,而是熱愛鄉村、熱愛自然的教育;絕不再是教學生如何逃離鄉村的教育,而是通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下轉114頁)

猜你喜歡
城鎮化鄉鎮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鄉鎮改革怎樣防止“改來改去”?
“老鄉鎮”快退休,“新鄉鎮”還稚嫩 鄉鎮干部亟須“平穩換代”
鄉鎮扶貧印象
讓鄉鎮紀委書記敢亮劍
家鄉的城鎮化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