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力校本教材 著眼環保教育

2015-03-02 03:13毛俊巖
現代教育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校本教材小學生

作者簡介:毛俊巖(1966-),男,吉林吉林人,吉林省昌邑區兩家子滿族鄉中心校,小學高級。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2005年被評為吉林市優秀校本教材的《風景這邊獨好》一書在六章(二)節“變化的環境”中寫道:

“清末以前,由于兩家子地廣人稀,因而植被豐富,森林茂密,水源充足,氣候正常。狼、狐貍、野豬、狍子等野生獸類時常出沒;野鴨、雉雞、鵪鶉、鴛鴦等野生禽類隨處可見;鯰魚、鯽魚、青魚等野生魚類應有盡有;曲柳、黃柏、細參、黃芪、玉竹等野生樹木、藥材遍布山野。

民國時期,人口逐漸增多,但還尚未對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新中國成立后,人口激增,特別是1966- 1976年十年間,受無政府主義的影響,亂砍盜伐現象十分嚴重,植被遭到破壞,森林覆蓋面積減少,造成許多地方沙石裸露,甚至成為荒山禿嶺。20世紀90年代初期,因糧食價格一度大幅度上漲,又一次掀起了毀林開荒的浪潮,以至大片的草地、河灘、山坡被“蠶食”殆盡,開墾成耕地,從而造成了水土的急劇流失、河水斷流和野生動植物的銳減乃至消失。即使往昔常見的林蛙、馬蛇、刺猬、狍子、喜鵲等野生動物如今已難覓蹤影了,紅松、紫椴、柴胡、防風、五味子等野生植物如今已“掃蕩”一空了。近幾年,旱澇保收的“風水寶地”環境惡化,氣候失常。冬末春初,沙塵肆虐,“云黯黯黑氣迷天,不見星辰日月;風慘慘黃沙揭地,哪辨南北東西”。青山禿了頂,綠水斷了流,青山秀水將成窮山惡水。

人禍天災,“天有不測風云”,自然災害不斷。1986 年7月24日至8月3日,連續10天降中到大雨,全鄉土地淹沒324公頃;1993年5月2日至6月1日,滴水未降,旱情嚴重,全鄉989公頃水田被迫改旱田160公頃,水旱田不足苗又達五至七成;1998年8月,玉米孕穗時全鄉普遍遭受風災,倒伏面積3100公頃,玉米產量由平均每公頃1.8萬斤降至1.2萬斤。

“變化”一詞原為“惡化”。之所以如此改動,是因為有鑒于此:1999年3月鄉政府發出了“退耕還林”的通知,同時大搞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現已初見成效,森林覆蓋率呈增長趨勢。但仍任重道遠,畢竟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是不能憑一時之功而一勞永逸的,必須加大力度,落實到位。

常言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币蚨腥瞬粺o感慨地說過:人類所追求的經濟發展和文明進步的成果,其實是以損壞自然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此話不無道理。君不見:洪水、沙塵暴、“非典”、禽流感、冰雪冰凍、埃博拉病毒等災害接踵而至,恣意妄為。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已讓更多的人清醒地意識到環保迫在眉睫了。

為此,我校在校本教材的開發與構建中,本著“關注生存環境,樹立環保意識”的宗旨,不僅由“滿鄉如此多嬌編寫組”編寫了校本教材《風景這邊獨好》(得到了吉林市滿族聯誼會的鼎力相助),而且在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之中進行環保教育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探索與踐行。

一、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加強環保教育的宣講力度,強化環保社會責任感

在編寫校本教材《風景這邊獨好》時,有感于家鄉自然環境的嚴重破壞和人民群眾對于環保的淡漠,因而傾注了大量筆墨描寫了今夕自然環境的巨大變化,并揭示了環境惡化是人口膨脹和人為破壞的結果。同時,在附文中對“滿族人民的父親山——長白山”、“滿族人民的母親河——松花江”等壯觀的大自然環境做了描繪,在“瞭望窗”中對環境的現狀(如“生命之源”——水的污染與短缺)做了介紹,在“小觀園”中又列舉了許多環保方面的知識,諸如此類,旨在以此校本教材為載體,通過小學生們的探究與實踐活動,領悟環保的重要性與迫切性,逐步樹立“環保人人有責”的思想意識。

僅僅指導小學生們閱讀、領悟校本教材中有關環保教育的內容還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相應地補充大量有關環保教育的課外讀物以及圖片、音響等視聽資料,在組織的各種活動中,特別是我?!凹t領巾廣播站”的廣播,不斷加強環保教育的宣講力度,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視聽中直觀真切地感悟到環保就在我們身邊,必須就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比如,在欣賞漫畫時,有的同學驚訝地看到:一群鳥兒原本沐浴著陽光快樂地生活在一片森林之中;可就在有一天它們覓食飛回時竟然發現這片森林被一砍而光;萬般無奈的鳥兒們另覓新家時竟紛紛撞向畫面是郁郁蔥蔥的森林的大壁畫。當時,有的同學悲傷地說:“真可憐!小鳥們再也找不到新家了,竟把假森林當真森林了?!边€有的同學惋惜地說:“樹木砍掉了真可惜!我們家附近也凈是荒山禿嶺?!边@就是學生通過漫畫夸張幽默的手法獲得的深刻感性認識。是啊,“誰言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p>

二、情:融會貫通環保知識,強化環保理念

以校本教材作為環保教育的主載體,同時在語文、數學、科學、品德等各個學科中,蘊含著大量的、豐富的有關環境教育的知識和內容,教師有責任也有必要不斷挖掘、拓展這方面的知識點,指導學生及時、深刻地領悟這方面的教育點。如:語文教材中的《只有一個地球》《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等課文,就是為強化學生的環保理念而設立的,必須讓學生予以明晰。而在數學等學科中,也有環保教育的知識和內容,只不過比較“隱蔽”罷了,教師要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認識、了解。比如:有的應用題就直接告訴了一只貓頭鷹一年吃田鼠的數量和一只田鼠一年糟蹋糧食的重量,讓求若干只貓頭鷹一年保護多少糧食(也有的是要求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做出了解,再提出問題并予以解答)。此時,教師應予以追問:這說明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貓頭鷹是益鳥,應該保護它,也就是在保護環境。因此,各學科相關環保的知識點和教育點必須融會貫通,從而相得益彰地得到整合。

為了把學生的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可以通過口語表達、書面寫作等方式方法來不斷強化。但在強化訓練時,不能只限于吟風頌月,滿足于贊美喜愛,而且要針砭時弊,該批判鞭笞的就不要再遮遮掩掩,更不要描金涂粉,而要一針見血。比如,在口語交際課“我們周圍的環境”中進行交流時,有的同學引用了校本教材中的一段順口溜作為展示——“五十年代,淘米做飯;六十年代洗衣洗菜;七十年代,也還不賴;八十年代,水質變壞;九十年代,魚蝦斷代;世紀更改,流毒還在?!痹俦热纭笆贾i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鳴”之類的寓意環保的看圖作文也很耐人尋味,對學生環保理念的強化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設身處地、時時刻刻地情系環保。

三、行:組織種活動,蘊含環保教育的主旋律,強化環保參與意識

喜聞樂見的活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本書中寫道:方圓幾十里小有名氣的雞冠山是我們滿族鄉的名勝;迷人的風光,是人們爭相“踏青”的首選去處??墒聦嵤牵荷窖率谥星嘻惖囊吧霹N花被游人折得枝折花落,扔得狼藉一地,人們往往乘興而來,掃興而去。這是一個難得的生動的環保教育素材,教師要抓住契機因勢利導。

也可在勞動中進行環保教育。學生們曾經目睹他們的父輩在毀林開荒中獲得的滿足與欣喜,也曾目睹他們的父輩在自然災害面前的無奈與沮喪。辛勞的勞動不一定就會換來豐收的喜悅?!皠趧硬拍軇撛斐晒钡恼f法是不是片面的呢?“人定勝天”的說法該不該重新審視定位呢?小學生也應更新觀念并多參與植樹種草,為小動物“安家”等這些益于環保的勞動,品味到“人類只有善待自然才能善待自己”的真諦。

還可寓環保教育于社會調查實踐之中?!皼]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苯處熞龑W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獲得豐富的實實在在的第一手材料。比如最近幾年,每到夏天,“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愜意一去不返了。通過調查研究,不難得出答案:一方面是人為破壞了青蛙的生存環境,如開荒、濫施農藥造成水質污染,使他們“生兒育女”的家園將喪失殆盡;另一方面也是大人們慫恿孩子們大量地捉捕,或為玩樂,以至致死,或為當作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將會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理念;反過來,積極的環保意識和理念,又會使他們自覺地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來。同時,學校應相應地建立環保組織機構,一方面做好環保的宣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做好活動小組參與環保的指導引導工作,從而使“環保行動,人人參與”。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環保教育工作應成為學校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常抓不懈,應從小培養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理念,應把環保教育寓于教育教學等各種實踐活動之中。

“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苯逃W生先知重行,情隨意遷,知情意行合一,明天的世界才會生機盎然,萬象更新。環保教育,勢在必行;造福子孫,澤被后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有理由相信: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

猜你喜歡
校本教材小學生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我是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